(完整版)陋室铭_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顾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2)可以调素琴(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篇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用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2)调素琴(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既表现了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4分)(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完成1-5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七、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九、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第一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一、翻译句子(11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16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写莲花:,。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中考真题二:《陋室铭》《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中考真题二:《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刘禹锡[唐]一、精要笔记:(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陋室二、解释下列词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沿。

2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3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6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四、默写填空:.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⑤《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答案: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云:何陋之有?5孔子云:何陋之有?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阅读:读原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带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

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汉字注音。

(3分)陋()馨()儒()牍()案()苔()2.读拼音写汉字。

(3分)甚fán()yū泥() zhuó清涟() xiè玩()隐yì() xiǎn有闻()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5分)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3分)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填空。

(10分)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4分)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代哲学家。

(2分)2.注音。

①蕃②濯③亵(1分)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1分)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1分)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1分)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8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③香远益清④亭亭净植..焉()..()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不可亵玩⑦陶后鲜.有闻()⑧同予.者何人?()⑨宜.乎众矣()7、默写。

(6分)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⑤文章的主旨句是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8、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

(14分)①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一篇文是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

(20分)⑴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⑵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⑶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⑷全文的主旨句是。

⑸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⑹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⑺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⑻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⑼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⑽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⑾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⑿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4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2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齐人攫金(9分)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清旦()2、衣冠()而之市3、适鬻金者之所()4、徒见金()2、选出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1分)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译: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分)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启示:解释词语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4、可以调素琴5、无丝竹之乱耳6、无案牍之劳形7、可爱者甚蕃8、濯清涟而不妖9、出淤泥而不染10、香远益清11、不蔓不枝12、亭亭净植1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4、予谓菊15、陶后鲜有闻16、宜乎众矣翻译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莲,花之君子者也。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文理解题。

1.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操。

《爱莲说》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全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清白的品德。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室外景——环境之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室中事——情趣之雅5、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用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喻陋室,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觉得简陋了。

作者运用类比论证,证明了全文的主旨。

6、文章结尾列举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亭子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自况之意,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自己也像他们一样虽居陋室,却品德高尚,证明“陋室不陋”。

7、从正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环境之清幽宁静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现室主人超尘绝俗胸襟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明《陋室铭》一文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中画龙点睛并照应主旨句的语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莲花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托物言志,以莲花自喻,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

9、《爱莲说》一文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1. 《爱莲说》第一段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3、一词多义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之:何陋之有( ) 无丝竹之乱耳()4、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