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 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 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阿里巴巴
福步外贸论坛 126 B2B 外贸之家 中国国际贸易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密植高产“卫星田”,稻谷实际上是从别处移栽 而来,谷穗密密麻麻,据说撑得住小孩。图为小 孩在高产田稻穗上。
一哄而起的集体食堂 ,吃饭不要钱,红火一 时的公社食堂
饥荒袭来时的农村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 死亡人口统计显示, 1958到1961年期间各省 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达 到一千八百万(未调整低 报偏向)。 全国共有两大高死亡的 饥荒带:其一是以四川 为中心,从青海、甘肃 到贵州、湖南、广西共 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 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1982年12月,确立对外开放 政策为基本国策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 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 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 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 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 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宋朝——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有50多 个国家;成立对外贸易专门机构 “市舶司”。 元朝——中国版图跨越欧亚两大洲,海运 贸易空前繁荣,制定《市舶抽分则例》 22条,对外贸易管理比以前更有效。陆 路贸易复兴。
对外贸易

答:1、出导向型贸易模式对大国和小国的作用不同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必须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和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消费的经济化现象逐渐出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人口和经济上的大国。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已经不能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特别是消费的近代化临近,使许多大中城市将出现大量拥有过度购买力的消费者,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可以从国内市场中获取规模经济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1)创造平等参与条件
(2)改革外汇管理制度
(3)继续降低关税总水平
(4)调整出口退税
(5)推进诚信经营和退出机制
(6)遵从国际贸易规范
简述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拟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监测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搞好经济总量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安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服务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发挥服务业比较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多方式、多层次发展服务出口贸易;增强服务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加强政府对服务企业的扶植等。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04年4月6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对外贸易经营者第三章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六章对外贸易秩序第七章对外贸易调查第八章对外贸易救济第九章对外贸易促进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对外贸易以及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条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照本法主管全国对外贸易工作。
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缔结或者参加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参加区域经济组织。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或者根据互惠、对等原则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待遇。
第七条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该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章对外贸易经营者第八条本法所称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75.9
123.23 191.85 291.65 369.49 441.8 574.6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179.15
1461.75 2052.6 2253.369 2652.98 3696.846 4917.511
1730.53
1844.6 2302.1 2414.065 3021.287 4047.552 5496.65
9296
5510 5507 4801
德国
日本 法国 荷兰
20503
11315 10260 9454
7
8 9
意大利
比利时 韩国
4047
3699 3635
荷兰
意大利 比利时
4462
4103 3510
英国
意大利 比利时
8312
8151 7209
10
英国
世界
3511
香港
世界
3477
韩国
世界
6866
国际贸易
第一章
第一章
复出口(Re-import ) 复进口(Re-export ) 净出口(Net Export) 净进口(Net Import) >
进口量 <
称为 称为
净出口 净进口
当某种商品
出口量
净出口与净进口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 种商品在国 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的。
三、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不 通过第三国)的商品买卖行为。
国际贸易
第一章
五、按贸易方式分
一般贸易(General Trade) 一般贸易是指国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 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 加工贸易(Process Trade) 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装配之后再行出口的贸易形式。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概念: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第⼀章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第⼆节资本主义⽣产⽅式以前的国际贸易第三节资本主义⽣产⽅式下的国际贸易探究性总结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节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掌握:国际贸易产⽣的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各个历史阶段国际贸易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国际贸易的⼀般形态是怎样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教学⽬标第⼀节国际贸易的产⽣与发展⼀、社会分⼯是国际贸易产⽣的重要前提⼆、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国家的出现是国际贸易产⽣的必要条件社会分⼯是国际贸易的前提,没有分⼯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国际贸易。
⼀、社会分⼯是国际贸易产⽣的重要前提原始社会末期⼈类历史的三次社会⼤分⼯第⼀次分⼯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第⼆次分⼯⼿⼯业与农业的分⼯第三次分⼯商业与农业的分⼯早期的国际贸易,其交换对象分为两类:⼀类是⾃然产品,另⼀类是⼿⼯产品。
由于各地或各国的⾃然条件不同,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候条件、不同的⼟壤,就可能有不同的⾃然产品。
⼈们需要互通有⽆,这就产⽣了不同产品的国际交换。
同样,不同的⾃然条件也往往产⽣不同的具体劳动形式,⽣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由此,也产⽣了国际交换。
⼆、国际贸易产⽣的必要条件必须具备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交换商品交换要在各⾃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第⼆节资本主义⽣产⽅式以前的国际贸易⼀、奴⾪社会的国际贸易⼆、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奴⾪社会的国际贸易奴⾪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与暴⼒掠夺、海上抢劫、贩卖奴⾪联系在⼀起的。
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封建社会是⾃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产处于次要地位,因⽽商品的流通很不发达,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经常。
因此,严格地说,资本主义以前的国际贸易没有获得⼴泛的发展,也不具有了世界性。
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第三节资本主义⽣产⽅式下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产⽅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节资本主义⽣产⽅式下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043 23.6 49093 8.2 38600 6.4 36528 6.1 28531 4.7 26456 4.4 22930 3.8 16125 2.7
俄罗斯联邦 16078 2.7
西班牙 16042 2.7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38.6倍
n 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 只达到190美元。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 幅提升。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8年又迈上 新的台阶,达到27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38.6 倍。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 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8 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比1978年提高 了22.2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 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 2008年的130位。
2008年
国家 美国 德国 中国 日本 法国 荷兰
总额 34665 26714 25615 15443 13164 12079
意大利 10960
英国 10899 比利时 9468 加拿大 8748
比重 10.7 8.2 7.9 4.7 4.0 3.7
3.4
3.3 2.9 2.7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原因
二是进口便宜的消费资料节约可变资本 三是产品出口使剩余价值得到更有效的实现
n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3、凯恩斯的乘数论
n 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X-M)
