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后工艺

合集下载

精装书籍的印后装订工艺三步骤简析

精装书籍的印后装订工艺三步骤简析

精装书籍的印后装订工艺三步骤简析精装书籍印后装订凡是页数较多,需要反复阅读和保存,质量要求较高的书,一般均采用精装。

精装书的封面、封底,一般用硬纸板及棉麻织品、塑料、皮革等材料来制作,精装书籍坚固耐用,质量要求高,印制价格高,是书籍装帧的重点。

精装书的书脊不同于平装书,平装书的书脊一般是齐平的,而精装书则有硬背装、腔背装和柔背装之分,3种装法各有利弊。

硬背装成书挺括、坚固,可放置书架上长期收藏,但翻阅时不易完全摊平;腔背装摊得平,成书外观比较平整、美观,但长期置放在书架上似有软塌之感;而柔背装既能摊平,也比较坚固,只是外观上较以上两种柔弱些。

我国的精装书多采用腔背装。

精装书的装订工艺主要有制书心、制书壳和上书壳3个过程。

1、书的的制作精装书心的加工过程,在折页、配帖与订书等方面与平装书心的装订方法相同。

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精装书心的特别加工,其工艺过程主要有:压平、扒圆、起脊、贴纱布、贴花头等。

(1)压平是在专用的压书机上进行的。

书心经过压实以后,它的厚度比原来的薄,并且平整、坚实,便于下道工序加工。

(2)扒圆用扒圆机将书心的背脊扒成圆弧形,使整本书的书贴互相错开,在切口处形成内弧面,以便于翻阅。

扒圆还可以使书心更加坚固,并便于和书壳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装订质量。

(3)起脊是为了防止扒圆后的书心回圆变形,对书心进行揉倒和定形的(4)贴纱布在书心的背脊上,粘贴纱布或硬纸条,将书脊上缝线遮掩起来,使书脊更加牢固。

(5)贴花头也称贴脊头,将织绵布或其他织物贴在书心背脊的两头,使整本书连接得更加牢固,并起到装饰书心的作用,较高级的精装书配有书签绸带,贴花头前,先将书签带子贴在背脊的纱布上。

2、书壳的制作精装书的收壳有整料书壳和配料书壳两种:(1)整料书壳由一张完整的封面材料如:麻、布、纸或塑料、皮革等面料制成。

它包括前封、后封和背脊衬3部分。

整料书壳制作工序为:首先在所选用的面料制背涂布胶水,复上前封、后封纸板及背脊衬,然后包折好面料的4个边,压平、干燥。

网印工艺在书籍装帧印刷中的应用

网印工艺在书籍装帧印刷中的应用
充 分利 用 网版 印刷 工艺 的非 凡特
图 1 网 印 磨 砂 ( 砂 ) 的 凹 凸 金 后
图 2 局部
( 环 )U 圆 V效 果
压印效果

丝 网 E 品U2 0 1 口 0l .0
工 艺 与 技 术
对 于 UV 专 色 版 的 设 计 , 般 一
网 印 UV 工 艺 , 传 统 网 印 包 与
网版 印 刷 工 艺 ,往 往 需 采 用专 色 版
加 特 种 油 墨 印刷 加 工 。比如 常 用 的 局 部 UV网 印 工 艺 , 是 在 印 刷 品 印 就 刷 、 光或 覆 膜 后 , 独一 块 或数 块 上 单 专 色 版 印 刷 UV 油 墨 以 进 一 步 提 高
的 书 籍 装 帧 从 设 计 到 制 作 都 会 因 其 独 特 性 , 给 读 者 留 下 很 深 的 印
象 。 着 电 脑 美 术 与 平 面 设 计 应 用 随 的 日趋 广 泛 , 果 只 是 注 重 平 面 设 如 计 与 构 思 , 好 的 作 品 看 多 了也 会 再 使 人 乏 味 , 反 一 幅 构 图 简 单 但 印 相 刷 工 艺 上 有 所 创 新 的 作 品 , 带 给 会

部 书 籍 的 问 世 , 获 得 在 读 者欣赏 、社会认 可 、
点 , 装 帧 设 计 与 印 刷 工 艺 完 美 结 将
成 。 分 装 帧 网 印 工 艺 需 在 印 刷 覆 部
膜 等 工 序 之 后 进 行 , 结 合 各 种 烫 或
合 就 能 制 作 出 高 质 量 的产 品 。
印 、模 版 压 印 工 艺 制 作 ( 图 1 , 见 )
最 后经模切压痕处理得 到成品 。

