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四章 古典小说的畸变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内容解读1.“笑”剧的主角。
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架构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作者借她的三次出场,即“三进大观园”,赋予了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
一方面,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处处透露着新鲜好奇,处处引起哄堂大笑。
不过,她对每一项新奇东西所流露出的神态,说的每一句言辞,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所以她虽俗,却俗得可爱。
另一方面,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所以,刘姥姥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得到些恩惠。
她在饭桌上的一系列俚俗之语和滑稽之态,完全是为了迎合大家取乐之需,这足见刘姥姥的机敏之处。
2.“笑”剧背后的悲悯。
刘姥姥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农家老妇,来到京城贵族之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
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饱含着悲悯、尊敬的感情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以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二、技法总结1.妙趣横生的场面描写。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
《刘姥姥进大观园》就生动地描绘了大观园里的一次宴会场面。
由于刘姥姥的出现,宴会高潮迭起。
这是一场“笑”的盛宴,先总体概括场面特点“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连写了八个人的“笑”。
同样是“笑”,却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笑”得各有特色,如“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等。
26清代小说

1、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特征
把作者个人的人生愿望作主观的理想化的表现。 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情至性”的合理性,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有一定冲击, 但这种爱情又都是发乎情而不悖乎礼,浸染着浓厚 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把才、情、貌当作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表达了新型 的婚姻理想,冲击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 念和门第观念,但才子佳人成婚的先决条件往往是 金榜题名,又失之虚幻。
•开篇楔子:王冕 “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八股科举制度使“一代文人有厄”, “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理想的文士: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有六 朝名士风度,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兼济 的人生境界。
杜少卿:吴敬梓自我的写照
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 傲视权贵,却扶困济贫,乐于助人 既讲求传统的美德,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礼 俗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 尊重女性,反对纳妾。对敢于争取人格独立 的沈琼枝充满了敬意。 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面上狂放不羁,但是仍然怀着一颗忧国忧 民之心。捐三百两银子修泰伯祠。
• 幼年读书楼
•33岁,变卖祖产,娶妻吴氏, 移家金陵,卖文为生。接触颜、 李学派,思想进一步转变。 •开始创作《儒林外史》 •35岁,被荐博学鸿辞科,次年 因病未能参加北京廷试。此后 放弃科举。 •49岁,《儒林外史》基本完稿。 •51岁,乾隆南巡,至南京征召 文士,他“企脚高卧”。 •生活贫困,常至扬州访友求助, 死于扬州。
2、李渔小说的艺术特点
构思巧妙,情节大都不落陈套。 文笔幽默,富于喜剧气氛。 “若稗官野史,则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 不拈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使 数十年来无一湖上笠翁,不知为世人减几 许谈锋,增多少瞌睡!”(《笠翁文集》卷 三《与陈学山少宰》)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指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感受《红楼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红楼梦》的魅力。
2.教学难点(3)理解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4)体会《红楼梦》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的伟大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2.提问:大家对《红楼梦》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知道一些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也可能会提到一些著名的情节,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
