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六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一、解释名词1.生物氧化: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3.呼吸链4.氧化磷酸化5. P/O比6.末端氧化酶二、是非题:1.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2.生物界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3.当一个体系的熵值减少到最小时该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4.在生物氧化体系内,电子受体不一定是氧,只要它具有比电子供体较正的E0′时呼吸作用就能进行。

5.各种细胞色素组分,在电子传递体系中都有相同的功能。

6.呼吸链中氧化还原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细胞色素aa3-O2之间。

7.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血红素辅基Fe原子只形成5个配位键,另一个配位键的功能是与O2结合。

8.解偶联剂的作用是解开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偶联关系,并不影响ATP的形成。

9.鱼藤酮不阻止苹果酸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H+通过呼吸链生成ATP10.寡霉素对氧消耗的抑制作用可被2,4-二硝基苯酚解除。

11.6—磷酸葡萄糖含有高能磷酸基团,所以它是高能化合物。

12.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13.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14.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15.有机物的自由能决定于其本身所含基团的能量,一般是越稳定越不活泼的化学键常具有较高的自由能。

16.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贮存库,因为磷酸肌酸只能通过这唯一的形式转移其磷酸基团。

三、填空题1.生物体内形成ATP的方式有:⑴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和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H2O是通过形成的。

4.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ΔG0′=。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有密切的关系,ΔG0=。

生物化学 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 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磷 酸 基 团 转 移 能 12 10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8 6 4 2 0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P ATP
~P
~P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二 生物氧化
二、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
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
O NH C N NH CH3
肌酸磷酸
O
O NH
P O
P O NH2
C NH O N CH3 CH2CH2CH2CHCOOH
磷酸精氨酸
CH2COOH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硫酯键型
酰基辅酶A
O SCoA
R C
甲硫键型
COO CH CH2 CH2 H3C S
(3) 水的生成方式是代谢物脱下的H与O结合
产生的。 (4) CO2的生成方式是有机酸脱羧产生的。
生物氧化的内容
(1)细胞如何在酶的催化下将有机化合物中的C变 成CO2—CO2如何形成? • 脱羧反应
(2)在酶的作用下细胞怎样利用分子氧将有机化 合物中的H氧化成H2O—H2O如何形成? • 电子传递链 (3)当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时,释放的能量怎 样转化成ATP—能量如何产生? • 底物水平磷酸化 • 氧化磷酸化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
合成代谢 •
需要能量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 •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物 质 代 谢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讲解

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讲解

( ΔG是总自由能的变化, ΔH 是总热 能的变化,ΔS是熵的变化)
当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给体系补充自由能 时,才能推动反应进行(为吸能反应)。 当ΔG<0,体系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为放能反应)。 当ΔG=0,表明体系已处于平衡状态。
自由能:
生物体(或恒温恒压)用以作功的 能量。在没有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 为热能丧失。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CH2CH2COOH 2H
SH 2 NAD
+
FMNH 2 2H CoQ Fe S
FAD Fe*S 复合物 II Cytb - (琥珀酸脱氢酶) 2e
2+ 2C yt-Fe
2e
1 O - 2 2
S
FMN NADH + H 2H Fe S
-
3+ 2C yt-Fe 2e 2H+ 复合物 I (NADH- 泛醌还原酶)
主要作为一类不需氧脱氢酶的的辅酶。有 NAD+和NADP+,大多脱氢酶以NAD +为辅酶。
电子和氢离子一起被接受,还原型CoⅠ 将氢移到NADH脱氢酶(黄素)上。
NAD+和NADP+的结构
R=H: NAD+;
R=H2PO3:NADP+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 表示无机硫
④辅酶Q类
又称泛醌(CoQ),可接受多种脱氢酶脱下的 氢和电子转变为泛醇( CoQH2),处在呼吸 链的中心地位。泛醇将电子传给细胞色素 bc1复合体,H+释出。
⑤细胞色素类(cytochromes)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七章 生物氧化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 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 的氧原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 在生物细胞中,接受代谢物上脱下的氢(或 电子)的载体有三种: NAD+、NADP+ 和 FAD。
呼吸链有两条:
NADH开始的呼吸链
—— NADH呼吸链;
FADH2开始的呼吸链 —— FADH2呼吸链。
+e Fe3+ Fe2+
-e
铁硫蛋白的结构及递电子机理
1Fe 0S24Cys 4Fe
4S24Cys 2Fe
2S24Cys
S Fe
4. 辅酶Q (CoQ)
辅酶-Q(CoQ):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又称泛醌,非蛋白电子载体。 特点:带有聚异戊二烯侧链的苯醌, 位于呼吸链的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辅酶-Q不只接受NADH脱氢酶的H,还接受 线粒体其他脱氢酶脱下的H,如琥珀酸脱 氢酶,因此它。
第二节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
一.线粒体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
物在这里氧化所产生的NADH和FADH2将 质子和电子转移到内膜的载体上,经 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递, 最后传递给O2生成H2O。
(一)呼吸链的概念
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系或电子传递链):

• ATP与高能磷酸键
NH2 O O Oγ β α N O P O P~ O P ~ - O O CH O O 2 O N N N
OH OH AMP ADP ATP

ATP + H2O ADP + H2O AMP + H2O
ADP + Pi AMP + Pi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总论
1.
新陈代谢: 代谢: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泛指 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代谢是动态的。
1. 新陈代谢
2.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一般是指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太阳能是生物体能量的