精装书的装订工艺流程

精装书的装订工艺流程
心与书壳一面先粘牢固,再按此方法把书心的另一面衬页也平整地粘在书壳上,整个书 心与书壳就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了。最后用压线起脊机,在书的前后边缘各压出一道凹槽, 加压、烘干,使书籍更加平整、定型。如果有护封,则包上护封即可出厂。
▪ 范例
04
书籍装帧印艺设计
精装书的装 订工艺流程
范例
04
书籍装帧印艺设计
04
书籍装帧印艺设计
精装书的装 订工艺流程
制作书心
▪ (4)扒圆。有人工或机械,把书脊背脊部分处理成圆弧形的工艺过程,叫作扒圆。扒 圆以后,整本书的书帖能互相错开,便于翻阅,提高了书心的牢固程度。
▪ (5)起脊。有人工或机械,把书心用夹板夹紧夹实,在书心正反两面,接近书脊与环 衬连线的边缘处,压出一条凹痕,使书脊略向外鼓起的工序,称为起脊,这样可防止扒 圆后的书心回圆变形。
任务
精装书的装订 工艺流程
04 书籍装帧印艺设计
精装书的装 订工艺流程
▪ 精装书的装订工艺流程
▪ 精装书的封面、封底一般采用丝织品、漆布、人造革、皮革或纸张等材料,粘贴在 硬纸板表面做成书壳。按封面的加工方式,书壳分为有书脊槽和无书脊槽书壳。书 心的书脊可加工成硬背、腔背和柔背等,造型美观、坚固耐用。
▪ 精装书的装订工艺流程为制作书心→制作书壳→上书壳。
04
书籍装帧印艺设计
精装书的装 订工艺流程
制作书心
▪ (一)制作书心 ▪ 书心制作的前一部分和平装书装订工艺相同,包括裁切、折页、配页、锁线与切书。在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就要进行精装书心特有的加工过程。书心为圆背有脊形式,可再平 装书心的基础上,经过压平、刷胶、裁切、扒圆、起脊、书脊加工、干燥等完成精装书 心的加工。 ▪ (1)压平。压平是在专用的压书机上进行,使书心结实、平服,提高书籍的装订质量, 并且平整、坚实,便于下道工序加工。 ▪ (2)刷胶。用手工或机械刷胶,使书心达到基本定型,在下道工序加工时不发生相互 移动。 ▪ (3)裁切。对刷胶基本干燥的书心,进行裁切,使之成为光本书心。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

古代书籍装帧和印刷材料及工艺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印刷材料毛笔与印刷毛笔可分为三部分,即笔管、笔尖、笔套。

笔管通常以竹管制成,间亦有用木枝者。

笔头通常用兔毛、鹿毛或羊毛,一端束一丝线或麻绳,涂以油漆使之牢固,然后塞入笔管。

为了保护笔毛,外面再套以笔套。

历代毛笔汉晋时期:人们将将毛笔的末端削成尖状,将其插入头发里以备随时取下来使用。

唐宋时期:以“宣笔”最为盛名。

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宋代以“湖笔”最后著名。

明清时期:受个性鲜明的文人影响,文房工具研造、收藏盛况空前。

崇学尚艺,直逼工艺出类拔萃,良笔颇多。

毛笔与印刷1 毛笔的出现,推动了字体的发展。

毛笔使转,使线条粗细均匀,产生小篆;强调波磔,出现隶书;要求规整,产生楷书;为了适合阅读,产生适于印刷的宋体。

毛笔不仅与字体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它使文字的表达更写意,不拘一格,传达了文字的精神内涵,是文人墨士艺术精神的表现工具。

也有助于体现文字对书籍的重要作用。

2 雕版印刷的版,未雕刻前,毛笔起到书写工具的作用。

3 用毛笔组成的刷子,将墨转移到印版上实行印。

毛笔在中国雕版印刷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印刷术发明的必备条件之一。

中国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遗留在中国人的遗传密码中,并将得到继承和发展,毛笔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将永生。

墨与印刷墨是古代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墨的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

墨还有它的艺术价值,并将长久存在。

早在先秦时期末就已出现,早期甲骨文在刻好之后,还统统用朱砂、黑墨涂在字画里,称之为土著或涂黑,简策书、帛书上的字都是用墨书写的。

中国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

印刷用墨不同于一般用墨,常用松木烧成的烟炱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普通印刷多用颗粒最粗、质量最次的粗烟为料。

