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安全督导标准

合集下载

(附件三助产机构)化验室艾梅乙评估细则

(附件三助产机构)化验室艾梅乙评估细则
4、检测试剂存放:规范 不规范, 不规范原因;试剂与开展服务:相符 不相符;使用的试剂在有效期内:是 否;试剂来源记录及省批签发:有 无;试剂缺: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特异性抗原抗体和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试剂。
5、实验室规章制度:有实验室管理及生物安全制度;有HIV、梅毒螺旋体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操作人员具有上岗证。
化验室
1、实验室布局:合理 不合理;生物安全标识:有 无;实验设备放置污染区:是 否;实验区域内放置安全防护设施用品(洗眼器、护目镜、灭火器等):是 否;
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洗手装置:是 否;标本单独存放:是 否,标本放置区域是否有标识:是 否;
2、实验室设备齐全;
6
2、必须具备的检测设备(如采用ELISA法必须配备酶标仪和洗板机;如采用化学发光法必须配备化学发光分析仪;如采用RPR或TRUST法检测必须配备水平摇床;开展TPPA检测需配备微量振荡器,一项不达标扣0.5分;移液器、离心机、普通冰箱(2-8摄氏度)、消毒/污物处理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锅)、安全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洗眼器、灭火器),每缺一项扣0.5分,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民营医院化验室还需配备:低温冰箱(-20/-40摄氏度)、温箱/水浴箱,每缺一项扣0.5分
3、艾滋病实验室是:初筛实验室 快速检测点(若是初筛实验室,是否经CDC验收合格并备案:是 否) 艾滋病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梅毒检测方法:TPPA TP ;RPR TRUST ;乙肝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4、检测试剂:存放符合要求(①应参照说明书存放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②存放冰箱的试剂应有日常温度检测记录;③试剂不得与标本、生活用品、食物等共同存放)且与开展服务相符,检测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有“试剂来源记录及省批签发”;具有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特异性抗原抗体和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试剂;

妇幼健康业务督导工作制度

妇幼健康业务督导工作制度

妇幼健康业务督导工作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我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妇幼健康业务督导工作,明确督导内容、方法和流程,确保妇幼健康项目得到有效实施。

二、督导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对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的妇幼健康业务进行督导,包括各级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妇产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督导内容1. 高危妊娠管理:包括高危孕妇的识别、管理、随访和干预措施的落实。

2. 孕产妇健康管理:包括孕期保健、分娩期管理、产后康复等各个环节的健康管理。

3. 免费基本避孕项目:包括避孕方法的选择、指导、咨询和避孕药具的发放。

4. “免费两癌”筛查项目:包括宫颈癌、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5. 儿童保健: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等。

6. 药具管理:包括避孕药具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

7. 孕前保健:包括孕前健康检查、优生优育宣传、叶酸补充等。

8. 出生缺陷防控:包括产前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出生缺陷干预等。

9. 妇幼健康项目宣传和教育:包括各项妇幼健康项目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四、督导方法1.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医疗机构的妇幼健康相关资料,了解工作进展和实施情况。

2. 现场检查:实地查看医疗机构的妇幼健康服务场所,了解设施设备、工作环境等。

3. 访谈调查: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孕妇、患者等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妇幼健康服务的满意度和建议。

4. 数据监测:收集和分析医疗机构的妇幼健康相关数据,评估项目实施效果。

5. 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对妇幼健康服务的满意度。

五、督导流程1. 制定督导计划: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督导计划,明确督导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

2. 组建督导团队: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督导团队,负责实施督导工作。

3. 开展督导活动:按照督导计划,组织开展督导工作,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访谈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医疗机构的妇幼健康业务情况。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

母婴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

第三条母婴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面保障母婴健康权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母婴安全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母婴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母婴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母婴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母婴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实施母婴安全管理工作;(二)制定母婴安全管理政策措施;(三)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母婴安全管理工作;(四)指导、检查和考核母婴安全管理工作;(五)及时上报母婴安全相关信息;(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母婴安全管理科,负责本机构的母婴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母婴安全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实施本机构的母婴安全管理工作;(二)制定并落实母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三)组织母婴安全培训和演练;(四)指导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做好母婴安全管理;(五)及时上报本机构的母婴安全相关信息;(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母婴安全管理第九条母婴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孕产妇健康管理、新生儿健康管理、分娩安全管理、产后出血预防和管理、新生儿窒息预防和管理、孕产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诊断、孕产妇和新生儿转会诊等。

