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插头插座标准

澳大利亚插头插座标准
澳大利亚插头插座标准

SECTION 1

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插头和插座必须的安全要求,为了在低压或超低电压的家用电器或类似的用途(超底压的插头插座见附录E)。

本标准不能用于以下:

(a)、家用电器或类似用途的工具连接器(见标准AS3109.1)

(b)、在安装电线系统用的插头插座

(c)、工业用的插头插座和连接器

1.2应用

1.2.1标准AS 3100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应与AS3100 标准结合阅读,AS3100标准的适当的规定用于插头插座的结构及正常输送电流部分的绝缘和安全保护。

1.2.2 本标准的规定要求:如果插头插座满足所有的适当的要求及通过于此指定的相关的测试该插头插座被认为是符合标准。

注释:插头、插座和标准AS3123中指定的类型的接合保留方式的连接器、或类似的不须要遵从这个标准的所有通用尺寸要求,而且零件的安全功能不能被削弱。在适当的地方应用与指定的插柱外形有关的尺寸

1.3参考文件:本标准参考下列文件:(略)

1.4定义:为了本标准的目的,AS3100及下列术语的定义被应用

1.4.1不可再接线的插头:软电线电缆和插头形成一个整体(带线插头)(a)、软电线电缆不能与起固定作用的零件分离;或着

(b)、软电线电缆不能被手或被用于一般用途的工具所代替

1.4.2插头:

1.4.3可接线插头

1.4.4插座

SECTION 2 PLUGS

2.1端点和内部连接

2.1.1材料:接线端和内在的连接,主要为了输送电流应是有足够的硬度和刚性且抗腐蚀的金属材料。

2.1.2接线端的结构:接线端应有适当的尺寸和形状以与插头标示的电流相应的导电能力的电线的导体相适应。

在导体被放在接线端螺丝钉的胫的周围和被夹在螺丝钉头部的下面的地方,应提供防止导体或导体束的滑动或摆动的工具,应用以下的要求:

(a)、当接线端的螺丝钉被拧进螺纹的极限时,螺丝钉头部和垫圈或导体保持力的其它方法之间的距离≤0.4mm。

(b)、螺丝钉应有足够的长度能从垫圈或导体保持力的其它方法完全退出,这样导体可以容易的放在胫的周围。

(c)、在导体保持力的其它方法不是连续的地方,例如:叉子,应至少有三点的保持力而且任意两点之间的最大角度≤150°

(d)、在导体保持力的其它方法是连续的地方,例如:绝缘模具部分由保持力的其它方法的圆弧所对的角度≥180°

2.2插柱

2.2.1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力且抗腐蚀的金属材料。

2.2.2插柱装配:装配时,如果插柱从插头上分离而与电线的导体保持连接或为了连接必须分离,插头与放在一个地方而不是想要的位置是不可能的。

在用有回弹的绝缘材料做的插头中,插柱和接线端应被可靠的保持在位置上

注释:见扁插柱尺寸的条款2.8

2.2.3插柱外形:插柱应充分的全部成比例而且须设计与连接相邻的部分以不引入会导致插柱破裂的应力集中,应适当成形以防止在正常使用中由于弯曲而造成的磨损和导体保持力的切断

插柱暴露的端部应有导入部分、斜面或圆弧使入口顺利的进入遮闭的插座且不能有尖锐的棱边或粗边

2.3绝缘材料

2.3.1通用:除了陶瓷,插头所有的绝缘材料将遵从条款2.14.9.

模具和包装材料应质地均匀合理和恰当的比例以保正足够的物理特性须避免会显著减少插头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真空

2.3.2插头体:一个插头体的绝缘部分应由以下组成:

(a)、绝缘材料不应低于AS3121(NZS/AS3121)中80℃的绝缘模具所规定的性能,或者

(b)、一个类型的陶瓷材料应是这样:当将其在水中浸泡48h后,用干净的干布檫去它表面上能看到的所有水滴后,其质量的增加≤2%。

2.3.3插头保险:插头保险的绝缘材料不应低于AS3121(NZS/AS3121)中60℃的绝缘模具所规定的性能。

2.4带线插头:带线插头应遵从以下要求:

(a)、每一根导线应牢靠有效的与适当的插柱连接;每一个带导线的插柱和与线路相邻的导线的绝缘应被充分的支撑和保护在插头中的位置

(b)、导线通过夹具、折弯、焊接与插柱连接;焊接连接将遵从AS3100。焊接仅用在增加一个已夹紧或折弯的连接,除非插头是这样设计的:在插头和电线的正常使用中焊接连接不随弯曲和机械压力变化。

(c)、软电线、配有的编织物、覆盖物和护套应被包含在插头体内,完整的软电线应由浇铸、封装、覆盖或其它任何能够有效防止在正常使用中软电线的任何部分从插头中脱出的方式安全的保持它在插头中的位置。

2.5软电线的入口和电线寄托点的方式

2.5.1通用:为软电线和任何保护性覆盖物一起的入口及为软电线或插头应欲配合的电线的范围的有效的寄托点或查头欲配合的电线的范围制定了规定,以使接线端的压力显著减少。对于可接线插头,寄托点对于表2.1列出的软电线的范围是有效的,除过以下的:

(a)、有一个专用的孔为配合仅仅一种类型或尺寸的软电线,有一个圆形孔不被认为是约束有小于孔径的电线的入口;或者

(b)、电线或电线的范围按照2.12.3(d)条款要求的标记的制造商的规定。

除AS3100的电线拉伸试验被本标准的2.14.5条款所代替之外,电线的寄托点遵从AS3100。另外,除插头被专门设计仅能够接受平行的两芯无护套的软电线,以下将应用于参照图2.1(a)和2.1(b)的可接线有弹性和热塑插头:

电线夹紧的两种方法将被提供:一种是它使每一根被pillar,post,夹子、曲折的通道及其它有同等效果的方式隔离的电线稳定;第二种是夹紧软电线的护套;两种方式在一个装置中可以被合在一起。

2.5.2Side-entry(of the flexible cord)plugs为了遵从2.5.1条款的通用要求,低压扁插柱的带接地最大额定电流≤20A的插头须正确的遵从图2.1(d1)或2.1(d2)

注释:图2.1(d1)主要是为了一般用途,而图2.1(d2)考虑到插入装置和特殊用途

其最大尺寸没有限制。注意图2.1的NOTE4

图2.1(d2)插头的插口的角度没有被规定。而对于这种类型的插头,软电线的边、包括任何保护性的覆盖物或电线防护装置、最靠近插头面的,距离插头面的距离应≥8.6mm

注释:见图2.1(d2)的脚注。

TABLE2.1

2.6

AS3145。

2.7指状应导设计:插头应拥有功能上足够的指状以使插头轻松的插入或拔出插座。

顺从通过检验确定。

2.8低压插头的电流和尺寸

2.8.1通用:带扁形接地的扁插柱低压插头、带圆形接地柱的扁插柱低压插头、无接地的扁插柱插头或带扁接地柱的圆插柱插头最大额定电流≤20A须与图2.1标出的相应尺寸相符合。插头插柱的暴露部分不能有裂纹。

除图2.1的尺寸外任何插头的各插柱与插头浇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9mm。关于与这种要求不确定存在的地方,附录A图A1或附录B图B1或附录F图F1(a) 或F1(b),应适当的被放置在插头的上面以使与插头表面有关联的最高点接触,用宽的1.5mm的试探量具,在插头和插头量具之间没有产生不适当的压力,不能穿过插柱9 mm的范围。

插头的前表面不能有点凸出≥0.5mm。插柱的长度可从垂直于插柱并通过插头前表面的最高点的表面到插柱的末端测量。

注释:凸出的是例子是不规则的浇注和标记。

2 .8.2完整浇注的插头和电线:两芯电线可以被完整的和三插柱插头浇注在一起。

2.8.3两插柱不平行的不带接地的扁插柱插头:带有如图2.1(c)所示插柱的低压、两插柱插头其额定电流不超过与其相连接的电线的电流。这种插头仅在插头与以下类型的电线被完整的浇注在一起的地方被允许。

