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doc
【原创】含氮化合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三一轮复习【课程目标】科学价值: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人文价值: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物质的分类观。
【核心概念】氨气、铵盐、硝酸【问题思辨】(1)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2)如何由氨气制备纯碱?(3)氨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教学建构】(1)知识与思想建构:通过回顾氨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用结构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什么极易液化。
根据信息提示,学生根据现象推测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问题与案例故事建构:以信息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习题相结合(3)同质异构【教学方法】讲解、归纳、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回顾] 从色、味、态、两点、两度、毒性等角度归纳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1] 氨气易液化说明氨气的熔点/沸点较高/低?为什么?[问题2]氨气不仅极易溶于水,甚至会与水反应,为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学生] 书写方程式。
NH3+H2O== NH3·H2O[信息提示]工业上可以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泄漏,如果出现大量白烟说明氯气泄露。
[问题3] 根据以上提示,请写出相应的方程。
[问题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推测可能产生的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现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并能看到白色烟雾。
[学生]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问题5]用简单的流程说明,如何由氨气制备纯碱?[讲解] 侯氏制碱法[问题6]回顾氨气的制备装置。
①反应原理②发生装置③除杂装置④收集装置⑤尾气处理[练习1]下列物质可用于NH3的干燥的是,可选用的干燥装置是。
A、浓硫酸B、P2O5C、碱石灰D、无水硫酸铜E、无水氯化钙[练习2]下列试剂可用于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是。
A、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C、湿润的pH试纸D、浓盐酸E、浓硝酸F、浓硫酸【板书设计】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用铵盐和碱制取(2)用浓氨水制取加热浓氨水浓氨水+固体NaOH/固体CaO/碱石灰【课后反思】通过习题的形式回顾了旧知识,避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落入空洞的炒冷饭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目标〗1.认识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规律,知道氮氧化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生物固氮的原理;3.知道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了解硝酸的特性和应用。
〖知识清单〗 一、氮气1.分子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
2.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性质稳定的原因 。
30223N H N N O -+←−−−−−−−−→氧化性还原性①②⑴与氢气反应 ,⑵与氧气反应 , ⑶与镁反应 。
3.应用:液氮可以做制冷剂;用作保护气;工业上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二、氮氧化物 1.“雷雨发庄稼”的反应原理 ,雨水中HNO 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作用生成 ,其中 被植物根系吸收。
2.光化学烟雾⑴产生: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
⑵危害:形成 和 。
⑶防治:使用新能源,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为汽车安装 装置,反应方程式为 ; 对生产化肥、硝酸工厂进行 等。
三、氨气与铵盐 1.NH 3的生产德国化学家 首次合成出了氨,反应方程式为 。
2.NH 3的分子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分子极性 ,N 原子杂化方式 。
3.NH 3的化学性质⑴与H 2O 反应⑵与酸反应(HCl 、H 2SO 4、HNO 3)⑶与氧气反应: 4.铵盐 ⑴常见铵盐碳铵,氯铵,硫铵(肥田粉) ,硝铵。
⑵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②与碱反应:⑶铵根离子的检验5.自然界氮的循环四、硝酸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工业硝酸常因溶有少量而略带黄色。
工业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质量分数在98%以上的硝酸称为。
2.化学性质HNO3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三性”:⑴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稀HNO3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
⑵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其反应方程式:。
因此,浓硝酸应盛放在色细口试剂瓶中,且放在黑暗、温度低的地方,⑶强氧化性①与金属(除Pt、Au外)的反应Cu与浓、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6:氮及其化合物

第17讲氮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的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了。
『知识梳理』一、氮元素及氮的氧化物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2.氮气(N 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溶于水,熔点、沸点很低。
(2)化学性质N 2的电子式为··N ⋮⋮N ··,结构式为,由于分子中含有的氮氮三键键能很大,分子结构稳定,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①与氧气反应:N 2+O 2=====放电2NO(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与氢气反应: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③与Mg 反应:3Mg +N 2=====点燃Mg 3N 2。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3、N 2O 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2)NO 和NO 2性质的比较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NO x对人体、环境的影响①光化学烟雾;②酸雨;③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 x尾气处理方法①碱液吸收法——工业尾气中NO x的处理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NO+2NaOH===2NaNO2+H2O②催化转化法——汽车尾气的处理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
