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边坡勘察报告
边坡勘察报告

边坡勘察报告近年来,公路建设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边坡勘察,以保障公路的安全。
边坡勘察是公路建设前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目的是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判断边坡的风险等级,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那么,边坡勘察报告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边坡勘察需要进行现场实地勘察。
勘察人员需要仔细观察边坡的地貌、岩土结构等自然因素,同时还需关注道路交通的情况,如道路拥堵程度、车速、载量等。
此外,还需考虑场地内的人流情况、气候因素等。
勘察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勘察报告尽可能客观、准确。
其次,边坡勘察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调研。
在现场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勘察人员还需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和调研。
这些文献资料包括相关地质学报告、当地的气候状况、历史地震等。
对于勘察出的所有资料,勘察人员需要进行分析、分类,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再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口头汇报。
在口头汇报基础上,勘察人员还需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即对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的数据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析,最终以书面报告形式呈现勘察解决方案。
最后,勘察报告需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核。
专业机构会依据勘察报告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报告进行审核和评估。
如勘察报告存在不足和遗漏,专业机构会进行追问,要求勘察人员进行完善和补充。
只有通过专业机构的审核,边坡勘察报告才能正式发布。
边坡勘察报告的编制涉及到大量的现场实地勘查、文献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比对等复杂的工作,要求勘察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
只有使用严谨的方法,全面细致地勘查并抓住主要问题着手,才能编制出一份质量上乘的勘察报告。
边坡勘查报告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公路建设的安全,因此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把关。
总之,边坡勘察报告的编制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勘察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
但只有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勘察,才能使公路建设更加安全、稳定。
边坡勘察文字报告

一、绪言麻阳县光荣院边坡位于麻阳县县城的西北方的22#县道旁,距县城西北面约有2公里,由于2016年3~4月连续降雨,诱发麻阳县光荣院内北部土体边坡局部开裂、变形,边坡已经发生了局部滑移,以致边坡顶部路面上出现裂缝。
裂缝最长38m,宽7cm,并在边坡中上部位置见到多条小裂缝。
现在整个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严重威胁边坡上光荣院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目前气候在强降雨的时期,边坡有可能继续发生局部和整体滑动。
一旦发生,将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及通行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因此需对该边坡段进行论证、治理。
现该边坡段长度40m,长宽25m,高15m,边坡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坡度在35~47°之间。
受麻阳县光荣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边坡工程的勘察任务,依照相关规范及勘察任务书要求(见附件),我院于2016年4月20日-2016年4月26日完成了该项目野外勘察工作。
勘察合同书中对资料编写无特殊要求。
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1.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与任务、要求主要为:1、勘察目的:保障拟建建筑建成后的安全运营,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勘察任务:本次勘察任务是为了解本拟建工程地基中的岩土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情况,主要由建设单位和设计方提出勘察平面范围。
3、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勘察要求为:1)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边坡勘察孔深度应穿过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层2-5m。
3)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4)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5)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参数。
6)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边坡勘察报告

1前言1.1任务来源平昌县巴河明珠住宅小区后侧边坡发生滑塌地质灾害。
受平昌县巴河明珠项目部的委托,我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接了该项目区边坡的地质灾害勘查任务。
1.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1.2.1地质灾害概况危岩崩塌区段位于平昌县西城新区。
该段斜坡位于沿120°发育的山体北侧,坡顶高程690.0~710.0m,坡脚为在建巴河明珠住宅小区,坡底高程655.0~670.0m。
相对高差20~35m。
勘查区微地貌为斜坡-陡坡,坡度分别为5~30°和55~90°。
陡坡段地表基岩裸露,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浅灰色长石砂岩、紫红色泥岩,岩层产状200°~205°∠3°~6°,近反倾坡内。
浅灰色长石砂岩受卸荷裂隙、构造裂隙作用,岩体破碎,结构面复杂,其中临空外倾结构面对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大,在地震、暴雨时曾经多次发生小型崩塌和掉块。
基岩陡坡上由西至东主要发育有10个危岩体(带),体积为45~1800m3,属小型危岩带,总体积约8035m3, 2个崩落体,体积为45m3,总体积约90m3。
勘查区危岩崩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为较复杂。
1.2.2危害情况本危岩崩塌区为对北东侧在建巴河明珠住宅小区之较大威胁。
参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表6之规定,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危害对象威胁人数500~1000人,危害等级为二级。
1.3勘查目的、任务1.3.1勘查目的本次勘查目的是查明引起崩塌灾害的危岩体(带)的分布、规模、形成破坏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趋势,评价其稳定性和危害性,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1.3.2勘查任务1)充分收集勘查区域内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
重点分析微地貌与崩塌灾害的关系;2)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场区内危岩体的范围、形态、规模、结构及组成岩性特征;查明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变形裂缝的宽度、延伸长度、错距、充填物和发展方向等变形迹象;3)查明危岩崩塌岩体的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关系;4)查明危岩体卸荷带的分布范围、厚度、卸荷程度、强弱卸荷带的分界面、卸荷带岩性,卸荷带与临空面的关系;5)提出参与计算评价有关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查明下伏稳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6)分析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作出宏观评价与定量评价,综合分析危岩崩塌的现状稳定性及未来的发展演化趋势,根据对不同地段危岩崩塌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并提出防治对策,提供验算稳定性、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边坡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业主边坡工程位于 xxxx 业主内。
拟建层,拟采用独立柱基,单位荷重约 90kN/m2 ,位于 1#号边坡坡顶, 2#号边坡 A 段坡脚,其北侧边坡已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
本次业主委托勘察的边坡为 1#号边坡和 2 #号边坡, 1#号边坡位于拟建 xx 东北侧,全长约 55 米,坡高约 24~30 米,山体总体坡度 30~35o ,其坡脚为建新镇淮安村民房; 2#号边坡位于拟建 xx 东南侧,呈环形,开挖段全长约 270 米,坡高约 4.1~27.5 米。
受业主委托,我院负责完成该边坡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支护方案,提供设计计算指标。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⑴查明边坡范围内地层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⑵查明场地范围内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与土对建造材料的腐蚀性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⑶查明场地内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并提出管理措施建议;⑷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⑸为边坡管理提供相关设计计算参数。
(三)勘察依据⑴勘察合同书及 1:500 地形图⑵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⑶国标《建造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⑷国标《建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⑸国标《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⑹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⑺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⑻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⑼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⑽ 省《建造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等(四)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从 2004 年 10 月 12 日进场施工,至 2004 年 11 月 21 日外 业施工结束,共投入钻机一台,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取样、 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共施工钻孔 24 个、探井 10 个,具体完成工作量 见表一。
煤矿边坡工程勘察报告