(a)、非Heavy duty

(b)、额定电流10A

(c)、为用一种额定电流小于电线的双绝缘装置

2.8.4带图2.1的尺寸要求的装置:为了遵守图2.1规定的尺寸,低压插头须以任何合适的方法被检验,除了插头覆盖物的名义尺寸,即从中心和任意方向的间距须通过与附录A、B或F一致的量具检验。

另外,图2.1(a1)额定电流10A、2.1(c)、2.1(d)、2.1(f)、2.1(g)所示的插头,其尺寸要求须符合图2.1(e)。但新西兰使用的图2.1(c)的低压插头服从本标准但外形尺寸不同。

其将通过合示的方法检验。

2.9内部连接:一个带接地的插头的设计和结构应是这样:当插头正确接线、完整装配:

(a)、一个自由的有终端的螺钉或是可导材料不能跨越任何插柱或接地柱零件(b)、接地部分应有效的与不相关的活动的导体的连系隔离

(c)、活动部分应有效的与不相关的接地导体连系的隔离

任何辅助装置的连接,如无线电干涉控制器或可视指示器应遵守以上的要求2.10接地连接的安排:任何低压三脚插头的接地柱应是线性或圆包括插柱(见图2.1(a)、2.1(f)、2.1(g))

2.11保险丝:任何与插头并在一起且等级≤5A的保险丝应遵守BS646

任何与插头并在一起且等级≥5A的保险丝应遵守AS2005.30和AS2005.1的相关要求盒式的型式

2.12标志

2.12.1必需的标志插头应有以下与AS3100相一致的信息的标志

(a)、名称、商标、制造商或负有责任的卖主的标志;

(b)、电流等级(A);

(c)、电压;

(d)、如果制造商或负有责任的卖主销售的不止一种插头,该插头也应被标上序列号、型号或名称或其它的能够与由该制造商或负有责任的卖主销售的其它任何插头区分的标志。

注释:建义在产品、包装或与该产品有关的增值材料上做了符合这个澳大利亚/

(a)、(a)和(d)在插头的任何位置。

(b)、(b)和(c)在插头的外部

2.12.3可接线插头的特殊要求:可接线插头应提供以下详细说明:

(a)、说明导线连接方法的图表,特别是接地导线和电线接触点;此图表将表明接地线被印刷为黄绿色,而火线和零线不能是花色。

(b)、以原比例图形说明将被剥回的绝缘和护套的长度;

(c)、如果允许接地线、火线和零线分别选择颜色必须说明连接方法;(d)、需用的电线的型号和尺寸;

注释:对于批量销售的插头应为设备制造商提供每包的一整套说明。

2.12.4接地连接:在将可接线插头和提供接地装置的插柱连在一起的地方,该插柱可通过与AS3100中对live supply连接的标识的要求一致的要求的标识区分开来,且标识的位置应在该插柱上或与接地端相邻。

可接线插头应在接地端或与接地端相邻处补充醒目的绿色标识。

装配过程中,插柱将从插头体上分离但仍与电线的导线相连或为了能连接而必须分离,上面的内容须被醒目的在接地柱和与接地柱位置相邻的插头体上醒目的标出

2.12.5live 连接

2.12.5.1通用:除标有字母“A”的插头的active 连接或标有“L”或“P”仅在新西兰使用的插头外,可接线插头的 live连接应按AS3100中7.6条款的要求标识。

2.12.5.2标识的位置:如果插柱将从插头体上分离或为了与接线端连接而必须分离,该标识应在与接线端相邻的插头体的内部;

其它情况下该标识应在接线端

2.12.6插头的外形:符合图2.1(a)、2.1(c)、2.1(f)、2.1(g)的插头有外露的插柱,当插柱被正确连接时,从插柱方向看,插柱的外形按顺时针应是接地、零线、火线

在没有接地柱的地方,火线、零线的插柱应符合此外形。

2.13防尘插头:在插头应被测试AS1939中数字5的第一个特性,且应在

AS1939类别2中规定的条件下测试。

2.14插头侧试

2.14.1通用:插头应依据表2.2规定的测试,按规定顺序进行并符合为每一次测试规定的要求。表2.2

*条款号码参考此标准

2.14.2滚动桶测试:三插头不依据前面任何测试,应被在AS3109.1中描述的滚动桶中测试。可再接线插头与表2.1所规定的软线装在一起,,有最轻型的和从任合量具或插头的外端测量大约100mm的长度的最小横截面面积。

终端螺纹和装配螺纹用一与AS3100中螺纹和固定测试中规定的扭矩的三分之二的扭矩拧紧。

不可再接线插头用软线测试,软线应被切开因而有大约100mm的自由长度从量具或插头的外端有大约100mm的自由长度。

试样落下从500mm的高度落在3mm厚的钢铁平面,跌落1000次。

桶以5r/Min的速度转动,每分钟产生10次跌落,同一时间只能测试一个试样。

测试后,该试样按次规定的意思范围内没有损坏。特别是以几方面:

(a)、火线和零线部分外露于标准测试针状物;

(b)、对于接地插柱,插头和插座线路应保持的符合条款3.15.8的阻抗;(c)、任何影响安全的功能应被削弱;而且:

(d)、没有带电部分脱离或松动以致形有危险的形式(见条款2.9)。

注释:

1、特别注意软线的连接,假如抗电击保护不受影响,小段可以被中断不引起拒绝。

2、对于磨光的轻微的损伤和凹点可以忽略。

3、如果插头和软线的总体长度接近滚动桶测试设备的宽度,规定的100mm的自由长度可以被减少。

4、怀疑的情况下测试确保符合(a)、(b)、(c)项。

5、弯曲或插头次要的损伤可以忽略。

2.14.3抗绝缘测试:插头的抗绝缘性能应在直流500V电压下如下测量:(a)、在所有插头的接线端之间。

(b)、在插头的带电端和任何外部金属之间,插头所有的带电端应被连在一起。

(c)、在插头的带电端和外露金属的接地端之间,带电端应被连在一起。(d)、在插头的带电端和软电极之间用在不导通部分通常易于操作的。

测试的抗绝缘性应≥50MΩ。

2.14.4高压测试:插头应承受表2.3中指示的交流电压而不失灵,在两部分之间按条款2.14.3(a)和(c)每种情况测定1min时间。

表2.3

1000+(2x415)V的高压测试而在每一个带电端和接地端之间仅1000V的高压测试。

插头应承受交流电压3500V而不失灵,在两部分之间按条款2.14.3(b)和(d)每种情况测定1min时间。

条款2.14.3中的抗绝缘测试应被重复,插头应符合那次测试规定的要求

2.14.5软线anchorage测试:软线anchorage将用连接在适当接线端的导线测试,按表2.4中第四条规定数值的拉力将按软线进入插头的方向通过软线;在超过10S的时间内,拉力将均匀的增加到一适当的数值保持此数值10S然后释放;这个测试应做三次。

有弹性的接线端的螺纹和热塑插头在不移动螺纹的情况下可以被尽可能的放松不移动螺纹,表2.4中规定的拉力将通过软线;在10S以上的时间内拉力将逐渐增加到一适当的数值保持此数值10S以上,然后释放;这个测试应做三次。软线内线芯的数量应与插头插柱的数目一致;尽管有表2.4第3项,但如果插头被设计为仅适应一种与.条款2.5相符的特殊类型的软线该插头仅用该软线测试;然而与环形软线的特殊型式的直径相对应的尺寸的一个插孔不能被认为是限制对与该软线的插头的用途。

如果接线端的软线部分、接线端脱离或削弱、当用松弛的接线端螺纹测试、软线在anchorage中移动或略微滑动、在拉力达到规定的数值或在拉力被保持的时间内,软线anchorage应被充分考虑

表2.4

2.14.6插柱安全

2.14.6.1插柱移动:插头须测试插柱移动,通过将测试的或不测试的插柱夹在距离插头表面5±0.5mm地方的一个刚性的holding block内,给将要测试的插柱施加一18±0.1N的力。Block的是计应是这样:在测试过程中测试的插柱不能和该block接触。

