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瓷器出口贸易

合集下载

陶瓷出口世界主要市场分析

陶瓷出口世界主要市场分析

陶瓷出口世界主要市场分析中国陶瓷的生产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产品现已销售到德国、法国、西班牙、新加坡、英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海关出口统计,2000年1~9月份累计出口额已达7.36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给中国陶瓷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由于世界各国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的不同,我出口企业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才能达到适销对路的目的。

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对中国陶瓷的评价很高,是比较畅销的商品。

在日用瓷中,咖啡具较酒具好销,德国消费者大多数人喜欢淡雅的颜色;对艺术瓷一般喜欢明快淡雅,艺术性高的,喜欢小动物的造型;各类瓷瓶中喜欢细长扁肚瓶。

目前一部分知识阶层,热衷于原始艺术瓷,因而仿古瓷较好销。

德国对铅溶出量限制很严,喜欢釉下彩。

客商建议在花色图案上多搞些东方色彩,例如好的瓷雕人物,销路可增加。

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法国也生产瓷器,从中国进口除陈设瓷外要申请许可证。

法国人喜欢马的图案,马在法国象征着幸福。

孔雀有祸鸟之说,因而法国人不喜欢。

另外,法国人不喜欢黄色和绿色的花,大象鼻子朝下认为不吉利。

在法国市场上,有不少我国澳门仿制的粉彩、广彩花瓶,是从日本进口后在澳门加彩。

在法国,消费者喜欢我国出口的花瓶台灯,以6英寸-18英寸产品最好销。

因欧洲房间一船只有2.5-2.6米高,台灯高了不相称。

法国市场对仿造欧洲风格的人物、动物、花鸟图案的瓷器较好销,瓷动物造型小尺寸的比大尺寸的适销,含铅镉量高的日用瓷滞销。

西班牙偏爱东方特色花面对日用瓷没有严格的含铅量的限制。

该国商人反映我茶具、咖啡具配套方法较适合西班牙人的使用习惯,但花面不大受欢迎。

按客商的说法,当前我国对其出口的花面没有特色,他们要求能反映东方特点产品,如东方的亭台楼阁,或龙、凤图案等。

从上海进口的青花玲珑瓷比较受欢迎。

西班牙进口瓷器按重量征税,重量轻的税就轻。

我景德镇的瓷花瓶在西班牙较受欢迎。

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英国是欧洲生产陶瓷较早的国家,陶瓷在英国使用较普遍。

中国陶瓷进出口数据分析

中国陶瓷进出口数据分析

中国陶瓷进出口数据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陶瓷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陶瓷进出口数据对于了解全球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陶瓷贸易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陶瓷进出口数据的分析,探讨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中国陶瓷进出口总体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自2010年至2020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10年,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为166.3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376.7亿美元,增长了接近一倍。

这表明中国陶瓷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其次,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陶瓷的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陶瓷出口自2010年至2020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0年,中国陶瓷出口额为126.4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298.5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

中国陶瓷的出口额占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从2010年的76%增加至2020年的79.2%。

这表明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分析中国陶瓷出口的市场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其中,亚洲是中国陶瓷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额的近一半。

亚洲市场对中国陶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欧洲市场是中国陶瓷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主要需求来自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北美洲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美国。

同时,中国陶瓷还在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有一定的出口份额。

除了出口数据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中国陶瓷的进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陶瓷进口自2010年至2020年,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

2010年,中国陶瓷进口额为39.9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78.2亿美元。

而进口额占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比重逐渐下降,从2010年的24%下降至2020年的20.8%。

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与世界贸易

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与世界贸易

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与世界贸易中国的陶瓷和丝绸在古代世界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中国的两大特色传统产业,陶瓷和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工艺技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瑰宝。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陶瓷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古代中国的陶瓷工艺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其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装饰风格使中国的陶瓷品备受世界各地的青睐。

最早的出口陶瓷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但直到汉代,中国的陶瓷开始大规模进入世界市场。

汉代的汝窑和唐代的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它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唐三彩以其鲜明的彩绘和独特的造型风格成为了世界陶瓷中的瑰宝,受到了各国贵族和艺术家的喜爱。

宋代的青瓷更是中国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得宋代青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在宋代,中国的瓷器开始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特别是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国家。

世界各地的市场对中国的陶瓷趋之若鹜,使得陶瓷出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丝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古代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举世闻名,中国的丝绸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