煤矿边坡工程勘察报告1. 背景煤矿边坡工程是指对煤矿开采区边坡进行勘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矿山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煤矿边坡工程进行详尽的勘察,包括背景信息、分析结果和建议。
2. 分析2.1 边坡工程现状煤矿边坡工程位于矿山的开采区域,是矿山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实地勘察,我们发现边坡工程存在以下问题: - 边坡表面出现裂缝和滑坡迹象; - 边坡土体存在松散、不稳定的情况; - 边坡周围存在大量积水,增加了边坡的不稳定性;- 边坡上存在较多的岩层剥离和滑坡碎屑。
2.2 边坡工程原因分析通过对边坡工程的现状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高强度爆破作业导致边坡土体破碎和松散; - 长期的雨水浸泡导致边坡土体的饱和和流失; - 边坡周围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导致积水; - 岩层的剥离和滑坡碎屑加重了边坡的不稳定性。
3. 结果3.1 边坡稳定性评估基于对边坡工程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我们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当前边坡工程存在较高的风险,有可能发生滑坡和崩塌。
3.2 建议为了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进行边坡土体加固和巩固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墙等方式加固边坡; 2. 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排除边坡周围的积水; 3. 加强岩层的支护和防护工作,减少岩层剥离和滑坡碎屑; 4. 定期监测边坡工程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4. 总结本报告对某煤矿边坡工程进行了详尽的勘察,分析了边坡工程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我们认为当前边坡工程存在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修复。
我们希望本报告能为煤矿边坡工程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边坡勘察报告

院长:胡孟卿总工程师:审定:审核: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目录1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察目的与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边坡安全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勘察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量布置的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探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内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成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边坡勘察报告