除不可再接线插头以外,测试应在插头没有接线时完成,当带有充分松开的接线端螺纹允许连接1mm2的导线。

插头和测试装置应在没有测试压力的情况下,在40±1℃的温度下预处理1个小时。整个测试过程中,插头和测试装置的所有部分应保持这个温度。

对于所有插头,测试压力的作用点应在顺着插柱方向距插头表面14±0.5处。力的方向应是:

(a)、顺着插柱表面法线方向和通过插柱的中心;且

(b)、在顺着与(a)中的规定成直角的线的平面。

持续10s的时间内力将按(a)和(b)所规定的逐渐施加到每一个插柱,保持最大值10s后释放。插柱的偏差应在施加力的期间沿着力的作用线,与该刚性holing block相关的表面测量;最大值不超过2.0mm。

以下的插头插柱的测试遵从图2.1,对最后的插柱测试完成后,在没有施加不适当的力时,任何变形5min将不会阻止插头插入适当的附录A、B、F所示的量具。

对于其它类型的插头,任何变形5min后,在没有施加不适当的力时,将不会阻止插头插入插座。

2.14.6.2插柱的固定:单独的插头试样被1个小时加热到50±2℃,并在包括测试负载去掉后的5min之内的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该温度。

插头应被牢靠的夹持住而且没有任何不适当的挤压或变形,且夹持的方式不应当有助于插头保持它的原始位置。

每一个插柱,依次被施加一个力,且在不少于10s的时间内将被稳定的增加到60±0.6N并且保持10min。

将做两次测试,一次力的方向是向着插头沿着插柱的长度方向;一次力的方向是离开插头沿着插柱的长度方向。

如果任何插头在测试过程中的任何时间被相对于插头体的相邻材料超过2.4mm 代替,或着在去掉测试负载5min之内任何插头不能返回到图2.1规定的其名义长度的0.8mm之内,插柱的附加装置应不被充分考虑。

2.14.7护罩的附件:带有可移动的不被螺钉保护的护罩的插头,当它移开时将露出带电的部分和测试装置,被1个小时加热到50±2℃并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该温度;测试应在插头没有接线时做。

插头的基部应被安全的控制在位置上;一个10多秒的时间之内应被稳定的增加到60±0.6N 并保持10s以上的力被按与插柱平行的方向均匀的施加在插头的颈部。在同一插头上这个过程将被做三次,间隔5min,每次测试之间不乱动护罩。

测试期间,护罩不应从基部分离而能使带电部分进入标准测试finger.

2.14.8不可再接线插头和软线的额外测试

2.14.8.1通用:除2.14.8.5条用于带金属导体的软线外,不可再接线插头和软线须通过2.14.8.2-2.14.8.6条款测试;每一次测试应在单独的式样上进行。

为了达到测试的目的,周围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20±2℃。

2.14.8.2软线的附件

(a)、插头固定在测试装置上:插头应通过在刚性holing block 中的插柱固定在装置的震荡部分,如图2.2所示,当震荡部分在其摆动的中间位置时,在软线的轴线进入插头的地方,是垂直的而且通过震荡的轴线;为了达到测试的目的,线的保护装置应被看作是插头部分。

带有扁线的插头被增加以使截面的主轴平行于震荡的轴线。

插头将被放置在测试装置上使震荡时砝码和软线侧向位移最小的位置。

为获的在测试当中使砝码和软线侧向位移最小的位置,装置应做成震荡部分上不同的支柱可以通过一个调节范围至少为20~150mm的螺纹心轴被调节。

推荐一种装置,比如:槽或销,被用来检验砝码和线装配使侧向移动最小。(b)、软线的负载:软线被加载一质量产生的力如下:

(i)、对于带其有名义横截面积超过0.75mm2电线或电缆的零件….20±0.2N;或

(ii)、对于带其有名义横截面积超过0.75mm2电线或电缆的零件…10±0.2N。

砝码将被放置在距离软线进入插头点不小于300mm处(见图2.2)。

(c)、测试方法:震荡部分将通过90°移动(在垂直面的另一边为45°),弯曲的次数为10000,频率为每分钟60。

注释:一个方向的运动为一次弯曲。

圆形截面的电缆和电线试样5000次弯曲之后在震荡部分转90°。扁线的试样仅按垂直于通过线芯轴的平面一个方向弯曲。

(d)、弯曲测试中的顺从:测试过程中没有一股线穿透绝缘而使线易受影响。(e)、测试后的顺从

(i)、试样应没有出现损坏。

(ii)、任何保护套没有从插头上分离。

(iii)、软线的绝缘应没有损坏。

(iv)、断了的线的数量不超过10%。

2.14.8.3绝缘线芯的附件:插头应被插柱刚性支承;在软线从插头中出现的方向的直接拉力作用通过被夹在从插头入口点处大约600mm处的绝缘线。任何覆盖物将从插头移开。10多秒的时间,拉力应均衡的增加到110±1N,保持最大值10s以外,然后释放。

在测试过程中如果任何从插头分离的线芯或所有从插柱分离的导线股,绝缘线芯的附件可不被充分考虑。

2.14.8.4互套线的附件:插头应被插柱刚性支承;在软线从插头中出现的方向的直接拉力作用在通过护套从插头入口大约600mm处,绝缘线芯和基座在距离插头大约25mm处被切断。拉力应均衡的增加到130±1.3N,保持最大值10s以上,然后释放。

对于护套的附件,在直接拉力达到要求的数值之前,或着是在拉力被保持的时间内绝缘线芯被暴露在插头或电线防护装置(如果永久连接在插头上)的入口点处时,护套的附件可不被充分考虑。

对于连接在轻功率PVC或普通功率的人造橡胶软线上的插头,如果绝缘线没有被暴露在护套断开口处,如果这发生在最大力达到130N之前,附件应被充分靠虑。

2.14.8.5绝缘的附件:插头应被插柱刚性支承;在软线从插头中出现的方向的直接拉力作用在电线上从插头入口大约600mm处,每个线芯的绝缘在从插头入口处大约25mm处被撕开平行于导线的一段短距离。导线和任何隔离物应在切开的部分被切断。10多秒的时间,拉力应均衡的增加到65±0.7N,保持最大值10min以上后释放。

如果在测试中任何时间内绝缘从插头上分离或导线被暴露在插头整体的入口部,绝缘的附件不被充分考虑。

2.14.8.6导线的附件:插头应被切开,插柱和适当长度的绝缘线芯一起被从插头移开。对该测试厂商可以提供未铸的试样另近插头插柱大约25mm的绝缘应被从线芯上剥去。每一插柱轮流被牢靠控制且一直接拉力被按导线与插柱连接的方向作用在导线从插柱大约600mm处。

10多秒的时间,拉力应逐渐增加到85±0.9N,并保持1min后释放。

测试过程中如果导线从插头分离导线的附件不被充分考虑。

2.14.9可燃性和燃烧漫延:所有使用在插头构造上的绝缘材料应随着发热测试按AS2420中的规定决定的结果应与那个标准的要求一致。发热测试应在温度为650℃并持续30s。

图2.2柔性测试装置单位:mm

SECTION 3 插座

3.1.1材料:主要为了输送电流的接线端和内部连接应是合适的抗腐蚀的有足够硬度和刚度的金属材料。

3.1.2接线端的结构:插座的接线端应进入插座体内以防止与裸露的地线或外露的金属意外连接。

除在插座内电流为≥15A之外,插座的带电端应有合适的外形尺寸以容纳与插座电流相适应的一种尺寸导线的至少两个导线回路。

对于所有的插座接地端应有合适的外形尺寸以容纳与插座电流相适应的一种尺寸导线的至少两种接地导线。

注意:AS3100中关于允许接普通用途的插座的最小导线尺寸。

3.2禁止的排列:低压插座或其面板不应连接电讯线路、电视、无线电天线或其他类似的线路系统。

3.3插座连接

3.3.1材料:抗腐蚀的有足够刚度和韧性的金属材料。

3.3.2结构: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能与适当类型插头的插柱产生并保持电和机械的连接。对于为了容纳带插柱的插头的插座,连接应由每个插柱的双边产生,除了被允许使用弹性辅助的单边连接。这种连接不能单独依靠连接材料的弹性,而且应有一材料相反的面而不是热塑或有弹性的绝缘材料。

