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13个学科的 知识
考试时间
考试时长:2小 时30分钟
考试科目:中 医基础、中医 临床、西医基 础、西医临床
考试方式:闭 卷笔试
考试题型:单 项选择题、多 项选择题、简 答题、论述题
考试分值
考试科目:基础医学综合、医学人文综合、预防医学综合、临床医学综合
简答题要求考生在限定字数内,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重点突出,不需要过于展开。
常见的简答题类型包括概念题、问答题、填空题等,难度适中,是考试中较为常见的一 种题型。
考生在备考简答题时,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记忆,同时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论述题
考试题型介绍 论述题特点 常见论述题示例 备考策略
考试时间:1天,共300道 选择题
考试内容:中医基础、临床、 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遵守考场纪律,不得 作弊或违反考场规定
考试合格标准:总分为300 分,合格分数线为180分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不得提前交卷或延时答题
考生需在规定 时间内完成试 卷,不得提前 交卷或延时答
题。
考试内容涉及 中医基础、中 医临床、西医 临床等科目, 要求考生全面 掌握相关知识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考试科目 考试题型 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 考试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考试科目
章节副标题
中医基础理论
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考试形式:笔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运用能力

XXXX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XXXX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2012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发展简史及成就2.中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与范围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与方药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三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灭菌3.消毒细目二:外科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医学教育网整理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第四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麻醉方法的分类细目二:麻醉准备与用药要点:麻醉前准备细目三: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细目四:局部麻醉要点:1.常用局麻药2.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五:椎管内麻醉要点:1.蛛网膜下腔麻醉2.硬膜外麻醉第五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与酸碱平衡要点:1.体液的含量与分布2.水的平衡3.电解质含量与代谢4.酸碱平衡的维持细目二: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三: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细目四:外科补液要点:1.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2.外科补液的基本要求细目五:外科营养支持概述要点:正常营养需要第六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的适应证及输血方法细目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第七单元休克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及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西医病因病理医学教育网整理细目二: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监测细目三:休克的预防和治疗第八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手术前准备要点:一般处理细目三: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1.一般监测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第九单元重症救治与监测细目一:心、肺、脑复苏要点:1.概述2.心肺复苏3.脑复苏细目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要点:1.概述2.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十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细目三:手术后的镇痛医,学教育网整理第十一单元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细目:腔镜外科技术要点: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十二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概述要点:1.外科感染的特点2.分类3.临床表现及检查4.诊断与治疗细目二: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1.疖和疖病2.痈3.急性蜂窝组织炎4.丹毒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6.脓肿细目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细目四:全身性感染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五:特异性感染要点:破伤风细目六:中医药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第十三单元损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分类3.损伤的修复4.临床表现及检查5.治疗6.清创术细目二:颅脑损伤要点:1.头皮血肿2.头皮裂伤3.头皮撕脱伤4.脑震荡细目三:胸部损伤要点:1.肋骨骨折2.气胸与血胸细目四:腹部损伤要点:1.概述2.脾损伤3.肝破裂4.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细目五:泌尿系损伤细目六:烧伤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第十四单元肿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医学教.育网整理3.良性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2.纤维瘤3.皮脂腺囊肿4.血管瘤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四:食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细目五:胃癌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六: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2.直肠癌第十五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病因类型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及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胆道感染及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2.胆石病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临床分型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第十六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三:甲状腺炎要点:1.亚急性甲状腺炎2.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细目四: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2.甲状腺癌第十七单元乳腺疾病细目一:概述细目二:乳房检查细目三:急性乳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四:乳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乳房纤维腺瘤要点:临床表现及检查细目六:乳腺癌要点:1.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4.临床分期5.鉴别诊断第十八单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应证2.外科治疗方法细目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第十九单元门静脉高压症要点: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十单元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细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第二十一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细目三:腹股沟直疝细目四:股疝细目五:其他疝第二十二单元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细目一:上消化道大出血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二:下消化道大出血要点:结肠、直肠、肛门出血第二十三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剖生理2.临床表现3.外科检查方法细目二: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治疗细目三: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诊断与鉴别诊断2.治疗细目四: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五:前列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医学教育网整理细目六: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要点:1.肾癌2.膀胱癌第二十四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剖与生理概要2.辨证3.治疗细目二:痔要点:1.痔的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第二十五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概述细目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治疗细目五: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实践技能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实践技能