丝绸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中国的丝绸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质地备受世界各国的追捧。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等地。

在古代,丝绸是贵族和富商们争相追逐的奢侈品,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王牌商品。

除了其独特的质地和质量,中国的丝绸还因为其绚丽多彩的颜色和精美的图案而备受赞赏。

中国的刺绣技术也是世界闻名的,刺绣艺术将丝绸的美丽和华贵发挥到了极致。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的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丝绸的品牌形象。

结语古代中国的陶瓷和丝绸通过世界贸易的传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瓷器是怎样外销的

中国古代瓷器是怎样外销的

中国古代瓷器是怎样外销的中国瓷器的发明要比国外早1500年以上,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之一。

英语“china"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中国",另一种解释就是“瓷器"。

原因何在呢?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发明以后,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就开始向外大量运输出到朝鲜、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伊朗、埃及和东非等地:14世纪以后,中国瓷器已经运销到了全世界。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精美而又新奇的中国瓷器,博得各国人民的钦佩和称赞,所以操英语的民族国家干脆“瓷器"、当作“中国"的同义词了,而中国也博得“瓷国"的称誉。

我国古代瓷器外销的途径,大致可分为陆路和水路,水路又可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路。

随着瓷器的外销,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着外传。

我国古代瓷器是怎样外销的呢?首先介绍的是通过“丝绸之路"运送瓷器,伊朗(古名波斯)位于亚洲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中国和伊朗两国国人民早在两干多年前就开始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自从“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国和伊朗的往来就更加频繁。

从公元7世纪起,中国陶瓷器也随同丝绸品一起沿着这条道路运往西方。

据考古发掘,在伊朗的尼夏浦尔等地发现了唐代至清代的中国瓷器。

尼夏浦尔位于伊朗东部,是古代呼罗珊的中心地,也是东西交通的要冲。

这里的人民非常喜爱中国陶瓷,并视为珍品,公元1059年有个名叫拜哈奇的人在他的著作里写了一段有趣的|记载:“呼罗珊总督伊萨向哈里发的河仓·拉西德赠送了精美的中国官窑陶瓷二十件和一般陶瓷两千件。

这是哈里发宫廷从未见过的东西。

"近年来,从尼夏浦尔遗址发现了9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陶瓷,有越窑和长沙窑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在印度莫卧儿帝国有这样一个传|说:莫卧尔皇帝贾汗吉尔收藏有一只喜欢的中国瓷盘,有一天管理者因不小心而打碎了,于是他暗中饭派人到中国去买一只同样的瓷盘。

何谓外销瓷中国瓷器是通过哪些渠道外销出口的

何谓外销瓷中国瓷器是通过哪些渠道外销出口的

何谓外销瓷中国瓷器是通过哪些渠道外销出口的
谓外销瓷中国瓷器是通过哪些渠道外销出口的
答:专销往国外的瓷器。

中国瓷器的外销,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首的赏赐和馈赠输出的;二是通过贸易形式由陆路、海路运出的;三是由外商来中国收购、订购、订造等直接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

在外商订购的这类外销瓷中,有许多纹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瓷绘工人精心摹绘的。

按其题材大致可分文章、人物图画、船舶图画、花卉图四类。

人物图画包括神话题材、宗教故事和风俗画(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如狩猎、收获等);船舶画一般在船上都绘有国旗,有的还有题识,码头风景画、离别图也偶有所见花卉图,寂园叟在《陶雅》中提到康熙时的一些花卉瓷绘“阴阳向背、偏及浓艳,生香冶色,纯合乎西法”,即属于此类。

中国外销瓷的繁荣,从隋唐一直保持到19世纪的最初20年。

后来由于日本和欧洲瓷业的发展,特别是清那拉氏政权的^***及造成的社会^***,使中国瓷业渐渐衰落,瓷器的外销也就每况愈下了。

清"荷兰仕女外销瓷像
鉴赏:高41厘米,这件收藏品年代为18世纪,约清乾隆时期西方广为流行的瓷像样式,仕女穿着荷兰的传统服饰—荷叶蕾丝领、蕾丝帽子、小斗蓬、长裙及著名的船形尖头鞋。

中国的外销瓷在17世纪~18世纪形成高峰,欧洲的上层贵族对洁白、坚致的中国陶瓷十分喜爱。

中国陶瓷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绝佳的装饰品,而且是足以夸耀财富的象征。

瓷器与中国的海外贸易

瓷器与中国的海外贸易

瓷器与中国的海外贸易瓷器,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使得中国的海外贸易在世界舞台上独占鳌头。