排列和触点的连接产生特性应是与接线端螺钉独立的。

连接的有效性应不依靠任何来自热塑或弹性模具的压力。

在为和图2.1一致的插头使用的而设计的插座内接触应是按斜度和连接产生自调整。

3.3.3插头插柱进入插座的拔出或插入:在插座之内应是为相应插头插柱的有效的说明的规定以保证直接插入或拔出而不使插座连接有严重的变形。

符合性应通过明显的检查而被核实,而且,如必要时应通过人工或电的测试。

3.3.4连接的深度:对于为了容纳符合图2.1(a)尺寸要求的插头应做以下的测试:

当图3.1中的量具按任何方式插入插座带电连接装置,而且没有不合适的力时,应不可能与带电部分连接。

当金属片的尺寸如下时:

(a)、1.58(+0/-0.02)x6.20(+0/-0.05)mm对于10A或15A的插座;或着(b)、1.58(+0/-0.02)x8.93(+0/-0.05)mm对于20A的插座;

被垂直于插座表面插入每一个插座连接装置时,应在达到12.6mm的深度之前连接。

另外,附录C中图3.1的三插测试插头应能够被完全插入插座。

后着的要求是必须的对于提供插头的完全插入和插入与AS3112以前的版本相一致的装置。

图3.1没连接深度测试的量规单位:mm

注意:所有的棱边均有最大0.1mm的圆角

3.4绝缘材料插座的绝缘部分由下面组成:

(a)、材料的特性不低于与AS3121要求的等级为100的模具。

(b)、陶瓷材料应在水中浸泡48h而且当可见的水滴被用干布从表面擦去后,其质量的增加不大于2%。

除过陶瓷,所有的绝缘材料应符合条款3.15.10的要求。与在正常使用中将任何

部分放置在带电部分50mm之内插座相关的热塑罩板和面板,对这一条应被认为是绝缘材料。

3.5无线电干扰控制器:装置与插座连在一起以控制无线电后电视干扰该装置应遵从AS3145。

3.6外形尺寸:

3.6.1插头插柱入口孔径:为和图2.1所示的类型插头使用的插座的插柱入口孔径,其尺寸应不超过表3.1中的规定。这些尺寸应通过测量核实。

表3.1

1、尺寸7.3mm在1994年8月6日代替了7.4mm。

2、考虑到插柱入口孔径的导向长度的最小尺寸,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因为各种各样的插座设计所暴露出的限制。然而,建议制造商应设计插柱入口孔径提供最大可能的导向长度,以有助于阻止不规则插头插柱的连接干扰。

从插柱入口孔径的边到以下各处的距离——

(a)、到插座面最外面的距离不小于11.7mm,除对于20A的不小于10.7mm;或

注释:在10.7和11.7之内的距离面板或插座表面边的形状或圆角须被包含在2mm的半径之内。

(b)、到面板的距离不小于13.7mm,面板的距离在规定的13.7mm之内在插柱孔径周围的平面以下3mm;而且

注释:一个面板或在从带电部分插柱孔径任何边缘13.7mm之内的插座外观的任何轮廓或外形,需要低于插柱孔径周围面的平面但最多不能低于3mm

(c)、到金属面板的最近点不应少于3mm。

图3.2和3.3提供了关于(a)和(b)的尺寸要求说明。

*3.6.2插座空间:在多于一个插座的地方,两个相邻插座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44mm。

*3.6.3插座面板:没有装置的部分、包括在任何位置的任何开关应从图3.4阴影区域之内的插座外观表面凸出大于8.6mm

注释:

1、这个要求允许插头或包含图3.4外形的插入装置的完全插入而且阻止疏忽或当插入过程中任何开关的部分操作。

2、这个要求不允许对任何带插头或插入装置人工操作。

图3.4被限制凸出区域

单位 mm

3.7接地连接的布置:在插座带有接地连接的地方,设计和结构应是这样:当合适插头正常插入时(见图3.8.1)在带电部分连接之前接地连接被产生,当正常拔出时接地连接在带电部分连接之前被断开。

接地柱入口孔径和任何低压插座的连接片为了和三插柱、两插柱孔径和连接应是………(图2.1(a))。

3.8带双插柱连接的阻碍

3.8.1当正常插入时:当插头正常插入插座的任何时期插头和插座在平行平面,其应不可能接触标准测试指状物(见AS3100),将导电的插柱。

使用在如图2.1(b)所示两插插头的插座,应通过有最小外观直径和如图2.1(b)所示的带电插柱的最大长度合适的测试插头核实其对此要求的符合性。使用在如图2.1(a)、2.1(d)所示三插插头的插座,和图2.1(c)、2.1(d)所示两插插头的插座,应通过附录C图C1所示尺寸的合适的测试插头核实其对此要求的符合性。

使用在如图2.1(f)、2.1(g)所示的有两平插柱和一圆形接地柱的三插柱插头的插座,或两圆插柱带一扁接地柱的插头的插座,应分别通过附录G图G1(a)或G1(b)所示尺寸的合适的测试插头核实其对此要求的符合性。

对于带被用来为了互换而被移动的面板的插座,测试应按面板在和不在位置进行。

3.8.2当不是正常插入时:插座的是计和结构应是这样:除正常插入当中外,对于被插座用来接触一带电连接的插头的任何插柱应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每个进入或接近和适连接的凹处。

使用在如图2.1(b)所示两插插头的插座,应通过有最小外观直径和如图2.1(b)所示的带电插柱的最大长度合适的测试插头核实其对此要求的符合性。使用在如图2.1(a)、2.1(d)所示三插插头的插座,和图2.1(c)、2.1(d)所示两插插头的插座,应通过图D1所示尺寸的合适的测试插头核实其对此要求的符合性。

注释:

1、这个规定是为了防止当另一个或其它插柱正悬在插座上时,插头的一个插柱插入。

2、检验带圆插柱的插柱的插座的量具被考虑。

对于带被用来为了互换而被移动的面板的插座,测试应按面板在和不在位置进行。

3.8.3盖子的排列:插座应正确的连接在一起为了排除不正确装配和保证插座盖上的插头插柱孔径应和插座的适当连接排列。

3.9保险:保险不应和插座合并在一起。

3.10地板插座:为了安放在地板上的插座应适合于有力的绞链或不易燃的和不可承受粗糙的用途的材料的滑行的适合闭合的盖子。盖子应是适合的以使当插头被从插座中拔出时能够自动的盖在连接上,而且尘土和水不能聚集在插座里。

其符合性应被检测。

3.11开关插座

3.11.1通过插头插柱插入开关的插座:通过插头插柱插入开关的插座应如下排列和构建:

(a)、插头插入插座,在插头的插柱和插座的连接的啮合之后,将引起电路的自动产生(利用弹性控制和带电导线中的开关)。

(b)、插头从插座移开,在插头的插柱和插座的连接分开之前,将引起电路自动断开(利用弹性控制和带电导线中的开关)。

(c)、在产生和断开连接的进行过程中弧的产生应被限制以使消除火灾和电击的危险。而且

(d)、连接不应随着重复使用而损坏。

除遵守这个标准,插座的通过插头插柱的插入和为了与图2.1(a)、2.1(c)、2.1(d)类型的插头使用的开关功能应符合3.11.2条的要求。在两个或更多的功能相互影响(比如连接、开关、由插头插柱的插入转换的插座排列的接线端)每一部分可适用的温度升高不应被超过。

注释:在测试过程中测试插头的插柱会发生磨损,可以允许使用另外的测试插头。

3.11.2插座开关:任何为了控制使用在如图2.1(a)、2.1(c)、2.1(d)低压插座所示类型的插头应符合AS3133(NZS/AS3133)的相关要求。所有被提供的开关应是类别2开关和他们的打开位置应包含在AS3100中对于开关位置的可视的迹象的要求的一致性当中。

