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职中专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职中专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二次函数的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

2.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够根据函数的性质判断图像的形状。

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方程求解等。

教学重点:1.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性质。

2. 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性质分析。

教学难点:1.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 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课堂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运动轨迹、跳水等,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介绍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a \neq 0\))。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性质,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

2.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图像的形状。

3. 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性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性质。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如最优化问题、方程求解等。

2.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思考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职高高二数学教案

职高高二数学教案

职高高二数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职高高二数学教材第三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本节主要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分布函数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2. 学会利用分布函数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难点:利用分布函数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抽奖的结果是随机的,那么如何用数学工具来描述这种随机性呢?2. 随机变量的概念:讲解随机变量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并强调随机变量的取值是不确定的。

3.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讲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并掌握如何计算随机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内的概率。

4. 利用分布函数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分布函数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随机变量的概念。

2.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3. 利用分布函数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为F(x),试求:(1) F(1)的值;(2) P(X<2)的值;(3) P(X≥3)的值。

答案:(1) F(1)的值为0.3;(2) P(X<2)的值为0.5;(3) P(X≥3)的值为0.2。

2. 题目:一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7个蓝球,从中随机取出一个球,求取出的球是红色的概率。

职高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职高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职高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第一章题目
1、职高数学教学案例
2、教学目标
(1)能掌握基础的职高数学知识;
(2)能掌握全国职高数学考试的各项知识点;
(3)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职高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要求。

3、教学内容
(1)函数及其图象:介绍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曲线表示法。

(2)非线性解析学:讲解方程、不等式、极值、最值的概念,介绍解非线性方程。

(3)系数与组合:介绍系数的概念,讲解不定系数的计算方法,介绍组合的概念、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4)微积分:讲解微分、积分、隐函数的概念,介绍求导法、积分法及其应用。

(5)数学建模:分析建模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运用解析解求解问题。

4、教学过程
(1)结合课前预习,引入函数的概念与函数的性质,采取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各种性质;
(2)利用例题分析非线性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方程、不等式、极值、最值的概念;
(3)实践练习组合的概念,分析组合的基本公式以及系数的计算方法;
(4)结合实际问题,模拟运用微积分的方法求解,学习求导法、积分法的使用;
(5)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职高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采取多媒体、实践活动、模拟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职高数学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职高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案例(3篇)

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数学不仅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

然而,在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质量,本案例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职业教育数学教学。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某职业技术学院数学课程学生,共100人,其中男生60人,女生40人。

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2)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纪律较差;(3)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实数、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2)专业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3)应用数学: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等。

3. 教学方法(1)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解,学生听讲;(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职业领域的应用;(2)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3)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优化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2)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调整教学内容(1)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专业紧密结合;(2)关注行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加强教学方法研究(1)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2)参加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关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适合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新方法。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职业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定积分的积分法解题。

教学重点: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复杂函数的定积分求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讲解
1. 定积分的概念:介绍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2. 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步骤:先求不定积分,再进行区间替换。

3. 积分法求定积分的技巧:常用积分公式及换元积分法。

三、练习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解答和讲解。

四、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积分法求解。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定积分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作业本。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定积分的积分法求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职高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职高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职高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大全标题:职高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大全教案名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教学目标:1. 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2. 掌握利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步骤;3. 能够运用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消元法的步骤和原理;3. 利用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线性方程组的特点和解的意义; -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消元法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未知数、系数、常数项等;- 详细讲解消元法的步骤和原理,包括主元、主元列、主元行等概念的引入。

3. 示例演练(20分钟):- 给出一些简单的线性方程组示例,指导学生利用消元法解答;- 强调每一步的操作和变换的合理性,解释其中的数学原理。

4. 综合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线性方程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鼓励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思考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问题。

5. 拓展应用(1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消元法解决;-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消元法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示例演练和综合练习,检验学生对消元法的掌握情况;2. 拓展应用:评估学生运用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提问: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职高数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示例演练题和综合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示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线性方程组和消元法的概念。

通过综合练习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职高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职高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正弦定理是解决解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符号表示和应用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职高高二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掌握其符号表示;(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树立数学应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概念、符号表示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正弦定理的概念、符号表示和应用。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提出问题:如何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问题?2. 新授课(1)讲解正弦定理的概念、符号表示;(2)小组合作探究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3)举例说明正弦定理的应用。

3. 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正弦定理相关练习题;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八、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度;2.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3. 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职高数学 教案

职高数学 教案

职高数学教案教案标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职业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整数、有理数、实数的认识与运算。

2. 代数与函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3. 几何与测量: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空间几何体的认识与性质、测量与单位换算。

4. 概率与统计:概率的认识与运算、统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逐一讲解数的认识和运算、代数与函数、几何与测量、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和概念。

3. 示例演练:通过举例和解题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归纳演绎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到一般规律的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正确率、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

3. 测验考试:定期进行测验或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高数学教学案例
有一个牧羊人带着一头羊,一只狼和一颗大白菜准备过河,他找到一只很小的船,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去,可是如果让狼与羊单独在一起,狼会吃羊,让羊与白菜单独在一起,羊会吃白菜,牧羊人应如何过河?
同学们一齐回答:这太简单了。

马上给出过河方案:
第一步:人和羊过河,人返回,留下羊;
第二步:人和狼过河,人和羊返回,留下狼;
第三步:人和菜过河,人返回,留下菜;
第四步:人和羊过河。

教师看到后说:你们太有才了,请看《过河》第二版,野人过河
有三个牧师和三个野人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野人的人数大于牧师的人数,那么牧师就会有危险。

你能不能找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
给出游戏:学生上机实验
让先成功的学生上机演示并解释说明
①两个野人先过河,一个野人回来;
②再两个野人过河,一个野人回来;
③两个牧师过河,一个野人和一个牧师回来;
④两个牧师过河,一个野人回来;
⑤两个野人过河,一个野人回来;
⑥两个野人过河。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总结出算法的概念:这个过河的方案就是这道趣味题的算法。

请同学们记住一句话: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案例分析:
让同学们看书p10,p11页鸡兔同笼的案例,如何是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表示的。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小组讨论如何写算法,自然语言和流程图各自具备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形成算法思想。

算法的择优
(1)(教师)处理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算法,采用什么样的算法更简单、方便呢?
(2)放幻灯片,出示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烧水泡茶”的两个算法。

算法一
第一步:烧水;
第二步:水烧开后,洗刷茶具;
第三步:沏茶。

算法二
第一步:烧水;
第二步:烧水过程中,洗刷茶具;
第三步:水烧开后沏茶。

(3)(教师)大家讲讨论一下两者有何不同?哪个算法效率高一些?(4)(学生)区别是在什么时间洗刷茶具。

第二个算法更高效,因为节约时间。

(5)(教师)很好。

算法来源于生活,算法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总的来说,一个好的算法,应该是科学而又合理的算法。

实践练习,学习拓展
放幻灯片,出示问题:
李汝珍笔下《镜花缘》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才女叫米兰芬,有一天她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

楼下的灯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球缀二个小球,一种是一大球缀四个小球。

知道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200个。

让米兰芬计算,楼下的两面种灯各有多少盏?
你能帮助米兰芬姑娘吗?
让学生写出算法,当教师看到有些小组写得不太好,提示与鸡同笼问题相似,看书写。

再让学生模仿程序再上机验证。

大多同学都能正确输入,少数同学输入语句的后面的引号、括号会成汉语下的符号。

教师再次强调是英文下符号,为后面学习作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