中国瓷器的远销始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随着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加深,瓷器逐渐走向了世界各地。

公元7至9世纪的唐朝时期,中国的瓷器进入了阿拉伯世界,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瓷器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瓷器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了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地。

由于瓷器具有质地坚硬、色泽瑰丽且耐用的特点,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海外贸易的宝贵商品。

自唐朝以来,中国的瓷器生产一直以不断创新和改进为特点。

世界闻名的青花瓷、景德镇瓷器等,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商和收藏家。

其中,对于瓷器的生产和贸易有着深远影响的景德镇更是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名词。

在中国的海外贸易中,瓷器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历史上,瓷器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久负盛名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品质享誉世界,即便是在如今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依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瓷器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瓷器的传播,中西方文化在艺术领域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架起了一座沟通两国人民的桥梁。

中国的瓷器被外国皇室和贵族视为珍宝,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收藏品,更使得中国文化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同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瓷器的研究与模仿也使得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的瓷器产业也遇到了挑战和机遇。

尤其是近年来,以塑料和陶瓷等新材料的涌入,使得传统的瓷器生产受到了一定冲击。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瓷器行业也在努力创新和转型,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瓷器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通过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国瓷器仍然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

陶瓷出口规模现状分析报告

陶瓷出口规模现状分析报告

陶瓷出口规模现状分析报告# 陶瓷出口规模现状分析报告## 引言陶瓷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陶瓷出口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

本报告将对陶瓷出口的规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陶瓷出口规模分析### 全球陶瓷出口总量根据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全球陶瓷出口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估计,2019年全球陶瓷出口总量为400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8%。

### 主要陶瓷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是全球陶瓷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出口国家,占据了总出口量的30%以上。

中国的陶瓷产品以瓷器、陶器和砖瓦为主,品种丰富、工艺精湛,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 陶瓷出口的品种构成陶瓷出口的品种非常多样化,包括瓷器、陶器、砖瓦、卫浴产品等。

其中,瓷器和陶器是陶瓷出口的主要品种,占据了总出口量的60%以上。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陶瓷装饰品和卫浴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 重要市场和贸易伙伴欧洲、北美和亚洲是陶瓷出口的主要市场。

其中,欧洲占据了全球陶瓷出口总量的40%以上,成为陶瓷出口的最大市场。

此外,北美市场对中国陶瓷产品的需求也很大,是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 陶瓷出口发展趋势分析###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使得陶瓷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得到了提升,进而提高了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市场多元化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增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经营。

###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陶瓷出口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国际市场。

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快捷、低成本的渠道,使得企业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陶瓷跨境分析总结

陶瓷跨境分析总结

陶瓷跨境分析总结1. 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艺术品和工艺品。

随着全球化和跨境贸易的发展,陶瓷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本文将对陶瓷跨境分析进行总结,分析其市场规模、趋势以及潜在的挑战和机遇。

2. 市场规模与趋势陶瓷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庞大,尤其在亚洲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行业报告,陶瓷产品在全球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中国、日本和韩国是陶瓷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和出口国家。

近年来,陶瓷艺术创作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陶瓷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陶瓷的应用领域也在扩展,包括建筑装饰、家居用品、艺术品等。

陶瓷制品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3. 跨境贸易状况跨境贸易对陶瓷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跨境贸易,陶瓷制造商可以将产品销售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机会和利润。

然而,跨境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海关限制、贸易壁垒以及文化差异等。

在跨境贸易方面,陶瓷制造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3.1 检验与合规性要求跨境贸易中的陶瓷产品需要符合目标市场的检验和合规性要求。

制造商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质量标准、法规和认证要求,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要求,以避免退货和贸易争议。

3.2 物流和运输陶瓷制品通常比较脆弱,需要特殊的包装和运输方式。

制造商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保证产品安全地运输到目标市场,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3 跨文化交流与市场营销跨境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制造商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以及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 潜在的挑战与机遇陶瓷跨境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4.1 挑战•保护知识产权: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工艺需要保护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被侵权和盗版。

•质量控制:在跨境贸易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制造商需要确保产品符合目标市场的质量标准。

•地域文化差异: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市场需求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需要制造商进行市场调研和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论述中国某类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及优劣势分析。