另外,开关应通过AS3133(NZS/AS3133)13.10条的最大电流测试,用以下的测试电流:

(a)、10A插座……………..40A。

(b)、15A插座……………..50A。

(c)、15A插座……………..63A。

3.12装有盖子的插座:如果一个插座包含有盖子,盖子应是有活性的通过与图一致的插头的中性插柱以允许这种类型的插头在没有不合适力时完全插入,如需要,适应性应通过检验和人工测试被核实。

3.13标记

3.13.1要求的标记:每个插座应按AS3100要求标示如下信息:

(a)、名称、商标制造商或负有责任的销售商;

(b)、电流,A;

(c)、电压;

(d)、如受到仅能在交流电或直流电下使用的任何元件的限制,插座应分别被标明‘a.c’或‘d.c’。

(e)、如果制造商或销售商卖的不止一种类型的插座时应标明目录编号、类型编号、名称或其它能够与该制造商或销售商卖的任何插座相互区别的标记。

注意:在产品、包装、或与该产品有关的可升值材料中做了符合此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的声名的制造商被建议应保证这样的符合性能够被验证。

3.13.2标记的位置:在任何零件中,不论由插座还是插座和开关组成,3.13.1条(a)、(d)所要求的标记应被放置任何可以在零件或它的盖子上看到的位置。(b)、(c)所要求的标记应被放置在零件上,当零件被安装在位置上或盖子被放置时使标记能被看到,除为了和如图2.1所示尺寸的插头配套的零件外,当零件被安装在为置上时,如果零件没有移动而盖子可能被分离或替代时这些标记应在盖子内部。

3.13.1条(e)所要求的标记应被做在插座或一安全的被系着的标签上,或在插座被销售的容器上。

3.13.3接地连接:在一个插座和一个为了提供接地装置的连接接合在一起的地方,它的接线端应与AS3100要求的标记区分接地连接的标记或着放置在接地端或着和接地端相邻的位置。

3.13.4带电连接:被设计为接受遵从图2.1(a)、2.1(d)插头的插座的带电连

接应符合AS3100中对于带电连接的标记,除过为了和扁插柱插头使用的插座的活动端应被字母‘A’表明之外。

标记应符合插座连接,当从插座前面看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地、火、中的顺序。

3.14防尘插座:在插座被测试首要特性AS1939的第5条(防尘测试)时,测试应在AS1939目录2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3.15插座测试

3.15.1通用:插座应受制于表3.2中规定的测试,并按规定的顺序做,而且应符合每一项测试的要求。对那些测试有要求的地方,插座应与一适应本标准的合适的插头连合起来测试。

表3.2

*

在开关和插座合在一起的地方,测试应在一个带有开关的试样上做,测试时开关保持闭合。一单独的试样被用来与标准AS3133(NZS/AS3133)相一致的的开关。开关和插座联合的接线端应被用来连接这个规定和标准AS3133

(NZS/AS3133)下的测试所要求的电缆。

3.15.2No.1抗绝缘测试:应在直流500V下测量插座的抗绝缘性。用一插座合适的插头,如下:

(a)、插座的带电接线端和插头开路之间。

(b)、插座的带电接线端和外部金属包括安装盘,带有被连接在一起的插头的带电接线端。为了这个测试,插座将通过金属固定螺钉被安装在接地金属盘上,该螺钉的直径、外形、型号与一般用来固定零件的螺钉相近。

对于带有为了互换而要移动的面板的插座这个测试将按面板在和不在时分别进行。

(c)、插座的带电接线端和任何接地端之间,带有被连接在一起的插头的带电接线端。

(d)、在插座的带电接线端和被用在不导电部分在装置中容易受影响的包括被绝缘的螺钉的。

这样测试的抗绝缘性应不低于50MΩ。

3.15.3高压测试:插座应能够承受表3.3的交流电压值作用于3.15.2(a)、(c)两部分之间每种情况持续1min。插座应能够承受交流3500V作用于

3.15.2(b)、(d)两部分之间每种情况持续1min。测试过程中,插座应与一适当的插头连接在一起,3.15.2的抗绝缘测试应当重新做过插座应符合测试中规定的要求。

表3.3

间需测试电压为1000+(2x415)V,而在带电端和地线之间只需1000V的测试电压。

3.15.4No.1温升测试:当带有被插入的插头的插座,在额定电流下连续工作直到得到一稳定的温度,连接片和接线端的温升应通过标准的No.1热电偶测量,对于多出口的插座单元,测试应每次在一个出口上进行。不测试的出口应在无负载状态。

连接的电缆应是无互套的V75型号电缆,其尺寸应由表3.4决定。电缆被剥去要求的最小长度以达到想要的插座连接。插座应被安装在适当的中,金属盒应装在自由拖拉的位置,电缆应在终止在金属盒的螺纹样的金属管道中被封装1m 的距离。

任何接线端或连接片的温升不应超过40K。

为了测试的目的,周围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5±2℃。

表3.4

注释:

3.15.5电流断开测试:除互锁的插座、被插头插柱(符合3.11)插入的插座、被排列以防止插头的拔出直到开关的连接是开的插座之外,插座应承受以下接连12次的循环操作:

(a)、插头应被没有电流通过时插入插座。

(b)、直接以下的每次全插入,一如下所述的电流将通过包括插头插座在内的电路15s。

(c)、然后插头应带负载以大约150mm/s被从插座中拔出,保持被拔出大约105s。

为了测试的目的,测试电流应是:

(i)、对于额定电流等于或大于10A的插座,超过全负载电流的50%;或(ii)、对于额定电流小于10A的插座,超过全负载电流的100%,不应超过15A。

测试电流应是交流电,其功率因数大约为0.75,或直流电。在交流电或直流电均可用插座,每一电源下均应测试。

对于超低压插座,开路电压应是250V,但不超过250V;对于其他插座为额定电压。

插头和插座应被安装,以使拔出运动在合适的水平方向,任何接地柱应在最低点。

符合这个标准,与插座的等级相应的插头可在这个测试中使用。

接地连接和接地柱被包括的地方,测试过程中,插座的接地端应被连接在中性端。

3.15.6No.2温升测试:3.15.2条规定的温升测试应被重复,插座应符合那次测试的规定要求

3.15.7No.2抗绝缘测试:3.15.2条规定的抗绝缘测试应被重复,抗绝缘测试应被测量不低于50MΩ。

3.15.8接地连接测试:在任何提供接地连接的插座的接地端和被用来测试的插头的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应是一低电阻。接地连接应按AS3100被测试。

3.15.9插拔力测试:这种测试仅用在额定电流低于或等于10A,和图 2.1(a1)所示插头使用的插座。这种测试用在三插座中不受这个测试的影响。

如本标准图 2.1(a1)所示10A的插头不受以前测试的影响。每一次测试应使用单独的插头。

手工从插座中插入、拔出10次。

手工对齐插座中的插头以减小相互交的部分和其他任何增加摩擦力因素之间不对齐的影响以获的拔出抗力最小的最好的位置。

注释:在非水平面中测试时,插头和插座的质量被考虑在测量中。

插头然后被再次完全插入一拔出力逐渐被作用,直到插头完全拔出。应测量三次以后连续的脱离过程中的拔出力。

这样测量的拔出力应在2.N~50N之间。

3.15.10可燃性燃烧蔓沿性:所有的绝圆材料应随着AS2420中规定的发热线测试,结果与其规定一致。发热线端的温度和测试持续时间如下:

(a)、插座所有的绝缘材料……………750℃,30s。

(b)、没有固定在位置上的插座的绝缘材料,也就是电线延伸的插座、下垂的插座、插座改造器………………………...650℃,30s。

注释:当按装在电器或电设备上时要求在更高温度下测试,应注意按本标准要求被测试发热线测试的零件。

附录A

三平插插头量具

(标准化的)

如图2.1(a)和图2.1(b)的插头插柱的布置应通过图A1检验。

*

单位:mm

三插测试插头

*

单位:mm

图C1检验三平插插座反对与3.8.1条一致的标准测试指状物的三插测试插头

附录D

三插测试插头

*

单位:mm

图D1按3.8.2条检验三平插座的插头的不正确插入的三插测试插头

平、圆插柱插头的量具

(标准化)

