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峡》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练习题1新人教版(含答案)

9三峡六、文章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5分答:三峡练习一、解释文章中括号前面的字,在横线上注音40分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完全)无阙(缺)处。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
自(如果)非亭午(中午)夜分,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到)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王命急宣(宣布传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白帝,到江陵)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快马)御风,不以(如)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湍(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
绝(极)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刷)其(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的确)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回声),哀转(声音曲折)久绝(停)。
故(所以)渔者歌曰:“巴东三(多)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下列句子28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船行得快啊。
4、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2分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险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②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素湍绿潭,回请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③描写三峡猿猴鸣叫的句子: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描写三峡秋景的句子:林寒涧肃四、美景品析1、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八年级语文 上册 三峡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三峡
课后练习题
2、阅读下边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理解行默写填空
4、下列加点字无误的一项
5、课内阅读
答案
1、【答案】【小题1】(1)阙,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3)延长(4)肃杀,凄寒
【小题2】引渔歌为证,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表现了
三峡的凄婉美。
【小题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
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小题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2、【答案】【小题1】
同“缺”,缺口;逆流而上;实在,的确。
【小题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小题3】夏季水势凶猛,水流湍急;春冬清幽秀丽,景色宜人;秋季景色肃杀,凄凉幽深。
3、【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答案】A
5、【答案】【小题1】B
【小题2】B【小题3】A
【小题4】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 三峡 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26课三峡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C.悬泉(xuā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 凄异(qī)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4、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之至市,而忘操之B.故时有物外之趣C.是吾剑之所从坠D.鞭数十,驱之别院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4分)()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4分)()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收获平台一、注音并解释下列加点字:1.略无阙.处()2.不见曦.月()3.沿泝.阻绝()4.绝巘.多生怪柏()5.良.多趣味()6.属.引凄异()二、填空题。
1、《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朝代)学家。
2、《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3、故渔者歌曰:“,。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答: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四、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准确。
赢家可得说一说背诵的小窍门。
1.春冬之时,,。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展空间1、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2、“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写景语句的语言特点。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2)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______4、文中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5、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请写出你所喜欢的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佳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收获平台一、1.quē,通“缺”,缺口。
2.xī,阳光,这里指太阳。
3.sù,同“溯”,逆流而上。
4.yǎn,山峰。
5.liáng,真,实在。
6.zhǔ,连续。
二、1、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北魏地理。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9 三峡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ɡ)B.沿溯.阻绝(sù)素湍.(tuān)C.绝山献(yǎn)飞漱.(shù)D.重岩叠嶂.(zhànɡ)属.引凄异(shǔ)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隐天蔽日景象的句子:。
(2)与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应的句子:。
(3)正面描摹“猿鸣”的句子:。
(4)与“听猿实下三声泪”(杜甫)、“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白居易)意思相关的句子:。
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2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隐瞒。
B.良.多趣味良:甚,很。
语文《三峡》课后练习

语文《三峡》课后练习《三峡》1、给加点的字注音郦()道元重岩叠嶂()不见()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绝�t()2、解释加点字词。
1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亭午夜分4不见曦月5至于夏水襄陵6沿溯阻绝7或王命急宣8朝发白帝,暮至江陵9虽乘奔御风10不以疾也飞漱其间11则素湍绿潭12良多趣味13每至晴初霜旦14林寒涧肃15属引凄异16空谷传响3.填空。
《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
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________》作注写成了《________》。
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自三峡七百里中哀转久绝自非亭午夜分绝yǎn多生怪柏5、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解释: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三峡课时训练1.文章第1自然段写山,第2自然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3.结合文章内容,用两个词语写出三峡景色的特点。
4.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
5.为什么后写秋天?6.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课时训练答案1.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低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就快。
2.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奔腾的急流,突出河道的凶险和迅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
3.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4.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5.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特点。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
7.①日光,这里指阳光②飞奔的马8.B9.至于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句中的“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三峡》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课后题及答案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⑴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⑵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巘飞漱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课后练习题班级:姓名:时间:一、作家作品及地理常识1、《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北魏杰出的_____学家、____家。
他所著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包括_____峡、____峡和_____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三、指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 )四、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4、重岩叠嶂()5.至于..夏水襄.陵()()() 6.或王..命急宣()()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则素.湍绿潭()()10 绝.巘.多生怪柏()()11林寒涧肃()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5.沿.溯.阻绝( )( )五、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六、译句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
”九、理解性默写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秋天,三峡高猿长啸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费用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峡中艰辛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整体感知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
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景象最突出?有什么作用?7.作者为什么先写夏三峡夏季的景色而最后写秋天的景色?8、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文末引用渔歌内容作结有什么作用?10.请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1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三峡的山,对下文写三峡的水起到什么作用?课文为什么先写三峡夏天的水?12.体会课文的写作艺术。
十一、阅读《三峡》全文,做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5.课文在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
如只用用”_________ 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9.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证明理由的原句。
(3分)11.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如果你是导游,试写一段导游词:(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三峡》练习题部分答案九、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6.朝发白帝城7.“盛大”和“急速”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林寒涧肃,高猿长啸10.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1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十、1.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对比;突出了其”疾”(即快速)的特点 3.素、绿、清、影; 寒、肃、凄、哀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5.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6.猿啸;使作者的哀愁和劳动人民的悲秋融为一体。
7.先写夏季的景色才能给作者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后写其秋天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不同季节的景色形成对比,突出了三峡四时之景各俱特征。
8.进一步强调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凄清的气氛和人们的哀愁。
9.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1)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2)思维独到。
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原来是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十一、1.A 2.D 3.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7.有寂静凄清的特点;这样引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8.侧面(或间接);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9. “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10. 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1.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