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课程教学论文
机电专业课程论文六篇

机电专业课程论文六篇机电专业课程论文范文11.1课程体系开发理念与思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动身,以就业为导向,基础学问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学问强调针对性和有用性,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以应用技能和基本素养培育为主线,构建与专业培育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是面对地方人才需求,服务现代制造行业(企业),培育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完成机械加工、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工作的力量;主要从事机械零部件简洁设计、加工与工艺编制、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与修理工作的高素养技能型特地人才,课程的开发思路见图1。
①通过企业调研,网上聘请调查及召开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②对机电专业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③结合机电企业、行业生产任务和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条件,提炼典型工作任务;④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即所学课程。
围绕上述人才培育目标,依据机电技术领域和机电行业(企业)的工作任务的要求,参照机电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机电职业岗位的学习领域,确定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工作任务,设计若干教学项目,将相关学问、技能、素养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简单融于各教学项目,通过对各教学项目的学习,实现学问、技能、素养同步提高,培育同学相关专业技能。
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1.2课程体系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需是综合的,课程设置应与专业培育目标全都,以就业为主导,设置六门左右的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同学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能熟识本专业的培育方向,形成有特点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关于《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关于《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作者:丁晓冬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6期引言《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是电气工程专业系统知识中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
该门课程涉及电、磁、运动学等理论,具有理论较为抽象深奥,具体研究对象种类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吸收消化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注意使用对比的方法电机出现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基本原理没有改变。
但是经过众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应用在电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上。
这就使电机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上的经典性,又有实践上的创新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既要保留经典理论的知识体系要点,又要结合专业知识的新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学生既能汲取到百年理论积淀的精华,又能感受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活力。
教师既要选择一部内容充实而且能及时反映电机领域新技术发展的教材,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注意协调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的关系,注意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学中有关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就比较有代表性。
由于传统结构的直流电机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结构复杂,换向困难,又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日益提高,直流电机赖以生存的调速优势也消失殆尽,因此实际生产中除了一些特别场合之外,几乎没有直流电机的身影。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压缩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和课时成为必然,有些高校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
笔者面对的学生是船舶电气专业方向,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涉及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经过研究发现,为了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必须要把直流电机部分讲透,尤其是串励直流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船舶上用的较多,本来是略讲的内容,反而成为必讲的重点内容。
“电机学”课程的教学探讨(全文)

“电机学”课程的教学探讨(全文)“电机学”课程是电气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平台课,它是在学生对“电路原理”“电磁场”等相关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又是“电力系统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担负着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的任务,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从基础理论课、技术理论课走向专业课学习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基础与纽带,在整个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电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
课程特点“电机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性特征明显,同时它也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很广的课程,涉及到电路、磁路、发热与冷却、机械、高压与绝缘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电机学”课程为什么难教也难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课程主要特点:(1)电和磁的结合。