第十条孕产妇健康管理:(一)为孕产妇提供生育指导、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后期保健等服务;(二)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三)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重点管理,提供全程、动态、精细化管理服务;(四)及时发现和处理孕产妇健康问题,提供适宜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第十一条新生儿健康管理:(一)为新生儿提供即时保健、日常保健、疾病筛查和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服务;(二)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健康问题,提供适宜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三)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四)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养育指导和健康教育。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督导及评估方案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督导及评估方案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督导及评估方案一、背景和目的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母婴传播,不仅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也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母婴传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的督导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提高预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工作目标和指标1. 工作目标:(1)加强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防控工作,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

(2)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的医疗保健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2. 工作指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的检测率均达到95%以上。

(2)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及时治疗率均达到95%以上。

(3)预防性治疗干预的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

(4)实现艾梅乙母婴传播病例的零增长。

三、工作内容1. 建立和完善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防控体系,确保母婴安全。

2. 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3. 提高艾梅乙检测和诊断的技术水平,确保早发现、早干预。

4. 加大对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救治力度,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5. 强化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四、督导和评估方法1. 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设立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评估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3. 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交流经验,推动工作的持续改进。

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孕产妇和儿童的满意度,评估服务质量。

五、督导和评估周期1. 每半年进行一次现场督导,全年进行两次全面评估。

2. 每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会议,分享经验和成果。

3. 对孕产妇和儿童的满意度调查每年进行一次。

六、结果运用1. 根据督导和评估结果,对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表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评分表

表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评分表
2.0
33
及时为婴儿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药物应用合理。
2.0
(五)提供安全助产
4.0
34
避免不安全助产操作。
2.0
35
合理实施择期剖宫产。
2.0
(六)产妇及婴儿预防
4.0
36
对阳性产妇及所生婴幼儿定期随访及婴幼儿HIV检测。
2.0
37
指导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率应达到90%。
2.0
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
查阅相关下发文件。
项目管理机构。
2.0
2
参照国家实施方案,制定地区实施方案。完成年度计划和总结,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查阅实施方案、上年总结、本年度计划及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
3.0
3
各部门职责明确,参与开展相关活动。
查阅政府下发文件、各部门活动记录、照片、图片等相关资料。
2.0
检测率
接受检测人数/婚检人数
阳性率
阳性人数/婚检人数
孕产妇
干预措施实施情况
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总人数
第一次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妇人数 + 仅产时接受保健的产妇人数
接受咨询孕产妇人数
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中第一次接受HIV咨询的孕妇人数 + 仅产时接受HIV咨询的产妇人数
接受检测孕产妇人数
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中第一次接受HIV检测的孕妇人数 + 仅产时接受HIV检测的产妇人数
3.0
3
各部门职责明确,参与开展相关活动。
2.0
4
定期组织自查,逐级开展监督指导工作。
2.0
(二)运行模式
6.0
5
与妇幼保健工作结合,建立合理的孕产妇管理模式。

母婴安全督导标准

母婴安全督导标准
查阅辖区各医疗机构报表、查阅上报市级报表。
组织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管理的业务培训。
查看培训记录(通知、课件、照片)
建立辖区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及时调查、上报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信息。
查看资料
建立辖区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
制订专项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印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
查阅资料(下发文件、年度计划、活动记录等),询问管理人员。
太原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督导标准
(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督导机构:
内容
方 法
督导情况
组织管理
设立产科安全办公室,由分管院长负责,统筹相关业务科室合作。建立高危救治、转诊机制。
查阅相关资料(院内文件、制度规范)
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多学科专家参与的院内孕产妇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通过孕妇学校、微信等途径对孕妇进行风险教育,提升孕妇的自我保健及风险防范意识。
查看健康教育资料、活动记录。
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
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开展对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紫色”孕妇的专案管理。
查看产科门诊工作记录,风险评估情况,专案管理记录。
现场查看,询问工作人员
抢救设施齐全(胎心监护仪、多普勒胎心监护仪、产包、清宫包、缝合包、宫纱或水囊、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监护仪、新生儿转运暖箱、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新生儿呼吸机、T组复合器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低压吸引器、胎粪吸引管)并处于功能状态。
现场查看,急救设施处于功能状态。
针对产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制定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公布日期】2009.05.11•【字号】新卫妇社发[2009]7号•【施行日期】2009.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卫妇社发[2009]7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卫生局,各地、州、市卫生局:现将《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一日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根据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手册》和《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试行)》,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促进各地按照《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预防水平,保证工作质量;(二)促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服务水平等措施的落实;(三)不断完善《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四)不断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及县(市、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督导体系,保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内容和对象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工作成效等(详见表1、2、3)。

