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锈规定
钢材防腐标准

钢材防腐标准一、防腐材料选择钢材防腐标准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防腐材料。
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附着力和物理性能的防腐涂料。
常用的防腐材料包括油漆、防锈油、镀锌等。
二、表面处理要求在进行涂装前,必须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包括除锈、清洁和干燥等步骤。
表面处理是防腐的关键环节,必须达到一定的清洁度和粗糙度,以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应无油渍、灰尘、锈迹和其他杂质。
三、涂装施工工艺涂装施工是防腐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
首先,应进行预涂和底漆的涂装,以提高基材的附着力和防腐蚀能力。
然后,根据需要涂装中间漆和面漆,以增加涂层的保护性能和美观度。
涂装时应控制涂层厚度,确保涂层均匀无气泡、流痕和裂纹。
四、涂层厚度控制涂层厚度是影响防腐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涂装过程中,应使用测厚仪对每层涂层的厚度进行测量和控制。
确保每层涂层的厚度符合规定要求,同时总涂层厚度达到防腐蚀所需的最低要求。
五、涂层性能检测完成涂装后,应对涂层性能进行检测,以确保防腐效果。
检测项目包括附着力测试、耐冲击性测试、耐候性测试、耐水性测试等。
确保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物理性能,能够承受使用环境中的各种考验。
六、涂装后保养在涂装后的使用过程中,应对防腐涂层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防止硬物刮擦,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等有害物质。
如发现涂层有损伤应及时进行修复和保养。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钢结构的防腐状态。
对于户外设备需定期清理表面污垢、尘土、鸟粪等污染物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七、防腐效果评估定期对钢材的防腐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专业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
评估内容包括涂层外观检查、涂层厚度检测、物理性能检测等。
根据评估结果对防腐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防腐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
八、定期检测与维护为了确保钢材的长期防腐效果,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根据使用环境和腐蚀程度确定检测周期,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和维护。
外露螺栓防锈管理制度

外露螺栓防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露螺栓防锈管理工作,保障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运行,提高建筑物和设施的使用寿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物和设施中的外露螺栓防锈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建筑结构、设备设施等。
第三条外露螺栓防锈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条各级领导部门应当加强对外露螺栓防锈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第二章外露螺栓防锈管理责任第五条建筑物和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负有监督责任,落实管理制度,确保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第六条建筑物和设施的维护单位应当对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外露螺栓的防锈问题。
第七条外露螺栓防锈管理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积极组织开展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八条外露螺栓防锈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外露螺栓防锈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第九条外露螺栓防锈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外露螺栓的防锈知识和技术,提高防锈管理水平。
第三章外露螺栓防锈管理措施第十条外露螺栓的防锈管理工作应当采取预防措施为主,及时维修和保养,确保外露螺栓的完好无缺。
第十一条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应当根据外露螺栓的材质、用途和使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锈方法和材料,以提高耐腐蚀性能。
第十二条对于外露螺栓表面已出现锈蚀情况的,应当及时清除锈层,涂刷防锈涂料或进行其他防锈处理,以延长外露螺栓的使用寿命。
第十三条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杜绝违规操作,确保防锈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第四章外露螺栓防锈管理监督第十四条外露螺栓的防锈工作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防锈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最新防锈工艺守则

