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言语理解:片段阅读题目解题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及解析(三)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及解析(三)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及解析(三)【导语】行测试卷中的言语理解部分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对考生基本素质的一种考察。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十道行测言语理解题,助大家备考成功。

1. 说话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

凡有_______发音器官的人都能说话,人通过说话表达意见、沟通思想、_______感情,以协调人际关系、_______社会交往、_______人类文明和进步。

A. 健康交流促使推进B. 健全交换促使推动C. 健康交换促进推进D. 健全交流促进推动2.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 )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拓荒B. 开辟C. 开拓D. 独立3. 张恨水《春明处史》里的杨杏园(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轻度的精神分裂者,他白天的身份是( )于北京大街小巷的现代记者,晚上则是安居租赁而来的小四合院的古典诗人。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踟蹰游走B. 彷徨奔走C. 犹疑奔跑D. 徘徊穿梭4. 登顶的路上设置的种种困难,寒冷、缺氧、大风等恶劣的自然因素也同样考验你的心智,每一个挑战者都要接受严格的筛选,要走完这8844米绝非( ),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把握住瞬间的机会,否则会和登顶的机会( )。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日之功失之交臂B. 一蹴而就谬以千里C. 一气呵成结不解缘D. 一步登天有缘无分5. _______我们能够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体会或自己对某种社会政治观念的信仰而自由地选择某种立场和倾向的史学理论,然后努力向前挖掘._______我们必定会形成一种逻辑上较为一贯的理论“体系”(内在体系),_______也就可以在史学领域展开切实的交流和论辩等,推动史学理论走向健康有效的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以上段落中三个划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在谈行文脉络之前,先和大家聊一聊言语理解与表到达底是什么。

从这一名称来谈谈我们解题的角度。

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这一概念分为两个局部,一是言语理解,二是言语表达。

言语无需赘述,试卷从封皮到结尾都是言语的表达。

咱们先来谈谈理解:顺着脉理或条理进展剖析称作理解。

面对一道言语题,我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理解,也就是顺着行文逻辑去把握文字材料内涵,正确的理解材料中的词语含义,并能觉察作者想要透露的意思。

再来看表达: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那么在行测考试中,表达就是将你思维的成果与题中给予的选项进展匹配。

无论理解还是表达都要通过字词句这一载体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p 文段的构造与表达的重点。

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例1:全世界有超过 15000 个海洋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

人类已经充分利用甚至开发了全球 89%的鱼类资,并且摧毁了世界上近半数的珊瑚礁。

科学家认为,为保护海洋生物健全的多样性,全球至少 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

重要的是,大局部保护区应该靠近繁华的海岸。

假如一片海域被隔离了足够长的时间,鱼类和生物多样性就会出现反弹。

繁盛的鱼类也会逐渐向邻近的水域扩散。

智能化的海洋保护区甚至可以在多种压力(如污染、变暖和酸化)下使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恢复力。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呼吁:A. 加大海洋保护区的建立B. 应该大力去保护珊瑚礁C. 制止海洋保护区商业活动D. 防止过度捕捞,保护鱼类【解析】读完这个文段,我们发现整个文段都在围绕海洋保护区做的相关阐述。

文段在一开场,是描绘了一些事实。

第一个,关于当下海洋保护区的事实:全世界有超过15000个海洋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

第二个:通过并且告诉我们,开发有点过度,并且珊瑚礁被摧毁了。

言语理解答题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答题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答题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考生想要取得高分就要勤于练习,从练习中总结方法与技巧。

今天中公教育团队给考生介绍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中的片段阅读答题技巧,希望考生们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片段阅读的答题步骤:先读问题,有针对性地答题。

在做片段阅读题时,不要急于阅读片段文字,要先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片段中的文字,这样,既可以辨清题型,又使阅读具有目的性,不会因盲目而浪费时间,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节约答题时间。

