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

合集下载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doc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doc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唐山学院课程设计唐山学院水泥工艺课程设计题目水泥工艺课程设计系(部)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12月24日至01月11日共3周01月11日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出勤情况出勤天数缺勤天数成绩评定出勤情况及设计过程表现(月日目录目录2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简述31.1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现状及前景31.1.1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现状31.1.2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前景41.2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特点62配料方案的确定72.1熟料热耗的确定72.2熟料率值的确定82.3熟料标号的确定92.4石膏加入量、混合材加入量的确定102.4.1混合材加入量的确定102.4.2石膏加入量的确定103物料平衡计算103.1配料计算103.1.1原料及燃料化学成分10表3-2煤的工业分析(%)11表3-3生产损失113.1.2煤灰掺入量113.1.3计算干燥原料的配合比113.1.4熟料的化学成分123.1.5熟料率值的计算123.1.6熟料矿物组成123.1.7计算湿物料的配合比133.2物料平衡计算133.2.1窑产量的标定和生产能力133.2.2原料消耗定额144全厂工艺流程的确定以及主机设备选型和储库堆场计算174.1流程论述174.1.1石灰石、石膏、煤的破碎工艺174.1.2石灰石、煤的预均化措施184.1.3生料制备系统184.1.4生料粉均化系统194.1.5煤粉制备系统要加大力度淘汰技术落后、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差的小水泥生产线,在总量调控的原则下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同时随着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以及等同于150的水泥产品标准等政策,也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以预分解技术和悬浮预热为核心,在水泥干法生产的过程中综合应用IT技术、多功能挤压粉磨新技术、新型耐磨、耐热和耐火材料及新型机械粉体输送装置等现代科学新技术和成果的一种现代化的水泥生产技术。

《水泥生产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水泥生产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答案:便于输送,使其充分燃烧,迅速提供热量。
延伸知识,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20
min
【按图讲述】水泥制成
【按图讲述】熟料从熟料库用皮带机输送出来进入调配库,部分车运进来的石灰石、混合材、石膏等材料也进入调配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送入粉磨系统,从粉磨机出来的细粉就是水泥成品,进入水泥成品库中。
水泥进入成品库,就按照需求:大型的工程上,散装水泥用汽车运出厂;家用之类的水泥,经过包装成袋之后汽车输送出厂。
熟料→水泥的过程。(磨)
【思考】为什么要把水泥磨细?
倾听、思考。
答案:便于调配或均化,为了水泥组分充分水化。
6.0
min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烹煮食物的步骤,分析如何绘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每组提交一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使学生加深理解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流程。
17min
【小结及评价】本次课的内容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各组提交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的讲评。
《水泥生产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水泥生产工艺
分课题
2.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授课时数
2课时
设计者
专业
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
授课时间
选用教材及版本
《水泥生产工艺》
授课班级
12硅工1班
授课班级人数
43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描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
(2)能绘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思考,归纳总结:
原料进厂——破碎机破碎——进入堆场——原料配料……水泥磨——水泥成品库——包装或散装出厂。
总结
5min

化工水泥厂课程设计

化工水泥厂课程设计

化工水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泥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化工水泥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描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水泥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家标准对水泥品质的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工水泥厂的生产过程,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完成水泥样品的质量检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化工水泥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工水泥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工行业的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实际生产案例,使学生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践经验,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化工水泥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破碎、配料、煅烧、磨粉等环节。

2. 化工水泥厂主要设备:学习水泥生产线上各类设备的功能、结构及其在生产线中的作用。

3.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探讨水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4. 水泥质量检验:学习水泥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家标准对水泥品质的要求。

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探讨如何实现水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第二课时: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第三课时:水泥质量检验方法及国家标准第四课时:水泥生产环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第一章: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教材第3-5节)第二章:化工水泥厂主要设备(教材第6-8节)第三章: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教材第9-11节)第四章:水泥质量检验(教材第12-14节)第五章: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第15-17节)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生料制备任务书(水泥121、122)2

生料制备任务书(水泥121、122)2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2012-2013 学年第2学期水泥生料制备实训任务书班级水泥121、122学生指导教师牟思蓉、胡家林时间7.1-7.12一、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水泥生料实训”课程是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水泥工艺方向)学生在学完“生料制备”核心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

本次实训在“粉体车间”进行,重点是巩固学生对“水泥生料制备”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基本的设备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实践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熟悉生料生产的所有原料性能及质量要求;(2)能熟练完成生料配料计算;(3)现场熟悉生料制备的流程(含工艺流程和铭牌参数);(4)巩固、熟悉水泥生料制备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5)认识设备启动操作流程。

二、实训的任务与时间安排三、实训的要求(1)实训树立“安全第一”的宗旨,学生进入实训室(车间)时,认真执行“车间安全规范”,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