防锈工艺守则1231、本规范专用于我公司水电、风电、治金产品的黑色金属组件加工表面工序间防锈及封4存防锈的技术要求52、产品图样,技术条件和订货技术条件无特殊要求时,均符合本规范规定。
63、工艺规范73、1工序间防锈,指从毛坯加工成零部件到装配过程中,金属件的防锈处理。
8工序间防锈采用置换型防锈油(FPC—630B),工序间防锈应先将工件用煤油或汽油(溶9剂型清理剂EC—10)进行清洗,然后将所有加工表面进行涂刷均匀。
103、2工序间的封存防锈,指精加工的关键零部件,不参与装机的关键部位,而改用的封11存防锈。
主要指水轮机、发电机主轴的法兰部位,轴承部位,滑转子、集电环等部位(或零件)。
12工序间的封存防锈采用硬膜防锈油FPC—600,先将工件的部位用汽油进行清洗后涂刷硬13膜防锈油,清洗时采用汽油进行清洗。
143、3装配过程中的防锈,指各参与装配的零部件的加工配合面的防锈。
所有参与装配的15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进行除锈清理并用汽油清洗干净。
所有部件的配合面特别是各转动的配16合表面应涂刷防锈油(FPC-630B)后,方可参与装配。
173、4装配后的防锈封存。
18各部套装配后,与其它部套所有相联接部位进行防锈封存,防锈封存采用硬膜防锈油19FPC-600,清洗时用汽油清洗。
203、5装配中的轴承及轴瓦的防锈,无特殊技术要求的采用锂质润滑脂进行涂刷。
213、6防锈包装,关键的部件及关键部位在装配或加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防锈包装。
如:22推力头、镜板、主轴的关键部位等。
按专门的工艺包装规范进行。
234、水电机组零部件间的防锈要求,及防锈工艺24。
产品零部件防锈规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规定了产品零件防锈的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产品零部件生产过程、装配、库存的防锈处理。
2 防锈总体要求2.1产品及零部件的防锈期限应从涂封之日起不低于一年。
2.2加工精度、粗糙度要求高的零件(下统称精密零件),在精加工完成后由本厂负责进行清洗防锈工作。
2.3 对非加工面,工艺文件应规定除锈刷漆。
2.4完工零件(含外协件)应及时调度入库。
入库零件由仓库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洗防锈。
2.5严禁液压系统、传动系统的锈蚀零件用于装配。
2.6质量保证部应对清洗防锈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有权责成部门、厂及时进行清洗防锈(出具返工通知单)。
3 生产过程中的防锈3.1零件加工完毕,应立即将表面的铁屑、油腻、汗液等类的赃物清洗或擦干净。
3.2工序中的防锈,首先应选择防锈性能好的切削液和切削油。
切削液有:1号金属乳化切削油、69—1乳化切削油。
切削油有F—43防锈切削油、SC—3可溶性切削油。
切削液应保持干净,并定期更换。
3.3在工序间停放的零件要及时进行清洗防锈,先将零件擦干净,然后根据零件大小、精度、粗糙度要求不同区别对待。
a)一般零件可采用机油抹擦;b)精密零件可先用脱水防锈油将零件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洗煤油(或工业汽油)稀释204-1置换型防锈油进行防锈。
(配制比例8:1)c)大的零件可采用刷涂,小的零件可采用浸涂。
3.4各厂技术组对未转序滞留在厂内的精密零件防锈工作的应予以指导、督办。
4 热处理后零件防锈4.1经热处理后的零件,必须将腐蚀物质清洗干净,再进行防锈处理。
4.2方法a)水洗:将冷却后的零件先用自来水冲洗,除去表面大量的盐份、油污。
再用热水浸洗;b)除盐、除油:推荐的除盐、除油清洗材料的配方为(105净洗剂1.5%,664净洗剂1.5%,6503净洗剂2%,其余自来水);c)防锈处理:可用机油或防锈水进行防锈。
d)除去残盐和氧化皮可采用喷砂法和酸洗法,但不应影响零件精度。
5 装配过程防锈5.1从仓库领出的装于液压系统、传动系统的零件应先清洗干净,确认无锈蚀才能装配。
防锈等级标准及工艺规程

3.0成品零部件防锈
因环境温度、湿度、腐蚀性成分的差异,综合零部件的关键程度、产品价值、生产和采购周期等因素将零部件划分为三个防锈等级标准进行控制,以下为各等级标准的具体防锈要求和操作工艺规程。对于采购、外协、委外加工的金属零部件的防锈须根据附表零件的等级标准要求供应商按相应的零件防锈等级规定的防锈期限做相应的防锈处理,防锈油的选择和防锈工艺流程可根据其企业自身情况决定。
对于采购外协委外加工的金属零部件的防锈须根据附表零件的等级标准要求供应商按相应的零件防锈等级规定的防锈期限做相应的防锈处理防锈油的选择和防锈工艺流程可根据其企业自身情况决类防锈等级311类零件防锈时间要保证12年不生锈
防锈等级标准及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1.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2机加工各切削机床切削液严格按配比要求加水防止切削液水分超标造成生锈。
2.3机加工车间各工序完工后用气枪吹扫残留铁屑、切削液后用毛刷涂刷洛斯品牌68#防锈油,注意盲孔等复杂部位要涂刷到位,裸置于木托盘或专用周转箱内。
2.4对于后续需要油漆或外发喷粉的零件,机加工完工后尽快转序到油漆车间或通知生产部外协委外喷粉。同时做好相关的防锈工作。
3.1.3.5经浸涂或刷涂防锈油的零件置于料架上自然干燥15分钟,工件表面会形成轻薄保护层,用防锈油纸独立包装零部件。
3.1.3.5将包装好的零部件清点数量、装箱、写好标识卡(写明料号、日期、批号、数量)办理入库。
3.2 B类防锈等级
3.2.1B类防锈等级的具体防锈要求
B类零件防锈时间要保证6∽12月不生锈;防锈油选择CRC品牌SP-400防锈油(脱水置换型);成品零件涂覆防锈油后放在垫好珍珠棉的托盘上,用缠绕膜集中打包。
产品防锈管理规定