3.讲述:《红楼梦》中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来领略其中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介绍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他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字音检查李纨(wán)篾片(miè)丫鬟(huán)银箸(zhù)漱(shù)盂麈(zhǔ)尾撮(cuō)弄四楞(léng)铁锨(xiān)发怔(zhèng)戗金(qiàng)蓼溆(liǎo xù)砒霜(pī)琥珀(hǔ pò)筵席(yán)嬷嬷(mó)(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最新 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探析-精品

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探析清末民初是我国文言小说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的,欢迎阅读查看。
近年来,晚清民国旧体文献的发掘和研究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旧体诗词和文言小说。
虽然从总体上看,晚清民国时期是我国文言小说的衰微期,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文言小说作品存在,其中杜乡渔隐的《野叟闲谈》、蚊睫巢父的《蚊睫巢笔记》、鹘突汉子的《鹘突话》和海上寓公的《茶余随笔》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但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作品。
对这四部小说集的作者身份和文学价值进行初步查考和客观评价,有利于文言小说书目的完善和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野叟闲谈》(杜乡渔隐撰)《野叟闲谈》,志怪传奇小说集,署“杜乡渔隐撰”.今存光绪丁酉(1897)上海书局石印二卷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书局石印本四卷;民国四年(1915)醉经堂书庄石印本;民国十五年(1926)会文堂书局石印本《详注野叟闲谈》;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达图书供应社本、上海新书社本等不分卷,皆名《野叟闲谈》。
据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一书载韩国高丽大学藏光绪二十二年石印版,四卷四册.会文堂书局本《详注野叟闲谈》前有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阳月晦因循生于槐龙草堂之西斋所作《叙》云:“杜乡渔隐以名孝廉颇怀经世之志,实于枕葄之暇将所习闻之可惊可愕者一一存其颠末,久之裒集得若干卷。
”又有金沙后学徐霁《题词》。
光绪二十一年(1895)杜乡渔隐《叙》称该书原名作“可惊可愕集”,“今年春,于吴下住忘忧之馆,游结客之场,……因搜而出之,诸君子将寿之于梨枣,仆未敢当也。
”可见该书写成于光绪二十一年前。
据原作篇目,我们可以推知杜乡渔隐的身份。
其中卷一《书乔古村先生事》云:“吾邑乔古村先生,圣任侍御之父也。
”乔可聘,字君徵,号圣任,宝应人。
其父乔份,号古村。
卷三《飞天使者》提到“同邑王公讳有容,令泰和时”.王有容,字远度,宝应人,顺治八年岁贡,康熙二年选泰和县知县。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与贾家的来历:
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作小官,与 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 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 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 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狗儿与嫡 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 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刘姥姥老来有 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
❖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 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 取笑。
❖ “笑”剧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同情尊 敬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 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奢华腐败进行了 深重的谴责。
趣味红楼
【《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 1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2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3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4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5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6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
