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导论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反射波时距曲线
t OR RS O*S
V1
V1
4h2 X 2 V1
当炮检距X=0时, t0=2h/V1,是炮点 之下垂直反射波旳 走时。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连续介质中波旳射线和等时线方程
p sin (z)
v(z)
定义视速度旳倒数为视慢度,它就是射线参数p.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室内数据处理;
地震地质解释;
‥ ‥等。
地震反射波勘探旳基本原理
在地表附近激发旳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不同介 质(地层)分界面产生向上旳反射波,检测、统 计地下地层界面反射波引起旳地面振动,能够解 释推断地下界面旳埋藏深度,地层介质旳地震波 传播速度、地层岩性、孔隙度、含油气性等。
最简朴旳是根据反射波到达地面旳时间计算地下
如右图 所示,从激发点O 发出旳入射波 到达绕射点A,然后以绕射波形式到达地 面旳任意观察点D,显然,波旳旅行时是 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入射波旅行OA
所需旳时间,另一部分是绕射波经过AD 旳 传播时间。
OA AD l2 h2 (x d )2 h2
t
v
v
屡次反射波时距曲线
本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如在水域开展调查时旳水底 界面、浅层基岩面等),往往能够产生屡次反射波。屡次 反射波可分为全程屡次波和层间屡次波等,在地震统计上 出现得最多、也比较轻易辨认旳是全程屡次反射波。
动校正速度选用旳影响
有速度误差,则经过动校正后,还有剩余时差
对速度精度旳要求:
1、叠加次数越高,接受间隔越大,通放带越 窄,对动校正速度要求越高;
2、界面越深旳反射波,速度误差旳影响越小; 3、伴随道间距旳增长,由速度误差引起旳叠
地球物理学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1.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
2.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得出的波速分布特征。
3.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4.地球表面的形态可分为海洋、大陆边缘、陆地,海陆地形的差异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5.天然地震按地震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6. 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答: 地震; 重力; 电法; 磁法.7. 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8.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_______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_________.答: 形变; 恢复; 弹性; 弹性体.9.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_____,若去掉外力以后, 物体仍旧__________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______.这种物体称为____________.答: 形变; 保持; 塑性; 塑性体.10.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__________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___________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_________形变.也产生___________形变.答: 对立; 同时; 弹性; 塑性.11.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形变或___________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_________物质,作用其上的外力_______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_____________,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___________、压力等外界条件.答: 弹性; 塑性; 物理; 大小; 长短; 温度.12. 当外力作用_________, 而且作用时间又_________,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答: 很小; 很短.13. 当外力作用__________,且作用时间__________时, 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答: 大; 长.14. 地球是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的,其中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15.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答: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16.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基本的地质学原理与方法,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地震监测预测,(地质矿产)、(煤田和油气资源)勘查,(道路桥梁的)工程地球物理检测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碎石垫层地基对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_省略_S_DYNA显式积分程序模拟分析_梁艳晨

2009年12月第28卷4期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D e c e m b e r,2009V o l.28,N o.4 文章编号:1004-9762(2009)04-0354-04碎石垫层地基对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A N S Y S/L S-D Y N A显式积分程序模拟分析*梁艳晨1,田志昌2,李 娟1(1.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10)关键词:碎石垫层;抗震能力;A N S Y S/L S-D Y N A模拟分析;显式积分中图分类号:T U311 文献标识码:A摘 要:为了验证设置碎石垫层的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减振性能,用A N S Y S10.0软件里的A N S Y S/L S-D Y N A显式积分程序对两种平面框架———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和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进行地震响应模拟分析.在程序模拟中,将碎石垫层的厚度取为1000m m.由于整个碎石层相对厚度很小则其每一薄层动剪切模量取等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的最大正位移较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减少了56.08%,最大负位移减少了56.72%.因此,设置碎石垫层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上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A N S Y S/L S-D Y N Ae x p l i c i t i n t e g r a t i o np r o c e d u r e s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g r a v e l l a y e r t o i m p r o v e th e s ei s m i c c a p a c i t y o f b u i l d i n g sL I A N GY a n-c h e n1,T I A NZ h i-c h a n g2,L I J u a n1(1.