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考研-统考计算机网络(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09-14年考研真题和分析

计算机网络09-14年考研真题和分析

网络习题整理(09-14年考研真题)第1章概论选择题1. (09年考研33题)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 数据链路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应用层【解答】选B。

试题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端到端传输,也就是端系统到端系统的传输,因此判断是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传输路径上相邻节点间的数据交付,这个节点包括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不能称之为端系统,因此数据链路层不满足题意。

试题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传输,会话层只是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而已,应用层只是提供应用进程之间通信的规范,都不涉及到传输。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OSI模型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2. (10年考研33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解答】选C。

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的结构;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显然A、B、D强调的是各层的功能及其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不符合;【考查知识点】考察的是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定义的理解;3. (10年考研34题)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 80msB. 80.08msC. 80.16msD. 80.24ms【解答】选C。

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文件长度为980000B,需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

当t = 1M×8/100Mbps = 80ms 时,H1发送完最后一个bit;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2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t0= 1K×8/100Mbps = 0.08ms,t= 80ms + 2t0当t=80.16ms 时,H2接受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80.16ms。

2009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2009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个2分,共20分)1.所有以太网交换机端口既支持10BASE-T标准,又支持100BASE-T标准。

()2.Ethernet、Token Ring与FDDI是构成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3.ATM既可以用于广域网,又可以用于局域网,这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与Ethernet基本上是相同的。

()4.Windows操作系统各种版本均适合作网络服务器的基本平台。

()5.局域网的安全措施首选防火墙技术。

()6.帧中继的设计主要是以广域网互连为目标。

()7.应用网关是在应用层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

()8.双绞线是目前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

()9.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是一种在同步或异步线路上对数据包进行封装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早期的家庭拨号上网主要采用SLIP协议,而现在更多的是用PPP协议。

()10.如果多台计算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主/从关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计算机可以控制其它连接计算机的开启与关闭,那么这样的多台计算机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选题和多选题(除题目特殊说明是多选题外,其他均为单选题。

每空2分,共40分)1.(4选2)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和()。

A. 点对点传输网络B. 广播式传输网络C. 数据传输网络D. 对等式网络2.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联设备是()。

A. 集线器B. 交换机C. 路由器D. 网桥3.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联接逻辑上分开的()网络。

4.(4选2)计算机网络完成的基本功能是()和()。

A. 数据处理B. 数据传输C. 报文发送D. 报文存储5. (4选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目标要求网络保证其信息系统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限的传播范围,还必须保障网络信息的()、(),以及网络服务的保密性。

2009统考计算机考研试题【3】

2009统考计算机考研试题【3】

2009统考计算机考研试题【3】(1) 依次访问上述三个虚地址,各需多少时间?给出计算过程。

(2) 基于上述访问序列,虚地址1565H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47.(9分)某公司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通过接口E1、E2分别连接局域网1、局域网2,通过接口L0连接路由器R2,并通过路由器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

R1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1;R2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2,L1接口的IP地址是130.11.120.1,E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是202.118.3.2。

将IP地址空间20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配给局域网1、局域网2,每个局域网分配的地址数不少于120个,请给出子网划分结果。

说明理由或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请给出R1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

请采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

2009年计算机统考真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C D B C B A D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D D C D C A A D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A D D C A C B A A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B A B BC AD D C A1.为解决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队列)栈的定义:栈是只准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称为LIOFO(即后进先出表)。

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叫栈顶,另一端叫栈底。

队列的定义:队列是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

2009-2013考研计算机基础统考试题含答案

2009-2013考研计算机基础统考试题含答案

2009-2013考研计算机基础统考试题含答案2009年统考计算机考研真题 (2)⼀.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2)⼆.综合应⽤题。

共70分。

(5)2009年计算机统考真题参考答案 (8)⼀.选择题 (8)⼆.综合应⽤题 (19)2010年全国研究⽣考试计算机统考试题及答案 242009年统考计算机考研真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为解决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通常设置⼀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该缓冲区,⽽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A.栈B.队列C.树D.图2.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均为空,元素abcdefg依次进⼊栈S。

