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试题文言文知识点归类练习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义:)2)冯虚御风(通,义:)3)山川相缪(通,义:)2.词类活用(归类,释义)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东望武昌3)顺流而东4)渔樵于江渚之上5)侣鱼虾而友麋鹿3.解释加线词1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5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第9课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9课赤壁赋》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间.或(jiàn)说.客(shuō)博闻强识.(zhì) 扣舷.而歌(xuán)B.猗.郁(yī) 拨弄.(lòng)不可估量.(liáng) 一鳞半爪.(zhǎo)C.低徊.(huí) 挣.脱(zhēng)载.歌载舞(zài) 叨.陪鲤对(dāo)D.专横.(hèng) 挑剔.(ti)叱咤.风云(zhà) 啜.菽饮水(chuò)答案 D解析A项,扣舷.而歌(xián);B项,拨弄.(nòng);C项,挣.脱(zhèng)叨.陪鲤对(tāo)。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移暴动,姗姗可爱B.酾酒临江C.寄蜉蝣于天地D.冯虚御风答案 D解析D项,冯(凭)。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举酒属.客(劝人饮酒)②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②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②击空明..兮溯流光(澄明的水波)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盘绕)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酒)答案 C解析 下:攻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 .渺沧海..之一粟 C .白露..横江 D .凌万顷之茫然..答案 B解析 A 项,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C 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D 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顺流而.东也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D.⎩⎨⎧①寄蜉蝣于.天地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 D解析 D 项,“于”同为介词“在”。
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9《赤壁赋》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9《赤壁赋》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B.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汽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白色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第9课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9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答案】D【解析】适:享有。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答案】B【解析】“既”是“过了”的意思。
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D.物与我皆无尽也——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答案】C【解析】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4)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
【答案】(1)诵明月之诗(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耳得之而为声(4)不知东方之既白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学生版+教师版】

【学生版】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赤壁赋[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望”“曾”“徐”三字及次常用字“赋”“危”“将”。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3段)苏子愀然..()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正襟危坐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东望武昌,山川相缪.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A.①、②是通假字,③、④不是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D.①、②、③、④均是通假字答案:D解析:属—嘱,冯—凭,缪—缭,籍—藉。
2.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杯盘狼籍如怨如慕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驾一叶之扁舟可怜体无比答案:B解析:A项中“斗牛”古义是星宿名,“虽”古义为即使;C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旷远的样子,“知”古义为了解;D项中“可怜”古义是可爱。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笼罩)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目遇之而成色.(美景)答案:D解析:“骤得”意为“多次得到”。
4.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何为其然也A.①⑥/②⑤/③⑧/④/⑦B.①⑧/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⑧/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⑧答案: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⑧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歌.曰B.⎩⎪⎨⎪⎧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纵一苇之所如.如.泣如诉答案:B解析:B 项均为“遥望,眺望”之意,动词。
A 项歌唱,动词;歌词,名词;C 项下面,名词;攻下,动词;D 项往,动词;好像,动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9赤壁赋苏轼习题

赤壁赋练习题二(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 74 分)(一)注音( 14 分)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扁()舟....(二)解说加点字(18 分)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断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能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够以一瞬横槊赋诗...(三)词类活用( 11 分)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四)解说以下红色词的意义(18 分)⑴.之( 6 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 4 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 4 分)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此刻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五)重要句式( 13 分)1.何为其然也2.此刻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8、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 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 40 分)1. 以下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 酾( 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 匏( 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 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长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 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终究)..3. 以下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2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 旭日东升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 .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 以下加点字的解说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听任②若是③可是④诚然B.①听任②若是③可是④即使C. ①若是②大概③可是④即使D.①若是②大概③可是④诚然6. 对以下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④不相同,②③相同7.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真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D)(2分)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 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旅行....8. 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别开生面的一项(C)(2 分)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9. 选出短语结构别开生面的一项(D)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10. 选出以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类的一项(A)(2 分)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断11. 选出以下句中“乎”字用法不相同类的一项(C)(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能乎骤得D.郁乎苍苍12. 选出以下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2 分)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试题

第9课赤壁赋·知识概览·【重点理解】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其(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实词)1.歌(1)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2)歌曰:歌词(3)倚歌而和之:歌曲(4)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2.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望美人兮一方:眺望(3)德高望重:名望、声望(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观察(5)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6)并、汾乔木,望秋先殒:临近3.下(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3)无边落木潇潇下:落下4.如(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同(2)纵一苇之所如:往(3)王如其言:依照、遵从(4)固不如也:及、比得上(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假如、如果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8)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12)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1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14)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15)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赤壁赋 ·知识概览·【重点理解】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其(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实词)1.歌(1)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2)歌曰:歌词(3)倚歌而和之:歌曲(4)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2.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望美人兮一方:眺望(3)德高望重:名望、声望(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观察(5)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6)并、汾乔木,望秋先殒:临近3.下(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3)无边落木潇潇下:落下4.如(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同(2)纵一苇之所如:往(3)王如其言:依照、遵从(4)固不如也:及、比得上(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假如、如果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8)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12)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1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14)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15)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五、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能力提升·【课内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B.和.歌(hè) 枕藉.(jiè) 幽壑.(hè) 扣舷.而歌(xián)C.渔樵.(jiāo) 桂棹.(zh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D.菜肴.(yáo) 扁.舟(biǎn) 麋.鹿(mí) 横槊.赋诗(shuò)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史铁生走了,他走得安静,走得坦然,走得无悔,因为他使生命绽现了辉煌,使人生取得了最大值。
逝者如斯....,而他留下的精神,将永远地激励着我们。
B.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浩繁而言,我所学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还远不能说了解了它的全貌,但是,我从中汲取的文学元素和精神营养却足以让我享用终身。
C.在一场场的灾难当中,伟大的中国人民演绎了多少如泣如诉....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彰显了中华民族善良勇敢、勤劳智慧、坚强不屈、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D.季老讲课,语调平稳,语言朴实,旁征博引中没有半点张扬,更没有一丝的煽情,可就是在这平静的讲说诱导中,叫你不能不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3.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D.“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诗经·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子”也是一样。
3.D【解析】D项中“将子无怒”中的“子”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4.D【解析】适:享有。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侣.鱼虾而友麋鹿B.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C.泣.孤舟之嫠妇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方其破.荆州 步.余马于兰皋兮5.C【解析】C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6.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客有吹洞箫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固一世之雄也D.而今安在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C【解析】C项均为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B项,定语后置/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被动句。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欲呼张良与.具去8.C【解析】C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被/介词,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和/介词,和。
9.将下面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9.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除他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解析】衡量单句的标准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
所以解题时先确定句子主干,再把其它的句子变为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还不能丢落内容。
10.苏轼的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理”。
请将他的《惠崇春江晚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用一句话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⑴诗改文:⑵蕴含的哲理:10.⑴示例:春天来了,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