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名师推荐】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名师推荐】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历届高考题分类正午太阳高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RR年江苏、广东地理卷)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垂直竖起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1-4题。

1.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N

B、21.5°S

C、45°N

D、45°S

【答案】1.B2.B3.D4.A

解析:本组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逐题计算求解。1小题,小组测量时当地地方时是12时,本地是东经110度,北京时间的经度是东经120度,可知北京时间比本地要早,每隔15度早1个小时,两地差10度,所以北京比本地早40分钟。2小题,3月21日全球昼夜等长,各地日出

时间都是地方时6点钟,当本地12点时只要求出地方时是六点钟的经度就可以了,可知应为东经20度,B选项符合题意。3小题,由图中可知1点太阳直射本地,3点本地影子最长,2、4两地应为3月21日和9月23日,4点影子在变短,应为3月21日。4题中由图中1点日影为0知本地应处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影子的方向主要向北,可知应处于北半球,答案应为A。

.(20RR年北京春季高考文综卷)读下图,回答5-8题。

5.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A.①B.②A.③D.④

6.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是()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7.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A.12月22日北极点B.6月22日北极圈

C.12月22日南极点D.12月22日南极圈

8.图中P表示北京某日情况,则此季节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大风沙暴B.午后暴雨C.春旱D.寒潮

【答案】5.B6.B7.C8.B

(20RR年江苏地理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位于()

A.450N,1100EB.21034'N,1100EC.450N,1300ED.21034'N,1300E

10.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9.B10.C解析:第9题,该地太阳在最高位置时为地方时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则该地在1200E以西,经度差100,应为1100E经线上某点。由树影在一年中达到正午

时的最大,且树高与影长相等,则有450=900-(R+23026')(R为当地纬度),得R;21034'N(该地在我国)。故选B。第10题,这一天指12月22日前后,日地距离既非最大,亦非最小,A排除;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江苏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D 两项不正确,故选C。

(20RR年宁夏文综地理)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图(图3)。回答11-12题:

1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D.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11.C12.D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方向分三种情况:(1)23026',

D.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南方向;(2)230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向;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有时在正北方向,有时在正南方向。分析图可知,①地为赤道,②地为23026'S,③地为23026'ND,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1)题选C。

第(2)题,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此时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13.(20RR年广东卷)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右图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A.36°34′N,90°EB.60°N,150°E

C.30°N,90°ED.53°26′N,150°E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规律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3.能达到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过程 ,突破高考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春分日秋分日3月21日 9月23日 前后 赤道 由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依次 等距离递减 夏至日6月22日 前后 北回 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 2、随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最大值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最小值达最大值 赤道上 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春秋分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达到最大植。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计算:H=90°—/φ-δ / 即①取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取其纬度差的余角。 例1: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①A.23°26′N B.46°52′N C.66°34′N D.90°N ②A.90°N B.66°34′N C.23°26′N D.0° ③A.0° B.23°26′N C.90°N D.66°34′N ④A.23°26′N B.46°52′N C.90°N D.66°34′N 例2:设m(纬度0°、30°E),n(23°26′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时刻Hm=Hn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单选题 1.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23.5°B.35.5°C.8.5°D.55.5° 2.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6:OO B.8:00-9:00C.12:00-13:00D.17:00-18:00 4.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一组驼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某地行驶,右侧有一排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读图,回答5~6题

5.拍摄此景观时,其面向的方向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6.从上述景观可知,此前该地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C.大气温度D.降水量 读下图完成9~11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教案

课题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变化规律及应用 计划课3 时教学目标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四季更替和五带 教学重点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图示法读图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容及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思维导图,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 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 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 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 至极点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2018·大连联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以北,66°34′N以南,且距离66°34′N较近;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以南,66°34′S以北,且距离66°34′S较近。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 D 正午太阳高度的三点特殊规律 (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考法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判断 1.(2014·课标Ⅱ,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城乡规划 (?天津卷)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6. B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故选B。

(?四川卷)图3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答案】5、C 6、B

(?江苏卷)“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导学 ---找规律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昼长+夜长=24小时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一、读课本P19页三图填写下表数据 1、找出各纬度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的日期,在表中圈出来 2、记住各纬度最长昼长的时间长短 二、按下表分析所填数据,找出有关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相互关系的规律

三、根据两表格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全年昼夜长短的特点是?春秋分日全球昼夜长短状况呢? 2、北半球夏半年昼夜长短的状况是?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个半球?冬半年呢? 3、北半球昼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增长的?此时段太阳直射点朝哪个半球移动?北半球昼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缩短的?此时段太阳直射点朝哪个半球移动? 4、北半球各地昼长什么时候达一年中最长?最短呢? 5、你能讨论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吗? 6、总结: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太阳直射的半球: 太阳直射点移向的半球: 7、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了吗?

