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版)九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4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4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一、食物与摄氏1、食物与能量:(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单位是千焦。

(2)蛋白质和糖类的热量价都是16.7千焦,脂肪的为37.7千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

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粗纤维都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它们在人体内是通过氧化释放能量的。

(1)水不能提供能量,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体所需是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3)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脂肪是贮能物质,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时,脂肪才会分解提供能量;(5)钙、铁、碘、钠、磷等多种无机盐,它们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钙的儿童会患佝偻病(缺钙的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 ;缺铁会患贫血;缺碘会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6)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具有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心血管病等作用。

(7)维生素:既不是能量物质也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量少,但作用非常重要。

若缺乏会患某些疾病,如缺V A会患夜盲症;缺V h1会患脚气病;缺V C 会患坏血病;缺V D会造成人骨质软化等。

二、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注:(1)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九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九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1.七大营养素是指 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水、 维生素、粗纤 维。

2.吕养素作用供能 物质经消化后才能 被吸收糖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非供 能物 质直接吸收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无机盐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的微量有机物 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粗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等3 •缺少无机盐可能会引起的病:铁:贫血; 碘:甲状腺肿大;钙:佝偻病(幼年)或骨质疏松(成年)锌:食欲不振。

4.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维生素B i脚气病 维生素C坏血病5•昆虫的各种口器, 蛾蝶类虹吸式;蝇类舐吸式 ;蚊类刺吸式;蜂类嚼吸式;蝗虫咀嚼式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 结构示意图: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2)龋齿的形成: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收起龋齿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 组成。

2.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 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 肛门② 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整理第一节:《食物与摄食》① 糖类② 蛋白质③ 脂肪 4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 长,②内壁有许多 皱襞,③小肠内壁有 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 消 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

5•酶: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也叫生物催化剂。

特点: 专一 性、高效 性、多样 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 温度等。

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厂血浆: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V 血细胞: ①白细胞(有细胞核)(个体大数量少)作用 吞噬、抗传染。

\ ②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作用 运输 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Chapter 4: n in Animals1.Food and n1.1 Caloric Value: The amount of heat produced when a gram of nutrient is oxidized in the body is called caloric value。

Different XXX value of 16.7 kJ。

while fats have a caloric value of 37.7 kJ.1.2 The seven main nutrients in food are water。

carbohydrates。

proteins。

fats。

XXX。

vitamins。

and dietary fiber.1.3 ns of each nutrient:Carbohydrate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energy for cells and a component of cell structures.Proteins: the main material for cell growth and repair。

provide XXX。

XXX.Fats: XXX.Water: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ells and the XXX.XXX: XXX iron can cause anemia。

lack of calcium can lead to rickets。

and lack of iodine can cause goiter.XXX: XXX.Dietary fiber: derived from plant-based foods。

can absorb and retain water。

XXX food.1.4 Sources and deficiency XXX vitamins: Night blindness(A)。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梳理演示教学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梳理演示教学

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word可编辑word 可编辑 维生素B 1 脚气病 米糠、麦麸 维生素B 2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 12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坏血病 蔬菜、水果5.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 舐吸式 ;蚊类 :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科学(九上 浙教版)复习提纲 全

科学(九上 浙教版)复习提纲 全

科学复习提纲(九年级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根本方法。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展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一、电离与其表示方式:电离: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例:NaCl === Na+ + Cl-H2SO4 === 2H+ +SO42-NaOH === Na+ + OH -注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弱酸: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注意:(1)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H+(2)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酸胃酸〔盐酸〕、食醋〔醋酸〕、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1)pH试纸pH<7,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 =7,中性pH>7,碱性〔越大,碱性越强〕(2)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三、酸的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能与某些金属反响,生成盐和氢气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响,生成盐和水④能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⑤能与某些盐反响,生成新盐和新酸四、盐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3、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白雾: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盐酸的化学性质:1、盐酸和指示剂反响: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响Fe + 2HCl = Fe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3、与金属氧化物反响CuO + 2HCl = CuCl2 + H2OFe2O3 + 6 HCl = 2FeCl3 + 3 H2O4、与碱反响NaOH + HCl = NaCl + H2O5、与某些盐反响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五、硫酸浓硫酸的性质1、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挥发。

loahbAAA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loahbAAA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l o a h b A A A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主要知识点§4.1 食物与摄食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 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 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 外,其他维生素人体 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唾液腺:分泌 唾液 ,流入 口腔 ; ④ 胃腺:分泌 胃液 ,进入 胃 ;肝脏:分泌 胆汁,暂存 胆囊 ,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 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 肠腺:分泌 肠液 ,进入小肠; 胰腺:分泌 胰液 ,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 → 葡萄糖 蛋白质 → 氨基酸 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 长 ,内壁有许多 皱襞 ,小肠内壁有 绒毛 ,④小肠内有多种 消化液 ,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教学提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教学提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主要知识点§4.1 食物与摄食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与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长,内壁有许多皱襞,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维生素B1脚气病米糠、麦麸、卵黄、酵母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鱼肝油、卵黄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和区别。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定义,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状态变化。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定义、特点及判断方法。

物质的转化: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中和反应,pH的概念。

沉淀反应:沉淀的形成,溶解度与溶度积。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的形态: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概念和应用。

能量转化:不同能量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负载。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电功率和电功:功率的计算,电能的转换。

第五章:磁与电磁磁的性质:磁性、磁极、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磁铁。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原理。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安培力。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波的性质,应用。

第六章:光和光学光的性质: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光速。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

光的色散:色散现象,光谱。

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第七章:运动和力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的概念。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平衡。

重力和摩擦力:重力的计算,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第八章:地球和宇宙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行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 氧化 时所产生的 热量 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千焦,糖类为千焦,脂肪为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卵黄、胡萝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

卵黄 维生素E @
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维生素B 1 脚气病
米糠、麦麸 维生素B 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
维生素B 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5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舐吸式 ;
蚊类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11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一 ¥
二 三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
上消化道
上消化道由口,咽,食道和胃組成。

口包含口腔黏膜(buccal mucosa),唾液腺,舌頭和牙齒。

在口後面是咽,咽連接着一條由肌肉組成的中空管道,即食道。

食道通过肌肉的收縮和放鬆,把食物向下推,穿過橫隔膜到達胃。

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包括腸和肛門。


o~
o小腸有三个部分
十二指腸
空腸
迴腸
o大腸有三個部份:
盲腸(連接着闌尾)
結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
直腸

肛門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 + 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
4.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pH 、温度等。

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包括血浆(55%)和血细胞(45%)。

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①白细胞(有细胞核)作用吞噬、抗传染。

②红细胞(无细胞核)作用运输。

③血小板(无细胞核)作用止血凝血。

$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3.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4.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
①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体动脉
→毛细血管网→体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
②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

5.心脏的功能。

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瓣膜的作用: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

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
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

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⑥瓣膜,
⑦瓣膜。

A 左心房,B左心室,C 右心房,D 左心室,
6.血压与脉搏。

①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时心率
为 75次/分.正常范围 60~l00次/分。

②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
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与心率是相同的。


测脉搏方法:把手指按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触摸。

③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的值叫舒张压。

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6/干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千帕。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 12~干帕;舒张压 8~12 千帕.
高血压;舒张压经常超过 12 干帕;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 12 于帕。

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氧化供能:糖类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无氧呼吸:葡萄糖乳酸 + 能量 (少量)
|
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2.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十贮存的能量。

3.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

4.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细管;膀胱——暂存尿液;
尿道——尿液由膀胱经尿道排出。

5.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6.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代谢的多样性
1.微生物指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异养又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类。

3.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