二、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空间构型:。
属于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可用作,于水(1∶700),可由实验证明。
(3)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NH +4+OH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a .组成:三种分子:;三种离子:。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4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最新整理)

第四讲氮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循着图示·想一想][特色特性·记一记]1.特殊的颜色:NO2——红棕色气体2.特殊的检验:①NO:无色气体错误!红棕色②NH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特殊的性质: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4.必记六反应:(1)N2+3H2错误!2NH3(2)3NO2+H2O===2HNO3+NO(3)4NH3+5O2错误!4NO+6H2O(4)2NH4Cl+Ca(OH)2错误!CaCl2+2NH3↑+2H2O(5)Cu+4HNO3(浓)===Cu(NO3)2+2NO2↑+2H2O(6)3Cu+8HNO3===3Cu(NO3)2+2NO↑+4H2O考点一性质稳定的非金属单质——氮气[教材知识层面]1.氮的原子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5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能获得3个电子而表现出-3价,其单质N2因N≡N键键能大,难以断裂,故N2化学性质稳定。
2.氮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放电,2NO。
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错误!2NH3.(工业合成氨反应原理)③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3.氮的固定(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氮的固定错误!4.氮气的应用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②液氮可作冷冻剂;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考点达标层面]1.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答案】D【解析】选项A、C为自然固氮,合成氨为人工固氮。
2.有关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雷电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B.夏天腐烂的蔬菜有毒是因为产生了亚硝酸盐C.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时直接变成氮气进入大气D.合成氨是最主要的人工固氮方式【答案】C【解析】雷雨时,N2―→NO―→NO2―→HNO3―→硝酸盐进入土壤;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代谢最终产物为尿素,C错误。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在备课中必须理清教材知识的完整性与内在的联系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承上启下、左右逢源的目的,避免知识的破碎。
这单元知识系统性的安排,首先是简要地阐明氮气在通常状况下的不活动性,及在特定条件下能和氢、金属、氧等元素直接化合。
然后依次引出氮和氢的化合物——氨;氮和氧的化合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通过NH3、NO、NO2等的性质又导出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在硝酸性质的一节中,从硝酸分子结构的不稳定性,分析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及其对金属反应的特殊性,从而认识硝酸盐受热易分解出氧的特性。
在知识联系方面,N2、NH3、NO、NO2的性质以及HNO3。
的化学特性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又彼此密切地联系着。
其中氮的化学性质是氨和氮的氧化物的基础知识;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又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知识基础。
反过来说,通过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学习,巩固了氮的化学性质;通过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的学习,又把氮、合成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
【讲授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你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应充分掌握教材,了解学生,抓住重点,理顺系统,从实际出发,启迪思维。
达到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并澄清一些错误观点的目的。
复习教学中应抓住下列几个方面的重点,予以突破。
1.氮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采用对比法(与已学单质分子的对比),从它所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式、键能的大小,突出氮分子有三个共价键结构的特点,阐明氮分子具有稳定结构,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但必须说明氮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如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就能与其他物质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及氨在实验室中的制法及原理。
首先抓住氨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密切关系,分析氨分子中氮原子是不等性SP3杂化,有一孤对电子,能形成配位键;氮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位于三角锥的顶端,三个氢原子位于锥底,又因这一孤对电子的电子云较多地分布在氮原子的上部,使N—H键具有较大的极性,可形成氢键。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氮无限制族元素的主要性质及递变规律4.氮和磷的氧化物性质与制法2NO3Cu(NO Cu(NO 5.氮的氢化物结构与性质NH3H2O+HCl6.硝酸性质浓2NH3+H2O NH3H2O3NHO4HX冒白烟,湿红石芯试纸变蓝39.硝酸盐性质与鉴别10.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和转换关系有正确认识;能从具体反应中识别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会进行多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较或者从物质化合价来确定氧化剂、还原剂相对强弱。
2.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的原则,用化合价升降法熟练地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了解最小公倍法(找出反应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按最小公倍数进行配平)配平氧—还反应的方法;对有缺项不完整的反应式,能先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异正确判断缺项物质,然后加以配平。