什么是生物氧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
氧化分解生成CO2 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
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其实质是需氧
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
应过程。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脂肪酸、甘油
Cyt c1 Cyt c Cyt aa3 O2
(ubiquinone,亦写作CoQ)
4. 细胞色素类
(cytochromes)
NADH
FMN
Fe-S
复合体 I NADH 脱氢酶
琥珀酸等
FAD
Fe-S
CoQ
Cyt b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Fe-S
Cyt c1 Cyt c Cyt aa3
3.自由能判断(逻辑判断):通过不同物质间标准 自由能的比较进行逻辑判断;



4.代谢途径阻断法;
5.突变体研究法。
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类型
1.概念:将水解时释放大量自由能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2.类型:机体内高能化合物的种类是很多的, 根据其键型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二、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1.服从热力学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热力 学第二定律指出,热的传导自高温流向低温。机体内的化 学反应朝着达到其平衡点的方向进行。
2.生化反应最重要的热力学函数是吉布斯自由能G 。自由能
是在恒温、恒压下,一个体系作有用功的能力的度量。用 于判断反应可否自发进行,是放能或耗能反应。 ΔG<0,表示体系自由能减少,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但是不 等于说该反应一定发生或以能觉察的速率进行,是放能反 应。 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吸收能量才推动反应进行。 ΔG=0,体系处在平衡状态。
(2)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HOOCCH2CHOHCOOH
苹果酸
苹果酸酶
CH3CCOOH + CO2 O
三、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代谢物在酶的作用下,将脱下的氢经过氢传递体,传 给氧生成水。
生物氧化体系解决的是有机物脱氢及氢的去路问题, 即解决有机物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特异性的酶催化的反应脱 氢、递氢和递电子,把氢交给氧生成水,并产生ATP的问 题。
一、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代谢途径的研究比较复杂,可从不同水平,主要对中间代 谢进行研究。
新陈代谢途径的阐明凝集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与实验成果。 如1904年德 国化学家Knoop提出的脂肪酸的β氧化学说, 1937年Krebs提出的柠檬酸循环。
1.活体内(in vivo)和活体外(in vitro)实验 2.同位素示踪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3.代谢途径阻断法 4.突变体研究法
二、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3.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下)用以作功的能量。在 没有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为热能丧失。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8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8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15 △G =-33. 1 kJ/摩尔
ATP在能量转运中地位和作用
★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酸 基 团 转 移 能 12 10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8 6 4 2 0
~P ~P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ຫໍສະໝຸດ ~PATP~P ~P
• 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常用的有氚(3H)、碳14 (14C)、磷32(32P)、硫34(34S)35(35S) 碘131(131I) 等。
7
• (3)代谢途径阻断法 • 使用抗代谢物或酶的抑制剂 • 碘乙酸抑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 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 (4)突变体或遗传缺欠症研究法:
8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主要内容:介绍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生物能力学的基本内容和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和特 点。重点讨论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电子 传递机理和氧化磷酸化机理。
1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 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 过程。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 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
9
物理意义:-Δ G=W* (体系中能对环境作功的能量)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 Δ G<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Δ 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自由能的概念对于研究生物化学过程的力能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
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正是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也
复合体
复合体 Ⅰ
酶名称

名词解释新陈代谢

名词解释新陈代谢

名词解释新陈代谢名词解释新陈代谢( metabolic renewal, EC)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例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因此,新陈代谢也称“生物氧化”,即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氧化过程。

新陈代谢还包括同化作用,即把某些物质加工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同化作用是生物对外界物质的主要吸收过程。

n metabolism&nbsp;生命系统的功能之一。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氧化过程,而能量最终又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有机物中。

新陈代谢( metabolic renewal, EC)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例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因此,新陈代谢也称“生物氧化”,即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氧化过程。

新陈代谢还包括同化作用,即把某些物质加工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同化作用是生物对外界物质的主要吸收过程。

4)新陈代谢还表现为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体内转化。

比如,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蛋白质和核酸脱去氨基或磷酸,释放出能量。

这种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变过程都是通过酶的催化完成的。

4)新陈代谢还表现为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体内转化。

比如,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蛋白质和核酸脱去氨基或磷酸,释放出能量。

这种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变过程都是通过酶的催化完成的。

5)新陈代谢还表现为生物体内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生物体内也有一些物质是在细胞外合成的,如尿素、甘油和脂肪酸等。

新陈代谢是细胞内能量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以便用于新的细胞功能的过程。

分解代谢是在细胞内发生的,代谢的结果是通过呼吸作用把某些小分子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
知识要点:
一、新陈代谢总论
1.新陈代谢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3.高能化合物(ATP)。

二、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
2.呼吸链的概念,组成成分,排列顺序,ATP偶联部位,电子传递抑制剂,P/O比;
3.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概念,作用机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ATP的作用,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其中呼吸链组成成分及排序是本章难点。

思考题:
1.何谓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特点有哪些?
2.什么是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相比,它有何特点?
3.何谓高能化合物?举例说明生物体内有哪些高能化合物?
4.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5.何谓呼吸链?写出其组成成分,排列顺序及ATP偶联部位。

6.确定呼吸链排列顺序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7.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8.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在几种学说中,为什么它能得到公认?
9.真核生物中,在细胞质内生成的NADH.H+,当其通过电子传递链时只能产生1.5个ATP,原因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