n 出口会增加国民收入,进口则相反 n 出口获得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部门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引起与出口相关产业收入增加,结 果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出口的数倍。
和效益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
n 1979-200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 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 快6.8个百分点。
n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38.6倍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n 每个国家所得到的贸易利益的多寡取决于贸 易条件。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二)贸易动态利益与经济增长
n 对外贸易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贸易、技术外溢等 途径,可有效促进一国技术进步
n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n 对外贸易对制度创新的影响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进行 调整和优化;
差距,增加创新能力,实现一定程度的赶超 n 通过进口技术和消化吸收,促进技术进步,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n 通过扩大出口提高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特别
是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 n 出口赚取外汇满足对进口技术和投入品的需
求,弥补两缺口模型中的储蓄缺口与外汇缺 口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小结
n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加深了专业化分 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各国的生产与消费 由此增加,各国福利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对 外贸易的直接利益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1. 古典经济理论中分工、专业化和贸易 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 促进的观点
3. 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4. “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 5. 贫困化增长学说 6. 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成就
n (1)规模不断扩大 n (2)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n (3)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n (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 n (5) FTA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1、规模不断扩大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
n 对外贸易的概念
q 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总和
n 国际贸易的概念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
n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 n 计算公式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
GDP,得出的结果再以购买力平价加以修 正。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三、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
n 二战后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n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相互促进 n 国际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相互促进
件 n 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n 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 n 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
经济的形成 n 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进口的作用
n 利用国际资源,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n 改善我国内外经济环境,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n 增加税收,增强国家财政实力 n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2020/11/27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内容概览
n 第一节 对外贸易概述 n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第一节 对外贸易概述
n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n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 n 三、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 n 四、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概念
时调整产业结构,可能恶化本国贸易条件,从 而产生“贫困化增长”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n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阶段划分 n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成就 n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n 四、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阶段划分
n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 n 2、一五时期(1953—1957年) n 3、二五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 n 4、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年) n 5、改革开放至入世前(1978—2001年) n 6、入世后(2002年至今)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四、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n (一)贸易的静态利益与经济增长 n (二)贸易的动态利益与经济增长 n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一)贸易静态利益与经济增长
n 各国的资源将发生重新配置,每个国家具有 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产量都将增加。
n 通过交换,每个国家都能得到比它自己直接 生产的数量更多的产量,使消费水平超过各 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n 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4番多,对世界经济 的贡献率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 经济的贡献率为2.3%,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 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超过世界所有 国家。比美国高3.5个百分点,比欧元区高6.3个 百分点,比日本高11.7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 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1个百分点,而同 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7个百分 点,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 提高到0.7个百分点,高于所有国家位居第一。
量,淘汰效率低下企业 n 出口部门会吸引国内外资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马克思·科登: 对外贸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n 收入效应 n 资本积累效应 n 替代效应 n 收入分配效应 n 要素加权效应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6、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
n 引进国际竞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n 通过学习与模仿,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缩小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支出法
n 外贸对GDP增长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 增量)×GDP的增长速度
n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净出口增量/GDP增 量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二)各个指标的估计结果
年份 支出 出口 进口 内外 直接 出口 内外 出口 法 法 分解 需综 间接 带动 贸类 增加 法 合法 综合 分析 比法 值法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5、FTA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n 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迄 今,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 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涵盖 2008年我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n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n 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
1、古典经济理论的观点
n 亚当·斯密的分工与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 “剩余产品”说
n 大卫·李嘉图关于根据比较成本分工、分工和 贸易促进增长的观点
贸易促进了分工,分工与专业化 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n 国际贸易对剩余价值增加的作用
一是进口低价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品节约不 变资本
n 一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n 二是主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发展相关产
业和扩大出口 n 三是大量吸收外资,以投资促进贸易和产业发
展 n 四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贸易伙伴多元化
n 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取 得明显成效,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目前 已遍及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8年, 我国前十位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 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 边贸易额占我国贸易额的78.4%。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发展
4、“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n 1937年罗伯特逊提出,20世纪50年代纳科斯 等学者根据19世纪英国及新移民国家经济快速 增长的实例得出了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