(3)防锈后的处理:产品防锈后最好将产品放置于通风处30-60分钟,主要目的是让防锈膜形成,(这个步骤很重要)从而达到理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用容器将产品上面沥下来的防锈剂回收,再次使用节约成本。待油膜形成后(即:表面干燥后)可进行包装、储存、运输等。
(4)防锈剂的工作原理:防锈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膜,隔绝空气和金属的接触,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这层膜只有3-4个微米,肉眼几乎看不到,所以要避免金属表面有杂质或水分。在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也要避免磨檫和碰撞,这样有可能破坏那层防锈膜。
(6)防锈剂更换频次:当防锈剂出现浑浊、浸防锈油的产品取出时表面有杂质粘附时,需及时更换防锈剂,以确保防锈效果。
编制
审核
(5)防锈剂适用的材质:我们知道,铜、铝及其合金,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会发生氧化(即:长霉斑),钢铁类如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就会生锈,防锈剂就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干燥。然后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软质膜,隔绝空气与金属的接触,从而达到长期防锈、防氧化的效果。所以:我司的RUPO系列产品适用于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即:铜、铝、及其合金,铸铁、钢材等一切易生锈的材料)
工件清洗后要进行烘干或者吹干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工件表面残留的水分或者清洗剂如不将水分烘干或者吹干的话直接上防锈剂会导要进行清洗和烘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不生锈
轴类产品防锈标准

轴类产品防锈标准轴类产品的防锈标准可以参考国家GB/T8597《滚动轴承防锈包装》标准,轴承的防锈期分为半年,一年和两年。
其中,短期内需要装机使用的轴承防锈期为半年,一般轴承的防锈期为一年,有较高使用要求的轴承,防锈期为两年。
同时,对于仓库有如下要求:1. 温度:轴承出厂前均涂有防锈油,高精密轴承甚至有木箱和胶盒来存放。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防锈油变质,室温应控制在5-25℃之间,最高不得超过30℃,最低不得低于4℃,否则应采用调温措施,且存储库房应避免阳光直射。
2. 湿度:过高的湿度会使轴承锈蚀,轴承仓库要保证地方的干爽通风,室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60%之间。
3. 环境:仓库应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清洁干燥。
4. 检查:根据《滚动轴承防锈包装》标准的规定,轴承的防锈期分为半年、一年和两年。
其中短期内需要装机使用的轴承防锈期为半年,一般轴承的防锈期计算起始日期以该产品出厂合格证上所标注的日期为准。
按轴承产品防锈的规定,每10---12个月定期检查一次。
若发现油封包装有生锈现象,应重新进行油封包装。
5. 放置:轴类产品应水平放置,以防止生锈和变形。
此外,对于轴类产品的防锈措施,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表面处理:轴类产品在出厂前应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清洗、干燥等,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水分,保证产品的防锈性能。
2. 涂防锈油:轴类产品在涂防锈油时,应选择合适的防锈油,并确保涂油均匀、饱满,以防止产品在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发生锈蚀。
3. 包装材料:轴类产品的包装材料应选用干燥、密封性好的材料,如纸箱、塑料箱等,以防止产品在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受潮或被污染。
4. 防锈期:轴类产品的防锈期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一般分为半年、一年和两年。
在防锈期内,产品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存储和使用,以保持其防锈性能。
5. 检查与维护:轴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如发现有锈蚀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如重新涂油、更换包装等,以防止锈蚀进一步发展。
各规范钢结构防腐规定