浅析中国瓷器出口贸易关键词:中国瓷器,出口贸易状况,优劣分析摘要:中国瓷器,传承久远。

从诞生那一日起,对人类而言便是一个奇迹的诞生。

中国瓷器出口贸易自中世纪起就已经开始,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由此有了“瓷国”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陶瓷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陶瓷生产大国、消费大国。

中国生产的日用陶瓷产量占全世界的70%左右,陈设艺术陶瓷产量占全球的65%,建筑陶瓷产量也占世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使中国陶瓷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陶瓷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世界的陶瓷制造中心,陶瓷的产量占全球70%,总产值超过2100亿元,全国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达1900多家。

陶瓷出口至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与出口金额均居世界首位。

虽然中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但陶瓷产品仍然以中低档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

企业为争夺市场,竞相压低价格,行业利润水平不断下降,同时招致进口国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对中国陶瓷生产和出口带来了严重影响。

正文:一、中国陶瓷生产的现状瓷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中国是一个制陶历史悠久的国家,陶器制作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制陶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陶瓷行业是指生产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普通陶瓷材料为主的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陶瓷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无论从产量、产能以及品质都居于世界前列。

现代陶瓷产业分为五大类——日用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高科技陶瓷。

近几年来,中国陶瓷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陶瓷产量已占世界2/3,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自1993年起,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就位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建筑陶瓷砖产量超过21亿平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二,主要生产区包括广东、福建、山东、四川、河北、华北等地区。

目前,中国有陶瓷生产企业约为3000多家。

二、中国陶瓷出口贸易情况在近30多年来的迅猛发展中,中国已成为世界陶瓷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已从1997年的6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覆盖率扩大了200%。

随着中国在国际建筑陶瓷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出口逐年增加。

其中,日用陶瓷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3成;建筑陶瓷的出口增幅最大,所占比重上升至第二位;艺术、卫生陶瓷及其他类陶瓷的出口均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中国陶瓷产品和出口额连年攀升,令世界陶瓷业瞩目。

2013上半年全国陶瓷出口数据公布如下所示:[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我国陶瓷出口相关数据。

据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陶瓷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双降,出口量下降幅度高于出口金额。

2013年1-6月累计出口量(吨)同比下降12.40%;累计出口金额(美元)同比下降3.94%。

从月度出口情况看,自3月份起出口大幅下降,至6月份连续4个月出口额同比负增长。

3月份出口额为上半年单月最低值,同比下降13.41%;5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24.78%,为上半年单月最高降速。

]2013年1-6月全国陶瓷行业累计出口额地区占比情况2013年1-6月,我国陶瓷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累计出口额占22.59%,同比下降13.21%,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列2-10位,分别占3.92%、3.89%、3.85%、3.68%、3.65%、3%、2.96%、2.91%、2.85%。

在全国陶瓷出口额主要贸易国家中,我国陶瓷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出口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71.63%、26.70%。

除此以外,韩国同比增速为17.5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比增速为3.63%;德国同比降幅达36.38%,英国同比降幅为24.79%,荷兰同比降幅为16.93%,美国同比降幅为13.21%,加拿大同比降幅为5.54%,日本同比降幅为0.06%。

全国陶瓷出口额前十的贸易国中,一半以上出口同比下降。

2013年1-6月,我国陶瓷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其中,累计出口亚洲金额同比增长21.66%,占33.57%;北美洲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2.38%,占25.55%;欧洲同比下降21.46%,占24.03%;南美洲同比增长4.6%,占7.19%;非洲同比下降1.8%,占6.94%;大洋洲同比下降3.0%,占2.72%。

各大洲中,仅亚洲、南美洲出口同比上升,其他各州同比均下降。

2010年6月19日,欧盟陶瓷企业向欧盟专委会提交的对中国的陶瓷行业反倾销和产业损害的调查正式立案,涉案被调查产品价值高达3.3亿美元,若以美国为替代国计算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率,则高达430%。

2011年2月11日,欧盟外交官和工业界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将在2月18日拟要决议对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瓷砖征收高达73%的惩罚性临时性关税。

消息称,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非法压低瓷砖价格,使得欧洲生产商受到这些廉价进口瓷砖的威胁。

欧盟委员会将对来自中国的廉价瓷砖征收惩罚性关税,以保护欧洲本土的瓷砖生产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陶瓷企业在走向世界舞台的途中接受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此次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会对中国陶瓷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瓷砖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

