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月福师离线作业《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11
2017年秋17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年秋17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第一篇:2017年秋17秋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1.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始于()A.《昕夕闲谈》B.《江户繁昌记》 C.《昕夕闲谈小叙》 D.《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满分:4 分2.下列属于巴金的短篇小说集的是:A.《憩园》B.《寒夜》C.《第四病室》 D.《小人小事》满分:4 分3.“ 先锋小说”的起点是()A.《拉萨河的女神》 B.《你别无选择》 C.《红高粱》 D.《爸爸爸》满分:4 分4.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小说林》B.《热风》C.《大众文艺丛刊》D.《文学杂志》满分:4 分5.汪文宣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憩园》B.《寒夜》C.《团圆》 D.《灭亡》满分:4 分6.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迷舟》 B.《信使之函》 C.《访问梦境》 D.《请女人猜谜》满分:4 分7.曾被人誉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畅销小说”的是:A.《雾》B.《雨》C.《电》D.《家》满分:4 分8.《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莫言 B.洪峰 C.马原 D.余华满分:4 分9.被批评家看作是“ 先锋小说”的起点的作品是: A.《拉萨河女神》 B.《冈底斯的诱惑》 C.《红高粱》 D.《假如我是真的》满分:4 分10.《塔铺》的作者是: A.方方 B.池莉 C.刘震云 D.刘恒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1.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受众队伍是:A.城市市民阶层B.新式学堂的学生 C.农民 D.地主阶级满分:3 分2.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妻妾成群》B.《褐色鸟群》C.《米》D.《我的帝王生涯》满分:3 分3.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福建师范大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1165--福建师范大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备考题库1116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案例分析:(1)分析题《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附原文):作家巴金前两天我意外地遇见一位江苏的青年。
她插队到农村住了九年,后来考上了大学,家里要她学理工,她说:“我有九年的生活我要把它们写出来;我有许多话要说,我不能全吃在肚子里。
”我找到她的两个短篇,读了一遍,写得不错。
她刚刚参加了江苏省的青年创作会议。
她说,“尽是老一套的话,我们受不了。
我说:吃得好,住得好,开这个会不讲真话怎么行!”她和别的几个青年作家站出来,放了炮。
我在这里引用的并不是她的原话,但大意不会错。
我和她谈得不多,可是她给我留下深的印象。
她充满自信,而且很有勇气。
她不是为写作而写作,她瞧不起“文学商人”,那些看“行情”、看“风向”的“作家”。
她脑子里并没有资历、地位、名望等等东西,我在她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小老头子。
这是新的一代作家,他们昂着头走上文学的道路,要坐上自己应有的席位。
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的观念,也不懂得“唯唯诺诺”。
他们并不要求谁来培养,现实生活培养了他们。
可能有人觉得他们“不懂礼貌”,看他们来势汹汹,仿佛逼着我们让路。
然而说句实话,我喜欢他们,由他们来接班我放心。
“接班”二字用在这里并不恰当,决不是我们带着他们、扶他们缓步前进;应当是他们推开我们,把我们甩在后面。
我决不悲观。
古往今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就是这样地进行的。
我也许不够了解这些新人,但是我欣赏他们。
到该让位的时候,我决不“恋栈”。
不过士兵常常死在战场,我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作家是靠作品而存在的,没有作品就没有作家。
作家和艺术家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活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而不是活在长官的嘴上。
李白、杜甫并不是靠什么级别或者什么封号而活在人民心中的。
这些天大家都在谈论赵丹的“遗言”。
赵丹同志患病垂危的时候,在病床上回顾了三十年来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些疑问,发表了一些意见。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

D. 把读者能否接受作为衡量创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满分:3 分
4. 裘廷梁详细列举了白话的益处有()。
A. “省力”
B. “免枉读”
C. “便幼学”
D. “炼心力”
满分:3 分
5. 下列属于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与现代观念的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文革结束后,巴金复出文坛。此后,他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又恢复了三四十年代创作中那种满蕴着忧国忧民情绪,猛烈地批判社会锢疾的个性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林默涵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便于1953年年初,分别刊登在第2期和第3期的《文艺报》上。
A. 要求文学从从属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
B. 异日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固可决也
C. 强调“超然于利害之外”的“文学自己的价值”
D. 其所欲解释者皆宇宙人生之根本问题
满分:3 分
6. 在文学争取回到文学本身,小说开始寻找自己的时候,作为“双子星座”出现的作家是: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满分:4 分
4.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
A. 春柳社
B. 春阳社
C. 春草社
D. 春风社
满分:4 分
5. 《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发表于()
A. 1921年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判断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判断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1.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王国维在批评中格外强调文学“重文学自己的价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寒夜》《第四病室》这些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简单地张扬政治的反抗与破坏。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寒夜》虽然仍采用作者常用的全知全觉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但叙述者通过不定内聚焦与非聚焦手段的交替运用,尽量让不同的故事人物表露自身心灵的合理化,从而为他们寻找出令人同情之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钱玄同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从《新生》发表正式步入文坛到抗战爆发前夕是巴金创作的丰收期。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诗界革命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明确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黄遵宪,他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写道“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
犹欧洲之地方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及太平洋沿岸也。
……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