目录一、《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规程》(CECS243 2013)规定: (1)二、《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 )规定: (4)三、《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规定: (8)四、《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规定: (10)五、《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规定: (10)六、《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规定: (12)七、《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规定: (13)八、《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 50046-2018)规定: (14)一、《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规程》(CECS243 2013)规定:4 防腐蚀涂装工程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钢结构的防腐蚀涂装设计应遵循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设计文件中应列入防腐蚀涂装的专项内容与技术要求,其内容应包括:1 对结构环境条件、侵蚀作用程度的评价及防腐蚀涂装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2 对钢材表面锈蚀等级、除锈等级的要求;3 选用的防护涂层配套体系、涂装方法及其技术要求;4 所用防护材料、密封材料或特殊钢材(镀锌钢板、耐候钢等)的材质、性能要求;5 对施工质量及验收应遵循的技术标准要求;6 对使用阶段维护(修)的要求。
4.1.2 钢结构的布置、选型和构造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防护能力。
对危及人身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构件应加强防护措施.在强腐蚀环境中采用钢结构时,应对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4.1.3 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的重要性、所处腐蚀介质环境、涂装涂层使用年限要求和维护条件等要素,并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性价比良好的长效防腐蚀涂装措施。
4.1.4 钢结构表面初始锈蚀等级和除锈质量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 8923.1从严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工序中的防锈,首先应选择防锈性能好的切削液和切削油。
切削液有:1号金属乳化切削油、69—1乳化切削油。
切削油有F—43防锈切削油、SC—3可溶性切削油。
切削液应保持干净,并定期更换。
3.3在工序间停放的零件要及时进行清洗防锈,先将零件擦干净,然后根据零件大小、精度、粗糙度要求不同区别对待。
a)一般零件可采用机油抹擦;
b)精密零件可先用脱水防锈油将零件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洗煤油(或工业汽油)稀释204-1置换型防锈油进行防锈。
(配制比例8:1)
c)大的零件可采用刷涂,小的零件可采用浸涂。
3.4各厂技术组对未转序滞留在厂内的精密零件防锈工作的应予以指导、督办。
4 热处理后零件防锈
4.1经热处理后的零件,必须将腐蚀物质清洗干净,再进行防锈处理。
4.2方法
a)水洗:将冷却后的零件先用自来水冲洗,除去表面大量的盐份、油污。
再用热水浸洗;
b)除盐、除油:推荐的除盐、除油清洗材料的配方为(105净洗剂1.5%,664净洗剂1.5%,6503净洗剂2%,其余自来水);
c)防锈处理:可用机油或防锈水进行防锈。
d)除去残盐和氧化皮可采用喷砂法和酸洗法,但不应影响零件精度。
5 装配过程防锈
5.1从仓库领出的装于液压系统、传动系统的零件应先清洗干净,确认无锈蚀才能装配。
精密零件清洗后还需涂置换型防锈油。
5.2产品喷漆时,所有不允许涂漆的金属外露面、铭牌、紧固件等均可采用纸张或黄油(工业凡士林)等遮盖或涂封,以防漆雾污染。
若被污染,则使用无腐蚀性溶剂清洗干净。
5.3装配试车完成后,应将产品外表面脏物擦干净,并在外露的加工面(未涂装、未表面处理)上涂油防锈后,方可封存入库。
6库存零件防锈要求
6.1锈蚀零件不得入库,仓库管理人员可拒收已锈蚀的零件。
同理,库存锈蚀零件不得出库。
6.2仓库应保持清洁,防止雨水、酸类等腐蚀性气体或物品进入仓库。
要避免阳光直晒零件。
6.3入库零件应进行清洗,一般采用无腐蚀性煤油(或工业汽油)清洗。
精密零件可采用添加有置换型防锈油的煤油(或工业汽油)清洗。
置换型防锈油添加量一般在3—5%即可。
所使用的清洗材料,应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
a)库存期不超过半年的零件防锈材料可选用201、901防锈油(配比:1份防锈油:4份煤油或工业汽油)。
b)库存期半年以上的零件防锈材料可选用溶剂稀释型防锈油、薄层防锈脂。
6.4零件入库后仓库管理人员应将零件以生产令号、零件型号、名称、入库防锈日期填写记录卡,并按批次实行挂牌标记,同时还必须遵守先入库者先出库的轮换发货原则。
6.5仓库管理人员每半年检查一次库存零件的防锈情况,发现锈蚀应及时处理,检查结果应保持记录。
6.6仓库零件应分类存放,金属制品应与非金属制品分开放置,零件存放应整齐有序。
7外协件的防锈
7.1外协加工完毕的零件,应由外协生产厂家负责进行清洗防锈。
7.2已锈蚀的外协零件不得入库。
7.3外协的橡胶件,要求外协生产厂家在该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有生产日期标识(无外包装的则可直接在橡胶件上贴不干胶)。
8上述未尽事项仍按HZ/WI7.5-21-2004《防护与包装技术要求》执行。
9清洗防锈工作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实施。
质量保证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应保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