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B a o t o u014010,C h i n a;2.C e n-t e r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B a o t o u014010,C h i n a)K e yw o r d s:g r a v e l l a y e r;s e i s m i c c a p a c i t y;A N S Y S/L S-D Y N As i m u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e x p l i c i t i n t e g r a t i o n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 v e r i f y t h e d a m p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w i t h g r a v e l l a y e r s o n t h e u p p e r b u i l d i n g,A N S Y S/L S-D Y N Ae c p l i c i t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s i nt h e A N S Y S10.0s o f t w a r e a v a i l a b l e f o r t w o k i n d s o f p l a n e f r a m e s(o n e w i t hf o u n d a t i o n s e t w i t hs t o n e c u s h i o n a n d t h e o t h e r w i t h o u t s t o n e c u s h i o n)w e r e a d o p t e dt o c o n d u c t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t h e g r a v e l c u s h i o n w e r et a k e na s1000m mi n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T h e e q u i v a l e n t d y n a m i c s h e a r m o d u l u s w a s c h o o s e n,f o r t h e r e l a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t h e e n t i r e g r a v e l l a y e r i s v e r yl i t t l e.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u n d e r t h e e f f e c t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s e i s m i c w a v e s,t h e l a r g e s t p o s i t i v e d i s p l a c e-m e n t o f t h e f r a m e w o r kw i t h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o n e c u s h i o nd e c r e a s e d b y56.08%c o m p a r i e dw i t h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w i t h o u t t h e s t o n e c u s h i o n,w h i l e t h e l a r g e s t d e c r e a s e o f n e g a t i v e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i s56.72%.T h e r e f o r e,s e t t i n g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g r a v e l c u s h i o nh e l p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e i s m i c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u p p e r p a r t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t o s o m e e x t e n t. 对于突发性的地震灾害,传统的处理和防治方法是消极地对建筑物采取加强措施,将地震作用视为水平向的静力荷载,即按照估计的地震作用大小,提高结构间必要部位的强度,使之提供足够的抗震能力,以保安全.随着科技进步,逐步出现了另一种抗震思路———积极的抗震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结构中采用一些耗能设施,地震时使地能尽量少的传递给建筑物,从而使上部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包*收稿日期:2009-09-03作者简介:梁艳晨(1983-),女,山东济宁人,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抗震与减振性能研究.梁艳晨等:碎石垫层地基对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A N S Y S /L S -D Y N A 显式积分程序模拟分析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变形和变形内力等)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地震惯性力和其他类似冲击荷载对建筑物的突出发性破坏作用[1].本文提出的碎石垫层地基的独特的结构正体现了这种思想,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碎石垫层地基是在基础和地基之间辅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层,由均匀散体材料(小碎石)组成,相对厚度通常取1000m m ,主要起到减小基础底面应力集中,减弱应力集中现象,均匀地基土荷载分配,可以改良地基承载机理,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能力[2].在地震动能量向上部建筑物输入的过程中,颗粒之间重分配,消散地震动能量,减小地震动能量向上部建筑物的输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保证上部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达到大震可修、大震可用的目的[3].这种复合式地基,由于承载力提高幅度有很大的可调性,沉降变形小、造价低、施工简单,适合于中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碎石垫层地基中,适当放置一定厚度的碎石层,地震时,上部结构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而相对抗剪刚度很小的碎石层作为中介耗能层,这样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通过调节碎石层厚度和参数),同时由于碎石的可调性和地基土的协同工作性质,使整个结构的自振周期适当增长,振幅减少,从而达到减震和隔震的目的.部分学者认为[4]:(1)结构基础和地基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碎石层减弱了基础和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整体性,地震时容易形成一个人为的薄弱层,削弱建筑物整体抗震性;(2)密实的碎石层在竖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剪胀,从而失效,形成震害的隐患部位;(3)碎石层由散体材料构成,本身的抗拔力几乎为零,所以地基的抗拔力不能发挥作用,减弱了上部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其中第(1)条可能是从传统抗震思想考虑的,有多大的地震作用力,使结构整体上有多大的抵抗力,这与现行的积极抗震思想是不符的,虽然碎石层的存在减弱结构间的整体性,但是它在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减小基础底面应力集中,减弱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现象;均匀地基土荷载分配;保证基础和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等等.