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认识文化血脉的珍贵价值。
2. 理解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3. 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导学内容:
一、文化传承的意义
1.1 什么是文化传承?
1.2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是什么?
1.3 文化传承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二、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2.1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哪些?
2.2 摩登科技如何助力文化传承?
2.3 如何让文化传承更加生动有趣?
三、如何做好文化传承
3.1 如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如何珍爱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
3.3 如何利用摩登科技推动文化传承?
导学活动:
一、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在班级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观看视频:观看关于文化传承的纪录片或短片,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三、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事迹等文化遗产珍爱单位,亲身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五、撰写心得: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了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不息传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血脉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

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学情分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媒体等的宣传,九年级学生对中国灿烂文化有了一定的见闻和认知经验的积累。
但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激荡。
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及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可能对中国灿烂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淡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自觉地重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不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与认同感。
引导学生感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认同文化力量与文化品格。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践行文化自信,文化立世,文化兴邦。
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过程与方法】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讨论话题,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既要确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无答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Array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长期以来,我国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
2、中华文化的特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和,植根于。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5、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p60-61: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代表着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7、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②事关、、的传承发展。
8、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9、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蕴含着丰富的,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高尚的和远大的,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10、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
美德的力量在于。
活动一:阅读感悟【背景材料】: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重点博物馆牵手中央电视台,打造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实现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
《国家宝藏》完全自主研发版权,每集节目聚焦一家博物馆的3件镇馆之宝。
每件国宝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这档节目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
5.1 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如何建设法治中国?2.怎样建设法治政府?3.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二)课前预习 10分钟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①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内容:③特点:2.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文化?①文化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②文化作用: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③文化魅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
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内涵)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的传承发展。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必须坚持以为指导。
②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继承,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课中探究【学习任务一】河南卫视在过去的两年里,每当佳节到来时,总是能带给观众一些令人惊叹的节目,《元宵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大家通过刚才观看《中秋奇妙游》这一节目,思考:提起中华文化,你能想到什么?这些中华文化由谁创造?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如此种类繁多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吗?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发展,你能用另外一个成语来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吗?【学习任务二】河南卫视最早走红的节目《唐宫夜宴》用14名年轻舞者扮成唐宫乐使,她们的娇憨逗趣呈现出烟火气与民俗风,打破了古典舞唯美抒情的固有调性,将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与当代的视觉审美相结合,同时配合 5G+AR 技术,串联起《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将大唐盛世的锦绣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乐舞俑、乐舞图像唱起来、跳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真真切切地传播到了社会公众心中。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掌握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方法;
3. 增强文化自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导学内容:
本次导学将盘绕文化传承展开,通过进修《延续文化血脉》,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传承文化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大。
导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延续文化血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本次进修的主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导学(20分钟)
1. 什么是文化传承?为什么文化传承如此重要?
2.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3. 传承文化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摩登生活相结合?
4. 《延续文化血脉》中提到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对我们有何启迪和影响?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
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分享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体会。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效果,并对文化传承进行总结和思考。
五、作业安置(5分钟)
1. 撰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
2. 收集一则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新闻或故事,分享给同砚。
导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承相关的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文化讲座等;
2. 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事迹等处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鼓励学生进修传统文化技艺,如中国画、剪纸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次导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潮起亚细亚》的绝美瞬间的视频导入。
通过开幕式中东方文化元素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自学导航: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58—66页,大字细读,小字略读,完成自学导航中的七个问题,时间3分钟。
自学内容为:(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和薪火相传的原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3).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重要性?(4).文化自信的内涵、原因和做法?(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7).青少年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3.新课探究: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寻根——赏中华文化之美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你在其中发现哪些中华文化?结合经验,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生自由回答,并总结文化的组成。
出示表格,思考: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前面不加“古”。
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
继续思考: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要点,完成自学导航中的第一个问题。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生参考课本回答。
完成自学导航中第二个问题。
材料展示:河南南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纪念着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这里见证着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的发展。
2021年5月12日,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认同文化力量与文化品格。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践行文化自信,文化立世,文化兴邦。
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过程与方法】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讨论话题,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既要确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
增强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教学难点】1.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一成不变的。
3.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流程视频导入:播放《经典咏流传》“苔诗”片段,引入“国学热”。
设问思考:为什么这档节目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延续文化血脉”。
设计意图:(一)、中华文化根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3):《延续文化血脉:文化自信》【学习目标】1.描述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力量,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探讨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难点)【预习案】预习课本P58--62,思考下列问题(在书本上划出答案):1.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2.中华文化有什么价值?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究案】探究一: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说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究二:根据图片,自主思考,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
合作探究: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馈案】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由此可见,中国承办北京冬奥会能()A.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彻底满足人民需求B.迅速完善健身设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C.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快速跻身发达国家D.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开展茶叶贸易,交流分享茶文化。
这反映了()①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展示③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同发展④中国作为发达国家的责任担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年初,央视推出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
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两相融合,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该节目的推出()①让经典诗词洋溢着生机和活力②能激发人们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③将传统文化改造成了先进文化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州南塘河因南塘街得名,南塘街依南塘河而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初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习导航单
课题: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__________
主备: 课时:2课时
时间:2018-10-28
审核:
班级:
. 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来自于实现__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
②、文化的优秀、____________、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____________,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____________、文化安全和____________的传承发展。
8、怎样增强文化自信?(① -③)
①、既要___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___________;
②、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___________,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还要___________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___________中丰富发展。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A - B )
A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___________、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___________。
B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价值观念、___________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___________,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容?
①、特点:涵丰富,___________。
②、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___________,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___________,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___________,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___________,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___________,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___________,等等。
3、青少年应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① -②)
①、推进社会公德、___________、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___________; ②、倡导向上向善、___________、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合作、共同成长!)
考点一:中华文化根
材料一:
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揭开神秘面纱。
“冬梦”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会徽设计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的动感和力度,全面地幻化成一个冲向胜利的运动员。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
的。
【微点拨】
2、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点拨】:
文化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
中华文化虽然对人类的进步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附: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导航单答案
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58—66)
二、合作探究:
考点一: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答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容和重要性。
答案:①、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②、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自信的含义和来源。
答案:①、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和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考点二:
(1)【解析】根据材料找出好人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提炼。
答案: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
(2)【解析】例举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
答案:武牧羊——爱国精神(公元前100 年,中郎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使胜参加匈奴部的
斗争而受牵连被囚禁。
匈奴单于派人劝武投降,誓死不屈。
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迫武就未成,将武流放至荒无人烟的牧羊。
身陷绝境的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
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武被遣回朝。
武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
徙木为信——诚实守信(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
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
负荆请罪——宽容大度(战国时,廉颇为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的利益,处处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罪。
两人遂为刎颈之交。
)
(3)【解析】可从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如何弘扬两方面回答。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做法】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三、课堂练习:
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容的理解和认识。
题干材料中微信、世界级的科技产品等
关键信息说明C符合题意;故选C。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文化具有
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D项正确;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依
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中“仅靠磨刀为生,却累
计捐款37000多元”体现了吴锦泉老人助人为乐的和乐风,故C项正确,ABD三项未体现。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