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浦东建平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默写。
(1)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
(《满江红》)(2)________,志在千里。
(《步出夏门行》)(3)当窗理云鬓,________。
(《木兰诗》)(4)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5)虎见之……以为神,________。
(《黔之驴》)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2.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凭栏袖拂杨花雪。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本曲成功地将____之景和____之景融合在一起,极富艺术张力。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本文节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____(人名)的短篇文言小说集《____》中的《狼三则》。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屠户因惧而“投以骨”,狠却“并驱如故”,暴露了狼的贪婪及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
B.屠户被迫反抗,“狼不敢前”。
既体现了屠户的敢于斗争,又表明凶残的两狼开始退让。
C.狼虽狡猾,但机智的屠户不为假象所迷惑,“乃悟”说明斗争后他对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卷语文试题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自主调研八年级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头》)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相》)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二.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_____________(人名),“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6、“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木兰诗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籽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励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2018-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文言诗文(26分)1.(8分)默写(1)孤村落日残霞,。
(2)?止增笑耳。
(3)老骥伏枥,。
(4)三十功名尘与土,。
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题目是,作者是(姓名)。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昏鸦”,意在以乌鸦归巢来反衬游子的无家可归。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作者家长的美景,凸显思乡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这一组意象营造了极其孤独凄凉的意境。
D.“断肠人在天涯”极言忧伤之深重,为此散曲主旨之所在。
3.(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题黔无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虎因喜,之曰:“止此耳!”A.计技B.技纪C.计艺D.计纪(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我们通常用“”来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能的人物。
故事中的老虎,可以用来喻指的人。
4.(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②日禺③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选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18年浦东新区中考预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一览众山小。
(《望岳》)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6.,已尽吾齿。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其所著纪传体史书《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渔阳。
2018八下语文测试卷

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学段质量统测语文试题第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1、语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翩然(piān)骨骼(ké)褶皱(zhē)衰草连天(shuāi)孤衾独枕(qǐn )B.追溯(sù)缄默(jiān)狩猎(shòu)鸡毛掸子(dǎn)挑拨离间(bō)C.砂砾(lì)龟裂(guī)两栖(xī)叱咤风云(chì)强词夺理(qiáng)D.瞭望(liáo)弥漫(ní)绚丽(xùn)勤能补拙(zhuó)白发鬓鬓(bīn)2.下面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天簌消声匿迹污篾自圆其说B、复盖分崩离析严竣不知所措C、迁徙光明正大推崇相辅相成D、彷徨曲径通幽决择格物至知3.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奶奶缝纫衣服已大半辈子了,她肯定会帮你把这条小裙子做得天衣无缝的。
B.校园歌手比赛中,我选《读你》,他也选《读你》,我们相辅相成,定要决一雌雄。
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的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汶汉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记过停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班里同学在篮球赛团结拼搏情景,使班主任很受感动。
B.樊振东是一位中国很出色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C.议论文一般的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今年芒果收成将是几年来芒果收成最好的一年。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语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文言文(27分)(一)默写(10分)1.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江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步出夏门行》)3.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5.虎见之……以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6.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2分)A.凭栏袖拂杨花雪。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本曲成功地将_________之景和_________之景融合在一起,极富艺术张力。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本文节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_________(人名)的短篇文言小说集《_________》中的《狼三则》。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2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018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有答案

()2.下面句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
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2分)①M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辩别出来(口
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 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I 妥I,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
3分|) |①|盛春
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丨 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②轻嗅十阵阵袭人的花香
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
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
申使它们构成排比句,上下文的语意一定要衔接
20 X 20
20 X 20
20 X 20
20 X 20。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18年浦东新区中考预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一览众山小。
(《望岳》)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6.,已尽吾齿。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其所著纪传体史书《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渔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上海浦东建平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一)2018/03/23【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含2分书写分),完卷时间9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答题)第一部分阅读(58分)一、文言文(30分)(一)默写(10分,每小题2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谁言天地宽!(《别云间》)3.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4.古村落日残霞,,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5.,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答案】:1.尚思为国戍轮台2.无限河山泪3.长使英雄泪满襟4.轻烟老树寒鸦5.万里赴戎机【分析】:略(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从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从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日莫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答案】:6.关汉卿7A【分析】:(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木兰诗(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 《木兰诗》选自北宋(人名)编写的《》。
(4分)9. 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A. 意思是非常,十分。
B.意思是大规模。
C.表明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D.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10.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 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 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离家思亲的情怀。
D. 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答案】:8.郭茂倩乐府诗集8. B 9.C【分析】:略(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8分)宋荔裳①幼时读书家塾,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
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
”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荔裳时方髫髻,知匿笑③之,而此老夷然不屑。
[注释]①宋荔裳:清初散文家。
②甲榜: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③匿笑:暗中偷笑。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何人所作.( ) (2)读之何益. ( )12. 文中与“岸然而来”相呼应的文字是“”;“此老夷然不屑”是因为“”。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3. 从全文看,老甲榜是个的人。
(2分)【答案】:11.(1)写作(2)用处。
12.昂然而出亦不见佳,读之何益13.深受科举制度毒害,只会做八股文,可悲而不自知【分析】:略二、现代文(共2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小题(11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④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⑤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相袖手旁观,冥思苦想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⑦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⑧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要自已做主张,出主意。
⑨我觉得直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要靠实验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已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依据第②段内容,丁肇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3分)15.第⑧段运用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分)16.下列提炼本文中心论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中国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C.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格物致知精神是重要的。
【答案】:14.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15.举例论证用自己在美国学校的亲身经历,具体有力的论证了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重理论而轻视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学生应该学习探索的精神。
16.C【分析】:14.题目比较简单,联系第二段关键词“就是说”就可以得出答案。
15.略16.注意本文的对象是“中国学生”。
(二》间读下文,完成第17-20(13分)城市里的菜地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
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
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
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便慢地,边走边看。
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备。
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
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
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
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
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
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了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
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
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
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
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睛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提了。
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
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的清香。
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
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
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时都会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
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
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那块菜地早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
那些菜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7、根据拼音写汉字:憨态可jv( )(1分)18.文中第②段划线句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19.文章的标题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对此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菜地是连接母亲和城市的纽带。
B.母亲对菜地的感情代表了现代人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具有典型意义。
C写母亲其实也是写作者,对作者来说菜地具有“根”的意义。
D.母子对话内容和菜地的现实遭际形成对比,加重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主旨。
20.联系全文,分析结尾第⑦段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掬18.比喻把菜地比作鲜活的日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地对我的重要性。
19.B20.交代菜地的结局(城市这块令人感到亲切、踏实的菜地被无情吞没);与前文中菜地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与“我”和母亲的愿望形成反差,表现“我”的痛心;结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意思对即可)结构:照应文章的开头(或首尾呼应)。
【分析】:17.略18.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首先判断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从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情感特点两方面展开分析。
19.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解答时,要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要梳理出“菜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把握母亲对“菜地”的情感以及“菜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