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共24页
毛概-中国近代国情ppt

(二)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法条约》
《马关条约》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略
《辛丑条约》
1.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交战双方:中英
导火线:虎门销烟
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 始形成。
4.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 地点 朝鲜半岛及黄部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 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 民族的灾难。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2)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 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近代中国的历史矛盾 各资本帝国主义在 中国争夺的矛盾
封建统治内部的 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04
01
中华民族与资本— 帝国主义的矛盾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 矛盾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 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 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战争时,(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降低到次要、服从的地位。
阶级矛盾 当帝国主义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以战争以外的
方式压迫中国人民,(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北洋军阀统 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升级为主要矛盾, 经济 民族矛盾退居次要。
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构成了近代史的主题)
最新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专业知识讲座

国名 葡萄牙 意大利
荷兰 奥地利 西班牙
其它 总计
条约数 13 7 5 5 4 68 709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半殖民地:不完全的殖民地。政治上,国家 已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 经济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帝国主义的入侵
除以上四次被侵略战争外,还有: 1871年俄国入侵新疆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南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侵犯西藏边境 1903——1904年英国第二次入侵西藏,攻占拉萨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东北) 1914年一战期间,日俄战争(在山东),日本占领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黄遵宪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得出 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结论 。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 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⑶1894.8—1895.4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 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三,新的革命阵营。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与世界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国际资本主义,因而成为同一阵营的革命盟友。
第四,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 2 )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新的领导阶级。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现代国情

中国近现代国情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国情的发展,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勇敢地进行了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以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二、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然而,革命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篡夺,国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与独立。
2.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3.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探索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曲折时期。
尽管如此,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仍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摆脱了贫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经济发展。
2. 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我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社会变革与民生改善1.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毛概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答: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教材19-21页)2.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教材24-30页)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因此,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国情.ppt

•
•
• •
政治:吏治日益腐败,贪墨之风盛炽,卖官鬻爵,纲纪崩坏。官员昏庸不思作为, “多磕头,少说话”流为官场金科玉律。
军事、海防:武备废驰,军力衰败,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无复入关前之骁勇; 绿营军官贪兵懦,全无战斗力;海防空虚,炮台年久失修,水师战船遇击则破。 思想文化: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高压下,思想僵化守旧,没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部世界的情况毫无兴趣。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 1.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的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旗 帜,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 2.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 会基础,张骞等民族资本家涌现。
,
三.30年风雨,30年近代沧桑(1919—1949)
小编有话:回顾历史,五味的品尝!
• 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苦苦探索和奋斗的历史。 • 一个多世纪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伟大复 兴而前赴后继地奋斗着。 • 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象的深重的民族 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 华民族推向前进。 • 他们在探索国家民族出路的过程中,必 须面对和解决好在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若干 历史性难题。
时期特征
1.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走向多元化,在土地革命后,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新民 主主义经济并逐步扩大。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村发展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 2.民族资本经济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是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 处于不利的地位 3.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强,特别在一些沿海沿江的城市,伴 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4.国民党苛捐杂税,沉重赋税制约民间经济发展 5.国民党政府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国民经济逐 渐崩溃。
近代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 帝 第一,资本—帝 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 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 政和经济命脉, 政和经济命脉,而且 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 治,日益成为支配中 国的决定性力量。 国的决定性力量。
赫德: 赫德:掌握中国海 关大权达40余年 关大权达40余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反帝反 辛亥革命的反帝反 封建斗争。 包括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戊戌变法、 封建斗争。 包括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属于旧 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 范畴。 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战”和十月革命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战”和十月革命开始,开辟 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 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 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属于新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 部分。 部分。
1842—1919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709个 个
国名 英国 日本 沙俄 法国 德国 美国 比利时 条约数 163 153 104 73 47 41 26 国名 葡萄牙 意大利 荷兰 奥地利 西班牙 其它 总计 条约数 13 7 5 5 4 68 709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不完全的殖民地。政治上,国家 已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 经济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半封建: 半封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 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 出现。但封建经济制度、封建专制政治、封 建思想文化仍然保留并根深蒂固。
中国近代国情

返回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1915年五四运动为标志,为开端;
客观条件:旧民主主义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 展,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 提供了客观条件。
返回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 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 据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等的签订 ,成 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2、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等的签订, 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3、1894年7月——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和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定,进一步加深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4、1900年6月,八国联军战争爆发;1901年9月7 日,《辛丑条约》签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 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返 回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 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矛盾
显而易见,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多种 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起着领导 的、决定的作用,是主要矛盾。
1 2 3
It is our time now!
We are……
让我们一起进入
本次课题
(公元1840-1义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由于中 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无不以失 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