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是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 家,工诗词,又兼作戏曲。曹雪芹诞生在南京,少年 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 大约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曹以 “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 人参奏,革职抄家。次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大约 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复苏,但不久便 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 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情豪放,喜欢饮酒, 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 代诗人李贺。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 困艰巨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 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 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 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 鹗所续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先秦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第一章?话?第二章?神第三章《诗经》第四章?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第五章?第六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秦汉文学概说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二章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东汉散文?第四章第五章?汉代的辞赋汉代的诗歌第六章?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二章?正始文学?第三章两晋文学?第四章陶渊明第五章?第六章?南北朝诗歌第七章?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散文南北朝民歌?第八章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一章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二章?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白李??第四章第五章???杜甫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晚唐诗文?第九章唐代传奇第十章?第十一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概说第一章?北宋词?第二章北宋诗第三章?第四章?北宋散文苏轼?第五章第六章?南宋词第七章南宋诗第八章南宋散文陆游第九章第十章辛弃疾第六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说?第一章关汉卿第二章第三章《西厢记》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南戏第五章?第六章元代散曲元代诗文第七章第七编明代文学明代文学概说第一章第二章《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第三章《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第四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第五章?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明代戏剧第七章汤显祖第八章第九章明代诗文第八编清代文学清代文学概况第一章第二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第三章《红楼梦》第四章第五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长生殿》与《桃花扇》?第六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第七章?清代诗文词第八章?第九编?近代文学近代文学概况?第一章近代诗词第二章?近代散文第三章?近代小说?第四章近代戏剧第五章?。
晚清科学小说 [兼容模式]
(一)众声喧哗:晚清文学简况
维新思维、废科举、兴学堂、晚清传媒之盛、读者 晚清人物: 严 复、黄遵宪、王国维、章太炎、陈天华、林 纾
《新纪元》虽一向被归为科学小说,但实际上是一个复杂、 多种文体杂糅的文本,主体是历史演义(讲史)、神魔志怪的 若干模式与套路,另外加入了许多“先进的”、让时人耳目一 新的新式军火,以作为科学小说的“标签”。 以旧小说之瓶,装“科学”之新酒 小说投射了科学小说在晚清的崎岖命途,其得失之间,皆 有意味。 不成型的写作模式 作为一种传统所无的舶来品,人们对它的理解或者定义, 一开始就只是从旧小说类似的创作范式中去寻找,通过与旧小 说的联系和对比,获得模糊不定的概念和认识,本身缺乏独立 自主性,体现在对小说的命名或者归类。 哲理科学小说、工艺实业小说、理想小说、冒险小说、奇 幻小说等等。
思考:与当下做比较
《中国可以说不》,还珠格格,超女、超男、快女
谑 仿
“谑仿”是模仿的一种低等形式,它夸张、扭曲 对象,尤其重要的是,它简化被仿真的对象。 其对经典的续写或者改写,暗示对目标物一种冷 嘲热讽的重复,一种前倨后恭、不怀好意的敬礼,其 颓废的程度,足以把新事物呈现得有如旧事物的翻版。 思考当今的谑仿:《西游记》《宝莲灯》……
古典白话小说的叙述框架
空 时 间 间
茶肆酒楼,说书人 说书情境创造一个虚拟空间
历史论述
把所描写的任何主题,无论 幻想或现实,远在天边或者近在 眼前,都拉到历史的环节,由此 确立其有意义的位置,达成一种 “拟真”的效果。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及作者曹雪芹。
2.梳理文章内容,概括刘姥姥、凤姐和鸳鸯等人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和雅俗对比的喜剧效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情节,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笑剧” 的内容。