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H=90°-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为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 读P19页三图,按要求填写下表 一、根据所填内容探讨以下问题: 1、四个节气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 2、同一纬度四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 3、判断以下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时间(用节气表示):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极圈南极圈40°N 40°S 总结:各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4.同纬度地区(H)相等吗?夏季昼长大于冬季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是不是也比冬季高?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2-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 一、单选题 (2017高考题)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 11 图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7高考题)6.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7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2017高考题)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2017高考题)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9~10题。 图5 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10.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17高考题).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A.同时出现日落 B.经过太阳直射点 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2017高考题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5~17题。15.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6.日至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17.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交通(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交通(2015?新课标I卷)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答案】4、A 5、D 6、C

考点:航空运输、距离计算。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交通。

(2015?安徽卷)34. (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23.A 24.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25°N-32°N和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埃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2问,该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位要求较

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 (2019?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9?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7: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 1.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投影)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中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新课学习 (投影)图1.23a(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思考下列各题: 1、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2、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4、极昼和极夜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生:略 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现象出现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读图指导) 1、指向地心的光线→太阳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全球;图中标有一些昼长的数值,找出其分布的规律,比方说和纬度的关系,可联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的活动所得的一个结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来说明分布规律的表述。 肯定学生“昼长由南向北减少”、“昼长从北极向南极减少”之类的说法,更要充分肯定“纬度越高,昼越长(短)”的表述。 3、极昼、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 4、0小时,注意图中昼长为24和0小时所涉及的范围。(活动)请同学们阅读图1.23b(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图1.23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组讨论并完成“读图思考”。 生:图1.23b(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昼现象出现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生:图1.23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无极昼、极夜现象。 (承转)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那么可不可以由此推断出一个回归年中任意一天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呢?或者是地表某纬度在一个回归年内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指导)同一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夏至日一般,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夏至→秋分), 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弧比重越大,昼越长夜越短,并且直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城市(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城市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2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25.D 26.C 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九)(2015?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答案】19、A 20、A 考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涵盖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的动力等。 (2015?北京卷)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图(带详细解析)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5 地图 (一)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二)图表变化趋势及计算 (10年海南卷地理) 图5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 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B 15.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答案】C (10年北京卷文综第9题)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 ,回答第8、9题。 9.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读能力。难度容易。【解题思路】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

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三)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0年重庆卷文综第11题)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5中将某个 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 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 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答11题。 11.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 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 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 黄河下游 【答案】11.D 解析: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该区河流的海拔高于两岸,为地上“悬河”,因此可以判断此地位于黄河下游。 (四)等高(深)线、等值线和地形图 (10年上海卷地理) (二十)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与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23.5° C.29° D.34.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楼盘户型结构相同(见图甲)。读图回答3-4题。

3.若福州楼盘每层高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图乙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1个月 4.上级部门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乙)进行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黄赤交角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的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与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应该(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随意 下图是“我国某地朝南窗户的冬、夏至和春秋分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7-9题。 7.阳光如①所示射入窗户,下列正确的是(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D.昼最短夜最长 8.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时,则该地点位于( ) A.北京的北边 B.北京的西边 C.105°E D.135°E 9.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江淮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正值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 B.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C.水稻播种后在田中生长 D.处于梅雨季节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10-12题。

2019近三年高考真题学生版-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北京卷)【比例尺】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 000千米 (2019年江苏卷)【等高线的应用】图2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 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题。 5.【地形剖面图】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2018年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6,回答下题。9.【方向的判读】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7年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9.【等高线图的应用】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B.乙C.丙D.丁 (2017年北京卷·节选)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特征的判读】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8分)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1. 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如下图甲)。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乙)。其值大小由如下公式决定:H=90°-|φ±δ|(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若φ与δ在赤道同侧取“-”,不同侧则取“+”) (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时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如下图甲),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解于0°~23°26/。 (4)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其中极圈上在0点时刻有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大于零度(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半球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增大,南半球反之,其最大值由公式H=90°-|φ±δ|决定。 (5)其他纬度的太阳高度变化:都是日出日落时为0,12点最大,12点前递增,12点后递减。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6点和18点为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66°34′,90°]。

