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若干规定-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七号)

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若干规定-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七号)

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若干规定正文:----------------------------------------------------------------------------------------------------------------------------------------------------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七号)《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若干规定》已由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0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9月25日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若干规定(2020年9月25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的建设、保护、管理等活动。

本规定所称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是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决定》确定的实行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区域。

第三条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的管理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因地制宜,注重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推动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管理工作。

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宁河区人民政府应当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负责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规划的组织实施,做好所辖区域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具体管理工作。

市和相关区规划资源、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水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地区相关管理工作。

天津市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

天津市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

天津市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天津市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张立昌一九九五年五月六日天津市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本市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工作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市区、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建制镇和独立工业区内进行有关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要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和各项绿化活动。

第四条市园林管理局是本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

区、县园林管理局或城建局、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统称区、县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化工作。

林业、水利、公路、铁路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第五条本市城市绿地分为6类:(一)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植物园、动物园、特种公园等;(二)居住区绿地是指除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外的庭院、楼间绿地等;(三)单位附属绿地是指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等内部的环境绿地;(四)生产绿地是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五)防护绿地是用于保护城市环境、卫生、安全以及防灾等目的的绿带、绿地;(六)风景林地是指具有一定景观价值,但尚无完善的旅游、休息、娱乐等设施的林地。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0.27•【字号】津城管规〔2022〕214号•【施行日期】2022.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津城管规〔2022〕214号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关于报请批准〈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请示》(津城研项〔2022〕2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批复意见原则同意《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

二、项目内容(一)参考创园相关指标,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已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区绿化规划指标进行重新测算,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便于落地实施。

(二)按照重新测算确定的规划指标,与各区人民政府对接修订,确保绿化规划指标得到市规划资源局和各区政府确认并有效传导至区级相关规划成果中。

(三)充分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域范围内对现状综合公园和有条件提升改造的绿地进行重新梳理,完善现状综合公园点位和四至范围的规划信息,并与市规划资源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沟通确认。

(四)修订全市新建综合公园数量和布局,与各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已编制的详细规划充分结合,向各区提出新增综合公园的点位建议并与市规划资源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沟通确认。

(五)修订规划成果中的近期建设内容。

提出综合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的计划、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近期实施的重点和策略,深化近期绿地建设重点项目。

(六)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完善相应规划成果矢量数据体系。

规划批复后,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要求,补充绿地系统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形成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的矢量数据,确保满足市规划资源局的工作要求。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种植结构指导意见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种植结构指导意见

天津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种植结构指导意见一、天津的立地条件天津地处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冬春季干旱多风,年降雨量约556mm,且多集中于夏季。

市区及其东部区域为退海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粘重、通透性差,乡土植物种类较少,城市绿化需采取工程措施,实施绿化的自然条件较差。

二、园林景观设计指导原则㈠适地适景、因地制宜原则。

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自然美与几何规则美结合,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

布局构图宜自然则自然,宜规则则规则。

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㈡植物造景为主原则。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

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㈢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

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㈣生态建园与文化建园结合原则。

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又要遵循美学法则。

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

㈤以人为本原则。

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

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给人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㈥地方特色原则。

从天津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设计,利用好耐盐碱植物和天津的自然水系,创造富有水乡情调和田园气息的“津味”园林。

㈦整体协调原则。

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

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

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

㈧整旧如旧原则。

《2024年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范文

《2024年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范文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绿道作为连接城市绿地、公园、生态空间的重要纽带,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本文旨在研究天津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天津市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天津市绿道系统现状分析1. 绿道建设现状天津市绿道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全市已建成多条绿道,覆盖了市区及周边地区,连接了公园、风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节点。

这些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游憩的场所,也成为了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存在问题尽管天津市绿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绿道布局不够均衡,部分区域绿道缺乏连通性;绿道周边环境有待改善,部分区域存在环境脏乱、设施老旧等问题;绿道的功能单一,未能充分体现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重功能。

三、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原则与目标1.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确保绿道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以人为本: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提高绿道的使用率和满意度。

(3)可持续发展:注重绿道系统的长期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 规划目标(1)构建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提高绿道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2)提升绿道周边环境质量,打造宜人的绿道景观。

(3)丰富绿道功能,实现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重功能融合。

四、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策略1. 优化布局根据天津市地理特点、文化特色和市民需求,优化绿道布局,确保绿道网络的均衡性和连通性。

同时,加强绿道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2. 改善环境对绿道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提升,包括绿化美化、设施更新、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改进。

同时,加强绿道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绿道的使用体验。

3. 丰富功能在保证绿道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挖掘绿道的文化、教育、旅游等功能,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绿道品牌。

天津绿地设计规范

天津绿地设计规范

关于印发《天津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种植结构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区县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更好地实现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绿色天津”的目标,经过专题性课题研究和多次专家论证,市园林局拟制了《天津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种植结构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各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园林规划设计的审查管理,对大、中型绿地建设方案进行严格把关。

要严格现场调查勘测制度,设计人员设计前必须对设计地形、水体、植被、周围环境、历史沿革进行调查研究。

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新植物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不断创新和学习新的设计理念。