印刷用墨是加胶做成久贮的墨膏,用水搅拌充分混合后用筛子过滤后再用。

书刊装订各工序工艺标准

书刊装订各工序工艺标准

书刊装订各工序工艺标准一、原料选择在书刊装订过程中,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纸张的质量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和书刊的耐用性。

应选择质地均匀、厚度适中、无明显的杂质和缺陷的纸张。

此外,根据书刊的类型和用途,应选择合适的装帧材料,如封面纸、硬纸板等。

二、排版设计排版设计是书刊制作的关键环节。

在排版设计时,应考虑版面的美观性、易读性和规范性。

应遵循统一的设计风格,确保文字、图片等的格式统一、位置合理。

同时,应根据书刊的开本和页数,合理安排版面布局,确保印刷质量和装订效果。

三、印刷工艺印刷工艺是书刊制作的重要环节。

在印刷过程中,应保证色彩的准确性和印刷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纸张类型和印刷要求,选择合适的印刷方式和油墨,确保印刷效果和书刊的耐用性。

四、切纸工艺切纸工艺是书刊制作的前期准备环节。

在切纸过程中,应保证纸张的尺寸准确、边缘整齐。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开本和页数,选择合适的切纸设备和工艺参数,确保切出的纸张平整、无损伤。

五、配页工艺配页工艺是将印刷好的页面按照顺序进行整理和配对的环节。

在配页过程中,应保证页面的顺序正确、配对准确。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装帧方式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配页设备和工艺参数,确保配页质量和效率。

六、订书工艺订书工艺是将配页好的页面进行固定和装订的环节。

在订书过程中,应根据书刊的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装订方式和工艺参数。

例如:无线胶订、锁线订等。

同时,应保证订书的平整、牢固,避免出现脱页、散页等现象。

七、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是书刊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面设计时,应考虑书刊的主题、内容和读者群体,采用美观、简洁、具有吸引力的设计风格。

同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的封面材料,保证封面的耐磨、防水等性能。

八、质检环节质检环节是对书刊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环节。

在质检过程中,应对书刊的外观、印刷质量、装订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明显的缺陷和问题。

同时,应对书刊的尺寸、重量等进行测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图书出版与印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图书出版与印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在图书的出版、印制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读者对于图书的选择、使用与图书的内容、设计、编校、印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密不可分,做好图书的出版、印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

图书质量包括图书的内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购买图书已经不仅仅只注重内容的好坏了,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也成为他们衡量图书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高质量的设计印刷水平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其对图书内容的信赖感,最终受到读者爱慕并购买。

图书印制质量也是评价图书质量的不可或者缺的因素。

内容和形式(外观)是图书的两大要素。

图书的印制属于图书的外观生产。

好的外观能更好地表现内容,对内容的表达起促进作用;相反,不好的外观不仅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容,还会对内容产生消极的影响。

1 出版环节的质量控制出版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图文的设计与制作。

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图文的输入、编辑、输出、印制后工序工艺设计、装帧设计等等环节都是影响图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图片的扫描输入图象的扫描和处理质量是保证图象最终颜色和阶调复制的重要前提,对图象进行准确、高质量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原稿上的阶调、层次、反差和饱和度等图象信息,是衡量图象质量的基本标准。

现在的图书通常插图较多,在对作者提供的插图进行检查过程中(包括彩图、黑白影像图、线画图等),应注重插图的质量:彩图和黑白图图稿必须图象清晰、层次感强,其中彩色图色采要明艳,线画图的线条清晰、饱满。

在对图片进行扫描定标时,应区分照片、印刷品、手绘缟、正片、负片等不同类型的原稿的特性,准确定标。

扫描时对于层次丰富、饱和度高、反差强烈的原稿,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原稿,如果原稿质量不是很好,有偏色或者饱和度偏低等情况,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扫描出来的图象比原稿更加亮丽、真实。

扫描分辨率要满足出版要求,印刷品图象的扫描分辨率普通设置为网点线数的1.5~2 倍,通常彩色图书采用的扫描分辨率为300dpi,网点线数为150lpi,精细画册采用的扫描分辨率为350dpi,其印刷网点线数普通为175~200lpi。