如图2.1(f)、2.1(g)所示类型的三插插头插柱的布置应用图F1(a)、F1(b)的量具检验。不论插入多深插头插柱均应顺利通过此量具。

(a)两平插柱、一圆接地柱(b)两圆插柱、一平

接地柱

*

单位:mm

图F1平、圆插柱插头的量具

附录G

三插平、圆插柱FINGER测试插头

(标准化)

(a)两平插柱、一接地柱(b)两圆插

*

没有公差的尺寸是名义的应通过附录A或B规定的量具在试样中检验

单位:mm

FINGER测试三插测试插头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接合修正No.1

AS/NZS3112:1993

批准和测试规定——

插头和插座

——————

修正

AS/NZS3112标准的1993版本被修正如下;修正应被插在适当的地方。

摘要:这个修正用于图F1(b)。

1994年4月11日出版发行

39页图F1(b)

删除图F1(b),插入新的图F1(b),图F1(b)中‘Z’代替了‘W’。

(b)两圆插柱、一平接地柱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各国插头标准尺寸

中国标准电源插头 227IEC42(RVB)2×0.5mm2 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1.0mm210A250V 227IEC42(RVB)2×0.5mm2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6A250V 227IEC52(RVV)2×0.5mm2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6A250V

227IEC52(RVV)3×0.5mm2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1.0mm210A250V 227IEC52(RVV)3×0.5mm2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1.0mm210A250V RX 300/300V 3×0.75mm26A250V RX 300/300V 3×1.0mm210A250V 欧洲标准电源插头

H03VVH2 -F2X0.5mm210/16A250V H03VVH2 -F2X0.75mm210/16A250V H03VV-F2X0.5mm210/16A250V H03VV-F2X0.75mm210/16A250V H05VVH2 -F2X0.75mm210/16A250V H05VVH2 -F2X1.0mm210/16A250V H05VV-F2X0.75mm210/16A250V H05VV-F2X1.0mm210/16A250V H03VVH2 -F2X0.5mm2 2.5A250V H03VVH2 -F2X0.75mm2 2.5A250V H03VV-F2X0.5mm2 2.5A250V H03VV-F2X0.75mm2 2.5A250V H05VVH2 -F2X0.75mm210A250V H05VVH2 -F2X1.0mm210A250V H05VV-F2X0.75mm210A250V H05VV-F2X1.0mm210A250V H03VVH2 -F2X0.5mm2 2.5A250V H03VVH2 -F2X0.75mm2 2.5A250V H03VV-F2X0.5mm2 2.5A250V H03VV-F2X0.75mm2 2.5A250V H05VVH2 -F2X0.75mm210A250V H05VVH2 -F2X1.0mm210A250V H05VV-F2X0.75mm210A250V H05VV-F2X1.0mm210A250V

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了解澳大利亚食品进口法规,是打进澳市场的必修课。本文就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的有关要求和检验程序做一介绍。 一、澳大利亚的食品标准规则 澳大利亚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共同制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了本地生产食品和进口食品都要遵守的一些标准。《规则》中列出了描述标准、成分含量标准以及营养表,规定了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和农业及兽医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等标准。 (一)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包装标签的要求 1、一般标签的标准 食品的名称所有包装的食品必须有名称或是合适的标识,印刷字体最小不能小于3毫米。可以清楚的表明食品特征。食品名称不应仅仅是某一种成分的名称,也不应对产地、特性、加工地等产生误解。 名称和地址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明在澳大利亚销售此食品的公司名称和地址。 批号包装好的食品要显示批号。指在同一条件下,一定时间里(通常不超过24小时)生产的食品总和,在某年月日使用。 原产地标签必须显示食品在哪个国家制造。 日期标识任何包装好的食品,如果其有效期在两年以内,其包装上必须注明有效期。有效期分为三种: 有效期非常短七天内 有效期较短七到十天之间 有效期较长九十天到两年之间 词语必须是"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使用","最好在某年某日之前使用","某年某日包装"等。如需特殊储藏食品,要在标签上说明。 重量和尺寸要求所有标签都要显示内含物的净重。大包装食品要显示内装小包装的净重和小包装数量。 成分要求大部分食品的成分都要在标签中说明。成分表中要按照每种成分占食品的比重来排列。食品添加剂必须标明名称,并写清国际添加剂的统一编号。如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每公斤含量超过了25毫克,则必须在成分表中单独说明。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着。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着,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最新世界各国插头插座型式尺寸

世界各国插头插座型 式尺寸

中国标准电源插头 227IEC42(RVB)2×0.5mm2 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1.0mm2 10A250V 227IEC42(RVB)2×0.5mm2 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1.0mm2 10A250V 227IEC52(RVV)3×0.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1.0mm2 10A250V 227IEC52(RVV)3×0.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1.0mm2 10A250V RX 300/300V 3×0.75mm2 6A250V RX 300/300V 3×1.0mm2 10A250V 欧洲标准电源插头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sa)目录新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仅供参考) 1AS 1000 :1979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AND ITS APPLICATION 2AS 1001 :1987PLAIN SETTING RINGS FOR INTERNAL MEASURING EQUIPMENT (METRIC SERIES) 3AS 1003 :1987ENGINEERS STRAIGHTEDGES (METRIC UNITS) 4AS 1004 :1971SURFACE PLATES (METRIC UNITS) 5AS 1004.1 :1998SURFACE PLATES FOR METROLOGY - CAST IRON 6AS 1004.2 :1998SURFACE PLATES FOR METROLOGY - GRANITE 7AS 1006 :1995SOLID-STEM GENERAL PURPOSE THERMOMETERS 8AS 1009 :1983DATA STORAGE DEVICES - MAGNETIC STORAGE DEVICES - INFORMATION PROCESSING-9-TRACK. 12.7 MM WIDE MAGNETIC TAP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RECORDED AT 32 RPMM 9AS 1011 :1993DATA STORAGE DEVICES - MAGNETIC STORAGE DEVICES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UNRECORDED 12.7 MM (0.5 IN) WIDE MAGNETIC TAP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32 FTPMM (800 FTPI). NRZ1. 126 FTPMM (3 200 FTPI) PHASE ENCODED AND 356 FTPMM (9 042 FTPI). NRZ1 10AS 1012 SET :2000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11AS 1012.1 :1993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SAMPLING OF FRESH CONCRETE 12AS 1012.10 :1985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CYLINDERS 13AS 1012.11 :1985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CONCRETE SPECIMENS 14AS 1012.12 :1986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SSPER UNIT VOLUME OF HARDENED CONCRETE 15AS 1012.12.1 :199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MASS PER UNIT VOLUME OF HARDENED CONCRETE - RAPID MEASURING METHOD 16AS 1012.12.2 :199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MASS PER UNIT VOLUME OF HARDENED CONCRETE - WATER DISPLACEMENT METHOD 17AS 1012.13 :1992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THE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 FOR SAMPLES PREPARED IN THE FIELD OR IN THE LABORATORY 18AS 1012.14 :1991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SECURING AND TESTING CORES FROM HARDENED CONCRETE FOR COMPRESSIVE STRENGTH 19AS 1012.15 :1979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PORTLAND CEMENT CONTENT OF HARDENED CONCRETE 20AS 1012.16 :1996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CREEP OF CONCRETE CYLINDERS IN COMPRESSION 21AS 1012.17 :1997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TIC CHORD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POISSON'S RATIO OF CONCRETE SPECIMENS 22AS 1012.18 :1996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SETTING TIME OF FRESH CONCRETE. MORTAR AND GROUT BY PENETRATION RESISTANCE 23AS 1012.19 :198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ACCELERATED CURING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TEST SPECIMENS (LABORATORY OR FIELD) - HOT WATER AND WARM WATER METHODS 24AS 1012.2 :1994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MIXES IN THELABORATORY 25AS 1012.20 :1992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AND SULFATE IN HARDENED CONCRETE AND CONCRETE AGGREGATES 26AS 1012.21 :1999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APPARENT VOLUME OF PERMEABLE VOIDS IN HARDENED CONCRETE 27AS 1012.3 :1983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CONSISTENCE OF CONCRETE 28AS 1012.3.1 :199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CONSISTENCY OF CONCRETE - SLUMP TEST 29AS 1012.3.2 :199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CONSISTENCY OF CONCRETE - COMPACTING FACTOR TEST 30AS 1012.3.3 :199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CONSISTENCY OF CONCRETE - VEBE TEST 31AS 1012.3.4 :1998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CONSISTENCY OF CONCRETE - COMPACTIBILITY INDEX 32AS 1012.4 :1983METHODS OF TESTING CONCRETE -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IR CONTENT OF FRESHLY MIXED CONCRETE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SA)目录