园林生产和科研单位要重点搞好引种、驯化、繁育、推广彩叶植物、观果植物、观花植物、宿根花卉、地被植物、爬藤类植物等,增加植物多样性。

二ОО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天津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种植结构指导意见一、天津的立地条件天津地处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冬春季干旱多风,年降雨量约556mm,且多集中于夏季.市区及其东部区域为退海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粘重、通透性差,乡土植物种类较少,城市绿化需采取工程措施,实施绿化的自然条件较差.二、园林景观设计指导原则㈠适地适景、因地制宜原则。

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自然美与几何规则美结合,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则自然,宜规则则规则。

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㈡植物造景为主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㈢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

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㈣生态建园与文化建园结合原则。

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

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


天津市在中心城区外环线周围规划建设5处城市风 景区(侯台风景区、梅江南风景区、柳林风景区、南 淀风景区、银河风景区)和1处植物园。规划了生态绿 地:包括各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东丽 湖风景旅游区、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杨柳 青森林公园、黄港风景区、天嘉湖风景区、鸭淀风景 区等),以及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绿色生态 廊道、楔形绿地和组团间的隔离绿地。规划了生产防 护绿地:包括在城市苗圃,沿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干道 的防护林,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的隔离绿带。
(4)城区内绿地边界简单,分维数极低,不利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5)绿地系统的布局缺乏对境内动植物、河流等生态 过程的考虑; (6)绿地建设中缺乏景观生态学的指导和绿色空间 格局的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现状天津市中心ຫໍສະໝຸດ 区内的绿地以点状布局为主, 部分绿地与河流、道路结合,呈线性分布。老城区绿 地从1930-2010年间没有明显的变动,表现为数量少, 面积小;中环至外环之间多分布为中大型绿地,类型 以公园绿地为主;沿外环设有环状绿化带,主要起到 防护隔离和生态保护的作用。由于天津市地质土壤条 件差,缺乏多样的植被类型,因此在各个历史时期其 绿地营建存在一定难度,绿化方式基本为人工种植。 为更好的突出绿地在突出城市特色方面的作用,应对 天津城市绿地现状做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更合理的发 展策略和规划措施。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 116°43' ~ 118°04' E,38°34' ~ 40°15' N,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天津市外环线以 内的面积约为500 km2,行政上包括和平区、南开区、 河西区、红桥区、河东区、河北区以及东丽、北辰、 津南和西青的部分地区。该区域是天津市规划的核心 区域。该研究的范围即为天津市外环线以内的建成区。 为打造绿色天津,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天津市林业局 规划2009 ~ 2012 年4 年内,大幅提高绿化面积,把森 林引入城市。在道路、河流、村镇、城镇、沿海地区 等实施造林绿化。因此,研究绿地空间格局对天津城 市绿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

《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

《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6.04.20•【字号】津园法[2006]87号•【施行日期】2006.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津园法[2006]87号)第一条为正确贯彻实施《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促进本市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天津市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本市外环线以内中心城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成区,其他区县建制镇的建成区以及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的独立工业区内种植和养护花草树木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本市城市绿化应当以种树为主,注重乔、灌、藤、草、花的科学配置,体现植物多样性;鼓励和推广使用耐旱型植物品种和节水型园林设施、设备。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城市绿化发展目标,制定本辖区城市绿化的长远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向社会公布。