由于电机是电磁机械转换装置,既涉及电路理论,又涉及磁路理论,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好的电路理论基础,又要有较扎实的电磁场知识。
(2)非线性系统与运动系统结合。
电机、变压器中的主磁路是非线性,随磁路饱和程度变化与之相关的参数都将发生变化,而且电机中的磁场是运动的――旋转磁场,非线性系统与运动系统结合,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3)时间和空间结合。
不仅有时间相量,还有空间矢量,时空、相矢结合,使理解更困难。
(4)相量和复数结合。
涉及的数学运算是相量和复数运算,也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痛的内容。
正是由于该课程的以上特点,才使得它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电气大类课程中学习最困难的一门课程。
教学内容改进及教材建设笔者所在四川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于各级电XX 公司,少数学生进入各发电集团(如广核集团、长江电力等),电XX公司和发电集团以外就业的学生比例非常低。
对《电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对知识 的理解 、 忆 , 但缩 短 了教学 时 间 , 记 不 而且 提 高 了教 学效率 。
第1 8期
周 燕莉 : 《 对 电机学 》 课程 教学方 法 的探 讨
13 8
3 运用形象 教学 法 , 抽象 问题 形象 将
本学科 最新 的知 识 动 态 , 把 它 传 授给 学 生 , 并 例如 :
在介绍 直 流 电动 机 的工 作 原 理 时 , 以结 合 “ 悬 可 磁 浮列车 ” 以及 我 国 的磁 悬 浮 发 展情 况 , 大大 提 高 来
学生 的兴 趣 。
习转 向专业课 学习 的首 门课程 。该 门课 程 与实 际接 触 紧密 , 理论性 强 , 抽象 概 念 多 , 析 时 要采 用 适 当 分 的近似处 理 。但 是 由于学 生没 有接触过 实 际的 电机 运行 , 上 电磁过 程本身 十分 的抽象 , 加 导致 学生在 掌 握 电机学理 论 时经 常会 出现难解 、 一知 半解 、 至误 甚 解 的现象 。对在分 析时所作 的一 些假设 或忽 略的某
化
大多数的学生对 电机认识有 陌生感和抽象感 , 在讲 电机结构 的时 候 可 以拿 实 物 并 拆 卸 , 取感 性 获
认 识来 消除 , 有些 抽 象 的 问题 是 无 法 用 实 物或 实 但 验 等来将 之具体 化 的 , 例如 涉及 到有关 磁 的内容 时 ,
换位式 教学法 就是将 原有 教师 和学生 的位置调
为 什么 给一 次绕组 通 电后 , 次 绕 组就 能 有 电 能 的 二 输 出呢 ?有 的学 生 马 上 回答 : 定 是 有 磁 的 联 系 。 肯
教 师可 以紧接 着问 : 又是如何 联 系的 , 给一 次绕 磁 在
电机控制论文六篇

电机控制论文六篇电机掌握论文范文1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课堂灌输与讲授为主,辅以试验巩固。
由于本身课时有限,加之继电器接触器线路的设计应用环节简单,电气元件图形符号种类繁多、PLC寻址方式和基本指令不易识记等,加之双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课堂表述英语用量大,同学接受力量参差不齐,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很不抱负。
1.中英文双语教学同学听力差异双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机自专业学问讲透,还要大力提升英语表述的比例。
[3]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外语听力稍差的同学需要老师重复解释,或者中文翻译,基础好的同学反而收听重复,使得课时进度受到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课堂与试验教学双语比重不同课堂授课使用双语而试验只有中文的教学方法,使得双语教学效果甚微。
依据随机调查反映,课堂教学环节双语教学比重大,同学熟识各个电气元件的英文名称,会用基本的语言进行掌握环节的动作描述,但到了试验与实践环节,遭受了只用中文的尴尬,同学没有配套的双语试验环境。
3.双语教辅和资料配套不足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发觉正式出版的针对机自专业电气掌握技术课程的双语或英文原版教材,配套的双语帮助资料、手册等也不多见,无形中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
4.双语教学的评价方法有待改善依据该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考核环节既要注意机自专业学问考核,还要兼顾双语基本素养的考查,更要考核同学语言表达与实际操作等诸多力量,仅靠卷面考试和试验得分的单一评价方法明显不合时宜。
5.其他问题比如课内互动方式、沟通和作业等实践力量培育环节的双语环境建设问题。
二、解决对策1.[4]CDIO理念提出了将同学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同学的主动性,老师只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属于次要位置;CDIO理念强调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同学特殊是老师的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CDIO理念重视同学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育,取代了同学过多追求高分而“单打独斗”的学习偏见;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以同学主动学习为为主,主讲老师引导关心为辅等等。
电机学论文

2012095班第二组电机论文组长:陈文强201209516各成员吴远帆201209511张士元201209512李明201209513杨楠201209514杨达201209515陈安意201209517周攀飞201209518尚思成201209519林雨201209520发电机的发展及其影响摘要本文介绍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分类,发展史,效率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查找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发电机,阐述发电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发电机的效率。
关键词:发电机,发展,影响发电机的结构图1 大型发电机基本结构目前我国热力发电厂的发电机皆采用二极、转速为3000r/m的卧式结构。
如图1所示,发电机最基本的组成部件是定子和转子。
图2 300MW汽轮发电机组侧视图1-发电机主体;2-主励磁机;3-永磁副励磁机;4-气体冷却器;5-励磁机轴承;6-碳刷架隔音罩;7-电机端盖;8-连接汽轮机背靠轮;9-电机接线盒;10-电路互感器;11-引出线;12测温引线盒;13-基座定子由铁芯和定子绕组构成,固定在机壳(座)上,转子由轴承支撑置于定子铁芯中央,转子绕组上通以励磁电流。
为监视发电机定子绕组、铁芯、轴承及冷却器等各重要部位的运行温度,在这些部位埋植了多只测温元件,通过导线连接到温度巡检装置,在运行中监控,比通过微机进行现实和打印。
图3发电机定子外形图图4发电机转子外形图(一)定子发电机的定子有机座、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端盖等部件组成。
1、定子铁芯定子铁芯是构成发电机磁路并固定定子绕组的重要部件,如图7所示。
为了减少铁芯的磁滞和涡流损耗,现代大容量发电机定子铁芯常常用磁导率高、损耗小、厚度为0.35~0.5mm的优质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
每层硅钢片由数张扇形片拼成一个圆形,每张扇形片都涂了耐高温的无极绝缘漆。
定子铁芯的叠装结构与其通风散热方式有关。
大容量电机铁芯的通风冷却有四种方式:○1铁芯轴向风段通风;○2铁芯轴向分段径向分区通风;○3铁芯内轴向通风;○4铁芯半轴向通风。
《电机学》课程教学论文

关于《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引言《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是电气工程专业系统知识中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