4.通过综合归纳、总结,掌握氮族元素的变化规律。
其中包含①周期表中的位置,单质化学性质递变。
②气态氢化物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NH3、PH3)。
③通过比较NO、NO 2、P2O5、HNO3、H3PO4掌握氧化物和酸的性质。
④由常见无机盐性质对比对硝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溶解性、热稳定性及重要的化学性质(含磷酸盐与酸式盐间转化)有正确的认识。
⑤由N、P、As单质、氧化物和酸性质的学习,掌握非金属及氧化物和酸的反应规律。
⑥通过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性质学习,掌握酸式盐和弱酸盐的反应规律。
⑦由H2O同NO2,水同P2O5,水同NO+O2等有水参加的反应,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除水是重要的溶剂外还直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
⑧从P与O2(量不同)反应,Ca3(PO4)2同H2SO4(量不同)反应,H3PO4与Ca(OH)2反应(量不同),Cu 与 HNO3反应(浓度不同),P2O5与水反应(温度不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弄清反应条件同反应产物的关系。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全国通用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1、[2015·北京高考]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2.判断正误(高考题选编)(1)[2016·全国卷Ⅰ]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2)[2015·全国卷Ⅰ]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3)[2015·全国卷Ⅱ]浓硝酸中加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4)[2015·山东高考]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5)[2015·海南高考]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6)[2014·天津高考]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7)[2014·重庆高考]液氨用作制冷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8)[2014·广东高考]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说明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9)[2014·山东高考]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3.(2016·浙江理综,1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4.(2016·课标全国Ⅰ,26节选)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课中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日期:2024年10月考点一:氮气的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 3N 2遇水强烈水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合成氨原理);属于固氮,体现N 2的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步生成NO 2),属于固氮,体现N 2的性。
【回归课本—一标多本】(人教版)1.下列关于N 2的叙述错误的是()。
A.N 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B.在雷雨天,空气中N 2的与O 2可反应生成NOC.氮的固定是将N 2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D.1molN 2可与3mol H 2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 3(苏教版)2.如图所示的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图中①和②的转化过程属于氮的固定B.③和④的转化说明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C.发生⑤转化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D.⑥是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的反硝化过程,该过程有助于弥补人工固氮对氮循环造成的影响课题氮及其化合物课型复习课课时1编写人徐薇婷审核人陈常菊教学目标 1.掌握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关注氮氧化物的污染,保护环境。
重难点能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方面理解并应用氮及其化合物【直击高考】(2022•江苏卷8改编)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C.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D.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物理变化考点二:氮气的用途:①氮气常用作_________,如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
②氮气是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Ⅲ.教材精讲1.本考点知识结构2.氮的循环:3.NO24NO3→NH3 NH3·H2O NH4+、OH-4.氮氧化物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
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5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5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4N+(NO2)、2N+(NO)、1N+(N2O)、0N(N2)或3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
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
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⑤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⑥冷的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等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在其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常温时,常把浓硝酸存放在铁质、铝质密闭容器里。
但若加热,则会剧烈反应。
⑦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
可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6.氨、液氨、氨水、铵之间的区别: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
氨分子是一种呈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液氨是氨气液化的产物,仍然是氨分子,属纯净物。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 3+H 2ONH 3·H 2ONH 4++OH -。
氨水中微粒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极少量的H +。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铵(NH 4+)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