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伦布玛赛郎之出世必不远矣。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梁启超等人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解析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解析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A. “现在接受”B. “期待视野”C. “先在理解”D. “先在知识”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B2. 《塔铺》的作者是:A. 方方B. 池莉C. 刘震云D. 刘恒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C3.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A. 春柳社B. 春阳社C. 春草社D. 春风社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4. 运用“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作家是:A. 马原B. 莫言C. 格非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D5. 以弘扬儒家“道统”、“文统”为宗旨的各文学派别声势大振。
在文论上,桐城派主张()A. “义法”说B. “肌理”说C. “清空雅正”说D. “道统”、“文统”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6.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A. 格非B. 孙甘露C. 莫言D. 马原满分:2 分得分:27. 巴金的作品中反映轿夫一家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与同情的是:A. 《可爱的人》B. 《路上所见》C. 《报复》D. 《悼橘宗一》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8.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A. 莫言B. 洪峰C. 马原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D9.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A. 黄遵宪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A10.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满分:2 分得分:2正确答案:C11.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1、论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一场带有改良色彩的资产阶级启蒙文学运动,它既是中国封建文学总解体的开始,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的预演和先导,为新文学运动的勃兴作了一定的准备,在多方面孕育了五四文学革命。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中国文学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之间的一个过渡,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直接反映。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注重了诗文的改革(诗界革命),提倡文体革新和白话,把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小说界革命),以及输入话剧等新的艺术样式(戏剧改良)。
总之,他们以具有鲜明近代色彩的文学观为指导,以从文学观念到创作风格,从文学体裁到文学语言等方面,酿成了与中国古典文学主潮渐去渐远的另一文学大潮,从而为五四文学的萌生作了必要的准备。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属于晚清改良运动的,这说明文学改良并不是根源于文学自身的要求,而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改良的,实际上,这是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晚清社会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领导下,从救亡图存的和开启民智的目的出发,积极宣传改良思想,正是从适应社会改良的需要出发,他们对文学提出了改良的要求,从而掀起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严格的意义上还没有构成一次真正的文学革命。
它的很多口号和理论主张,既有现代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
这主要根源于他们希冀在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既有格局中,通过对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嫁接,完成一次中国文学的“改良”,而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尽管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历史局限,但其历史功绩是无法抹杀的。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网课测试题答案5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梁启超主张()。
A、“以旧风格含新意境”B、“弃典籍而采近事”C、“人各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D、“我手写我口”2.胡适认为“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是:()A、严复B、魏源C、梁启超D、林纾3.《死去的太阳》中的吴养清在狂热地参加斗争运动之后,也曾一度对前途感到幻灭,但最终仍突然从幻灭中觉醒,又继续沿着革命的道路走去。
()A.正确B.错误4.辛亥革命前的1910年,上海出现第一个职业剧团进化团,成员有任天化、汪优游、陈大悲等,剧目也多是配合政治斗争的。
()A、错误B、正确5.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
()A、错误B、正确6.钱玄同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A.正确B.错误7.巴金小说雅俗共赏的原因是:()A、始终自觉关注读者的接受因素B、语义的明晰性C、贴近时代与社会,贴近现实人生,表现广大读者所共同关注的话题D、把读者能否接受作为衡量创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准8.传统的小说包括以下哪些的因素()A.“语言”B.“叙述”C.“人物、故事、情节”D.“意义”9.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公开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用“三大主义”正式向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即()A.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B.推倒雕琢的阿议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C.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D.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0.被批评家看作是“先锋小说”的起点的作品是:()A、《拉萨河女神》B、《冈底斯的诱惑》C、《红高粱》D、《假如我是真的》11.所谓“文界革命”的主张是在“新文体”流行之后,才由()明确提出的。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一、1、建国初期,一部分是从解放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艾青、赵树理,一部分是从国统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茅盾胡风,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座谈会讲话的影响,而前者更多一些,沿着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走。
当然,也有一些作家被禁声,比如沈从文,以及胡风案之后的七月派。
当然这时也有一些五十年代崛起的青年作家比如王蒙。
六七十年代,因为政治的因素作用,是政治在引导文学,已经没有了五四时期的传统,虽然也是在“启蒙”,其实这个趋势从上一个十年已经有了展示,更多的在于对历史的重新塑造和对政策的图解。
这期间文学活动也就是样板戏,此外,在压抑之外,还有地下文学的写作,比如手抄本,和知青诗人,比如白洋淀诗人,但是一直都是处于潜在写作的状态七十年代后期,反拨,处于一种揭露和反思的状态。
这时像王蒙一些作家,已经开始注意引入如意识流这样的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八十年代,大范围的引入西方现代注意小说技巧,并引发大范围的讨论,这以先锋派的艺术实验最为明显。
总的来说,总的开端是五四,然后是讲话,乡土,图解政治和革命史,现代主义,反拨现代主义。
主流还是现实主义。