该门课程涉及电、磁、运动学等理论,具有理论较为抽象深奥,具体研究对象种类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吸收消化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注意使用对比的方法电机出现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基本原理没有改变。
但是经过众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应用在电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上。
这就使电机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上的经典性,又有实践上的创新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既要保留经典理论的知识体系要点,又要结合专业知识的新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学生既能汲取到百年理论积淀的精华,又能感受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活力。
教师既要选择一部内容充实而且能及时反映电机领域新技术发展的教材,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注意协调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的关系,注意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学中有关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就比较有代表性。
由于传统结构的直流电机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结构复杂,换向困难,又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日益提高,直流电机赖以生存的调速优势也消失殆尽,因此实际生产中除了一些特别场合之外,几乎没有直流电机的身影。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压缩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和课时成为必然,有些高校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
笔者面对的学生是船舶电气专业方向,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涉及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经过研究发现,为了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必须要把直流电机部分讲透,尤其是串励直流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船舶上用的较多,本来是略讲的内容,反而成为必讲的重点内容。
“电机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探讨

Ab t a t Ai n tf i a a i h r c e i i f f l o e e u t ,Elcr c i e y c u s t d — a e s r c : mi g a n t c p ct c a a trs c o ed p w r s c r y i e y t i i e ti Ma h n r o re s y b s d c u
ZHANG ng,SHAO an-ha Li Ti z ng,LIYa hui n- ,YANG Run-he s ng ( eatetfEetc n ier g, rn neE gne n oee hizun 50 3 hn ) Dp r n l r gnen O da c n ier gC lg ,S i h ag0 0 0 ,C ia m o ci E i i l j a
t a h n fs l- x i d idu to e e a o h t i ifr n r m r vnca n v riy i are ut Co sd rn e c i g o efe c t n cin g n r tr t a s d f e tfo p o i il u ie st s c rid o . e e n ie g i s c a y faur pe ih e t e,ta h n t o s d s use a e n smu ain e p rme tlp af r o efe ctd i du to e c i g meh d i ic s d b s d o i l to x e i n a l t m fs l— x ie n cin o g n r t rd ii g by i tr a o usin. Be e c a r i g h s b e o e t mp o e su e t a i t fs int c e e ao rv n n e n lc mb t o n f ilt n a e n d n o i r v t d n s bl y o c e i i y i i f r s a c n q pme tt c n lg e e r h a d e ui n e h o o y. Ke wor y ds: lc rc ma hi r ;su y b s d t a h n e e t c ne i y t d — a e e c i g;s l-x i d i d ci n g ne ao efe ct n u to e r tr;smu ain e i lt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引言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是电气工程专业系统知识中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
该门课程涉及电、磁、运动学等理论,具有理论较为抽象深奥,具体研究对象种类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吸收消化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注意使用对比的方法
电机出现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基本原理没有改变。
但是经过众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应用在电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上。
这就使电机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上的经典性,又有实践上的创新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既要保留经典理论的知识体系要点,又要结合专业知识的新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学生既能汲取到百年理论积淀的精华,又能感受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活力。
教师既要选择一部内容充实而且能及时反映电机领域新技术发展的教材,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注意协调理论
深度和应用广度的关系,注意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学中有关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就比较有代表性。
由于传统结构的直流电机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结构复杂,换向困难,又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日益提高,直流电机赖以生存的调速优势也消失殆尽,因此实际生产中除了一些特别场合之外,几乎没有直流电机的身影。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压缩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和课时成为必然,有些高校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
笔者面对的学生是船舶电气专业方向,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涉及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经过研究发现,为了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必须要把直流电机部分讲透,尤其是串励直流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船舶上用的较多,本来是略讲的内容,反而成为必讲的重点内容。