第(2)条可能从碎石层孤立的角度考虑的,在竖向力(加速度)作用下可能发生剪胀,但是上部结构在竖向(或水平)加速度作用时产生很大的竖向(或水平)惯性力,这样碎石层计算土体可能处于双向围压下,其剪胀可能性很小.第(3)条中描述的抗拔力问题,对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已经保证了高层有足够的抗倾覆能力,可以不用考虑地基的抗拔力问题.1 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五层平面框架抗震性能的A N S Y S /L S -D Y N A 模拟分析 本算例分析用两种五层的平面框架作对比,一种平面框架地基处设置了碎石垫层,另一种平面框架地基处未设置碎石垫层,两种框架的尺寸及施加于梁两端节点的集中质量如图1所示.图2和图3是两种平面框架A N S Y S /L S -D Y N A 分析模型,固定基底各节点水平和竖向自由度,并对地基施加水平地震波(如图4所示).图1 两种平面框架尺寸及梁端节点处集中质量值F i g .1 T w o k i n d s o f p l a n e f r a m e s i z e a n dc o n c e n t r a t e dm a s s v a l u e s a t b e a m e n dn o d e355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12月 第28卷第4期图2 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F i g.2 T h e f r a me w o r ko f f o u n d a t i o nw i t hf l a t g r a v e l c u s h i o n图3 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F i g.3 T h e f r a me w o r ko f f o u n d a t i o nw i t h o u t f l a t g r a v e l c u s h i o n图4 所加载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F i g.4 T h e l o a dc u r v e o f t h ea c c e l e r a t i o nt i m eh i s t o r y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碎石层内的水平动剪力传递过程分析中可以做如下基本假定[5]:(1)仅考虑水平地震时,碎石层所受到的竖向变形主要由上部结构的恒定重力引起,且在震前已完成.但是,仍然要考虑上部结构的重力对碎石层产生的竖向应力的影响;(2)地震产生的水平剪切波从深层基岩或土层通过碎石层传给上部结构,使其振动.相反,上部结构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剪力又由碎石层下传给地基土;(3)碎石层是由有限个具有粘弹性的薄层所组成的,且同一薄层层面上水平动剪力均匀分布.由于整个碎石层相对厚度很小则其每一薄层动剪切模量取等值.计算结果如图5,6,7和8所示.由图7知,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其顶层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最大正、负位移坐标分别为(8.020s,5.27E-03m),(5.0799s,-4.22E-03m),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其顶层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最大正、负位移坐标分别为(7.9399s,1.20E-02m), (5.0999s,-9.75E-03m).设置碎石垫层后,平面框架其顶层的最大正、负位移较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分别减少了56.08%,56.72%.由图8知,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一、二层间的最大正、负位移差坐标分别为(8.0399s,6.3959E-04m),(7.76s,-5.4974E-04m).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一、二层间的最大正、负位移差坐标分别为(7.9799s,9.9427E-04m),(7.7199s,-8.5817E-04m).设置碎石垫层后,平面框架一、二层间位移差较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最大正、负位移差分别减少了35.67%,35.94%.因此,地基设置碎石垫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图5 两种平面框架节点1的位移时间历程曲线F i g.5 T i m e h i s t o r y o f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c u r v e s o ft w ok i n d s o f p l a n e f r a m e w i t ht h en o d e1356梁艳晨等:碎石垫层地基对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A N S Y S /L S -D Y N A显式积分程序模拟分析图6 两种平面框架节点2的位移时间历程曲线F i g .6 T i m e h i s t o r yo f d i s 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s o fp l a n ef r a m e w i t ht h e n o d e2图7 两种平面框架节点6的位移时间历程曲线F i g .7 T i m e h i s t o r yo f d i s 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s o f t w o k i n d s o f p l a n e f r a m e w i t ht h e n o d e 62 结论通过对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和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进行A N S Y S /L S -D Y N A 模拟分析比较,得出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地基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最大正位移较地基未设置碎石垫层的平面框架减少了56.08%,最大负位移减少了56.72%.因此,设置碎石垫层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抗震能力.图8 地基是否设置碎石垫层时一二层间位移差的比较F i g .8 T h e c o mp a r i s o no f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b e t w e e nt h e f i r s tt w o s t o r i e s w h e t h e r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i s s e t u pw i t ht h e g r a v e l c u s h i o no r n o t参考文献:[1] 李 杰,李国强.地震工程学导论[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 阎明礼.地基处理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3] 李 宁,韩 煊.碎石层对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影响[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68-73,83.[4] 王 炜,杨尧志.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2000,16(2):97-100.[5] 韩银全.C F G 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D ].河南:河南理工学院,2003.357。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首页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副院长:院长:一、专业代码:081001二、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系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备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结构抗震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够在设计、施工、地震工程研究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