2.太阳高度的应用 (1)推算纬度:根据公式: H=90°-|φ±δ|,可求任意地点的地理纬度。 (2)推算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处的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3)推算城市的楼间距:若某地楼高为h,楼间距s,纬度为φ,则该楼与处于其背阳一侧房屋的楼间距s=cot(90°-φ-23°26′)。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4)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线,确定该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应尽量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设热水器安装角度为a,当地纬度为φ,则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a=φ+23°26′。 ●专项训练 图3—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2000年山西综合卷) 1.该地纬度可能为()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图3—1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

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城市

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城市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专题七城市 (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2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12.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 12.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 考点: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名师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2016江苏卷)图7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7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汇编正午太阳高度

历届高考题分类正午太阳高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03年江苏、广东地理卷)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垂直竖起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1-4题。 1.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 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A、°N B、°S C、45°N D、45°S 【答案】

解析:本组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逐题计算求解。1小题,小组测量时当地地方时是12时,本地是东经110度,北京时间的经度是东经120度,可知北京时间比本地要早,每隔15度早1个小时,两地差10度,所以北京比本地早40分钟。2小题,3月21日全球昼夜等长,各地日出时间都是地方时6点钟,当本地12点时只要求出地方时是六点钟的经度就可以了,可知应为东经20度,B选项符合题意。3小题,由图中可知1点太阳直射本地,3点本地影子最长,2、4两地应为3月21日和9月23 日,4点影子在变短,应为3月21日。4题中由图中1点日影为0知本地应处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影子的方向主要向北,可知应处于北半球,答案应为A。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文综卷)读下图,回答5-8题。 5.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 A.① B.② A.③ D.④ 6.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是( ) A.②③ B.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⑤ 7.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 A.12月22 日北极点 B.6月22日北极圈 C.12月22日南极点 D.12月22日南极圈 8.图中P表示北京某日情况,则此季节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大风沙暴 B.午后暴雨 C.春旱 D.寒潮 【答案】5.B 6.B 7.C 8.B (2007年江苏地理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9-10题:

2015--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

五年高考真题练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6年 (2016?江苏卷)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 ~8 题。 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2016?上海卷)(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 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51.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 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 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 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 其作用。(6分)

2017年 (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1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例如,北京约在北纬40°,在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3.5°;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6.5°。 因为地球的公转致使一年内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一次。以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例:一年中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夏至节气,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即太阳高度角为90°,为一年中的最大值;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冬至节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23.5°,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由于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 小于23.5度,一年有2次太阳直射。 黄赤交角23.5度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度),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5度),南北情况与夏至时相反。其余时间是这两个状态的过渡。 黄赤交角的存在!因为每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南被移动, 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楼上所说的都是在指太阳直射点的不同,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毕竟只有一处而已! 正午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刻。 这个最高的高度随季节变化。冬至的时候最低,正午的太阳能从向南的窗户射进大半间屋子,夏至的时候只照进窗台一点点。 这个最高的高度还和你所在的纬度有关。如果你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度,夏至时分正午的太阳在头顶上,它的高度是90度;再往北,随纬度升高,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越低。 怎样计算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一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决定了该地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那么,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可计算出来呢?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大概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

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练习 新人教版.doc

高频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和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取材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考命题方向——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锦囊宝典 1.正午太阳高度的考查涉及以下几方面。 (1)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计算公式:H=90°-|φ-δ|,(H表示某日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φ表示当地纬度,δ表示直射点纬度。如果所求地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δ取正值;如果所求地与直射点在不同半球,δ取负值)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4)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 (5)地方时: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 (6)楼间距离要抓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应从以下方面突破本难点: (1)列为高考重点反复训练讲解。 (2)抓住规律,图形结合。 (3)研究高考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难点磁场 图3—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 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纬度可能为()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 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 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 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 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 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 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 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 tan 45°=1 tan 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 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3),某 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案例探究 [案例1]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趋向,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晨昏线的特点与节气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辐射强度等知识为依托。 错解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错误可能出现在晨昏线的特点与日期的判断错误,也可能是忽视了地球自转方向,也有可能不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具体指图中的哪一个角,再者也有可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的要求不熟悉,出现计算错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