1、题旨概括题。

是片段阅读中归纳主旨、概括中心题型的简称。

表述方式一般简单明了,如这段文字主要意思/阐明/告诉/强调/论述的是等这类问法。

2、意图推断题。

这种题型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文章合理推断,探求言外之意。

问题表述中一般含有“意在”、“想要”、“推出”等词。

3、观点态度把握题。

指把握文段的观点和态度,也指把握作者通过文段所表达出来的立场。

表述方式一般直接点名,如符合/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作者对XX的态度是等等。

4、标题选用题。

指为文段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问题表述一般为“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5、细节判断题。

表述方式有:下列说与原文相符/不相符的是;下列表述正确/不正确的是。

6、词句理解题。

表述方式一般有:XX的实质是;文中XX如何理解;XXX指的是;对文中XX理解有误的是。

7、语句衔接与连贯题。

一般表述为:语句排序;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句是;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根据这些题型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做题时是要求找主旨,还是推断意图,或是细节理解等等。

总之对于片段阅读不管你是从选项做题还是从阅读开始,你都要先看问题,带有目的性去做题。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解题思路.doc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解题思路.doc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解题思路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有无道理、作者认为是否正确、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态度观点题实际上关键在于考核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解题的关键重在理解。

此外有时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

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不过这类题型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做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做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选项。

针对于以上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加以分类并具体讲解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一、明确观点有一些文段的表述会开宗明义地表达作者的观点,通常都会有一些引导词,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

如果文段中出现了这些字样,考生要重点阅读这些引导词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一、片段阅读六大迷惑性选项解答片段阅读细节题,除了可以从题干入手之外,还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留意一些具有明显错误或迷惑性的选项,有助于考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迷惑性选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绝对化。

选项中含有过于绝对语气的词语,往往不是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一般倾向于选择一些含蓄的、委婉的说法。

绝对化的词语包括:最、一定、必须、根本原因、全部、所有、都、关键等等,带有这类词语的选项一定要慎选,回到去原文中对比一下。

2、无中生有。

即文段并没有提及的概念或话题,却在选项中出现。

这类选项是典型的无关选项,一定慎选。

3、偷换概念。

把材料中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表述在选项中偷换掉。

比如材料中说的是“信息技术”,原文的主题是和技术有关的,选项却偷换成“信息文化”.4、混淆时态。

把材料中的时态刻意混淆。

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目前、已经、现在、目前、将来”等表示时态的词语。

5、正话反说。

是指选项的设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

6、强加因果。

材料中两者间没有引起与被引起的逻辑关系,选项中却强加上了,或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但需要一个条件,而选项忽略了这个条件,这就成为强加因果的选项。

改善幅度最大,而最消极悲观的被调查者不仅从一开始便更倾向于选择较不健康的饮食,而且在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的情况也不理想。

研究者指出,自控能力是令乐观者更易成功戒除抽烟、喝酒和暴饮暴食等坏习惯的关键。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饮食结构取决于人的情绪的好坏B.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难通过干预而改善C.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D.悲观者的自控能力无法通过干预而改善【解析】此题为细节题,重点考察考生查找细节的能力。

A项中饮食结构与人情绪好坏之间的条件关系属无中生有;B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明确表示饮食习惯难以通过干预而改善的群体为消极悲观者;D项亦程度过重,文段中为“改善的情况不理想”而非“无法改善”.C项内容对应首尾句。

2014年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巧解片段阅读主旨题(下)

2014年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巧解片段阅读主旨题(下)

2014年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巧解片段阅读主旨题(下)
推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
之前呢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巧解片段阅读主旨题(上),还没来得及给大家下,今天就大方的给大家补上,希望大家不要说我们小气啊!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主要包括选词填空、阅读理解两大部分,其中片段阅读是阅读理解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的一类题型。

片段阅读分为主旨题、细节题、词句理解、句子接续、内容接续、句子排序六大类。

类别比较多,也希望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区分开来。

针对于考察较多的主旨题,如何寻找和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呢?常用方法主要有关键词定位法和结构判定法。