六、基本要求:毕业生应获得如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质。
(二)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三)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房屋结构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了解土木工程的重要法规。
(四)具备土木工程学科基本技能具有工程制图、常用土木工程设计软件应用能力,掌握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具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具备初步土木工程从业能力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在地震工程领域研究和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七、主干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八、主要课程简介(一)结构力学(一):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影响线,虚功原理和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杆系结构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在静、动力分析及结构设计方面奠定基础。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减灾
方法
防灾
防灾
防洪
技术
火灾
减灾
工程学
工程 介绍
风灾
导论
提供
包括
设计
基本原理
灾害
地震
内容摘要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是一本致力于介绍防灾减灾工程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性著作。 该书的内容涵盖了灾害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地震工程、防洪工程、风灾防护、火灾防治等,旨在 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防灾减灾知识体系。
地质灾害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一旦发生,其破坏力往往极大。书中对地质灾害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地质灾害的 预防和应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可能面临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支持。
在书中,我也看到了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 灾害的风险性也在不断增加。城市防灾减灾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城市灾害管 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的目录结构清晰、内容全面,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介 绍,又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书具有很 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一本优秀教材。无论是对于该 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是实践工作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这是《防灾减灾工程学导论》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在火灾防治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火灾的成因、发展过程和危害,以及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基 本措施。还探讨了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建筑结构的耐火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为火灾防治提供 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综述

图2 2.2退化三线型模型 该模型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此模型具有如下特点:(1)、骨架曲线采用 三折线,第一段为线弹性阶段,开裂后采用 第二段折线,第三段为屈服后阶段。两折点 分别对应开裂点于屈服点。(2)、卸载时刚 度不退化,而反向再加载时刚度退化。卸载 线平行直线 ,反向卸载线平行直线 ; 当在未开裂时卸载至零再加载则与反向开 裂点相连;在超过开裂点而未达屈服点时
工 程
中国科技信息 2009 年第 8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pr.2009
建筑结构时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法综述
李泉江 安令石 韩利辉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摘 要 时程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动态的计算方法,将 抗震计算理论由等效静力分析进入直接动力 分析,更真实的反应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从 动力方程出发即对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梳 理,以令更多的从事研究设计的工作人员及 学生综合地认识和了解时程分析法。 关键词 结构抗震;时程分析;恢复力模型;计算模型; 数值分析
为时间步长△t,一般取△t=0.01~0.02s; (2)将每个△t内的矩阵[M]、[C]、[K]均
视为常数;
(3)由△ t 的初始值
,
求出其末端值
;
(4)将该末端值作为下一个△t的初始
值,重复计算,直到结束。
运动方程逐步积分的方法很多,常用
的有线性加速度发、W i l s o n —θ法、
Newmark —β法、Runge — Kutta 法等。
态,实现了弹塑性阶段杆单元沿杆件长度 的变化。显然,相对于单分量模型,分 割梁模型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远较单分量 模型复杂,但也更能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 下受力变形情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代码 ArchitecturalandCivilEn

公共 课程
必修 5学分
