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学习理论:学习是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是通过环境的激励和惩罚来形成的;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侧重于理解和记忆;社会认知理论则关注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影响。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经典的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者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它研究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归属感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帮助理解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和学校氛围等因素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5.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政策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态度,从而提供改进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依据。

6.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材料,提供恰当的反馈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7.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评估等多个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

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

理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0.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特殊教育是为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服务的领域。

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教育心理学的萌芽、诞生、主要贡献者(了解)萌芽:1531年,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教育心理学"一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工作中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1876年发表《教育人类学》,德国教育理论家莫伊曼倡导“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运动的另一倡导者拉伊,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美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诞生: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用小鸡、猫、狗等动作进行实验,并把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中,是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行为主义学派(联结派):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等(2)认知学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等(3)联结-认知派:代表人物:托尔曼、加涅(4)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知道)生物成熟、活动、社会经验和平衡,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思维变化。

(1)组织:个体将思维过程组织进心理结构,简单的结构不断地被组合和整理变成更为复杂和有效的结构,图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框架或单元(2)适应:适应周围环境的倾向性,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试图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或理解新事物,顺应是指必须改变已有图式以对新的情境做出反应(3)平衡:在认知图式和环境信息间寻求心理上内在的平衡状态发展阶段: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开始出现模仿、记忆和思维,出现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期到学龄早期语言和符号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逻辑运算;难以了解他人观点;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龄后期到中学能有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理解对话的规则,能分类和排序,理解了可逆性;分类;排序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高中和大学能符合逻辑地解决抽象问题,思维更具科学性,对社会问题、身份的关注增加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经常不符合不变的阶段观;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忽视了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名解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2、学习动机的迁移:是指把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或把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学科的学习中去。

3、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4、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的时间,以便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5、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6、样例:是一套通向问题解决的解题程序,其中蕴含着“条件-行动”的产生式。

7、样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或阅读样例,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8、任务分析策略:所谓任务分析策略就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为了教学目标取得期望的结果,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9、先行组织者策略:指的是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学习的材料。

10、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这里主要指教师)对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

12、学习风格:又译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6.中学心理学的性质是(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D.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1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12.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说明教育心理学具有( )作用。

A.准确了解问题 B.提供理论指导C.预测并干预学生 D.结合教学进行研究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14.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 )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A.学生 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1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互动过程 E.管理过程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

A.敬业精神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7.教学媒体包括( )。

A.投影 B.录像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___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2.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和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_______和_______。

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的一种,是介于_______、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环境和_______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6.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_______,组织_______,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14.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15.20世纪20年代到5O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_______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 2.教学内容 3.教学媒体 4.学习过程五、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3.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4.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六、论述题1.论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2.论述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2.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

3.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

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5.青少年期一般指( )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9.( )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B.问题解决 C.自我意识 D.行动过程10.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11.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12.(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13.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 )。

A.复杂性 B.独特性 C.功能性 D.统合性14.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3.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感觉 E.自我调节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7.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 B.外倾型 C.内倾型 D.顺从型 E.发散型8.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

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E.易怒9.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10.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是( )。

A.遗传 B.人际关系 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_______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_。

3._______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_______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4.______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5.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_______。

6.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__和_______三个阶段。

7.___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8.美国_______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9.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五、简答题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5.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六、论述题1.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2.试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3.加涅提出了( )模式。

A.积累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6.(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10.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1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一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一错误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1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二、多项选择题1.学习的定义说明(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2.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潜意识的挖掘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3.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A.鼓励原则 B.动机原则 C.结构原则 D.程序原则 E.强化原则7.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

A.探索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D.互惠内驱力 E.尊重内驱力8.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