若每个元素出栈后⽴即进⼊队列Q,且7个元素出队的顺序是bdcfeag,则栈S的容量⾄少是 A.1 B.2 C.3 D.43.给定⼆叉树图所⽰。

设N代表⼆叉树的根,L代表根结点的左⼦树,R代表根结点的右⼦树。

若遍历后的结点序列为3,1,7,5,6,2,4,则其遍历⽅式是 A.LRN B.NRL C.RLN D.RNL4.下列⼆叉排序树中,满⾜平衡⼆叉树定义的是5.已知⼀棵完全⼆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有8个叶结点,则完全⼆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A.39 B.52 C.111 D.1196.将森林转换为对应的⼆叉树,若在⼆叉树中,结点u是结点v的⽗结点的⽗结点,则在原来的森林中,u 和v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I.⽗⼦关系 II.兄弟关系 III. u的⽗结点与v的⽗结点是兄弟关系A.只有IIB.I和IIC.I和IIID.I、II和III7.下列关于⽆向连通图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所有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 II.边数⼤于顶点个数减1 III.⾄少有⼀个顶点的度为1A.只有IB. 只有IIC.I和IID.I和III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m阶B树定义要求的是A.根节点最多有m棵⼦树 B.所有叶结点都在同⼀层上C.各结点内关键字均升序或降序排列 D.叶结点之间通过指针链接9.已知关键序列5,8,12,19,28,20,15,22是⼩根堆(最⼩堆),插⼊关键字3,调整后得到的⼩根堆是A.3,5,12,8,28,20,15,22,19B. 3,5,12,19,20,15,22,8,28C.3,8,12,5,20,15,22,28,19D. 3,12,5,8,28,20,15,22,1910.若数据元素序列11,12,13,7,8,9,23,4,5是采⽤下列排序⽅法之⼀得到的第⼆趟排序后的结果,则该排序算法只能是A.起泡排序 B.插⼊排序 C.选择排序 D.⼆路归并排序码的译码结果 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式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12.⼀个C语⾔程序在⼀台32位机器上运⾏。

计算机全国统考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与解答

计算机全国统考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与解答

网络习题整理(09-14年考研真题)第1章概论选择题1. (09年考研33题)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 数据链路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应用层【解答】选B。

试题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端到端传输,也就是端系统到端系统的传输,因此判断是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传输路径上相邻节点间的数据交付,这个节点包括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不能称之为端系统,因此数据链路层不满足题意。

试题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传输,会话层只是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而已,应用层只是提供应用进程之间通信的规范,都不涉及到传输。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OSI模型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2. (10年考研33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解答】选C。

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的结构;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显然A、B、D强调的是各层的功能及其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不符合;【考查知识点】考察的是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定义的理解;3. (10年考研34题)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 80msB. 80.08msC. 80.16msD. 80.24ms【解答】选C。

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文件长度为980000B,需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

当t = 1M×8/100Mbps = 80ms 时,H1发送完最后一个bit;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2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t0= 1K×8/100Mbps = 0.08ms,t= 80ms + 2t0当t=80.16ms 时,H2接受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80.16ms。