各地可根据工作实际,选择监督指导与评估重点,包括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模式、物资采购及配备、资金支持与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管理、机构及人员能力建设、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减少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以及孕产期检测咨询、抗病毒药物应用、婴儿喂养、综合关怀与支持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及辖区内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妇幼督导总结3篇_妇幼督导总结

妇幼督导总结3篇_妇幼督导总结

妇幼督导总结3篇_妇幼督导总结妇幼督导总结3篇_妇幼督导总结1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一)总体目标降低全乡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⑴早孕建卡率达100%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⑷住院分娩率达100%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5%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10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100%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100%⑻产前筛查率达100%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

充分发挥镇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11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查看,急救设施处于功能状态。
妇产科医师掌握高危妊娠的基本理论知识: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阴道助产、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知识。
提问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信息上报
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各类原始登记记录完整,数据记录完整、准确、符合逻辑、无漏报。
针对产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制定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
查阅相关工作记录,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合理、可操作性强。
鼓励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查阅评审记录,评审报告。
抢救设施齐全(胎心监护仪、多普勒胎心监护仪、产包、清宫包、缝合包、宫纱或水囊、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监护仪、新生儿转运暖箱、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新生儿呼吸机、T组复合器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低压吸引器、胎粪吸引管)并处于功能状态。
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情况纳入对公立医院院长考核和医疗机构综合评价内容。
对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定期组织开展危重孕产妇评审工作(县级每年不少于一次)
查阅资料(下发文件、评审记录、评审报告、实施方案等及流程);询问相关管理人员。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通过孕妇学校、微信等途径对孕妇进行风险教育,提升孕妇的自我保健及风险防范意识。
查看健康教育资料、活动记录
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
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开展对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紫色”孕妇的专案管理。
查看产科门诊工作记录,开展风险评估情况,专案管理记录。
落实孕产妇死亡月报制,发生孕产妇死亡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定期上报区级妇幼机构相关工作数据。(医疗机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管理月统计表、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统计表)
太原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督导标准
(医疗机构)
督导机构:
内容
方法
督导情况
组织管理
设立产科安全办公室,由分管院长负责,统筹相关业务科室合作。建立高危救治、转诊机制。
查阅相关资料(院内文件、制度规范)
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多学科专家参与的院内孕产妇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
建立母婴安全核心制度(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
成立产科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分析医疗与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
查阅产科质控记录,了解持续改进情况。
查阅辖区各医疗机构报表、查的业务培训。
查看培训记录(通知、课件、照片)
建立辖区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及时调查、上报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信息。
查看资料
建立辖区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
制订专项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印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通过孕妇学校、微信等途径对孕妇进行风险教育,提升孕妇的自我保健及风险防范意识。
查看健康教育资料、活动记录。
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
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开展对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紫色”孕妇的专案管理。
查看产科门诊工作记录,风险评估情况,专案管理记录。
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20条)及母婴安全核心制度(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
成立产科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分析医疗与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
查阅产科质控记录,了解持续改进情况。
危重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标识明确、醒目。
现场查看绿色通道标识
太原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督导标准
(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督导机构:
内容
方法
督导记录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查看文件、工作资料
对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与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上报。(医疗机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管理月统计表、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统计表)
太原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督导标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督导机构:
内容
方法
督导记录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辖区母婴安全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成立县级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专家组)
查阅资料(下发文件、实施方案、年度计划、质量控制和评价记录、干预措施等);询问管理人员。
成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救治中心运行良好。
现场查看,询问工作人员
抢救设施齐全(胎心监护仪、多普勒胎心监护仪、产包、清宫包、缝合包、宫纱或水囊、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监护仪、新生儿转运暖箱、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新生儿呼吸机、T组复合器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低压吸引器、胎粪吸引管)并处于功能状态。
现场查看,急救设施处于功能状态。
针对产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制定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
查阅相关工作记录,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合理、可操作性强。
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查阅评审记录,评审报告。
设立危重抢救用品齐全的抢救病房或病区,抢救床位数≥2,医师床位比≥0.8,护士床位比≥2.5,医师高级职称构成比≥30%,原则上应当有独立设置的ICU。
妇产科医师掌握高危妊娠的基本理论知识: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阴道助产、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知识。
提问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信息上报
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各类原始登记记录完整,数据记录完整、准确、符合逻辑、无漏报。
查阅门诊登记、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查阅相关报表(妊娠风险评估月统计表、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统计表)
查阅资料(下发文件、年度计划、活动记录等),询问管理人员。
太原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督导标准
(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督导机构:
内容
方法
督导情况
组织管理
设立产科安全办公室,由分管院长负责,统筹相关业务科室合作。建立高危救治、转诊机制。
查阅相关资料(院内文件、制度规范)
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多学科专家参与的院内孕产妇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