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4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盛情。
【教学设想】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二简介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济南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四分析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篇)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篇)七班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
把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
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尝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
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
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颜色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妙情感。
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详细表达。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老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支配】两教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检查预习作业:1、同学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
检查关注同学的书写和标音。
老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分辨并识记。
二、简介〔略〕【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作业:1、同学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
检查时关注同学的书写和标音。
老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分辨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读过程中回答〕二、简介〔略〕三、解读课文1、诵读全文,留意读出重音和勾连。
〔完成积累拓展四〕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索探究一〕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4、“抱负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抱负的境界。
〔完成思索探究二〕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
〔完成积累拓展五〕四、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作业2、阅读帮助资料3、预习新课七班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同学感受美,领会美。
教学重点:提高同学的朗读力量。
教学难点: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同学感受美,领会美。
教学过程:一、沟通导入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同学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5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济南”的说地方,“冬天”是说季节,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等。
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
二、指名朗读课文,对注意预习作业中的字词注音。
三、揭标(见上)四、学生各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温晴2、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五、研究写山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六、研读课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作者是怎样下济南的特点是“温晴”这一结构论的(对比)作者用了哪些对比3、议论如果把“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说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8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8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会读“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空灵、澄清”等词语。
2.能力目标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二、展示教学目标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三、老舍投影:(1)注音:济南(jǐ)镶上(xiāng)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高爽。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
六、朗读第一段,组织小组讨论。
1、济南冬天的特点什么?2、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教师点拨、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
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七、朗读第二段,组织讨论。
1、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什么?教师点拨、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1、城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
2、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
突出了济南小山的像一位慈善可爱的母亲一样,呵护济南的人们,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
中学教资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

中学教资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中学教资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语文教育强调诗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教资济南的冬天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学教资济南的冬天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学生回答:秋)不错,那么我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啊(四个,春夏秋冬),很好,为了让大家更能深刻的体会大自然的四个季节,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放映春夏秋冬四季的照片)这些照片漂亮吗(漂亮)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啊(学生举手发言)不错,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
老舍先生曾经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他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二、解题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
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
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著有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等。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老舍先生关于《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吧。
三、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
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一、预期效果1、应获取的知识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
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
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
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
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
“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1、朗读法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
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学习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 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 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
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 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 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
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
从1930 年夏秋至1931 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
本
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 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 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 听名家朗读课文。
4.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 )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 抄写词语
2. 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
的?
2 .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一)第一段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伦敦(有浓雾)
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
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 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 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 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
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
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山上——山尖——山坡
—山腰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 ”比作“白花”;二是将
“ ”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
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
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
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 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
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那些小山太秀气。
”
2. 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
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 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
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
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
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板书设计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