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产业 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联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系列课程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作用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

预付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1993年,银行卡组织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预付卡——Visa Travel Money。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预付卡纷纷涌现,预付卡市场日益繁荣。

虚拟卡的出现:2000 年3 月, 香港恒生银行为避免持卡人网购时敏感信息泄露, 推出了全球首张专供网上购物的虚拟信用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的作用

1)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此同时,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大规模应用还能提高支付效率。

2)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大部分个人业务都离不开银行卡,银行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3)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卡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4)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银行卡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完善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控制地下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打击洗钱、赌博等经济犯罪,控制腐败行为。此外,银行卡的使用,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银行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类型的丰富,将推动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带动其规模扩张。

二、银行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银行卡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的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一个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然后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色包括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政府政策促进;在这一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最后是变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地,人们对支付往来的便利性提出了需求,由此推动了区域性银行卡组织联盟的发展。

2、国际银行卡的发展特点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国际银行卡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

✧各地区呈现差异化发展,

✧发卡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对银行卡风险控重视程度提高

3、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萌芽期

国内银行卡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至今经历了七个阶段: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

成熟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2011)

变革期——百花齐放阶段(2011-2014)

突破期—全面开放阶段(2015年至今)

4、国内银行卡产业特点

(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 在发展中创建和培育了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

(三) 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

(四) 技术进步起到核心推动作用

5、银行卡产业链延伸

银行卡产业链中的各类机构是市场中各类服务的提供者,银行卡市场的终端客户是持卡人和商户,它们共同构成了银行卡市场。

其中, 发卡机构直接为持卡人提供服务; 收单机构直接为商户提供服务;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直接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服务, 其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则围绕上述机构提供各类专门服务或外包服务。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专业化机构可以分为外包服务商、收单外包服务商、转接清算外包服务商、卡片生产商和机具生产商、专业化商户服务商和专业化持卡人服务商。

三、银行卡产业特征

1、银行卡产业具备的双边市场特征和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双边市场是指由一类可称为平台型企业的运营商通过一定的价格机制向基于平台交易的双方出售平台产品或服务,并努力促成它们在平台上实现交易的市场结构。银行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在银行卡产业中,银行卡组织成为双边市场中的平台运营商,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来连结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使两边市场的终端用户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对银行卡服务的需求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外部性是指每一个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都能使其他用户受益或遭受损失的现象。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外部性。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可以越方便地持卡消费,使用银行卡给持卡人带来的价值也因此增加;反过来,持卡人越多,受理银行卡为商家带来的价值越大。这种外部性能够带来正收益,因此也称为正外部性。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及外部性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并具有很多不同于一般传统行业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银行卡产业组织形式。

2、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决定了将持卡人和商户联系到一起的平台在产业中处于枢纽地位,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运营这一平台的新型组织形式——银行卡组织。封闭式卡组织通过自身网络直接将持卡人和商户联系在一起;开放式卡组织则通过吸纳众多的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成为会员,构建出一个服务于持卡人和商户的网络平台。

形成了独特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成为银行卡定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3、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

随着银行卡跨行交易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基于银行卡网络的跨行交易价格,国内银行卡产业开始以政府定价为主导。

4、境外主要银行卡市场定价监管情况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要的银行卡市场已十分成熟,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从机构角度已是充分竞争,从卡组织角度也是多家可供选择,因此各地区对银行卡市场定价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交换费领域。

四、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

1、监管主体:

国内银行卡产业的监管以法规制度监管为主。监管主体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以及国家发改委。监管范围包括市场准入、行业定价、风险监控、业务技术模式和持卡人权益保护等。此外,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 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防范支付清算服务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