由此可见合理取舍授课内容的重要性。
教师在分析电机基本理论时,要注意理清主线,将各种电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联系和对比。
例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相对容易理解,那么可以在讲解异步电动机时将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分别对应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这两种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两个电路结构和参数上的异同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方面的工作,大部分内容都与电机拖动即电机的实际使用相关联,对于电力拖动部分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理
论联系实际,仍然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讲授。
例如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都存在电力拖动系统的稳定性判断问题,判断条件的结论相同,但是涉及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不同。
又比如电动机的制动问题,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都可以使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和回馈制动,制动方法名称相同,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法不同。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化抽象为具体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于黑板书写,对各种电机进行理论分析,介绍原理,尤其是偏重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等效电路。
这种方式对于电机实际工作情境的表达无能为力,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对象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研究电机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好。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
笔者通过购买、网上下载等方式,获得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和各种控制电机的视频资料、图片和动画,根据授课内容,对这些素材进行选择性的编辑,制作成为笔者所需要的多媒体资料。
在讲解电机结构和原理的过程中,对应教材的文字描述,有针对性地播放视频、图片和动画,素材的时间不一定要长,前后不一定要连贯,但是一定要重点突出,单元内容完整,能够使学生获得对电机结构的整体认识,使学生对涉及的电磁原理的认知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
例如交流电机内部产生的旋转磁场是一切交流电机的基础,但是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只进行书面的理论推导,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动态地演示单相电流时产生的脉振磁场和三相对称电流时产生的旋
转磁场,同时播放物理实验中相关磁场形成和工作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
又比如电机绕组部分的内容,只看教材中的平面展开图效果不好,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和电机制造视频完整地演示电机绕组的布置过程并配以解说。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影音信息,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提高教学了效果。
三、重视实验实践环节,了解电机故障与维修的知识
与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相比较,《电机学》课程的实验学时比较多,很明显地体现出本课程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特点。
分析实验内容的设置就会发现,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能体现出本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
正是因为“验证”的性质,所以学生往往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去操作,记录相应数据,完成实验报告,而不去思考实验过程为什么这样设计,不去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表达出来的意义,这样根本就没有达到“验证”的目的。
要充分实现实验环节对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增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引导、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验证性实验必须要选择性地保留,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忽视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毕竟只有“先会走,才能跑”。
(二)实验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生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和错
误在所难免,在保证不损坏实验设备和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老师要大胆放手,不要干涉学生的操作,允许学生的多次失误,充分信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笔者指导实验的经历来看,大多数学生完全有能力也很乐于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老师仅仅是在关键问题上进行提示。
(三)笔者所在实验室专门购置了2-3kw的电机让学生进行拆装练习,加深对电机结构的认识。
通过参观企业,把电机的生产制作过程展示给学生;通过播放视频,把电机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判断和维修过程介绍给学生。
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从事电气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机学》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仿真技术愈来愈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借助eda、matlab等专业软件,建立电机不同工作情况的模型,通过仿真来模拟电机的实际工作状态,分析实验数据反映出的电机运行的状况,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设备不能完全表达实际生产工况的缺憾。
【参考文献】
[1]汤蕴璆,罗应立,梁艳萍. 电机学[m ]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
[2]王铁军,方芳,饶翔,吴旭升. 电机学课程改革的技术要点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3]廖艳娥,毛哲. 电机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电力
教育,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