书籍设计5——书籍设计艺术与印刷工艺

书籍设计5——书籍设计艺术与印刷工艺

第三节 关于纸
承印物:用来承接油墨的印刷材料。平时我们所说的承印物就是指纸或纸板。 而特种印刷中的其它材料金属、塑料、玻璃也是承印物。纸的分类:印刷用纸 按不同方法可分有新闻纸、胶版纸、铜版纸等。 常用的有用纸形式分平板纸和卷筒纸。平板纸的常见尺寸: 787×1092mm880×1092mm 卷 筒 纸 的 宽 度 : 787mm 、 880mm 、 1092mm 、 1575mm等。
B.纸张最常见的名称: (1)、拷贝纸:17g正度规格:用于增值税票,礼品内包装,一般是纯白色。 (2)、打字纸:28g正度规格:用于联单.表格,有七种色分:白、红.黄.兰.绿.淡 绿.紫色。 (3)、有光纸:35-40g正度规格:一面有光,用于联单、表格、便笺,为低档印 刷纸张。 (4)、书写纸: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低档印刷品,以国产纸最多。 (5)、双胶纸:60-18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中档印刷品以国产、合资及进口 常见。 (6)、新闻纸:55-60g滚筒纸、正度纸、报纸选用。
第二节 关于印版
印版是指用于传递油墨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多用金属制成,现在也用 其它材料,比如树脂,像PS版。印版上吸附油墨的部分,称图文部分;而不吸 附油墨的空白部分,则称为非图文部分。 印版种类:凹版、平版、凸版、孔版。孔版多属于丝网印刷。而现在多数印刷 为PS版的平版印刷。传统制版方法是光学晒像法。而流行的制版式为CTP,计 算机直接制版。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艺术与印刷工+艺
第一节 关于印刷
1、印刷
用印版或者其它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方式。印刷工艺流程:原 稿—制版—印刷—印后加工
2、印刷品制作流程
印前设计>>制作出片>> 拼版晒版>>上机印刷>>后期加工>> 打包出厂印刷五要素:原稿、 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机械。

印刷工艺与实训 印后工艺篇

印刷工艺与实训 印后工艺篇
• 再以胶水或热熔胶将封面与内页黏住。无线胶装一般以热 熔胶为主要黏结材料。热熔胶具有熔点高、固化快、黏着 力强等特点,并且胶层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硬度,使用方便。
• 无线胶装的优点是可装订厚度至7厘米,书籍尺寸适应广 泛,自动胶装机上有夹头将书页夹紧来处理刨背、上胶、 包封面等作业。无线胶装中,铣背、打毛是一道关键的工 序。铣背要根据纸页的厚薄、折合的层数而定,一般要铣 去1.4mm~3mm,打毛的深度要求在0.8mm~1.5mm。 若铣背和打毛的深度不够,会影响胶的渗透,同时还须注 意胶液的种类、温度与涂布厚度,以防止产生脱页、散页 等的质量问题。
印刷工艺与实训 印后工艺篇
印后工艺篇
印刷品的表面加工
• 1.上光和压光工艺 • 2.覆膜工艺 • 3.压凹凸、模切 • 4.烫金工艺
装订种类
• 1.骑马订、折页装订 • 2.无线胶装 • 3.穿线胶装 • 4.活页装订 • 5.精装及特种工艺
印刷品的表面加工
• 在已完成图文印刷的印刷品表面上所进行的再加工称印刷 品的表面加工,其目的首先是为了保护印刷品,经过上光、 覆膜等工艺,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光、耐热、耐折、耐磨 的性能,延长印刷品的使用期。其二,增强印刷品的视觉 效果,使印刷品更具光泽,色彩更鲜艳。其三,通过压凹 凸压痕、烫金、烫银等工艺,提高印刷品的档次,增加产 品的附加值。
• 无线胶装是指不用铁丝和线,而是用胶黏合书芯,从印刷 到成书自动完成的装订方法。
• 其工艺如下:先将书页脊背处用利刀切掉,进行铣背拉槽。 铣背拉槽是无线胶装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即利用 平铣刀高速旋转,把整本书帖铣削成单张书页,并通过立 铣刀(拉槽刀)在书背上拉槽划口。拉槽的深度决定着书脊 是否具有较强的着胶能力。
• 常见的印刷品表面加工有上光、覆膜、压凹凸、烫金、烫 电化铝膜、模切等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后工艺
作者:视觉同盟来源:视觉同盟时间:2010年9月3日
装帧设计与印后加工的关系
书籍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一部作品,如果以印刷品的形式表现,必须要通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制作、印刷、印后加工这一系列工程,才能得到可呈现给读者的形态生动的书籍。