城市防灾减灾 0 4 S 0 1 0 6 U r b a nD i s a s t e r M i t i g a t i o na n dR e 3 2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地基处理新技术 0 4 S 0 1 0 7 N e wT e c h n i q u e so fG r o u n dI m 3 2 p r o v e m e n t 建筑景观理论与设计 0 4 S 0 1 0 8 3 2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城市地下工程 0 4 S 0 1 0 9 3 2 U r b a nU n d e r g r o u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Hale Waihona Puke 3 6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6 6 S 1 7 0 1 0 0 S 1 8 0 2 8 8 S 1 2 0 3 基础 理论 课程 8 8 S 1 2 0 4 8 8 S 1 2 0 5 8 8 S 1 2 0 6 0 4 S 0 0 0 1 5 5 S 0 0 2 2 5 5 S 0 0 2 3 专业 基础 课程 学 位 课 程 2 0 学 分 0 4 S 0 0 0 2 0 4 S 0 0 0 3 0 4 S 0 0 0 4 0 4 S 0 0 0 5 0 4 S 0 1 0 1 0 4 S 0 1 0 2 0 4 S 0 1 0 3 0 4 S 0 1 0 4 专业 课程 0 4 S 0 1 0 5 课 程 名 称 自然辩证法概论 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D i a l e c t i c s o f N a t u r e 应用英语 A p p l i e dE n g l i s h 矩阵论基础 M a t r i xT h e o r yB a s i s 应用统计 A p p l i e dS t a t i s t i c s 实用数值分析 P r a c t i c a l N u m e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最优化方法 O p t i m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专业英语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n g l i s h 工程随机过程 E n g i n e e r i n gS t o c h a s t i cP r o c e s s e s 流体力学 F l u i dM e c h a n i c s 弹塑性力学 E l a s t i ca n dP l a s t i cM e c h a n i c s 高等土力学 A d v a n c e dS o i l M e c h a n i c s 基础工程 F o u n d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高等钢筋混凝土理论 A d v a n c e d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T h e o r y 工程领域专题 L e c t u r e s i nS p e c i a l A r e a s 结构设计与抗震 E a r t h q u a k e-R e s i s t a n tD e s i g no f S t r u c t u r e 道路桥梁工程 R o a da n dB r i d g eE n g i n e e r i n g 工程测试技术 T e c h n i q u e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s t i n g 工程建造与施工 E n g i n e e r i n gB u i l d i n g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学时 学分 3 6 4 8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1 6 3 2 3 2 3 2 3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开课 学期 一 一 一 一 二 二 二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授课 方式 授课 / 研讨 授课 / 研讨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授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土木院 选修 4学分 2 二 授课 考试 土木院 必修 1学分 选修 4学分 开课学院 马院 外国语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土木院 必修 2学分 选修 4学分 备注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教学历史沿革-中国桥梁网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教学历史沿革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桥梁研究所李 乔2014.05主要内容1. 专业设置2. 课程设置3. 教材建设4. 教学特点5. 代表人物• 18961900:山海关铁路学堂铁路工程科(含桥、路)• 19051911:唐山路矿学堂(3个校名)铁路工程科(含桥、隧、路)• 19121920:唐山工业专门学校(2个校名)铁路工程科(1912)土木工程科(1913)(含桥、隧、路)• 19211946:唐山交通大学(4次迁校,7次改名)土木工程科 铁路工程专门构造工程专门水利工程专门市政卫生工程专门路、隧桥、房屋• 19461952:唐山工学院(3次改名)土木工程专业铁道工程组构造工程组水利工程组市政卫生工程组路、隧桥、房屋 建筑工程组 建筑学、营造学• 19521972:唐山铁道学院桥梁隧道专业(桥、隧)铁道建筑专业(铁道、房建) • 19721995: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隧道工程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铁道工程专业• 土建结构专业• 1995199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土建专业(桥梁、隧道、道路与铁道) 建筑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岩土工程)19962014: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桥梁工程课群组 地下工程课群组铁道工程课群组 市政工程课群组 建筑工程课群组道路工程课群组岩土工程课群组城市轨道交通方向2. 课程设置• 1896-1900山海关铁路学堂铁路工程科:数理类:算数,代数,几何,求积法,三角,解析几何 及微积分。
普通物理。
力学类:静力学,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工程及材料力学, 机械及结构设计。
技能类:制图。
测量。
机械类:机械原理,工程机械。
专业类:路基,桥梁,涵洞。
其他类:散文,伦理。
体操。
2. 课程设置• 19051911唐山路矿学堂铁路工程科1910年课程设置:第一学年(土、机、电相同):算学,化学,物理,制 图,工厂实习,英文,中国文学,初级法文或德文,兵 式体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工程学导论
一、简答题
1.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水库地震、人工地震。
2.全球有哪几条主要的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称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也称海岭地震带。
3.体波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引起的传播介质颗粒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包括瑞利波和勒夫波。
纵波运动时,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横波运动时,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4.断层的运动机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走滑断层,有时也叫横推断层,指断层两侧岩石平行于断层走向彼此相对水平滑移。
倾滑断层,断层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上下运动,其运动基本平行于断面倾向。
倾滑断层可划分为两个亚类:正断层,指倾滑断层中倾斜断面上部的岩石相对于下部的岩石向下运动;逆断层,倾斜断面上部的岩石相对于下部的岩石向上运动。
5.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关键阶段?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经历过静力理论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
6.什么是地震动?地震动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
地震动的三要素分别是振幅、持时和频谱。
7.什么叫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人工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8.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是什么?