接下来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们介绍第二种方法——结构判定法。

结构判定法:即根据文段的结构来判定文段的中心句。

文段的结构主要包括三种:总分结构、分总结构、并列结构。

在总分结构中找总起句,一般是文段的中心句。

在分总结构中找总结句,一般是文段的中心句。

在并列结构中要找具有概括性的选项。

另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找中心句:
方法一、如果所给语段是提出问题加解决问题的结构,那么通常解决问题的句子就是文段的中心句。

方法二、如果所给语段是分析现象的句子,通常所讲道理以及结论是文段的中心句。

方法三、如果所给语段是表达作者和核心观点的句子,通常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文段的中心句。

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想呢,是不是觉得思路清楚了很多,有些知识是需要多做题,然后在这些题目中发现规律的。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多做习题就可以的!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9层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2020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2020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2020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在片段阅读当中,这两类题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在题量上占了片段阅读的半壁江山,在本质上也是解决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尤其是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考察的主要是考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的能力,而意图判断题考察的是考生判断作者的意图、倾向、目的的能力。

而如何区别这两类题型,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看两者的提问方式。

如果设问问的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主旨、主要内容是,对该段文字概括最为全面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或是旨在说明等,那么我们一般将该题视为主旨概括题,而设问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意在阐释、意在表明的是,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等,那么我们一般视为意图判断题。

而这两类题型最核心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旨概括题的正确选项必须是文段中的核心内容、主旨所在,而意图判断题的正确选项则多是在中心内容上的合理引申。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两道例题对比感受一下:例题:2012-国家-54.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

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从提问方式上来看,我们发现这道题是要求考生在阅读完文段之后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文段从行文脉络上来看属总分关系,首句介绍了当前越多越多的作家在特殊的背景下更加自觉地思考读者的定位并结合自身特长进行创作。

而后面则是从读者年龄段以及写作内容上来举例说明这一客观现象。

所以,文章的核心就体现在首句表达的意思,即作者的创作定位越来越精准,因而选B 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汇总在各类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考验我们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汇总一些实用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

一、片段阅读(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找出文段的核心思想。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文段,找到文段的主题词。

主题词往往会在文段中多次出现,是理解文段主旨的关键。

然后,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常见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

如果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进行论证,那么结尾往往会再次总结观点;如果文段开头进行铺垫,中间列举事例,那么结尾可能会得出结论。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机器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就业岗位的减少、数据安全的隐患等。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在说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好处和问题。

(二)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需要我们仔细对比选项和原文,注意一些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错误。

在阅读选项时,可以先标记出关键词,然后有针对性地在原文中寻找对应内容。

比如:原文说“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比传统材料高30%”,选项说“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是传统材料的 13 倍”,这就是正确的表述;但如果选项说“这种新型材料的硬度是传统材料的 3 倍”,那就是错误的。

(三)意图判断题意图判断题要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

如果文段只是提出问题,那么选项中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往往是正确答案;如果文段已经有了对策,那么我们只需对对策进行概括和总结。

举个例子:“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作者的意图可能就是希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比如优化交通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阅读是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题型,也是考试中题量非常大的一个模块。

在片段阅读中会考查到一种题型叫主旨观点题,不仅考得多而且形式多变,也是学生们有时候觉得不太好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我们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下主旨观点题。

对于主旨观点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主旨观点题中常用的一种做题思维,找材料的主题词,如果材料的主题词好找,那我们就可以去看下选项中有没有提到主题词,没有提到的就不是主旨观点,通过主题词这种方式来选出正确答案。

一、主题词: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
找主题词的方法1、高频词
2、关键句的论述对象
【例题】在现代军事中,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

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

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

可见,通过舆论战抢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己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提出了战争中战略威慑的重要性,紧接着提出新闻舆论对战略威慑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下为什么威慑需要新闻舆论的支持同时列举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来说明这一点,结尾总结性的指出舆论在现代战争威慑中的重要作用。

通读完全文也能知道材料是围绕“舆论”和“威慑”这两个主题词在论述,而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同时涉及到了这两个主题词,所以正确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