书籍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书籍的形态上。

而书籍的形态是对书稿作品进行整体设计的结果。

书籍的整体设计包括书籍外形的装帧设计及内文的版式设计。

装帧设计包括选择开本和图书结构;对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插页、函套等进行美术设计并选定材料种类;选择印刷工艺、印后装饰加工工艺、装订工艺等。

书籍的整体设计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设计,与一般绘画创作不同,整体设计只是一种方案,而不是最终的作品,设计完成后,还需要经过制作、印刷、印后加工等生产环节,通过纸张、各种装帧材料和印装工艺,将设计转化为具有物质形态的图书。

所以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效果及质量,必须依赖于制作、印刷及印后加工技术,其中装帧设计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印后加工工艺。

书籍的印后加工,按加工的目的可分为三大类
(1)对书籍表面进行美化装饰加工。

如上光、覆膜、凹凸压印、烫印加工等。

(2)对书籍进行成型加工。

如将半成品书页裁切成设计规定的开本尺寸;装订成本册;对书籍印刷品进行模切、压痕等加工。

(3)使书籍获得特定功能的加工。

如使书籍具有防油、防潮、防磨损、防虫等防护功能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书籍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应对这一发展,出版社在进行选题策划和书籍的出版策划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考虑以何种装帧形态将作品呈现给读者,采用什么样的装帧方式为书稿增光添彩,以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中夺人眼球,在图书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要实现整体设计方案,就要对书籍的形态进行精加工。

优秀的装帧设计及精心的印后加工可使书籍的销售额大幅度提高,所以说印后加工是提高书籍品质并实现增值的重要手段。

但印
后加工又是一把双刃剑,若加工质量好,可为书籍锦上添花;若质量不好,如书籍出现装订歪斜、掉页、封面起泡、封面起皱等质量问题,便会造成销售不畅,大量退货的局面,使得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体设计、选材、制作、印刷等工作皆前功尽弃,浪费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后加工是决定书籍销售成败的关键,目前,也是出版单位与印刷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书籍的装订样式
书籍的装订样式,是用不同装帧材料和装订工艺制作的书籍所呈现的外观形态,目前书籍的装订样式有5种:
1.平装(简装)
(1)普通平装。

由不带勒口的封面、主书名页和书芯构成。

(2)勒口平装。

由带勒口的封面、环衬、主书名页、插页(若有的话)和书芯构成。

平装书一般采用的装订方法有骑马订、平订、锁线订、无线胶黏订和锁线胶黏订及塑料线烫订。

平装书的封面几乎都要进行覆膜或上光处理,有的还进行了凹凸压印、烫印加工、模切镂空处理等。

2.精装
精装书一般由纸板、纸张或织物等制成的书壳加环衬、主书名页、插页和书芯构成,有下列3种形式。

(1)全纸面精装。

由全纸面书壳、环衬、主书名页、插页(若有的话)和书芯构成。

(2)纸面布背精装。

书壳的书背部分采用布料或其他织物,书壳的面封和底封使用纸板或纸张。

(3)全面料精装。

书壳的面封、书背和底封都采用布料或其他织物、皮料等面料和纸板制作。

结构与全纸面精装书相同,但一般在书壳外包有护封。

以上精装样式都有圆背和平背两种,精装书的书芯装订一般采用锁线订、无线胶黏订、锁线胶黏订及塑料线烫订。

3.线装
过去,线装主要用于古籍类图书,现在已被许多其他类书籍的装帧设计所借鉴。

如有许多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图书和期刊,在胶黏订的基础上又用线装形式来进行装饰和点缀。

