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2 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基础题(共8题;)1.老师说:科学需要创新。

对此,你认为下列那种观点是正确的()A. 做实验时,我们不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B. 做实验时,我们用不着遵循客观规律,可以乱做一通C. 电压表与电流表可以调换使用D.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 在实验室吃零食B. 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 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 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气味B. 用剩的药品倒回试剂瓶C. 用手取砝码D. 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4.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 试管B. 量筒C. 燃烧匙D. 蒸发皿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C. 湿抹布灭火D. 点燃酒精灯6.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 ,用来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 ,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 ,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 。

①烧杯②滴管③玻璃棒④酒精灯⑤药匙⑥试管7.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________ 夹取,粉末状物质用________ 取用;向试管里装粉末,应用________ 取少量药品,伸入________ 放的试管中2/3处,然后将试管________ 。

如果试管直径较小,可将固体粉末倒入对折的纸槽,送入平放的试管底部。

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将试管________ ,用________ 夹取块状固体,使其________ 。

8.使用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最少不低予其容积的1/3。

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 。

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__ ,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__ 去扑盖。

新浙教版七年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87009

新浙教版七年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87009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O@246810121416^1温度(℃)36353433323130。

3030(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

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练习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练习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练习测试卷科学探究1.某学习小组准备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他们根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步骤中的()A.收集信息B.提出问题C.作出假设D.得出结论2.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

要得出真正的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B.②C.①和②D.②和③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可以得出的信息是()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观察甲日光23 ℃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 ℃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 ℃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 ℃干燥没有发芽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C.该实验的结论时: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D.该实验中所用的豌豆属于被子植物4.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大白菜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右表所示。

如果研究温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哪几组进行对照实验()温室①②③二氧化碳浓度 5.0% 5.0% 0.2%温度20℃15℃15℃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5.为了探究酸雨(pH为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

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7.07.58.09.010.011.0株高5.06.58.112.012.88.77.5 5.5 5.2 5.1(cm)(1)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______(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2)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

【章末题型分练】7年级上册第一章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章末题型分练】7年级上册第一章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一章实验探究题一、走进科学实验室1.(2018七上·湖州月考)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Ⅰ: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二、科学测量2.(2018七上·三门期中)《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

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测试卷附答案 (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测试卷附答案 (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

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都能生长和繁殖2.下列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并命名的B.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具有细胞核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魏尔啸提出了“细胞学说”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关于水绵、肾蕨、油松、辣椒这四种植物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有开花现象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C.都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D.都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4.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A.细胞壁的作用B.细胞膜的作用C.细胞质的作用D.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5.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细胞结构时,看不清液泡。

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7.如图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十分相似C.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多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8.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A.番茄果肉B.一根香蕉C.洋葱表皮D.苹果果皮9.关于构成一株银杏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银杏树B.细胞、器官、组织、银杏树C.细胞、组织、系统、器官、银杏树D.细胞、组织、器官、银杏树10.当你吃甘蔗的时候,首先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许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

【考前复习】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观察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项突破(包含答案)

【考前复习】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观察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项突破(包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章观察生物实验探究题一、细胞1.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

制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图1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图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__ ______。

(4)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无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2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____ ____。

2.下表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的相关步骤。

(1)上述两个实验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实验序号和步骤号)(2)与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

(3)如图甲是利用显微镜对上述临时装片进行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用序号表示)(4)利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如图乙所示,解决的方法是_____ ___。

3.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3)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4)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破片4.下列是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l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七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1.2 走进科学实验室》-浙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1.2 走进科学实验室》-浙教版(含答案)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一、选择题1.实验室加热12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去拿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在试管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5.化学药品的保存讲究科学性,下列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C.易挥发、易潮解药品应密封保存D.药品只需分类摆放,不需要做出特别规定6.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7.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被火烧伤,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处B.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C.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D.实验器材不慎打碎,继续实验,完成后处理8.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②量筒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集气瓶⑥试剂瓶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 D.④⑥9.实验结束后,图中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10.执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拿试剂瓶时标签向着手心,便于背诵和记忆物质名称和符号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便于观察液体颜色C.取过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取了什么液体D.瓶塞倒放,是为了防止沾上杂物,污染瓶内药品11.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并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浇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有(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3.做科学实验时你一定留心观察过,在下列仪器中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14.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相互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试剂C.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量取D.过滤时滤液由漏斗注入烧杯中15.某同学要加热2~3毫升食盐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中加入2~3毫升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A. ①④③②⑤B. ①③④②⑤C.④⑤③①②D. ④③⑤①②16.要从试剂瓶里取出少量食盐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方法是( )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B.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送入试管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D.直接向试管中倾倒17.许多化学试剂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保存。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1-2节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1-2节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1-2节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 月相的变化规律B. 地球自转方向C. 日本常发生地震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3.实验室加热约5mL 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4.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A. 体温计B. 量筒C. 刻度尺D. 量杯5.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

图中警告标志表示有毒的是()A. B. C. D.6.下列仪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组是()A. 试管——测量液体体积B. 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C. 酒精灯——加热D. 天平——测物体的质量7.张一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B. 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C.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D. 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8.下列哪组实验器材可转移液体()A. 烧杯和玻璃棒B. 烧杯和三脚架C. 烧杯和滴管D. 镊子和试管夹9.下列有关科学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B. 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D.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10.下面的化学实验操作都正确的一组是()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垂直.②将化学实验中的废液放入废液缸中③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外焰.④玻璃仪器洗过后,如果内壁的水附着均匀,既不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才算洗干净了.A. ④①②B. ②①③C. ③①④D. ②③④二、填空题11.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用来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O2468【101214161温度(℃)3635343332)31303030(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

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下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单层79788280738484【82818080双层20232424》242522222123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分)为探究微量元素铁(Fe)、锌(Zn)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4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

兴趣小组同学建立的猜想和假设是组别数量(只)实验开始体重(克/只)实验后体重(克/只)增重(%)不提供饲料组10±$全部死亡普通饲料组10±±普通饲料+Fe组10±|±普通饲料+Zn组1024±±则在这一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_______。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2分)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

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

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l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__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该方案有什么明显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

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右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1)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想看,牛顿在研究“大炮”问题时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A.由石头落地直接得出结论B.由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C.以可靠的事实、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D.根据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7.科学课本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摆动。

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

为了确认这一设想,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的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

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张勇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张勇猜想: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赵良猜想:可能由吊灯的摆动幅度决定。

他们按照如图仪器进行实验。

一根细绳一端拴一个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画线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张勇和赵良的设想,请你也提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格中的“”的数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张勇和赵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钟摆是利用本实验原理制成的。

某一钟摆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钟摆摆长调__________(填“长”或“短”)一些。

8.2011年3月,酒后驾驶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类型写入我国法律。

为什么要实施“禁止酒后驾驶,小敏猜想: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C"(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分)有些水生植物的名称带“藻”字,如金鱼藻、黑藻、狸藻等。

它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都开花,种子有果皮包被。

据以上信息判断:(1)金鱼藻、黑藻、狸藻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藻类植物;(2)金鱼藻、黑藻、狸藻属于________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8分)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黄樟素。

A.小明认为黄樟素会导致癌症;B.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C.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A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结果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分)为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有何影响,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①②两组。

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甲】将①组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乙】将①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丙】将①②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①组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回答问题,再评价实验方案:(1)①②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评价以上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