医学考试在线网
细目四:多巴胺
要点:Βιβλιοθήκη 多巴胺的作用、应用第六单元 抗肾上腺素药
细目一:α 受体阻滞药
要点:
酚妥拉明的作用、应用
细目二:β 受体阻滞药
要点:
β 受体阻滞药的分类、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七单元 镇静催眠药
细目:苯二氮类
要点:
1.苯二氮类分类及常用药
要点:吗啡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
细目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要点:
1.哌替啶的作用特点、应用
2.其他常用镇痛药作用特点
第十二单元 解热镇痛药
细目一:阿司匹林
要点: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细目二:其他解热镇痛药
要点: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的作用特点、应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动学因素、药效学因素、配伍禁忌)
第二单元 拟胆碱药
细目一:M 受体兴奋药
要点:
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细目二:抗胆碱酯酶药
要点:
新斯的明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三单元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
要点:
1.中毒解救原则
2.胆碱酯酶复活药种类及常用药
2.地西泮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第八单元 抗癫痫药
要点:
1.苯妥英钠的作用、应用
2.常见抗癫痫药的应用
第九单元 抗精神失常药
细目一:抗精神分裂症药
要点:
1.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是为了评估医学生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立的,旨在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助理医师。

本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涵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考试内容1. 基础知识(1)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原则等。

(2)西医内科学理论基础:包括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原则等。

2. 临床技能(1)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四诊技能。

(2)西医内科学临床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常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常用临床技能。

3. 综合应用能力(1)中医内科学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中医诊断与治疗思维,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制定合理的中医诊疗方案。

(2)西医内科学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西医诊断与治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西医的临床技能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

三、考试形式1. 笔试(1)单项选择题:包括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知识的理论考查。

(2)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病例,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实操(1)中医四诊: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四诊技能的操作。

(2)临床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见临床技能,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四、考试要求1. 理论知识掌握学生需要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原则等,并能够对常见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技能操作熟练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和西医临床技能,并能够准确、规范地进行相应的操作。

3. 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需要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考试评分标准1. 笔试部分(1)单项选择题:按题目难易程度给予相应的分值,正确答案得分,错误答案不得分或扣分。

XXXX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XXXX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1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根底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症、证、病的概念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细目二:精气学说的根本内容要点: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要点:细目二: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要点: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细目二:五行学说的根本内容要点: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第五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第六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第七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细目二:女子胞要点:第八单元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细目二:血要点:细目三:津液要点: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2.气与津液的关系第九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要点: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根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第十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细目六:痰饮要点:细目七:瘀血要点:细目八:结石要点:第十一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根本原理要点: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第十二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细目三:气血失常要点: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第十三单元防治原那么细目一:预防要点:细目二:治那么要点:6. 三因制宜。

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大纲《中医基础理论》2018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症、证、病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医学全在线网站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的运动与变化2.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交感互藏4.阴阳的消长5.阴阳的转化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NextPage]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则、治法的概念2.治病求本3.正治与反治4.治标与治本5.扶正与祛邪6.调整阴阳7.调理精气血津液8.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20XX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doc

