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Drama)

合集下载

关于戏剧一、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

关于戏剧一、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 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 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 力大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如果说《雷雨》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对中国封建家庭的认识,《日出》主要体 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那么《原野》则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精 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 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 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 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鲁侍萍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跟我们有点亲戚。 亲戚?②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哦--那用不着了。③ 怎么?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揣摩画横线处的潜台词。 ①她现与你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被人救起了。
周朴园 责问与恐吓、商量与稳住、表白与哄骗、解决与平息 鲁侍萍 愤怒,诉说、感化,自尊
周朴园软硬兼施,采用吓、哄骗、逼等手段对付鲁侍萍;鲁侍萍 倾吐了心头的怨恨,痛斥了周朴园的卑鄙无耻,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尊严。
五、语言品鉴
1.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 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 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 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 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 2.台词(人物语言) 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 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3.潜台词 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 外之意。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 性和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 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戏剧(drama)[drama;play] 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希腊戏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具体含义】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 ,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本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

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

”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观众说:认定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也是戏剧的本质所在。

法国戏剧理论家F.萨赛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他断言: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都是为了给观众看的。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因而,戏剧的一切器官都必须与观众的欣赏相适应。

冲突说:以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为代表。

19世纪末,布伦退尔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觉意志发挥的场所,人物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必定会遇到阻碍,主体为克服阻碍就要与之斗争,这就构成“意志冲突”,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此。

美国戏剧理论家J.H.劳森则把戏剧的本质归之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

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

这种观念可以一句话来表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激变说:英国戏剧理论家W.阿契尔否定布伦退尔的“冲突”说,他把小说与戏剧相比较,认为小说是“渐变”的艺术,而戏剧是“激变”( crisis ,又译危机 )的艺术,戏剧所处理的是人的命运和环境的一次激变,这就是戏剧本质的所在。

第八章 戏剧电影的翻译

第八章 戏剧电影的翻译
第八章 戏剧 电影的翻译
8.1 什么是戏剧电影翻译
• 1.戏剧在我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戏曲、话剧、歌剧;狭义: 专指话剧;按作品类型: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历史剧、现代 剧、童话剧;情节的时空结构:多幕剧和独幕剧。 • 2.“戏剧”一词具有双重性,英语可用drama或theatre表示戏剧。 drama侧重戏剧理论、戏剧文学和戏剧美学等的研究,而theatre着重有 关表演理论的探讨。戏剧本身具有阅读文本所要求的可读性及表演艺 术所需的可表演性。戏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戏剧翻译必须兼顾剧本的 双重属性。
8.2 戏剧电影翻译的特点
• 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认为戏剧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舞台演出,因此译
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潜在的观众。由于戏剧强调的是动作而不是描写
或解释,戏剧翻译必须简洁而不能超值翻译。另外,纽马克还提出保 留原作的文化特色。 • 戏剧翻译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戏剧译文除供读者阅读外,还 需供演员演出。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体裁翻译的区别在于:(一)戏 剧翻译的服务对象不同,对象是剧场观众。(二)戏剧的试听性,戏 剧对白转瞬即逝,因此戏剧翻译要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让观众一 听就明白。(三)戏剧的无注性文学翻译如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可 以采取加注的方法,在翻译剧本时,必须采用灵活的方式在文内处理。
• 3.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期。逐步发展为20世纪受众最广泛和最具影响 力的艺术形式。虽然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有别于文学,然而就其主题的 人文性、故事的叙述模式、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而言,电影与文学 极其相似。 • 4.浏览各国电影,不难发现,许多影片都改编自文学作品,由此可见, 电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戏剧翻译更大。电影是音画同步,受演员说话时间的制约,译入语句
子长度要句相等,如果是电影配音,则来自求与演员说话时的口型、停 顿和动作相吻合。

英美文学常识(戏剧)Drama

英美文学常识(戏剧)Drama
upstage
stage right
downstage
stage left
Setting the Stage
Scene design transforms a bare stage into the world of the play. Scene design consists of
• sets • lighting
Props (short for properties) are items that the characters carry or handle onstage.
•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props must make sure that the right props are available to the actors at the right moments.
Drama
What Is Drama?
What makes Drama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fiction, poetry)? Name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by providing particular aspects about drama. For example: Actors, audience, stage, setting, lighting, music…

Practice II
ALPHABET Conversation Have a conversation where each sentence begins with the next letter of the alphabet. Here is an example: A: Anyone seen my cat? B: Black one, with funny eyes? A: Can't say I remember. B: Don't tell me you've forgotten what it looks like? A: Every cat looks the same to me. B: Fortunately, I found one yesterday A: Gee, that's great!

