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包括必需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和无效消费。

3. 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收入、价格、偏好等。

4.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与意义2. 消费的类型a. 必需品消费b. 奢侈品消费c. 无效消费3. 影响消费的因素a. 收入b. 价格c. 偏好d. 社会消费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的区分和影响消费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费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消费的概念:解释消费在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讲解消费的类型:分别介绍必需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和无效消费的特点。

4. 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讲解收入、价格、偏好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消费现象背后的原因。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总结与复习: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消费的概念、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2. 评价方法: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消费概念、消费类型的掌握情况。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费现象分析的能力。

c.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d.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消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等。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消费案例,如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等。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基本概念,掌握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现象的能力,提高消费观念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基本概念:消费的含义、消费的目的和方式。

2. 消费的类型: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

3. 消费的特点:消费的必要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发展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基本概念、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消费的类型及其区分,消费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消费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消费的基本概念:讲解消费的含义、消费的目的和方式,让学生理解消费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消费的类型:讲解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

4. 讲解消费的特点:讲解消费的必要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发展性,让学生了解消费的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所属消费类型及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消费现象,分析其消费类型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消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消费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分析消费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消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

2. 通过作业、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消费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跟踪,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消费者协会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2.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及区别3. 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具体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消费案例,加深学生对消费类型的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消费行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导入新课《消费及其类型》。

2. 讲解消费的概念: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解释消费的概念。

3. 讲解消费类型:介绍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及区别。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消费案例,让学生加深对消费类型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消费行为。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消费类型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消费概念和消费类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课后选择一个消费案例,分析其所属的消费类型,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现实生活中各种消费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消费相关概念和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消费类型的讲解。

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与拓展。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

1.2 教学内容消费的定义与特征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消费类型的分类及其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费类型。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案例资料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消费的本质和类型。

1.5.2 讲解消费的概念与特征讲解消费的定义,强调其满足人类需求的作用。

分析消费的特征,如自愿性、选择性等。

1.5.3 讲解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理解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

1.5.4 讲解消费类型划分消费类型的标准及其依据。

讲解不同类型的消费特点及其表现。

1.5.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消费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

1.5.6 课堂小结1.5.7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某一消费案例所属的消费类型。

第二章:生存资料消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存资料消费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生存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点生存资料消费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响生存资料消费的因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存资料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存资料消费案例。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案例资料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生存资料消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存资料消费的本质和特点。

2.5.2 讲解生存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点讲解生存资料消费的定义,强调其满足基本需求的作用。

分析生存资料消费的特点,如必需性、稳定性等。

2.5.3 讲解生存资料消费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存资料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理解生存资料消费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2.5.4 影响生存资料消费的因素讲解影响生存资料消费的因素,如收入、价格等。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选择的理性性。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与特点2. 类型消费行为a) 生存资料消费b) 发展资料消费c) 享受资料消费3.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费的概念、特点及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难点:不同类型消费行为的判断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导入新课《消费及其类型》。

2. 讲解消费的概念与特点: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定义,介绍消费的基本特点。

3. 分析类型消费行为:讲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定义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类型消费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5. 讲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介绍收入、价格、政策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享各自的观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消费概念、类型消费行为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消费案例,分析其所属类型及影响因素,以此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时事分析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消费调查,了解当前消费市场的现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2. 参考资料:相关消费领域的论文、报告、案例等3. 网络资源: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数据分析等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十、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消费及其类型》教案1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含义;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高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发掘以交易方式划分的几种消费类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生活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三、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消费结构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分析近年来情人节巧克力热卖、丽江旅游热火朝天的原因小组讨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消费?2、列举富人与穷人的住房、车的消费水平。

迪拜富豪车镀黄金,李连杰豪宅6年造价2亿。

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②列举超市促销、猪肉降价,销量上升。

引出消费品的价格影响消费水平A、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收入总有限度,在这限度内寻找消费组合就不能不参考商品的价格。

B、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C、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物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物价下降购买力上升③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对消费的影响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二)、消费的类型按产品的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按消费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1、有形商品消费:衣食住行劳务消费:保姆、钟点工、维修2、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学习享受资料消费:旅游、音乐会3、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1)含义: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其特点。

1.2 教学内容消费的定义与概念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消费的类型及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消费的特点及实例。

1.4 教学准备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消费的概念。

新课导入:讲解消费的定义与概念,强调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讲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消费,如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并分析其特点。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消费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消费的特点及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

第二章:生存消费让学生了解生存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生存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存消费的定义与概念生存消费的特点生存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存消费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生存消费的实例及影响。

2.4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实例等。

2.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导入:讲解生存消费的定义与概念,强调其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讲解生存消费的特点:介绍生存消费的特点,如必需性、稳定性等。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生存消费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及作用。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存消费的实例及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

第三章:发展消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发展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消费的定义与概念发展消费的特点发展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消费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发展消费的实例及影响。

3.4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实例等。

3.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包括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

3. 培养学生对个人消费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智慧。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定义和特点。

3.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个人收入、商品价格、广告等。

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巧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巧和策略。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消费及其类型》相关章节。

2. 课件:消费的概念、类型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3. 案例材料: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实际案例。

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

5.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消费的概念: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定义和重要性。

3. 介绍消费类型:讲解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定义和特点。

4. 分析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讨论个人收入、商品价格、广告等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行为。

5. 消费者权益保护: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冲动消费、计划消费和必需消费的特点。

2.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消费者和销售员,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巧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四:消费的类型
展示:《买房》
讨论
区分消费类型,尤其正确对待贷款消费。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①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重点知识。
②要求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并进行讲解。
①学生回忆并诵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②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部分。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科目
政治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Nhomakorabea《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消费的类型。本节内容深入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既对前两课知识的提升,又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示《生活帮—这车,到底买不买》;引导学生思考,做及时引导。
思考、讨论、回答、做笔记
从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解收入对消费影响的认识。
合作探究三: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的含义,及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展示《钞票都去哪儿了》,提问问题,补充知识。
思考、回答、做笔记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合作探究一: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PPT展示三个镜头,提问“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及时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对答案进行补充。
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二: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了解消费类型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3)引导学生把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课前:学生利用20分钟自主完成导学案,熟悉课本知识,记录疑点;
五、教学手段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设计导学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学习准备: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3.教具准备:投影仪、白板。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展示目标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片段。
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贷款消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析
学生本身就是一名消费者,几乎每天都在消费,但是对于现象背后的本质还没有进行思考,如何把深奥的理论用深入浅出的较形象的方法阐述出来是本课的难度所在。同时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合作的意识较强,利用这种特点开展讨论式教学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思考、做记录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过渡)正如歌曲里所唱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了。那么,我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消费有哪些类型?我们的消费结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消费及其类型》。
观看、思考
通过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兴趣,引入主题。而且该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起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作用。
(2)课堂上,教师以导学案为线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乡生活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辩证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