协会领导、业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誓在打赢这场硬仗。

三、中国陶瓷优势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中国市场。

中国陶瓷业发展历史悠久,各种制陶技术纯熟,拥有各自的生产销售体系。

中国大力扶持陶瓷产业的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积极支持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其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城市发展“市园一体化”模式。

截至目前,该行巳累计发放贷款30亿元,助力景德镇打出“陶瓷文化”、“陶瓷科技”、“陶瓷产业”三面旗。

]——信息源自:金融时报中国陶瓷品牌众多,2010年陶瓷十大品牌主要有马可波罗、诺贝尔、金陶名家、东鹏地砖、冠珠-萨米特、蒙娜丽莎、斯米克、红玉地砖、强辉地砖、新中源。

中国陶瓷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潮州、佛山、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地,广东、福建、河北等省是陶瓷的主要出口地,出口额占全国的80%左右,其中仅广东一省就占了全国出口量的46%。

其中,潮州是“中国瓷都,名副其实”,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陶瓷和工艺化日用陶瓷的生产出口基地。

唐山:中国陶博会之都,从1998年开始,唐山市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陶瓷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淄博:第三代“国瓷”之窑。

醴陵:天下名瓷出醴陵。

泉州:民窑中的佼佼者,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佛山: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佛山市共拥有近千条陶瓷生产线,大部分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先进设备。

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策划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的市场比较发达,已形成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四、中国陶瓷出口的劣势(1)中国陶瓷出口量大,创汇能力低中国陶瓷行业的特点是产品多而不精、企业大而不强、相对竞争优势不足和实际市场竞争力差。

陶瓷产品生产量大,出口量大,但出口卖价低,这是中国陶瓷行业面临的现实,也是中国出口产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中国陶瓷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国外进口同类陶瓷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美国陶瓷市场上,中档陶瓷用品,日本产的价格为80—300美元,而中国的仅有13—34美元。

单件创汇,中国平均仅有0.2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出口创汇0.87美元的水平,只相当于英国、日本的1/7,法国的1/3。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售价低,概而言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国内陶瓷企业多,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夺有限的出口市场资源,竞相压低价格,导致整个行业出口产品售价低。

其次,多数企业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低,故品牌价值低,市场占有率低。

缺少知名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直接导致产品售价低。

第三,一些企业的产品设计水平差,整体配套水平低,釉面质量、规整度欠佳,导致产品质量档次水平低,只能进入中低档市场,这决定了售价低;第四,多年来做OEM加工,没有掌控终端市场,也就没有定价话语权。

(2)陶瓷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国陶瓷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产品缺乏独创品位,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对自己的消费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尤其是没有细微到认识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倾向等,往往习惯于模仿和跟风,甚至有些不良的抄袭之风,产品开发管理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之路,产品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3)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中国缺乏具有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和国外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中国陶瓷在市场上未有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中国的陶瓷产业主要是大而不强,尽管中国的陶瓷企业多,但大而强的现代企业极少。

而设计优良的着名品牌已成为国外陶瓷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策略。

(4)缺乏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中国陶瓷企业人才十分匮乏,不仅缺少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而且缺少能有效把握市场运作的营销人才,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5)陶瓷出口频繁遭遇反倾销十多年来,中国陶瓷砖产品在国际上几乎年年遭受反倾销限制,事实上,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陶瓷业堪称是其中的“重灾区”。

各国频繁的反侵销,是中国陶瓷出口收到了极大的影响。

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7月,中国陶瓷出口额为35.68美元,保持9.48%的增长,而其中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额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4.11%和5.56%。

五、中国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1)行业间的革新1.行业自律须加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芯红表示,“国外针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行为本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同时,国内的陶瓷企业也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行业恶性竞争等现象,加强行业自律也势在必行”。

“国际市场绝对不能放弃,但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黄芯红表示。

现状再一次让陶瓷企业认识到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我国部分陶瓷企业习惯了低价竞争,并不注重产业技术的提升和品牌价值的培养,导致很多中小陶瓷企业在这场大风波中摇摇欲坠。

(2)走创新之路九正建材网小编认为,市场才是行业的晴雨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看到了竞争格局的变化:第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向规模化、陶瓷十大品牌化经营方向靠拢;第二,行业领导品牌已经形成,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逐渐突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