2、2、以具体作品为例 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陈陈晓明概况为5个方面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 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 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
一从叙事学角度看 “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 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 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如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在《风景》中 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 即那个个夭折的幼婴 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母母亲 哥哥姐姐的生活 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 听到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 叙述者得智力 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人物 当然 《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 特殊的个案 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 读者一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 高于小林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意义:
1、它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对旧文学的革命, 是文学观念、文学思想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2、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 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 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3、文学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 面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 冲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 对新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
答: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批评家陈晓明曾从五个方面概括为:
1.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陈晓明:《反抗危机:论“新写实”》)。
这一总结道出了新写实小说文本在叙述与故事两个方面的特征。
如果纯粹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从叙事学角度看,“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
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
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以人类的导师自居,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小说能够成为人类生活的教科书。
他们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把自己与故事人物的关系认定为裁决者与竞赛者的关系。
所以,现实主义小说在讲述故事时,总是夹杂着大量的非叙事话语,那怕是最具含蓄风格的文本,作家也会在整体上运用象征或隐喻等修辞性评论的方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情感取向。
辞性评论的方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情感取向。
3、论《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内容与指向。
答:《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其主要内容:
一是批判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沿用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方法的错误观点;二是批判“红楼梦”研究中胡适派的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
在整个批判运动中,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只是引子,其最终指向是批判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
这场批判运动,最初看来,“两个小人物”大胆地向学术权威提出质疑,这是学术层面的事情,属于学术讨论性质,在《红楼
梦》研究问题批判中,还是注意到了它的学术性。
后来由于毛泽东同志的介入使学术讨论变成了思想批判,使整个批判运动转变成与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这也是这场批判运动的最终目的。
这场批判运动既是知识分子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的运动,通过开展批评和讨论,来学习如何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知识分子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一种方法,也是解决文化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相适应的问题,核心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把它普遍地推行和落实到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实践当中。
4、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征。
答: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融合了历史唯物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具体而辨证的分析。
例如姚雪垠的《李自成》中,对崇祯皇帝的描写,既承认他是“真老虎”(如周后、田妃和他下棋时担惊受怕,要想着法儿输给他而又不能露骨地让棋,因为她们知道惟有这样,崇祯的心里才认为有可能得到湖广胜利的消息),又不否认他是“纸老虎”(如明军败仗,他甚至躲到太庙,在祖父万历皇帝的神主牌前痛哭自责)。
(2)作品中对涉及民俗学、工艺学、建筑学等领域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有不少作品对服饰、礼仪、建筑物、工艺品、医药养生等各方面的描写都达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
例如凌力的《少年天子》对顺治帝身边的佟妃因诞下皇三子(后
来的康熙皇帝)晋封为康妃后参加大典的礼仪、服饰的描写堪称是极为精细的,语言处处流露出康妃谨慎的性格。
(3)大场面的恢弘化,小场面的细致化,大开大合,这些应是令旧历史小说笔力字愧不如的。
例如凌力的《梦断关河》一书,西洋医生亨利和上尉用枪决斗的场面(这是小场面),细致到举枪、倒退步数,开枪动作,声、光的描写,恐怕是以前的小说很难企及的。
又例如凌力的《倾城倾国》一书,开头的那场战役(这是大场面),孔有德、耿仲明率军与清兵浴血奋战,多亏儒将孙元化带部队解围的全过程就很传神。
(4)作品不回避矛盾,既保留了爱国主义的思想风貌,又基本避免了旧历史小说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例如徐兴业的《金瓯缺》一书,除了歌颂北宋王朝主战的李纲、马扩等人,还注重把辽国的大将耶律大石作为英雄进行认真的描写,表现了耶律大石英勇、果敢的性格特点。
而且,作者不回避北宋的覆灭和南宋的苟且全因小朝廷腐败这一历史事实。
这就与明君贤臣为纲的,描写同一时期的旧体历史小说,如《说岳全传》等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
(5)感情更真挚,人物类型、性格更复杂化,取材更全面化,运用的创作手法与表现手法更多样化。
旧体历史小说中,基本都是把女性作为批判对象或歪曲描写的,如《水浒》中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描写,但到了新历史小说,
女性就不只是被侮辱与歪曲、忽视的对象了。
出现了如庄太后(《百年辉煌》三部曲)、洪高娃(《北方佳人》)、苏麻喇姑(《康熙大帝》)等一批受尊重与歌颂的女性人物。
新历史小说的取材也不只局限于帝王将相,出现了描写市井小民(《梦断关河》)、秦淮风情(《白门柳》)、北方草原(《北方佳人》、《满都海皇后》)、落魄八旗(《采桑子》)、知识分子心灵经历(《草堂春秋》)等题材的作品,这些都是全新的开拓。
新历史小说与旧历史小说相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不再只注重言行描写而忽略心理刻画。
例如《北方佳人》中,萨木儿公主对乌兰布根牧场遭到血洗后心中的恐怖与不安,就是很典型的静态心理描写,又例如《星星草》中对捻军将领张宗禹结局的设计,就有理想化的浪漫主义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