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1)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例1.例2

说一说:下图的分法,哪个是平均分的?
(
)
(
)
(1)
√
(2)
(3)
×
√ (4)
×
×
(5)
(6)
√
(7)
×
例2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
你是如何分的?
分法一:把15个
一个一个的分
分法二分?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2 )个面包
把 6 个桃平均分在 3 个盘里,每盘( 2 )个。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 均 分(1)
学习目标
•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了解平均分的概 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 通过具体操作平均分,培养学习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
明天二(1) 班去春游,咱们今 天去看看他们都准 备了些什么。
仔细观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你是如何分的?
把12个篮球平均分成3组。说一说你 是怎样分的。
6
目标检测:
9
3
智慧屋
还是12瓶矿泉水,将它们平均分,有几种 方法?要求:不能重复,并且一个不漏的 摆出来。
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做 平均分。
你有什么 收获?
培智七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例题。计算机课件演示例题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四、小结评价。
教学反思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 2 课时(新授)课
教学内容
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观察法 演示法 练习法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教科书第13在是平均分的图中内画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时间
共 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问:平பைடு நூலகம்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北京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表内乘法和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将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初步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理解除法的意义谈话: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到大森林里继续学习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提问: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树上结满了苹果,快数数这棵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快看看谁来啦?熊大熊二来采摘苹果了。
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树上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几个?追问:“平均分给2只熊”是什么意思?预设:“平均分给2只熊”的意思是2只熊分得同样多。
要求:下面就请大家帮助老师,在题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看看每只熊分得几个苹果。
分好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实践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在题纸上画一画、分一分。
展示小组成果预设一:1个个的分(画图连线分)1个1个的分,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预设二:2个2个的分(画图连线分)2个2个的分,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预设三:先4个4个的分,再2个2个的分(画图连线分)先4个4个的分,再2个2个的分,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预设四:6个6个的分(画图连线分)6个6个的分,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提问:无论我们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样?预设: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小结:从刚刚分的过程中可以得出: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6个,也就是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12÷2=6(2)12表示一共有12个苹果;2表示平均分给2只熊,平均分成2份;6表示每份有6个,每只熊分得6个苹果。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的: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例如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考虑: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考虑、比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考虑、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表内除法一思维导图

临沂第四十中学 二年级二班 何明轩
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 (1)
一个一个分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一份一份分
除号 ÷
名称
被除数
20 ÷ 4 = 5
除数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你喜欢哪种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商商认识除法
除法的读写
读作:几除以几等于几(如:12 除以 4 等于 3) 写作:被除数÷除数=商(如:12÷4=3)
计算 方法
例:12 个桃子, 每只小猴分 3 个,可以分给几 只小猴?
画图法
如
口诀法
2~6 乘 法 口 诀 的运用
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想:3 和几相乘得 12? 三(四)十二,商是 4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1)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的总数
的份数
读作:8除以4等于2。
2 可以分成几组?
3人1组。 12人跳绳。
如何列式计算?
①分什么? ②怎么分? ③问题是什么?
12÷3=4(组)
12 ÷ 3 = 4(组)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1.摆一摆,填一填。 (自己动手摆一摆) (1)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2 )根。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 ÷ 3 = 4(组)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3等于4。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六 表内除法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1)
课堂导入
把6朵花平均分成3堆,正确的分法是( ③ )。 ① ② ③
探究新知
1 每盘放几个?
把8个桃平均放 在4个盘里。
如果要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这种平均分怎样表示呢?
用除法计算: 8÷4=2(个)
8 ÷ 4 = 2(个)
…
被平均分 除号 平均分成
(教材P71 T3)
3.摆一摆,再填空。 (自己动手摆一摆) (1)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个。
10 ÷ 2 = 5 (个) (2)20个 ,5个1份,可以分成( 4 )份。
20 ÷ 5 = 4 (3)24个 ,6个1份,可以分成( 4 )份。
24 ÷ 6 = 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0÷5= 2 (根) (2)14个●,2个放1堆,可以放( 7 )堆。
14÷ 2 = 7(堆)
2.圈一圈,填一填。 每次圈3个,( 5 )次圈完。
课堂练习
(教材P71 T1)
数学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数学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卡片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的意义。
2.提问: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2.举例讲解:以12÷4=3为例,说明除法是如何将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的结构:被除数、除数、商。
4.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以通过乘法验证除法的正确性。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除法的概念。
2.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际问题解决1.提出问题: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10÷4=2……2,每人分2个,还剩2个。
3.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场景。
2.提问: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布置作业:设计一道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除法的概念理解较为深刻,但个别学生在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要注意引导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课后作业要注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强化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除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除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简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简报
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除法这个超有趣的数学概念哦。
一、除法是什么呢?
除法呀,就像是把一堆东西平均分给几个小伙伴的魔法。
比如说,有6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呢?这时候就用到除法啦,6除以3等于2,每个小朋友就能拿到2个苹果呢。
它就像是在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总数按照一定的份数或者每份的数量来进行分配。
二、除法的表示方法
我们通常用除号“÷”来表示除法哦。
就像刚才的例子,6÷3 = 2。
这个式子里面,6是被除数,就是要被分的总数;3是除数,就是要分成的份数或者每份的
数量;2呢,就是商,也就是最后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数啦。
除法还可以写成
另外一种形式,比如6/3 = 2,这也是很常见的哦。
三、除法在生活中的例子
1. 分糖果
想象一下,有10颗糖果,要分给5个小朋友。
那10÷5 = 2,每个小朋友就
可以得到2颗糖果啦。
这就是除法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平均分”的例子。
2. 分组游戏
在体育课上,老师有30个同学,要分成5组进行游戏。
那30÷5 = 6,就是
说每组会有6个同学呢。
3. 分配工作任务
假如有一项工作,总共需要完成20个任务,要分给4个人做。
那20÷4 = 5,每个人就要完成5个任务。
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能帮助我们公平地分配东西,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呢。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好好认识这个有趣又有用的数学概念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理解
教学内容:教材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能够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实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