还有一些装帧独特的“新概念”线装书,也是由设计者巧妙的设计加上印后加工精心制作而得。

4.散页装
书籍的书页以单页状态装在专用纸袋或纸盒内,多见于教育类、艺术类图书。

散页装的装帧形式尚待开发,在材料上还可以进行革新,如使用牛皮纸、卡纸、瓦楞纸板等。

在包装形式上也可以打破原有的格局。

5.软精装
这是书籍在平装样式上吸收了精装书封面较硬的特点,并在封面外包一带勒口护封而形成的“软”精装形态,又称“半精装”。

这种书封面硬度、挺括程度都超过一般平装书。

目前软精装的样式很多,在护封处理上,也大有创造的空间。

如《蓝印花布》一书,在蓝色封面的外面包了一层有镂空图案的牛皮纸护封,从镂空图案中可透出点点蓝色,艺术地凸现出图书内容。

$分页符$
书籍装订方法及常见质量问题
1.书籍常用的装订方法
当前常用的书籍装订方法有6种。

(1)骑马订。

书页仅仅依靠2个铁丝钉联结,因铁丝易生锈,所以牢度较差。

适合订6个印张以下的书刊。

(2)平订。

因铁丝易锈蚀以致书页松散,现已少用。

再者,平订须占用一定宽度的订口,使书页只能呈“不完全打开”形态,书册太厚则不容易翻阅,一般适用于400页以下的书刊。

(3)锁线订。

又叫串线订,书芯虽然比较牢固,但由于书背上订线较多,导致平整度较差。

(4)无线胶黏订。

也叫胶背订、胶黏装订。

由于其平整度很好,目前,大量书刊都采用这种装订方式。

但由于热熔胶质量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使用方法还不规范,故胶黏订书籍的质量尚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5)锁线胶背订。

又叫锁线胶黏订,装订时将各个书帖先锁线再上胶,上胶时不再铣背。

这种装订方法装出的书结实且平整,目前使用这种方法的书籍也比较多。

(6)塑料线烫订。

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装订方法,其特点是书芯中的书帖经过2次黏结,第一次黏结的作用是将塑料线订脚与书帖纸张黏合,使书帖中的书页得以固定;第二次黏结是通过无线胶黏订将塑料线烫订的书芯黏结成书芯,这种办法订成的书芯非常牢固,并且由于不用铣背打毛,减少了胶质不良对装订质量的影响。

塑料线烫订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由德国(前东德)引入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内地推广应用。

但在世界其他国家,这种装订技术应用较多。

2.装订工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出版单位在接收大批量书籍入库时,在平装书籍中经常发现的质量问题大致有下列几种
(1)书籍封面歪斜,如封面裁切不齐,或封面黏结移位,书背歪斜。

(2)勒口折歪,勒口与书芯不齐。

(3)由于裁刀问题,底层的几本书发生错位,造成书籍成品幅面尺寸不一,有的裁切过小,并有明显刀花。

(4)书籍成品表面不整洁。

成品书书背口上施胶过厚,甚至溢出在封面或书脊上,影响书籍美观;白色或浅色的封面有脏污,甚至可见油渍和手指印。

(5)书背皱褶和封面翘曲。

(6)书背折断。

(7)封面与书芯黏结不牢引发脱胶。

(8) 内文版心歪斜,画面接版误差超出允许误差要求。

(9)内文书页黏结不牢造成散页、掉页问题,这也是无线胶黏订中发生最多的问题。

(10)内文错帖、倒帖、背面漏印图文。

书籍装饰加工工艺
1、上光加工技术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膜层的加工工艺。

上光可以增强印刷品的外观效果,改善印刷品的使用性能及保护性能。

故目前上光技术在书籍的表面装饰加工中已广泛应用。

纸张印刷品常用上光加工方法有涂布上光、涂布压光、UV上光等,常用于书籍的装饰加工的是UV上光技术。

UV上光分为全幅面上光和局部上光(在印刷品某一特定位置上光)两类。

根据上光效果,
还可分为高光型与亚光型。

UV上光可改善封面装潢效果,尤其是局部UV上光,通过高光画面与普通画面间的强烈对比,能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

由于UV上光具有比传统上光和覆膜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无污染、固化时间短、上光速度快、质量较稳定,已成为上光工艺的发展方向。

2、覆膜工艺
覆膜是将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复合在图书封面以达到耐摩擦、耐潮湿、耐光、防水和防污染的要求,并且增加了光泽度。

覆膜材料有高光型和亚光型两种。

高光型薄膜可使书籍封面光彩夺目,富丽堂皇;而亚光封面则显得古朴、典雅。

但由于有些薄膜材料不可降解,限制了它的使用。

3、凹凸压印工艺
凹凸压印工艺是利用相互匹配的凹凸型钢模或铜模,在材料上压出凹凸立体状图型或印纹图案。

书籍装帧中,凹凸压印主要用来印制函套、封面文字、图案和线框。

4、烫印
在木板、皮革、织物、纸张或塑料等材质的封面上,用金色、银色或其他颜色的电化铝箔或粉箔(无光)通过加热烫印书名、图案、线框等。

经烫印后的图书封面艺术效果突出,高贵华丽。

除此之外,常用书籍装饰加工工艺还包括模切、镂空、印纹、压线等,并各具特点,对书籍封面、护封及函套的最终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装饰加工工艺虽然不能改变图文印刷的色彩,却能极大地提高其艺术效果,是书籍增值和促销的重要手段。

总之,印后加工的发展与图书装帧设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装饰与装订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整个出版、印刷、发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