凡是含NH 4+的盐叫铵盐,铵盐易溶于水。
铵盐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氨与铵可相互转化:NH 3 NH 4+,NH 4+与强碱反应放出NH 3, 7.NH 4+的检验方法:①检验固态铵盐不必加热,只需取少量晶体与石灰拌和有氨的特殊气味即可;②若是铵盐溶液,为了使更多的NH 3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必须加热。
③铵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三种写法:a 、浓溶液不加热写成:NH 4++OH —=NH 3+H 2O ;b 、稀溶液不加热写成NH 4++OH —== NH 3·H 2O ;c 、不论浓、稀,只要加热则写成:NH 4++OH - △NH 3↑+H 2O 。
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NH 4)2SO 4+NaOHNa 2SO 4+2NH 3↑+2H 2O 。
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生成的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8.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NOx )和碳氢化合物(HC )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在是O 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统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Ⅳ.典型例题例1(05上海).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H + +OH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
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6) 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解析】命题意图是借侯德榜制碱法考察氨和常见含碳化合物知识的运用,有一定的综合性。
解题的主要信息是题给生产流程图,观察流程图可知沉淀池中加入了二氧化碳、氨、氯化钠三种原料,联系化学基础知识就可写成化学方程式。
回答第(4)问时,可由循环经济联想到原料利用率的提高。
回答第(6)问时要注意审题,题中明确提出“冷却析出副产品”,否则会误认为析出的是碳酸氢钠。
答案为:(1)侯德榜制碱法或联合制碱法,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或其他合理答案)(2)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或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3)CO2 (4)I 过滤 (5)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6)a、c【点评】联系生产实际以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的一个趋势。
联系生产实际问题往往综合性很强,与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化学基础理论等相关,综合考查多种能力,所以各部分知识不能留有死角。
而以物质制备型的联系生产实际问题的关键之处是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这部分基础知识的落实。
例2(05全国理综I).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⑴ 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⑵ 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决本题有两个突破口信息:一是C、D两气体化合成固体E,二是E、F两固体反应能生成D气体、H和氯化钙,联想中学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本题有较多的气体物质主要考虑非金属元素族),很容易查找出E是NH4Cl固体,然后利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顺藤摸瓜推出其余物质。
答案为:26.⑴ NH3 NH4Cl ⑵H2+Cl22HCl⑶Ca(OH)2 + 2NH4Cl△2+2NH3↑+2H2O【点评】无机框图题的最关键是要在或明或暗的信息中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然后再将突破口信息与所学过的各元素族知识进行有序的比照,其实比照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有序的检索过程。
例3.材料一:大气的头号杀手-NO x当今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约2×108t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是CO、NO x,占大气污染总量的60%以上,是大气的头号杀手。
NO x中;NO2的毒性最大,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剂,空气中的NO2被吸入肺内会形成两种酸,由于这两种酸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会引起肺水肿,若进入血液可引起组织缺氧。
深圳市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这与深圳市近几年机动车辆的增速过快有关,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含碳氢化合物、CO、SO2和NO、NO2等)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NO x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臭氧对人类和地球环境既有益又有害,这取决于它在大气层中存在的位置。
在地面附近的对流层中,臭氧和其它氧化剂一起,损害人类的健康,破坏花草树木;而在10~15公里高度的平流层中,臭氧却起着有益作用,它“过滤”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环绕地球形成一个“防护罩”。
由于人类对紫外线十分敏感,过量的紫外线会致人死命,特别是引起人类的皮肤癌,因此臭氧层的存在是生态平衡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NO却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已知其对O3的破坏机理如下:O3+NO= O2+NO2 ,O3 =O2 +O,NO2+O =NO+O2请依据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回答:(1)汽车尾气中NO的来源。
(2)NO为什么会导致人体中毒?(3)写出NO2在人体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NO2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写出循环反应“O3+NO=O2+NO2 ,O3 =O2 +O,NO2+O=NO+O2”的总方程式,并分析NO 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5)汽车尾气过多的排放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除破坏臭氧层外还有哪些?(6)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中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另一种有害气体CO跟NO 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有三位教授因发现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有传送信息的功能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奖,由此说明我们应如何辨证地看待化学物质的作用?【解析】本题借环境保护问题考察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