李南美洲气候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南美洲气候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1)位置: A.纬度位置:56oS~12oN。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2)大陆轮廓: A.北宽南窄,在40o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oN~30oS范围内。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 (4)普遍暖热 成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2)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3)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4)大气环流: A.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7.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oC。 成因:纬度高,地势高。

各国电源线标准及插头规格电压表(附彩图)

各国电源线标准及所使用插头规格、电压表 一、电源线及插头篇 1. 中国电源线标准及所用插头规格 227IEC42(RVB)2×0.5mm2 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 6A250V ------------------------------------------------------------------------------ 227IEC52(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1.0mm2 10A250V -------------------------------------------------------------------------- 227IEC42(RVB)2×0.5mm2 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 6A250V ---------------------------------------------------------------------------- 227IEC52(RVV)3×0.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1.0mm2 10A250V ----------------------------------------------------------------------- 227IEC52(RVV)3×0.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1.0mm2 10A250V -----------------------------------------------------------------------

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与检验

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规范和检验程序 了解澳大利亚食品进口法规,是打进澳市场的必修课。本文就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的有关要求和检验程序做一介绍。 一、澳大利亚的食品规范规则 澳大利亚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共同制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规范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了本地生产食品和进口食品都要遵守的一些规范。《规则》中列出了描述规范、成分含量规范以及营养表,规定了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和农业及兽医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等规范。 (一)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包装标签的要求 1、一般标签的规范 食品的名称所有包装的食品必须有名称或是合适的标识,印刷字体最小不能小于3毫M。可以清楚的表明食品特征。食品名称不应仅仅是某一种成分的名称,也不应对产地、特性、加工地等产生误解。 名称和地址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明在澳大利亚销售此食品的公司名称和地址。 批号包装好的食品要显示批号。指在同一条件下,一定时间里(通常不超过24小时)生产的食品总和,在某年月日使用。 原产地标签必须显示食品在哪个国家制造。 日期标识任何包装好的食品,如果其有效期在两年以内,其包装上必须注明有效期。有效期分为三种: 有效期非常短七天内 有效期较短七到十天之间 有效期较长九十天到两年之间 词语必须是"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使用","最好在某年某日之前使用","某年某日

包装"等。如需特殊储藏食品,要在标签上说明。 重量和尺寸要求所有标签都要显示内含物的净重。大包装食品要显示内装小包装的净重和小包装数量。 成分要求大部分食品的成分都要在标签中说明。成分表中要按照每种成分占食品的比重来排列。食品添加剂必须标明名称,并写清国际添加剂的统一编号。如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每公斤含量超过了25毫克,则必须在成分表中单独说明。 营养表最近澳又有新的规定,食品必须有营养表的标识。 (二)免除特例 有些食品不用在标签上标明成分,包括食品包装外表面积小于100平方厘M;食品名称已经标明食品中所含的所有成分,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装在密封瓶子内的酒精饮料等不需要成分标签。 (三)食品包装标签的印刷 用英文书写,清楚易懂和不能褪色、消费者容易看到、字体不能小于1.5毫M、使用字体大小统一、字体与背景明显分开。 (四)食品包装禁止使用内容 禁止宣称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禁止使用可以导致消费者误解为有医疗作用的文字、注释、声明或设计;禁止使用任何疾病和生理状况的名称或说明;禁止宣称注释减肥食品或有减轻体重的功效;禁止将分析证书任何部分使用在标签上。 (五)食品包装文字表述 禁止使用"纯的"、"纯天然"、"有机的"、"低酒精含量""不含酒精"、"健康"、"含丰富维他命"等等文字表述。 (六)食品包装图片和设计 有关食物的图片和设计可以用于标签上来显示该食品特征和烹任方法。但必须伴有"食谱"、"烹任建议"等字样。 (七)特殊食品的要求 对于特殊食品上的标签有特殊规定,节食食品应该在标签上标注"节食食品"字样,同时附上配方;已经改变了碳水化合物结构的食品,应该标注"碳水化合物结构改变"字样,并附上碳水化合物成份表;对于酒精饮料,必须标明二十摄氏度下的酒精浓度;乳制品应则要求在标签上标明"应冷藏"字样;对于特殊含有的物质应标明,如"人造增甜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澳大利亚的食品标准规则

澳大利亚的食品标准规则 澳大利亚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共同制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了本地生产食品和进口食品都要遵守的一些标准。《规则》中列出了描述标准、成分含量标准以及营养表,规定了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和农业及兽医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等标准。 (一)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包装标签的要求 1、一般标签的标准 食品的名称所有包装的食品必须有名称或是合适的标识,印刷字体最小不能小于3毫米。 可以清楚的表明食品特征。食品名称不应仅仅是某一种成分的名称,也不应对产地、特性、加工地等产生误解。 名称和地址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明在澳大利亚销售此食品的公司名称和地址。 批号包装好的食品要显示批号。指在同一条件下,一定时间里(通常不超过24小时)生产的食品总和,在某年月日使用。 原产地标签必须显示食品在哪个国家制造。 日期标识任何包装好的食品,如果其有效期在两年以内,其包装上必须注明有效期。有效期分为三种: 有效期非常短七天内 有效期较短七到十天之间 有效期较长九十天到两年之间 词语必须是"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使用","最好在某年某日之前使用","某年某日包装"等。如需特殊储藏食品,要在标签上说明。 重量和尺寸要求所有标签都要显示内含物的净重。大包装食品要显示内装小包装的净重和小包装数量。 成分要求大部分食品的成分都要在标签中说明。成分表中要按照每种成分占食品的比重来排列。食品添加剂必须标明名称,并写清国际添加剂的统一编号。如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每公斤含量超过了25毫克,则必须在成分表中单独说明。 营养表最近澳又有新的规定,食品必须有营养表的标识。

(二)免除特例 有些食品不用在标签上标明成分,包括食品包装外表面积小于 100平方厘米;食品名称已经标明食品中所含的所有成分,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装在密封瓶子内的酒精饮料等不需要成分标签。 (三)食品包装标签的印刷 用英文书写,清楚易懂和不能褪色、消费者容易看到、字体不能小于1.5毫米、使用字体大小统一、字体与背景明显分开。 (四)食品包装禁止使用内容 禁止宣称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禁止使用可以导致消费者误解为有医疗作用的文字、注释、声明或设计;禁止使用任何疾病和生理状况的名称或说明;禁止宣称注释减肥食品或有减轻体重的功效;禁止将分析证书任何部分使用在标签上。 (五)食品包装文字表述 禁止使用"纯的"、"纯天然"、"有机的"、"低酒精含量""不含酒精"、"健康"、"含丰富维他命"等等文字表述。 (六)食品包装图片和设计 有关食物的图片和设计可以用于标签上来显示该食品特征和烹任方法。但必须伴有"食谱"、"烹任建议"等字样。 (七)特殊食品的要求 对于特殊食品上的标签有特殊规定,节食食品应该在标签上标注"节食食品"字样,同时附上配方;已经改变了碳水化合物结构的食品,应该标注"碳水化合物结构改变"字样,并附上碳水化合物成份表;对于酒精饮料,必须标明二十摄氏度下的酒精浓度;乳制品应则要求在标签上标明"应冷藏"字样;对于特殊含有的物质应标明,如"人造增甜食物"、"含有咖啡因"等。 (八)检疫局对进口食品标签检查的注意内容 准确的商品描述 生产商和进口商的详细情况 是否注明了原产地国 标签是否用英文 批号和使用日期是否注明