(2)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服从实训教师指导,严格遵守实训的安全操作规程,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教育,清洁严重者,实训管理人员有权给予行政处分、停止实训、不记成绩等处理及时报告学校。

(3)实训时间内(实训室)不准穿:拖鞋、高跟鞋、凉鞋、短裤、裙子等。

女同学应将头发盘起,放在安全帽下。

(4)实训期间严禁做与实训无关事情,严禁嘻戏打闹,严禁随意模、靠设备,严禁跨越皮带,严禁私自操作设备开关、按钮,严禁吸烟,严禁高空抛落物体等。

(5)实训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实训场所,严格履行请假制度。

(6)实训时间安排表注:以上是进入车间的时差安排,18周没注明班级的时间,同学在CSB303教室,车间是112班学生在实训。

(7)实训结束时,学生交实训报告资料(报告中包括任务书、目录、前言、实训任务的主要内容、实训的收获体会等,页数不少于25页)附一:配料计算原始数据班级:水泥121、122 组号:第一组一、日产10000t/d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厂二、原材料表1)石灰质原料化学成分(%)2)粘土质原料化学成分(%)3)校正原料化学成分(%)4)煤灰化学成分(%)5)燃煤的工业分析(应用基);水分、灰分、挥发份、固定碳、低热值等数据。

水泥与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 (2)

水泥与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 (2)

水泥与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水泥与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水泥和混凝土工艺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加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室里通过操作和实践巩固学习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1.水泥种类与性能测试–学生将会学习水泥的性质、种类和应用方法。

–学生将会进行水泥性能测试,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学生将会分析不同种类水泥的优缺点,并总结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生将会学习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设计原则。

–学生将会通过操作实验室的设备调整配合比,以获得理想的混凝土配合比。

–学生将会将自己的混凝土配合比与已有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优缺点。

3.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学生将会学习混凝土制备的整个流程。

–学生将会制备混凝土,并进行性能测试,如抗压强度、拉伸强度等。

–学生将会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将其进行记录和分析。

1.学生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2.学生需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每一个操作环节,并将其撰写成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个阶段的实验工作,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4.学生需要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并在实验报告中附上数据分析图表;5.学生需要参与实验讨论和答辩环节,针对问题进行解答与分析。

课程设计评分课程设计总评分100分,其中实验操作60分,实验报告30分,实验讨论与答辩10分。

•实验操作评分标准:–完成操作流程(20分)–操作技能熟练程度(20分)–数据精度和准确性(10分)–安全及卫生要求(10分)•实验报告评分标准:–格式和规范程度(10分)–数据和图表的处理和分析(10分)–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10分)•实验讨论与答辩评分标准:–对问题的解答和解决方案合理性(5分)–团队合作销分销情况(5分)通过本次水泥与混凝土工艺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深入了解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掌握混凝土制备的基本配合比设计与操作技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年产1000万吨水泥工厂工艺设计设计任务书

年产1000万吨水泥工厂工艺设计设计任务书

材料工厂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年产1000万吨水泥工厂工艺设计——水泥工厂车间布置设计二、设计内容:1、水泥工厂选址和全厂布置设计2、水泥工厂工艺流程设计3、水泥工厂设备设计4、水泥工厂车间布置设计5、水泥工厂初步经济技术分析三、设计要求1、论述厂址选择,完成总厂布置图;2、工艺选择,完成工艺流程图;3、设备选型,完成设备图;4、车间物料衡算,完成车间布置图;5、初步经济核算,完成经济技术分析;6、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几项:(1)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成绩);(2)目录;(3)设计任务书(总任务书和分解任务书);(4)设计方案的说明;设计计算与说明;设计论证;对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5)参考文献。

(6)附图;五、设计时间安排:1周六、设计班级:1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七、参考资料:[1] 金容容主编,《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2] 郑岳华编,《陶瓷工厂设计手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3] 杨保泉编,《玻璃厂工艺设计概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4] 《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编写组编,《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6年;[5] 手册编写组编,《立窑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3月;[6] 白礼懋主编,《水泥厂工艺设计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6月;[7] 陈帆.《现代陶瓷工业技术装备》,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8] 郑岳华. 《陶瓷工厂设计手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9] 裴秀娟. 《陶瓷墙地砖工厂技术员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5月;[10] 刘振群主编,《陶瓷工业热工设备》,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11] 蔡增基、龙天渝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12] 沈慧贤、胡道和主编,《硅酸盐热工工程》,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八、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附图。

水泥厂--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水泥厂--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目录摘要 (2)绪论 (3)1。