各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队、学校应按城市绿化发展规划把本单位的绿化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计划,新建项目的绿化配套要做到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第四条凡引进用于城市绿化的苗木、花卉及种籽等,应按国家规定送交有关部门检验、检疫,经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引进的苗木、花卉及种籽等国家暂无明确规定的,引种单位也应送有关部门检验、检疫,报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未报送检验、检疫部门或报送检验、检疫部门未经批准擅自投入使用造成严重疫情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条凡本市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应根据法定的责任和义务参与城市绿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出入口附近开辟街头绿地,就像家门口有个小 公园。
天津市在中心城区外环线周围规划建设5处城市风 景区(侯台风景区、梅江南风景区、柳林风景区、南 淀风景区、银河风景区)和1处植物园。规划了生态绿 地:包括各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东丽 湖风景旅游区、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杨柳 青森林公园、黄港风景区、天嘉湖风景区、鸭淀风景 区等),以及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绿色生态 廊道、楔形绿地和组团间的隔离绿地。规划了生产防 护绿地:包括在城市苗圃,沿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干道 的防护林,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的隔离绿带。
城市绿地景观主要由各种类型的绿地斑块组成, 研究在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绿地结构的同时, 按照斑块的大小将其分为4 个等级,从而可以更加清 楚地认识研究区绿地景观的斑块组成特征。
根据天津城市绿地的特点,参考以往相关的研究 成果,以斑块面积大小为依据,将0. 05 hm2 以下的 斑块视为小斑块,0. 05 ~ 0. 30 hm2 的为中型斑 块,0. 30 ~ 1. 00 hm2 的为大中型斑块,1. 00 hm2 以上的为大型斑块。
随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的逐步实施,今后市民生活将被大片大片的绿色包围。 至2020年,不仅中心城区内将新增8处市级公园,外 环线周围建成5处城市风景区,而且街头绿地将覆盖小 区出入口和主要道路两侧。为实现这个目标,根据
《近期建设规划》,天津市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
已开始实施“绿点、绿块、绿园、绿景、绿环、绿脉、 绿荫、绿屏”八大工程,使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2平方 米。
近期规划人均绿地达到12平方米按照《近期建设 规划》,本市将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巩固创建国 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 卫生城市。以实施“绿点、绿块、绿园、绿景、绿环、 绿脉、绿荫、绿屏”八大工程为载体,实现城市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 绿地超过12平方米。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
116°43' ~ 118°04' E,38°34' ~ 40°15' N,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天津市外环线以 内的面积约为500 km2,行政上包括和平区、南开区、 河西区、红桥区、河东区、河北区以及东丽、北辰、
津南和西青的部分地区。该区域是天津市规划的核心
部分绿地与河流、道路结合,呈线性分布。老城区绿 地从1930-2010年间没有明显的变动,表现为数量少, 面积小;中环至外环之间多分布为中大型绿地,类型 以公园绿地为主;沿外环设有环状绿化带,主要起到 防护隔离和生态保护的作用。由于天津市地质土壤条 件差,缺乏多样的植被类型,因此在各个历史时期其 绿地营建存在一定难度,绿化方式基本为人工种植。 为更好的突出绿地在突出城市特色方面的作用,应对 天津城市绿地现状做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更合理的发 展策略和规划措施。
区域。该研究的范围即为天津市外环线以内的建成区。
为打造绿色天津,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天津市林业局 规划2009 ~ 2012 年4 年内,大幅提高绿化面积,把森 林引入城市。在道路、河流、村镇、城镇、沿海地区
等实施造林绿化。因此,研究绿地空间格局对天津城 市绿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津城市绿地格局的形成具有沿海城市的普遍特; 同时.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城市绿 地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天津市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冲”之称,河网密布、洼淀众多。总体来讲, 天津城的选址及绿地演变与海洋和水系的变迁密切相 关。首先,海水退去后形成盐碱地,限制了多数植物 的生长.滨海地带多为耐盐碱的植物群落,平原地区 零星分布天然林地。其次。丰富的河流和湿地孕育出 特有的水生植被景观.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建设。水生 植被随着水系的衰退而减少.并逐步被人工林地所代 替,其特色逐渐丧失。
3000米服务半径内要有区级公园根据《城市总体 规划》从现在起至2020年,中心城区内将会新增市级 公园8处,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增大型公园2处,在津南 新城建设新城公园,大港新城、汉沽新城分别建设大
型公园。区级公园将与居住社区中心结合起来,每 3000米服务半径内就会有一个,而且单个面积不小于 2公顷。在各城区的主要生活性道路、景观性道路两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 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 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 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 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 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 求,但如果其布局不合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 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 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 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 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 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城市的其他系统无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
多样性的景观空间、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利的, 应引起重视。
通过对天津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斑块指数 的分析,经过实地调研,总结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的特 征为:
(1)城市绿地组成不协调,中心城区公共绿地比例偏 大,防护绿地少,外环防护绿化带为实现连贯性;
(2)城市绿地的布局不尽合理,斑块分布不均匀,局 部过于分散,城市中心地区缺少大型绿地;
依据天津城市建设的不同时期.绿地格局演变可以划 分为三个阶段 :1860年前的封建社会时期,绿地以传 统园林为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 寺庙园林等类型;1860—1949年(开埠后至建国前), 绿地从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包括租借园林、公
共园林和私家园林等类型;建国后,天津市绿地建设 经历了曲折停滞的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城区中 增设大量的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地.城市环境得到显著 地改善
(3)城市绿地多样性不高,景观破碎度过大,特别是 小型斑块,人为影响严重;
(4)城区内绿地边界简单,分维数极低,不利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5)绿地系统的布局缺乏对境内动植物、河流等生态 过程的考虑;
(6)绿地建设中缺乏景观生态学的指导和绿色空间 格局的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现状天津市中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内的绿地以点状布局为主,
图2
图2
依据景观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利用 201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0年8月遥感影像等资料, 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现状绿地斑块进行分析。天津老城区内 主要是中小型绿地,中环和外环之间多为组合式的大型及 超大型绿地。中小型绿地斑块多为附属绿地、小游园和中 小型公园绿地等,有利于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接 度,还能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高便利。但中小斑块过多, 景观破碎度高,生态效益低,不能为物种提供稳定的栖息 地。超大型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1.9%,面积百分比占70.57%, 主要为综合性公园和自然植被斑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 加绿地景观的连接度,维持绿地中物种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平均斑块分维指数(FRAC)的理论范围为1.0~2.0, 其值越接近于1.0,斑块形状越有规律,表明斑块的形 状越接近于简单,受干扰程度越大,其值越接近于2.0,
则表示其具有最复杂的图形,受干扰程度越小。平均
斑块分维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观 格局的影响。经过计算,201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FRAC 值为1.051842,远小于1.5,反映出城市主要公共绿地具 有人为干扰强烈的特征。FRAC数值过低,对创造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