统考操作系统(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统考操作系统(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2362H:P=2,访问快表 10ns,因初始为空,访问页表 100ns 得到页框号,合成物理地
5 / 21
王道论坛()组织名校高手精心解析,请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 址后访问主存 100ns,共计 10ns+100ns+100ns=210ns。
1565H:P=1,访问快表 10ns,落空,访问页表 100ns 落空,进行缺页中断处理 108ns, 访问快表 10ns,合成物理地址后访问主存 100ns,共计 10ns+100ns+108ns+10ns+100ns=100 000 220ns。
(1)依次访问上述三个虚地址,各需多少时间?给出计算过程。 (2)基于上述访问序列,虚地址 1565H 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3 / 21
王道论坛()组织名校高手精心解析,请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
2009 年计算机统考——操作系统部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23.D。考查并行性的限定。 单处理器系统中只有一条指令流水线,一个多功能的操作部件,每个时钟周期只能完成 一条指令,故进程与进程显然不可以并行。 24.D。考查几种基本的调度算法概念。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同时考虑每个进程的等待时间和需要的执行时间,从中选出响 应比最高的进程投入执行。响应比 R 定义如下:响应比 R=(等待时间+执行时间)/执行时间。 25.C。考查死锁的条件。 这种题用到组合数学中鸽巢原理的思想,考虑最极端情况,因为每个进程最多需要 3 台打印机,如果每个进程已经占有了 2 台打印机,那么只要还有多的打印机,那么总能满足 达到 3 台的条件,所以,将 8 台打印机分给 K 个进程,每个进程有 2 台打印机,这个情况 就是极端情况,K 为 4。 26.A。考查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式的保护措施。 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式的保护措施是设置界地址寄存器。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进程 空间,如果一个进程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地址在其地址空间之外,则发生地址越界,即当程序 要访问某个内存单元时,由硬件检查是否允许,如果允许则执行,否则产生地址越界中断, 由操作系统进行相应处理。 27.C。考查分段存储管理系统。 段地址为 32 位二进制数,其中 8 位表示段号,则段内位移占用 32 位-8 位=24 位二进 制数,故最大段长为 224B。 28.B。考查文件物理结构的特性。 随机访问是索引结构的特性。 29.A。考查磁盘的调度算法。 类似于电梯调度的思想。首先,磁头选择与当前磁头所在磁道距离最近的请求作为首次 服务的对象(110),当磁头沿途相应访问请求序列直到达到一端末(110,170,180,195), 再反向移动响应另一端的访问请求(68,45,35,12)。 30.A。考查文件控制块的内容。 在文件控制块中,通常含有以下三类信息,即基本信息、存取控制信息及使用信息。 31.B。考查软/硬链接建立的属性。 建立符号链接(软链接)时,引用计数值直接复制;建立硬链接时,引用计数值加 1。 删除文件时,删除操作对于符号链接是不可见的,这并不影响文件系统,当以后再通过符号 链接访问时,发现文件不存在,直接删除符号链接;但是对于硬链接则不可以直接删除,引 用计数值减 1,若值不为 0,则不能删除此文件,因为还有其他硬链接指向此文件。 32.A。考查系统调用的设备标识。 用户程序对 I/O 设备的请求采用逻辑设备名,而在程序实际执行时使用物理设备名。

计算机考研真题及答案

计算机考研真题及答案

计算机考研真题及答案以下内容由凯程辅导老师收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

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2009年统考计算机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为解决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A.栈B.队列C.树D.图2.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均为空,元素abcdefg依次进入栈S。

若每个元素出栈后立即进入队列Q,且7个元素出队的顺序是bdcfeag,则栈S的容量至少是A.1 B.2 C.3 D.43.给定二叉树图所示。

设N代表二叉树的根,L代表根结点的左子树,R代表根结点的右子树。

若遍历后的结点序列为3,1,7,5,6,2,4,则其遍历方式是A.LRN B.NRL C.RLN D.RNL4.下列二叉排序树中,满足平衡二叉树定义的是5.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有8个叶结点,则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A.39 B.52 C.111 D.1196.将森林转换为对应的二叉树,若在二叉树中,结点u是结点v的父结点的父结点,则在原来的森林中,u和v可能具有的关系是I.父子关系II.兄弟关系III.u的父结点与v的父结点是兄弟关系A.只有IIB.I和IIC.I和IIID.I、II和III7.下列关于无向连通图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所有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II.边数大于顶点个数减1III.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为1A.只有IB.只有IIC.I和IID.I和III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m阶B树定义要求的是A.根节点最多有m棵子树B.所有叶结点都在同一层上C.各结点内关键字均升序或降序排列D.叶结点之间通过指针链接9.已知关键序列5,8,12,19,28,20,15,22是小根堆(最小堆),插入关键字3,调整后得到的小根堆是A.3,5,12,8,28,20,15,22,19B.3,5,12,19,20,15,22,8,28C.3,8,12,5,20,15,22,28,19D.3,12,5,8,28,20,15,22,1910.若数据元素序列11,12,13,7,8,9,23,4,5是采用下列排序方法之一得到的第二趟排序后的结果,则该排序算法只能是A.起泡排序B.插入排序C.选择排序D.二路归并排序11.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A.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12.一个C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