(2)分析刘姥姥、凤姐和鸳鸯等人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伏笔照应的妙处,理解作者通过这场“笑剧” 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封建社会画卷。
今天,我们将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领略其中的精彩。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教师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明确: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提问:《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和情节,你能说出一些吗?明确:学生可能会提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以及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春省亲等情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词语:调停(tiáo)发怔(zhènɡ)岔气(chà)大筵席(yán)蓼溆(liǎo xù)摄丝戗金(qiànɡ)麈尾(zhǔ)铁锨(xiān)撮起(cuō)李纨(wán)2.提问:课文围绕刘姥姥进大观园写了哪些事情?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刘姥姥二进贾府,与贾母等人一起进餐,闹出了很多笑话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提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去了哪些地方?明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去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怡红院等地方。
清代小说概述
二、长篇小说
《水浒后传》 作者陈忱 号雁宕山樵。 水浒后传》 《说岳全传》 作者钱采、金丰 说岳全传》 《隋唐演义》 作者褚人获 隋唐演义》 《说唐演义全传》 突出程咬金的形象 说唐演义全传》
才子佳人小说 明末清初数十年间那些以才貌双全的青年 男女的曲折婚恋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是《金瓶梅》向《红楼梦》过渡的一座桥 金瓶梅》 红楼梦》 梁,表达了一定历史阶段的婚恋理想。代 表作有《玉娇梨》 表作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 平山冷燕》 逑传》 逑传》等。
李宝嘉 吴趼人 曾朴 刘鹗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孽海花》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一、短篇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李渔短篇小说集《 白话短篇小说——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 楼》《无声戏》 》《无声戏》 李渔明末曾多次应乡试,均不第,于是不 再以功名为事;清初移家杭州,后迁居金 陵,靠开书铺印行通籍、组织家庭戏班巡 回演出于官绅之家谋生。 从总体上看,清代前期白话短篇小说已处 于衰退的状态,而同时有不少著名文士对 文言传奇的写作表现出更大兴趣。
近代后期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初
期
清代前期小说承续晚明小说兴盛的局面, 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艺术上也有一定的成 就。这表明随着文化的渐渐普及,民间对 这一类娱乐性读物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而文人喜以小说摹世态、抒性情的风气也 仍然存在。但经过明代末年个性解放思潮 遭受挫折,再经过明清易代的历史动荡。 文人的性格已不再有晚明时代常见的狂放 恣张。而多了些压抑和扭曲。这在小说中 也以曲折的、有所表达的婚姻理想可归纳为三方面:容 貌美、才智美、情爱美缺一不可。 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丫头侍女传书递简; 小人拨乱其间,使得有情人暂时分离,从 而显示出好事多磨。 男子功成名就,皇上赐婚团圆。《 男子功成名就,皇上赐婚团圆。《红》第 一回和第五十回的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袁行霈 最全最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石玉昆与《三侠五义》
▪ 石玉昆(约1790—1882),字 振之,天津人,咸丰、同治年间 以专门讲述包公案而红极一时。 在长期的说书生涯中,石玉昆对 明代的包公故事《龙图公案》进 行了改编,整理成《龙图耳录》。 ▪ 在《三侠五义》的改编创作过程
中,石玉昆的贡献最大,其《龙
图耳录》已基本奠定了这部小说 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风格。
▪ 在写法上,《儿女英雄传》也有模仿《红楼梦》的痕迹,但在思 想命意上,却是一部反《红楼梦》的作品。 ▪ 把安骥、张金凤、何玉凤以及安学海夫妇等都写成完人,实践了 臣忠、父严、母慈、子孝、妻贤的封建伦理纲常,从而构成了一 个完美和谐的家庭和大团圆结局,表现了作者在家道没落、晚景 凄凉之时的人生梦想。
第四章
古典小说的 畸变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侠义公案小说 ▪ 第二节 儿女英雄小说
▪ 第三节 狭 邪 小 说
第一节
侠义公案小说
一、《施公案》
▪ 《施公案》又名《施案奇闻》 《百断奇观》,是现知最早 的侠义公案小说。
▪ 《施公案》现存最早的刊本
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厦 门文德堂藏版《绣像施公案 传》。小说九十七回,不署 作者名。从小说语言看,作 者应是说书艺人。
二、《花月痕》与《青楼梦》
▪ 魏秀仁(1818—1873),字子安,别号眠鹤主人、咄咄道人,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少有才气,但直到二十八岁才考 中秀才,明年中举,此后屡试不第,长期为幕,甚不得志,
通过写小说发抒自己的郁闷。
▪ 《花月痕》中两个书生的形象实是作者现实与幻想中的影子, 借韩荷生寄寓他的人生理想,借韦痴珠为自己写照,半是自 赏文采风流,半是自伤怀才不遇。叙事缠绵凄婉,在晚清小 说中堪称上乘。
三、韩邦庆与《海上花列传》