工艺设计的要求、任务和原则 (4)1。

1设计要求 (4)1.2 设计任务 (4)1.3设计原则 (4)2. 配料计算 (6)2.1确保熟料率值的组成 (6)2。

1.1率值的定义 (6)2。

1.2率值的确定 (6)2.2原始数据 (7)2.2.1原料及煤灰的化学成分 (7)2.2.2.烟煤。

无烟煤工业分析 (7)2。

2。

3。

原燃材料资源 (7)2.3配料计算 (8)2。

3。

1熟料热耗的确定 (8)2。

3.2计算粉煤灰掺入量 (8)2.3。

3用计算机计算干生料的配合比 (8)2.4石膏掺量 (9)2。

4.1概述 (9)2。

4.2确定石膏的含量 (10)2。

5混合材的掺量 (10)2.5。

1混合材概述 (10)2。

5。

2混合材的掺量 (11)3. 物料平衡计算 (12)3.1消耗定额的计算 (12)3。

1。

1烧成系统的生产能力计算 (12)3。

1.2工厂的生产能力计算 (12)3。

1.3原燃料消耗定额的计算 (12)3.2 物料平衡表 (14)4。

粉磨流程的选择 (15)5。

设备选型 (16)5。

1水泥磨的选型 (16)5。

2选粉设备的选型 (16)5。

3辊压机的选型 (18)5.4除尘系统 (19)5。

4.1除尘设施 (19)5.4.2除尘系统的计算 (19)参考文献与附录 (21)致谢 (22)摘要水泥熟料的粉磨是水泥生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水泥成品的质量起关键的影响。

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保证水泥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降低电力消耗,减少污染等.本次设计的内容是日产2500吨熟料的水泥粉磨系统。

在设备选用上,尽量选用国内设备以便维修保养方便。

设计的内容具体为:1.配料计算2.物料平衡3.主机选型4.设计车间的工艺布局在水泥粉磨环节,采用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该粉磨系统系将物料先经辊压机辊压后送入后续球磨机粉磨成成品。

该系统目前运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具有节能高效等特点,为大多数大型水泥厂家所接受。

水泥厂工艺课程设计完整版

水泥厂工艺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简述 (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 (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开展 (2)2参数确实定 (5)熟料率值确实定 (5)熟料热耗确实定 (5)熟料标号确实定 (5)矿渣、石膏参加量确实定 (6)3物料平衡的计算 (7)配料计算 (7)物料平衡 (9)4全厂工艺流程确实定 (13)流程论述 (13)主机设备选型、储库堆场计算 (17)全厂工艺流程方块图 (28)全厂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指标 (28)5结论 (31)6谢辞 (32)7参考文献 (33)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简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具有均化、节能、环保、自动控制、长期平安运转和科学管理六大保证体系,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水泥工业的集成,其特征如下:〔1〕生料制备全过程广泛采用现代化均化技术。

使矿山开采—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磨—生料均化过程,成为生料制备过程中完整的“均化链〞。

〔2〕用悬浮预热及预分解技术改变传统回转窑内物料堆积态的预热和分解方法。

〔3〕采用高效多功能挤压粉磨技术和新型机械粉体输送装置。

〔4〕工艺装备大型化,使水泥工业向大型化方向开展。

〔5〕为“清洁生产〞和广泛利用废渣、废料、再生燃料和降解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创造了有力条件。

〔6〕生产控制自动化。

〔7〕广泛采用新型耐热、耐磨、隔热、和配套耐火材料。

〔8〕应用IT技术,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等。

[1]“均衡稳定〞:是提高原料预均化效果的要求;是实现原料配料和烘干粉磨的必须;是保持预分解窑最正确热工制度的前提;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根底和目的;是提高收尘设备效率的需要;是降解利用二次燃料和废弃物的最正确条件。

“均衡稳定〞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它不但关系到生产能否正常进行,也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消耗,生产的平安、本钱、效益和环境保护工作。