2009年考研计算机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考研计算机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12. 一个 C 语言程序在一台 32 位机器上运行。 程序中定义了三个变量 x、 y 和 z, 其中 x 和 z 为 int 型, y 为 short 型。当 x=127,y =- 9 时,执行赋值语句 z=x+y 后, x、y 和 z 的值分别是 A . x=0000007FH,y=FFF9H, z=00000076H B. x=0000007FH,y=FFF9H, z=FFFF0076H C. x=0000007FH,y=FFF7H, z=FFFF0076H D. x=0000007FH,y=FFF7H, z=00000076H 13. 浮点数加、减运算过程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步骤。设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 均采用补码表示,且位数分别为 5 位和 7 位(均含 2 位符号位)。若有两个数 X=27 ×29/ 32 , Y=25 ×5/8 ,则 用浮点加法计算 X+Y 的最终结果是 A .00111 1100010 C. 01000 0010001 。
40. FTP 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 FTP 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______ 。 A .建立在 TCP 之上的控制连接 C.建立在 UDP 之上的控制连接 二、综合应用题:第 41~47 题,共 70 分。 41. (10 分)带权图(权值非负,表示边连接的两顶点间的距离)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找出从初始顶点到目标顶 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假设从初始顶点到目标顶点之间存在路径,现有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8. 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______ 。 A .连续结构 C.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B.索引结构 D.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29. 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 105 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 35,45,12 , 68 ,110 ,180, 170, 195 ,采用 SCA N 调度 (电梯调度) 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 ______ 。 A .110,170,180,195,68,45,35,12 C.110,170,180,195,12,35,45,68 B.110,68,45,35,12,170,180,195 D. 12,35,45,68,110下列二叉排序树中,满足平衡二叉树定义的是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资料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真题——计算机网络部分(2009-2012年)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2)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4)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7)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9)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11)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13)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15)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17)王道论坛友情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it/s B.24kbit/s C.48kbit/s D.96kbit/s35.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

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36.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

A.目的物理地址B.目的IP地址C.源物理地址D.源IP地址37.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为200 000km/s。

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bit,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C.减少160m D.减少80m38.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39.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A.7KB B.8KB C.9KB D.16KB40.FTP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B.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C.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D.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二、综合应用题47.(9分)某网络拓扑如图A-3所示,路由器R1通过接口E1、E2分别连接局域网1、局域网2,通过接口L0连接路由器R2,并通过路由器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

R1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1,R2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2,L1接口的IP地址是130.11.120.1,E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是202.118.3.2。

图A-3R1和R2的路由表结构为:(1)将IP地址空间202.118.1.0/24划分为2个子网,分别分配给局域网1、局域网2,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IP地址数不少于120个。

请给出子网划分结果,说明理由或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请给出R1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

(3)请采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一、单项选择题33.B。

考查OSI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而网络层提供点到点的逻辑通信。

因此选B。

34.B。

考查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有4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每个信号可以有16种变化,传输4bit的数据。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信息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3kHz×4bit=24kbit/s。

35.C。

考查后退N帧协议的工作原理。

在后退N帧协议中,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可以继续发送。

若某个帧出错,接收方只是简单的丢弃该帧及其后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其后续的所有数据帧。

这里要注意,连续ARQ协议中,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即接收方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因此题目中收到3的确认帧就代表编号为0、1、2、3的帧已接收,而此时发送方未收到1号帧的确认只能代表确认帧在返回的过程中丢失了,而不代表1号帧未到达接收方。

因此需要重传的帧为编号是4、5、6、7的帧。

36.A。

考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进行转发,而转发通常都是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出端口。

37.D。

考查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若最短帧长减少,而数据传输速率不变,则需要使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来实现争用期的减少。