三水准目标:小震不坏、中震易修、大震不倒。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害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9.根据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哪几类?5.12地震属于哪一类?
按照震源的深度,可以分为浅源、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深度<70公里;
中源地震:70~300公里;
深源地震:>300公里。
5.12地震属于浅源地震。
10.面波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引起的传播介质颗粒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面波主要有乐夫波和瑞利波两种类型。
乐夫波质点运动是水平的,且垂直于波传播方向,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瑞利波传播时,介质颗粒的运动方式为竖直平面内的逆进椭圆。
11.第三代地震区划图中的基本烈度概念是什么?
基本烈度: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2.影响地震动的因素包括哪三类?
影响地震动的因素包括震源、传播介质与距离、局部场地条件三类。
13.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包括哪几类?
地震次生灾害指,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按其成因,种类一般分为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分为两类;
1、物理性次生灾害.大部分次生灾害都属于这一类,如火灾、滑坡、海啸等灾害.
2、心理性次生灾害.如“盲目避震”、“盲目搭建防震棚”灾害等.
14.地震动有哪些主要的工程特征?
二、论述题
1.影响地震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地震动的因素包括震源、传播介质与距离、局部场地条件三类。
震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震级大小和震源尺度方面;传播介质与距离的影响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地震动的振幅随着震源距增大而减小;局部场地条件对频谱形状有重要影响。
2.我国防震减灾法要求地震应急预案应具有哪些内容?铁路部门在指定地震应急行动方案时应考虑哪些具体措施?
我国防震减灾法要求地震应急预案具有下列规范性的内容:
(1)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2)应急通讯保障;
(3)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质的准备;
(4)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5)灾害评估准备;
(6)应急行动方案等。
这些内容可作为铁路、公路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时的法规依据和参考。
3.试简述近年的大地震对地震工程学发展有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强震数据
震害资料(山地灾害)
验证既有理论、发现新现象研究发展
抗震设计规范
4.里氏震级的优缺点。
缺陷:
精度不太高。
地震波在向各个方向传播过程中,历经的传播路径和衰减效应都存在差异。
同一次地震,不同观测点计算出来的震级也会存在差异。
只抓住地面上某一种地震波的最大振幅来表征地震的能量。
经过长途传播后到达观测点的地震波能量只能是地震释放总能量的一部分,不足以表达震源破裂面上真正释放出的能量。
由于“地震强度频谱比例定律”的限制,当震级超过8.3~8.5以后,尽管宏观表象显示地震
具有更大的规模,但测定的面波震级很难增长上去,就是所谓的面波震级饱和现象。
5.试论述地震引起的线路工程震害现象。
线路工程:桥梁、铁路、公路、隧道
同震震害:桥梁震损坍塌、铁轨变形、路基坍塌、路面破坏、隧道口坍塌……
次生灾害破坏:泥石流、滑坡、崩塌
三、计算题
1.例:某介质密度为2150kg/m3,弹性模量为50Gpa,泊松比为0.25,试计算纵、横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注意单位!!)
2.例:某次地震震后调查发现,某地区A类房屋(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旧式房屋)、B类房屋(未经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和C类房屋(按照VII度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建筑物破坏情况如表10-1。
试计算该地区的平均震害指数。
3.破裂长度100km;破裂宽度13km;平均滑动量3.5m;介质剪切刚度3x1011dyne/cm2,则矩震级为?
•根据断裂面上的基本物理参数计算的,直接表征破裂面上滑动过程中能量释放大小。
•对特大地震不会出现饱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