20XX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doc

2013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3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二)病证诊断能力(三)确立治法的能力(四)选方与用药能力(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孔最2.列缺3.少商4.合谷5.曲池7.迎香8.地仓9.下关10.天枢11.足三里12.条口13.丰隆14.公孙15.三阴交16.地机17.血海18.神门19.天宗20.听宫21.肺俞22.膈俞24.肾俞25.委中26.秩边27.承山28.昆仑29.至阴30.太溪47.关元48.气海49.神阙50.中脘51.膻中52.四神聪53.夹脊(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毫针刺法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3.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2)皮肤针叩刺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1)偏头痛(2)中风(3)呕吐(4)痛经(5)扭伤(6)牙痛(7)晕厥(8)虚脱(9)高热(10)抽搐(11)内脏绞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2.拔罐方法3.起罐方法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 法2.一指禅推法3.揉法4.摩法5.推法6.按法7.拿法三、中医常见病证测试范围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胃痛10.呕吐11.腹痛12.泄泻13.痢疾14.便秘15.胁痛16.黄疸17.头痛18.眩晕19.中风20.水肿21.淋证22.郁证23.血证24.消渴25.内伤发热26.虚劳27.痫证28.中毒29.痹证30.腰痛31.乳癖32.肠痈33.崩漏34.痛经35.绝经前后诸证36.盆腔炎37.胎漏、胎动不安38.不孕症39.肺炎喘嗽40.小儿泄泻41.痄腮(流行性腮腺炎)42.颈椎病43.腰椎间盘突出症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6.伤口换药7.脊椎骨折搬运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9.心肺复苏术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常用辅助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心房颤动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风心病二尖瓣狭窄(6)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2)红细胞沉降率(3)肝功能(ALT、AST、γ-GT)(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5)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β2微球蛋白)(6)血糖(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血清钾、钠、氯(9)淀粉酶(10)心肌酶(CK、LDH)(11)抗链球菌溶血素"O"(12)甲胎蛋白(13)类风湿因子(14)漏出液、渗出液(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五)常用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五、西医常见病种测试范围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慢性支气管炎4.支气管哮喘5.肺炎6.肺结核7.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动过速(2)过早搏动(3)心房颤动8.高血压病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急性胃炎11.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溃疡性结肠炎14.急性胰腺炎15.细菌性痢疾16.病毒性肝炎17.急性肾小球肾炎18.慢性肾小球肾炎19.肾病综合征20.尿路感染21.缺铁性贫血22.再生障碍性贫血2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糖尿病25.类风湿关节炎26.脑梗死27.脑出血28.癫痫29.有机磷杀虫药中毒30.急性阑尾炎31.急性胆道感染32.乳腺囊性增生病33.前列腺增生症34.盆腔炎3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围绝经期综合征37.子宫内膜异位症38.小儿肺炎39.小儿腹泻40.流行性腮腺炎41.颈椎病42.腰椎间盘突出症True2013中西助理中医临床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中西助理中医临床针灸学辅导: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是: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阴经”,它们从六脏发出后,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

2023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3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3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最新版)目录1.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概述2.考试科目及内容3.考试大纲的变化4.考试时间和报名方式5.备考建议和参考资料正文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是为了指导考生备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而制定的。

该大纲主要包括考试科目、内容、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时间和报名方式以及备考建议和参考资料等内容。

一、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概述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科目。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分为中医基础科目和临床医学科目。

其中,中医基础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科目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三、考试大纲的变化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相对于 2022 年没有太大变化。

其中,方剂学中的牵牛子、巴豆霜主治病症中臌胀”二字变为鼓胀”。

四、考试时间和报名方式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尚未公布,预计将在 2023 年进行。

报名方式一般为网上报名,具体报名时间请关注官方公告。

五、备考建议和参考资料1.认真阅读 2023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

2.参考 2022 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3.参加培训课程和网校学习,听取专业老师的辅导和答疑。

4.利用免费直播、复习试题、备考神器等资源进行辅助复习。

5.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加强针灸等操作技能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和规律
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5.五脏的外华
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
第六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七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九单元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
2.别络的概念
3.经筋的概念
4.皮部的概念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细目八:结石
要点:
1.结石的概念
2.结石的致病特点
第十一单元发病
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第十二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气血失常
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成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气血
6. 三因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