争用期是指网络中收发节点间的往返时延,因此假设需要减少的最小距离为s,单位为m,则可以得到下式(注意单位的转换):2×[s/(2×108)]=800/(1×109),因此可得s=80,即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最少需要减少80m。

38.D。

考查TCP的数据编号与确认。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其选择确认(Selective ACK)机制是接收端对字节序号进行确认,其返回的序号是接收端下一次期望接收的序号,因此主机乙接收两个段后返回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1000。

39.C。

考查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无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就是没有按时收到确认),就要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方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

然后把拥塞窗口cwnd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减少主机发送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使得发生拥塞的路由器有足够时间把队列中积压的分组处理完毕。

因此,在发送拥塞后,慢开始门限ssthresh变为16KB/2=8KB,发送窗口变为1KB。

在接下来的3个RTT内,拥塞窗口执行慢开始算法,呈指数形式增加到8KB,此时由于慢开始门限ssthresh为8KB,因此转而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即拥塞窗口开始“加法增大”。

因此第4个RTT结束后,拥塞窗口的大小为9KB。

40.A。

考查FTP协议的特点。

FTP协议是基于传输层TCP协议的。

FTP的控制连接使用端口21,用来传输控制信息(如连接请求,传送请求等);数据连接使用端口20,用来传输数据。

二、综合应用题47.解答:(1)CIDR中的子网号可以全0或全1,但主机号不能全0或全1。

因此若将IP地址空间202.118.1.0/24划分为2个子网,且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IP地址个数不少于120个,子网号至少要占用一位。

由26-2<120<27-2可知,主机号至少要占用7位。

由于源IP地址空间的网络前缀为24位,因此主机号位数+子网号位数=8。

综上可得主机号位数为7,子网号位数为1。

因此子网的划分结果为子网1:202.118.1.0/25,子网2:202.118.1.128/25。

地址分配方案: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1,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2;或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2,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1。

【评分说明】①每个子网地址解答正确给1分,共2分;每个子网掩码解答正确给1分,共2分。

②采用CIDR方式正确给出2个子网,亦给满分4分。

(2)由于局域网1和局域网2分别与路由器R1的E1、E2接口直接相连,因此在R1的路由表中,目的网络为局域网1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E1转发的,目的网络为局域网2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E1转发的。

由于局域网1、2的网络前缀均为25位,因此它们的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128。

根据题意,R1专门为域名服务器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路由表项,因此该路由表项中的子网掩码应为255.255.255.255。

对应的下一跳转发地址是202.118.2.2,转发接口是L0。

根据题意,到互联网的路由实质上相当于一个默认路由,默认路由一般写作0/0,即目的地址为0.0.0.0,子网掩码为0.0.0.0。

对应的下一跳转发地址是202.118.2.2,转发接口是L0。

综上可得到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下:若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1,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2,见表A-6。

表A-6若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2,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1,见表A-7。

表A-7【评分说明】①上述4个路由项每正确解答一项给1分,共4分。

②若路由表中的“接口”未使用接口名,而正确使用相应的IP地址,亦给分;到局域网1、局域网2的两个路由项对应的“下一跳IP地址”为空白或填写“直接到达”等同义词,亦给分。

③若每个路由表项部分解答正确,可酌情给分。

(3)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地址可以聚合为202.118.1.0/24,而对于路由器R2来说,通往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转发路径都是从L0接口转发,因此采用路由聚合技术后,路由器R2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见表A-8。

表A-8【评分说明】①若路由表中的“接口”未使用接口名,而正确使用相应的IP地址,亦给分。

②若该路由表项部分解答正确,可酌情给分。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一、单项选择题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

A .网络的层次 B .每层使用的协议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 .每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4.在图B-3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 ,分组大小为1000B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 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A .80ms B .80.08msC .80.16msD .80.24ms35.某自治系统内采用RIP 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net1, 16>,则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B .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C .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D .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36.若路由器R 因为拥塞丢弃IP 分组,则此时R 可向发出该IP 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 报文类型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