▪ 韩邦庆(1856—1894),江苏松 江(今属上海)人。原名三庆,改 名奇,字子云,号太仙,别署大一 山人。《海上花列传》署名江陵渔
隐,云间花也侬。其父是咸丰年间
举人,官刑部主事。韩邦庆考中秀 才后屡试不第,流寓上海,为《申 报》馆撰稿,主编《海上奇书》。
韩邦庆文采风流,能诗擅文,喜欢
二、文康与《儿女英雄传》
▪ 《儿女英雄传》,又名《侠女奇缘》 《金玉缘》《儿女英雄评话》 ▪ 文康,姓费莫氏,字铁仙,满洲镶
红旗人,嘉庆中大学士勒保之孙。
大约生于乾隆、嘉庆之际,死于同 治四年(1865)前。文康出身于 八旗世家,从康熙中至咸丰初,三 代四个大学士,门庭显赫。文康本 人捐资做过理藩院员外郎,后官至 安徽凤阳府通判。晚年子孙不肖, 家道中落,靠变卖财物为生,乃写 《儿女英雄传》自遣。
▪ 《青楼梦》六十四回,作者俞达。小说模仿《红楼梦》,设三十 六妓(代《红楼梦》三十六钗)和主人公金挹香都是仙界人物, 因种种原因谪降人间,了却风流姻缘。把大观园改成妓院,金挹
香为吴中名士,素性风流,志欲先求佳偶,再博功名,与青楼中
三十六妓交游,为众妓女所爱。后青云得路,出任馀杭知府,纳 钮氏为妻,另四美为妾。金挹香政绩斐然,割股疗母,显亲扬名。 欲重访众美,众美云散难聚,金挹香决意弃官修道,回头是岸, 终与妻妾升天,与三十六妓再次团聚,重列仙班。《青楼梦》典 型地表现了末世文人的富贵梦、女人梦。
▪ 小说的另一主旨是以过来之人,专讲妓家这个小社会的人情
世态。
▪ 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真实自然的描写,客观的叙述。 结构上按生活的原生态顺序展开,各种人物事件相互穿插, 构成立体丰满的生活图景。作者还有意识地进行方言小说的 实验,说曹雪芹用京语写作《红楼梦》,他要用吴语写作 《海上花》,小说中叙述语言用的是普通白话,人物对话用 吴语,增加了市井情趣和人物的生动性。
▪ 《三侠五义》前二十七回主要写包公断案的故事,以包公断案为 线索,引入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和“五 鼠”。
▪ 《三侠五义》塑造人物成就很高,较之明代的公案小说,描写的
对象主要是侠客,作者善于外貌、心理、细节描写,又把描写对 象放在运动状态与人物关系中多角度进行描写。
▪ 《三侠五义》既是包公故事的集大成者,也是侠义公案小说中最
第三节
狭 邪 小 说
一、陈森与《品花宝鉴》
▪ 陈森(约1797—约1870),字少逸,号采玉山人,江苏常州 人。他从青年时期便到北京,依做京官的同乡做幕宾,屡应 顺天乡试不中。他好文艺,喜冶游,在幕主的鼓励下,将自 己所闻见之狭邪之事,作成一部六十回本的小说,初刊于道 光二十九年(1849)。小说以名公子梅子玉与名旦杜琴言的 同性恋故事为线索,描写当时北京上层社会狎优的生活。
▪ 乾嘉以来,京都士大夫、贵家公子狎优之风颇盛。狎优即溺爱饶 有女子色相的扮演旦角的男伶,当时俗称“闹相公”。这并非单 纯地欣赏其歌喉演技,而是亵玩其色相以愉悦,是朝廷禁止士大
夫狎妓、狎妓有碍于仕途功名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平等的同性恋现
象。 ▪ 书中所叙有正邪、雅俗之分,含褒贬之意,于优伶身世之苦情, 逢迎之隐衷,富商、阔少、清客狎优、狎妓之庸俗、卑污有所披 露。以京中官话叙之,间有北京方言俗语,文笔流畅,描写至为 细致,亦称上乘。
▪ 小说以清初施琅之子施世纶的廉正爱民为原型,小说中的施仕伦在黄天 霸等侠客的帮助下审狱断案,除暴安良。 ▪ 《施公案》表现了对普通百姓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案情多是民事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纷,不论市井无赖,还是势要富豪,只要是侵害了百姓生命财产的案件,
施公都要弄个水落石出,给百姓一个公平的交代。 ▪ 人物描写自然平实,对备受赞扬的清官施仕伦,就较多保留了原型人物 的特点。 ▪ 小说的结构也有较大进步,不再如明清公案小说那样单线链接,而是采 用了案中套案的手法,穿插腾挪,蟠曲回旋,增强了书场的魅力
思考题:
▪ 1.阅读《三侠五义》,分析其中的一两个人物形象。 ▪ 2.阅读《儿女英雄传》,分析其与《红楼梦》在场面描写、
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
▪ 3.阅读《海上花列传》,分析张爱玲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
▪ 为了实现这个意图,人物塑造上完全与《红楼梦》反着写,安学
海反贾政,安骥反贾宝玉,安夫人反王夫人,张金凤、何玉凤反 薛宝钗、林黛玉。
▪ 这部小说有许多成功之处,结构上善设悬念,情节穿插转换, 极有章法。例如何玉凤直到十九回才露出真面目,前面以十 三妹的身份游走江湖,神龙见首不见尾,引人入胜。作者深 通人情世故,描摹场景,叙述世态,如红白喜事、酒楼戏馆、 打斗场面,有条不紊,生动有趣。胡适评价这部小说云: “他的特别长处在于语言的生动漂亮,俏皮、诙谐、有风 趣。”
成功的作品。
第二节
儿女英雄小说
一、俞万春与《荡寇志》
▪ 俞万春(1794—1849),字仲 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嘉庆、道光年间, 曾随父征剿广东、广西等地的少 数民族起义,获得军功,晚年在 杭州行医。《荡寇志》始作于道 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
二十七年。二十二年间三易其稿,
逝后其子俞龙光又稍加润色,于 咸丰三年(1853)刊行。
▪ 俞万春写作《荡寇志》有明确的意旨,一是为了抵消《水浒传》 的流传,一是为镇压烽烟遍地的农民起义正名,让人们知道“忠 义之不可伪托,而盗贼之终不可为”(半月老人《荡寇志序》)。 ▪ 《荡寇志》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水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许 道:“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 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具体说,善于描写战争的攻守进退;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细节、 语言塑造人物;语言也干净流畅,富有表现力。
出入青楼妓馆,如此经历为他写作 《海上花列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 《海上花列传》又名《青楼宝鉴》《海上青楼奇缘》《海上 花》《海上百花趣乐演义》等,六十四回。 ▪ 小说以十里洋场为背景,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的故事为线 索。小说以赵家的经历,告诫人们不要出入歌楼妓馆,也就 是说这部小说的主旨之一是专讲嫖妓的坏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