[2]1、国际水泥技术的开展趋势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和装备,具有单位容积产量高、热利用效率好、电耗低、污染小、劳动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规模经济效益良好等特点,使工厂在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上大型化、生产工艺节能化、操作管理自动化、环境保护生态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达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散装占出厂水泥的80%,袋装占出厂水泥的20%
二、原始资料及设计条件
1.原料化学成分
名称
烧失量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总和
石灰石
39.83
4.35
0.30
0.79
53.54
1.31
100.12
粘土
5.38
67.96
14.21
5.94
2.01
1.26
[1]金容容主编,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严生、常捷、程麟主编,新型干法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沈威主编,水泥工艺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4]刘述祖编,水泥工业热工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出版社1993
指导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97.79
砂页岩
3.33
88.03
2.84
2.09
1.14
0.91
98.34
粉煤灰
3.93
49.35
31.84
4.472
4.62
0.95
95.11
铁矿石
2.81
49.81
5.70
32.53
3.07
1.71
95.63
烟煤煤灰
0.00
49.81
28.11
9.12
4.95
1.77
93.76
无烟煤煤灰
0.00
1.设计说明书(总体设计)
2.图纸、工艺设备表:
绘制全厂总平面布置图1#图纸一张
编制全厂主机平衡表3#图纸一张
四、进程安排
阶段
内容
天数
合计
全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配料计算
1
9
15
物料平衡计算
1
主机平衡计算
2
储库堆场计算
1
全厂及车间工艺流程的选择
2
修改整理
2
全厂总平面布置图
草图
4
5
正式图
1
答辩
1
五、主要参考资料
<四>全厂工艺流程方框图
(五)、全厂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指标
列出全厂的质量控制点、控制指标、检查周期。
第二部分图纸、工艺设备表
按工程制图要求,一律采用计算机绘图,要求:
(一)、绘制全厂总平面布置图比例:1:500或1:1000、1:。1#图纸一张;
(二)、编制全厂主机平衡表3#图纸一张。
2.22
100.00
应用基水分/%
应用基
22717
烘干用煤
5.46
21568
矿渣烘干热耗4567(kJ/kgH2O)
粘土烘干热耗5158(kJ/kgH2O)
3.干生料的烧失量I=36.58%
4.生产损失:
名称
石膏
粉煤灰
生料
水泥
生产损失/%
3
3
5
3
5.建厂条件:
拟建厂区均南北长850米,东西长420米;地形平坦。在其北侧和东侧有大面积可开采石灰石矿山。该地区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四)、全厂工艺流程的确定
<一>全厂工艺流程的选择
1.原料的预均化系统
论述原料预均化的意义,比较并确定是否采用预均化、采用何种型式;绘制流程图。
2.原料、燃料的破碎系统
比较并确定石灰石、石膏、煤的破碎工艺和流程;绘制流程图。
3.粘土、煤、混合材等的烘干系统
确定粘土、煤、混合材是否采用单独烘干,烘干工艺与流程的选择;绘制流程图。
3.确定几个参数
(1)熟料的标号的确定
说明影响熟料标号的因素、熟料标号对水泥性能、成本等的影响。论证、根据率值和煅烧条件,确定熟料标号。
(2)混合材、石膏掺加量的确定
根据水泥的品种、熟料的标号、矿渣、粉煤灰、石膏的品种、确定加入量。
(三)、物料平衡计算
进行配料计算、全厂物料平衡计算,列出物料平衡表。
4.生料制备系统
比较各种生料制备系统,确定生料粉磨流程;绘制流程图。
5.混合材单独粉磨系统
混合材是否采用单独粉磨工艺,比较各种混合材单独粉磨工艺,确定粉磨流程;绘制流程图。
6.生料均化系统
论述生料均化意义、比较均化措施、确定生料粉均化系统;绘制流程图。
7.熟料烧成系统
比较各种熟料烧成系统,确定熟料烧成系统的流程;绘制流程图。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内容及要求
题目:40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厂总体设计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达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散装占出厂水泥的80%,袋装占出厂水泥的20%
二、设计原始资料(见附页)
1.原料化学成分2.燃料3.干生料的烧失量
4.生产损失5.建厂条件
三、要求的设计成果(详细要求见附页)
49.92
31.85
8.14
3.71
2.02
95.64
2.燃料
煤的工业分析(%)
Fc.ar
V.ar
A.ar
Mar
Qnet.ar
46. 57
23.32
27.89
2.22
22717(kJ/kg)
煤的元素分析(%)
Car
Har
Oar
Nar
Sar
Aar
Mar
合计
57.95
5.56
4.60
1.55
0.23
27.89
8.水泥制备系统
比较各种水泥制备系统,确定水泥粉磨流程;绘制流程图。
9.水泥库及包装系统的确定
确定水泥储存与包装流程。绘制流程图。
<二>主机设备的选型计算
选择破碎机、烘干机、生料磨、回转窑、水泥磨、包装机的规格型号并计算实际利用率、列出主机平衡表。
<三>全厂堆场、储库计算
对水泥厂各种物料的储存方式和储存期进行论述,确定全厂各种物料的储存方式和储存期,进行堆场、储库计算,列出堆场、储库一览表。
注:能够附页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出勤
情况
出勤天数
缺勤天数




出勤情况及设计过程表现(20分)
课设答辩(20分)
设计成果(60分)
总成绩(100分)
提问
(答辩)
问题
情况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附页
水泥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4)
一、设计题目40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厂总体设计
三、设计内容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简述
简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和发展。
(二)、配料方案的确定
1.熟料热耗的确定:
说明影响熟料热耗的因素、当前国内外的水平、同类厂家的水平,确定熟料热耗。
2.率值的确定:
说明确定原则,对熟料性能和煅烧方面有何影响、参考全国同类型窑消耗的标定情况,确定热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