话剧、喜剧小品的历史、赏析

话剧、喜剧小品的历史、赏析
话剧、 话剧、喜剧小品
一、什么是戏剧 drama:剧本,剧本文学(强调文学) theatre:剧场中表演的戏剧(强调剧场)(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1、定义: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艺 术形式。是以表演为中心的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 术门类综合艺术。又称“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 2、两个重要的概念: (1)戏剧冲突:戏剧作品中人与人之间或人的内心展开的矛 盾斗争。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或多个戏剧冲突的提出、发展、 解决而完成的。 (2)戏剧性:戏剧性是和戏剧冲突联系在一起的,戏剧性就 在于紧张、深刻的冲突矛盾,“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
《雷雨》(借鉴西方,自己创造) 1、题材:家庭剧——夫妻矛盾,父子冲突,母子兄妹乱伦、 劳工冲突等 2、主题:反封建,颂扬个性解放 3、结构(讲故事的方法)——锁闭式结构(俄狄浦斯王)把 三十多年的故事锁闭在一天之内叙述出来。 故事从“危机点”上开始讲述。蘩漪已经难以忍受周朴园, 周萍为了躲避她想到矿上去,蘩漪为了留住周萍请来四凤母亲。 随着鲁妈登场,导致了剧情走向高潮和悲剧结局。剧本将周鲁 两家长达30多年的纠葛,以及蘩漪和周萍关系的前因后果全部 集中在一天之内加以叙述。在表示蘩漪、周朴园和周萍这个当 前主要冲突的同时,将几组次要矛盾穿插其间。过去的戏和当 前的戏紧密交织在一起。人物前史逐步揭露,有力推动当前动 作的发展,使戏剧走向高潮。情节紧张曲折,冲突尖锐激烈。 4、人物: 蘩漪,半新半旧,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雷雨性格 周朴园、周萍
《上海屋檐下》(契可夫《海鸥》、《樱桃园》,静剧) 1、小市民生活 2、横断面式结构:不是围绕一个完整故事、一对主要冲突展 开情节。而是同时描写5家故事,相互交织。杨彩玉、林志成、 匡复 3、很少表现人物直接、外在冲突,着重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话剧基础知识

话剧基础知识

话剧基础知识【初入门户】1、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文drama)。

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

新居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

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

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后,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剧种。

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戏剧教育家。

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艺术才华,共同培育了话剧艺术的鲜花,推动了话剧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话剧以特有的光彩独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2、话剧特点:第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小试牛刀·文本类】3、剧本: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

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亦称戏剧文学。

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叙述人的语言(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经过导演处理,在排演过程中使用的剧本,通称脚本;经过导演处理和演出实践后定下来的剧本,通称演出本。

话剧术语介绍

话剧术语介绍

话剧术语介绍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

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话剧术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剧本:
是戏剧的书面形式。

剧本基本格式:
1.剧本题目
2.剧中人物:(关系)
3.地点:
4.第一幕
5.第一场地点
6.正文(舞台提示)
(2).幕: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的段落。

按剧情发展而划分,往往有时间、地点、情节的重大变化。

(3).场:
幕可进一步划分为几场。

有时间、地点的变化。

明场: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明场,
暗场: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写。

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概论课件PPT30页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概论课件PPT30页
第16页,共30页。
二、中国话剧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 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
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
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 称“话剧”,沿用至今。
第17页,共30页。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21页,共30页。
教材体例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采取“一条红线串若干珍珠” 的结构,全书由“概论”和九个单元的经典剧本的研读构 成。
“概论”简约地概述了戏剧的基本美学特征和 发展线索,当拿到这张脉络清晰的地图时,就开始 了自己的“戏剧人生”的旅行:
第22页,共30页。
从索福克勒斯的《俄狄蒲斯王》、汤显祖的 《牡丹亭》到老舍的《茶馆》和贝克特的《等待多 戈》,九个经典就像是人类精神长河中的九个航标,而
第9页,共30页。
在古罗马戏剧兴盛两个世纪之后,又有印度古 典梵语戏剧的兴起。
梵语戏剧的起源有几种 说法。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印 度梵语戏剧的产生是受到了 古希腊戏剧的影响。这种说 法未必可信。古典梵语戏剧 既没有古希腊戏剧不可或缺 的歌队,也缺乏悲剧精神, 但却具有较之希腊悲剧更多 的时空自由。
第10页,共30页。
践”则希望通过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饰演来反刍、 加深和拓展前面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原创精神。
第26页,共30页。
学习方法
戏剧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是实演性。本 教材强调在经典导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富于启发 性的课堂讨论和力所能及的艺术实践。这种实践包括 朗读经典台词、表演精彩段落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 行小品或剧本的创作、演出。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 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 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Drama)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drama in ancient Greece. The on most widely accepted toda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rama evolved from ritual. The argument for this view goes as follows. In the beginning, human beings viewed the natural forces of the world-even the seasonal changes-as unpredictable, and they sought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these unknown and feared powers.
Those measures which appeared to bring the desired results were then retained and repeated until they hardened into fixed rituals. Eventually stories arose which explained or veiled the mysteries of the rites. As time passed some rituals were abandoned, but the stories, later called myths,
persisted and provided material for art and drama.
Those who believe that drama evolved out of ritual also argue that those rites contained the seed of theater because music, dance, masks, and costumes were almost always used, Furthermore, a suitable site had to be provided for performances and when the entire community did not participate, a clear division was usually made between the "acting area" and the "auditorium.
" In addition, there were performers, and, since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was attached to avoiding mistakes in the enactment of rites, religious leaders usually assumed that task. Wearing masks and costumes, they often impersonated other people, animals, or supernatural beings, and mimed the desired effect-success in hunt or battle, the coming rain, the revival of the Sun-as
an actor might. Eventually such dramatic representations were separated from religious activities.
Another theory traces the theater‘s origin from the human interest in storytelling. According to this vies tales (about the hunt, war, or other feats) are gradually elaborated, at first through the use of impersonation, action, and dialogue by a narrator and then through the assumption of each of the roles by a different person. A closely related theory traces theater to those dances that are primarily rhythmical and gymnastic or that are imitations of animal movements and soun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