澳大利亚气候成因

澳大利亚气候成因 从大气环流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气压带南移,大陆北部为热低压中心,南回归高压带位于大陆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风,炎热而多雨;大陆中部和南部都吹东南信风,炎热而干旱;只有大陆东部山地东坡为迎风坡,有较多的降水。冬季气压带北移,与陆上冷高压相结合,高压中心位于大陆北部内陆,大陆上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所笼罩,风从高压中心向外吹,所以干燥少雨,只有大陆西南角和东南角吹海上来的西风,多气旋,天气湿润多雨。东部山地东坡仍为迎风坡,有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因位于南纬40°以南,终年吹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从年降水量的分布来看,就成了北、东、南三面多雨,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的图式。 1、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1)沿140°E经线,澳大利亚最北和最南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 ___ 气候和____ ______ 气候。 (2)试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方面,简要说明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主要成因。 (3)结合澳大利亚北部的气候特征,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两方面分析完成下表。 (4)只从澳大利亚地理特征方面分析,为什么澳大利亚东部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东部典型?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地图 (1)图中A—C—B剖面线上,可开采承压地下水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承压水的补给来源在_______________。(2)西部沿海有荒漠分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处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两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2020最新世界各国安规插头尺寸标准(WORD版)

Appendix 1 H G I J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page 1 of 1 (澳规)Australia integrated plug according to AS/NZS 3112:2000 for AU type

Appendix 1 Error! Reference source page 2 of 2 not found. (澳规)Australia integrated plug according to AS/NZS 3112:2000 for AU type

Appendix 2 page 1 of 1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英规)British integrated plug according to BS 1363 for UK type

Appendix 2 Error! Reference source page 2 of 2 not found. (英规)British integrated plug according to BS 1363 for UK type

Appendix 3 page 1 of 1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欧规)European integrated plug according to EN 50075 for EU type

Appendix 3 Error! Reference source page 2 of 2 not found. (欧规)European integrated plug according to EN 50075 for EU type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家用电器法规标准体系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家用电器法规标准体系 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国内没有自己的家电制造企业,从大家电类的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到小家电类的电水壶,吸尘器等产品都依赖进口。 澳大利亚标准与IEC标准的协调一致性。澳大利亚的标准以“AS”开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联合标准以“ AS/NZS”开头。澳大利亚的标准与新西兰的标准基本与IC一致(目前澳大利亚的标准有333%完全与IEC标准一致),有些存在一些国家差异,例如:对于电源电压的要 求是240V(单相)415V(三相)50Hz;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某些产品的标准(如冰箱、空调)规 定应按热带气候来考虑等。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统一的标准和认证的相互认可,产品只要取得一个国家的认证后就可在另外一个国家销售。 澳大利亚认证主要包括电气安全、电磁兼容及能效标签三个方面 产品电气安全认证 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志,各个州或地区都先后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对电器产品的管理方法,各个州或地区关于电气安全立法的内容基本一致电气产品分为强制申报产品和非强制申报产品。 电磁兼容性要求 绝大部分电气电子产品都必须符合电磁兼容性EMC框架文件的要求,其目的是保护无线电通讯频段的资源,减少电器产品的辐射并确保电器产品的设计不会被电磁辐射所干扰。其规定的实施制度有点类似于欧洲的EMC指令,即按照基于 CISPR文件的标准,通过测试或建立技 术结构文件后,允许生产商进口商进行自我声明并在产品标示C-tick标记以表示符合性。 能耗标签 改善器具和设备的能效是澳大利亚政府的努力目标,《国家温室大纲》中明确指出:通过扩展和提高现存的标贴和最小能源性能标准的有效性,来促进家用器具及商用和工业用设备的能效的改善。除安全要求和EMC要求外,许多电器产品均需要具备能耗标贴方可在澳洲市场出售,例如:冰箱和冷柜、干衣机、空调、洗碗机、洗衣机等等。申请人必须向监控机构提交申请表并附上完整正确的测试报告及能耗标签的样本。测试报告必须由经认可的实验室出具,自签发日起三年内有效。

澳大利亚气候特征

1.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夏半年,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 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半年,因位于大分水岭 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 湿, 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澳大利亚东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成 因? 地处25°S~35°S 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 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 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 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 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地处中纬地区,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4.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地处30°S 以南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5.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①夏半年,受南移的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且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降水。 ②冬半年,受北移的东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少。 6.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属森林和草原过度) ①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②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 ③东南信风越过大分水岭后下沉,形成焚风效应。 7.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①冬半年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②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8.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②西岸有寒流流经,降水少,沙漠直逼海岸, 所以中西部成为干热的热带沙漠气候。 9.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东部:受季风、东南信风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澳大利亚水龙头的WaterMark产品认证及WELS节水认证

澳大利亚水龙头的 WaterMark 产品认证及WELS节水认证 澳大利亚 澳洲 watermark wels 水龙头 出口认证 分类:澳洲认证 水龙头产品的认证为WaterMark, 对应节水认证WELS WaterMark是WELS的前提条件,是澳大利亚对于一切和水有关的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水龙头的澳洲标准为:AS/NZS 3718 水龙头产品的检测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国内(机械类耐久性测试) 一部分在澳洲(AS/NZS 4020 饮用安全方面) 另外,对于水龙头的材料材质也有要求 材料如果选用铜的,那么该铜需要满足AS 2345 (抗脱锌测试) 材料如果选用塑料和橡胶的,需要满足AS 3558.5(抗紫外线测试) 所以在认证之前,选材方面还是要留意的。 得到WaterMark证书之后,凭WaterMark及其测试报告,可以申请WELS。 水龙头的WELS分为以下几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节水级别越高) AS/NZS 3718 Lv1 在150kPa和350kPa的压力下 0 星级:16升/分<平均流量,或没有通过性能要求测试 1 星级:12升/分<平均流量<16升/分 2 星级:9升/分<平均流量<12升/分 3 星级:7.5升/分<平均流量<9升/分 4 星级:6升/分<平均流量<7.5升/分 5 星级:4.5升/分<平均流量<6升/分 6 星级:平均流量< 4升/分

宁波大生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专业的洁具卫浴、水暖器材、电子电器行业检测机构。可按欧洲、北美、澳洲、中国等多个标准对水龙头、花洒、软管等产品进行相关测试。公司也专门做一些国外认证 如:欧盟的CE认证法国的ACS认证英国的WRASR认证澳洲的Watermark(实验室SAI授权)美国的cUPC 德国的KTW,W270,DVGW,SKZ. 中东的验货等等。 一、认证介绍、证书范本。 WaterMark 是应用于给排水,管道系统的澳洲认证标志。澳洲管道行业非常重视WaterMark的标准,如果执行合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居民将对其水质充满信心。 WaterMark的标准对凡是进入澳洲的所有水务产品都有限制和要求。 澳洲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本身并不直接颁发WaterMark证书给厂商,而是在申请人产品满足WaterMark标准的前提下,由澳洲第三方机构予以认证。 二、可做产品 WaterMark针对不同的管道和给排水产品所带来的“风险”程度制定了不同的规范要求。根据风险程度WaterMark划分为Level 1和Level 2. WaterMark level 1 是对高风险产品的要求(冷热水供应系统) level 1要求产品符合MP52或澳大利亚管道标准,相应认证规范依照ISO/IEC Guide 67.2004, System 5包括检测,评估及质量监督系统,产品在被授予WaterMark level 1前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典型产品:热水器/ 冷热水管和配件/ 龙头和阀门 / 卫生设备,厕所,坐浴盆/ 高危险用具/ 水过滤和水治疗处理设计 WaterMark level 2是对低风险产品的要求(卫生保洁,排水,排泄系统) level 2要求产品符合MP52或澳大利亚管道标准,相应认证规范依照 ISO/IEC Guide 67.2004, System 1b主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和符合性评估,合适后颁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