边坡勘察报告边坡勘察报告是对某个区域的边坡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档。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边坡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因此,做好边坡勘察工作尤为重要,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边坡勘察报告的必要性、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探讨。
首先,边坡勘察报告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边坡是指坡度较陡的土地或山坡,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问题。
边坡工程施工前,必须对边坡进行全面勘察,以了解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位等信息。
通过边坡勘察报告,可以及早发现边坡稳定性问题,预测边坡变形的趋势,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边坡勘察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形地貌的调查,包括边坡的坡度、高差、地貌特征等。
其次是地质勘察,了解边坡的岩土性质、分布情况和力学特性。
还要针对边坡上的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估边坡稳定性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面测量和测斜观测,分析边坡位移情况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变形。
边坡勘察报告的实施过程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
首先,需要选派地质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和测量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勘察团队。
其次,勘察团队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选择使用的勘察方法和仪器设备。
勘察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采集和记录,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边坡勘察报告的编制需要对勘察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综合评估,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变形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结合工程设计要求,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边坡勘察报告的重要性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认可。
边坡工程建设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对边坡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边坡勘察报告的编制需要科学、严谨,以提供准确的工程数据和决策依据。
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边坡工程,也应定期进行勘察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综上所述,边坡勘察报告是评估边坡稳定性和变形趋势的重要工作。
龙门县金山工业园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龙门县金山工业园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作者:薛淑萍来源:《地球》2013年第11期[摘要]该报告主要分析了龙门县金山工业园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可以为龙门县金山工业园边坡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工业园工程勘察[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2-2龙门县金山工业园边坡工程位于龙门县金山工业园的西北侧美律山,紧靠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该边坡工程全长约400m,最大高度约67m,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场地开挖已形成的边坡未进行支护,在重力和雨水的作用下,边坡坡面及坡顶边缘形成了地表裂缝,边坡北东侧形成了滑坡现象。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龙门县金山工业园边坡工程岩土勘察出现的裂缝和滑坡问题,特拟定此报告。
1工业园边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1.1地形和地貌特征分析场地位于惠州市龙门县金山工业园的西北侧美律山,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植被一般发育,相对高差约67m,自然坡角25°~35°,岩层产状为285°~330°∠27°~50°。
残丘的南东侧为金山工业园建设场地,场地已基本开挖平整。
勘察场地位于剥蚀残丘南东侧,边坡全长约400m,边坡倾向约145°,钻孔边坡高一般约16.00~18.00m,最大高度67.00m,坡角42°~50°,为土质和岩质边坡。
边坡北东段开挖高度较大,坡面均无支护结构,已出现地表裂缝和滑坡现象。
孔口标高约在91.14~153.66m之间。
1.2地层岩性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钻孔控制的深度和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积层(Q4el)、下伏基岩为石炭系(C)砂岩、炭质页岩、灰岩。
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2.1第四系素填土(Q4ml,①)素填土①(Q4ml):褐黄色、褐红色、灰黑色,稍湿,松散-稍密状,主要由砂岩、炭质页岩风化土及砂岩碎石、块石堆积而成,少量块石粒径达2.00m以上,为近期堆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质边坡勘察报告篇一:一个经典的边坡勘察报告--文字部分xxxx道路及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序言1.1任务依据、工程概况我院受xxxx委托,对拟建的xxxx道路及边坡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该道路位于xxxx,起讫里程桩号为K0+000~K0+572.507,全长572.507m。
其中:K0+240~K0+400段道路东南侧为坡高3~15米的边坡。
本项目由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
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勘察质量评述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槽探及边坡编录、照相、室内岩土试验等手段进行勘察。
钻探采用xY-1钻机1台,采用全站仪定位,用水准仪测量高程。
各项勘察工作的质量评述如下:1、勘察孔定位勘察孔根据控制点用全钻仪实地放样。
勘察孔施工结束后复测孔位和标高。
2、钻探本次钻探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单层合金钻具,泥浆护壁钻进,按回次进行编录,钻进中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
钻孔结束前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
3、地质调查测绘主要收集、调查线路两侧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重点是对边坡剖面进行实地编录,量测地层和结构面的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并进行照相。
4、取样粘性土、粉土、粉砂采用上提活阀式取土器,用连续压入法取样。
土样取出后及时进行密封,在运输到实验室过程中采取了防晒、防震措施。
5、重(2)型动力触探采用重型圆锥形探头,锤重63.5kg,重锤落距76.5cm,记录贯入10cm的锤击数(n63.5)。
动探用于碎石土中和全、强风化基岩中。
6、室内试验对外业采集的土样、岩样严格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试验。
所有试验用的仪器均在校准、检定周期内,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7、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按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能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地质依据。
1.2勘察目的、方法及设备本次勘察的目的:1、详细查明本路段及边坡范围各岩土层分布特征,提供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指标值;2、提供各构造物的各岩土层容许承载力及有关力学指标值;3、查明边坡范围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评价其对本工程的危害程度。
4、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判别环境水、土对各工程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进行场地土类别划分。
具体内容及要求:1、应提供边坡工程地质评价综合图表,并要求提供建议坡率及防护措施。
2、应对场区内断裂构造、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做出评估,并评价工程稳定性。
3、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成果,提供各场址区岩土层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并对地下水特征进行描述及评价。
4、布孔要求:布设在能代表局部范围边坡特征处,若地质变化较大处应增设布点。
5、要求在桩号0+240~0+400道路南侧范围内布设勘探点,以提供该侧设置边坡时的设计参数。
勘察执行的规范、规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XX20XX年版)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3起讫时间、完成工程量接到任务后于20XX年7月20日进入施工现场,至20XX 年7月24日结束,外业工作历时5天,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的41天,每年4~9月降水较为集中,为852mm,其中5~6月为梅雨期,8~9月为台风雨期。
年均水面蒸发量1297.2mm,8月份蒸发量最大,为年蒸发量的14.4%。
8级大风年均一次,风速大于14m/s,最大风速26m/s。
过境台风年均一次。
年雾日24天,常年无霜期239天。
在晚春和秋冬季节有大雾和冰雹天气。
2.2.2、水文边坡附近无河流通过,无常年性河流的侵蚀作用,自然地质作用以暂时性水流的冲刷剥蚀作用和渗流为主。
场地附近见有少量临时的积水池塘,水源补给属雨源型,径流量受降雨量影响变化大。
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纪孔隙潜水、局部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纪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场地的浅部,地下水位埋深0.80~1.50米,主要含水层是表层的素填土和残坡积的粘性土混碎石;上层滞水:局部分布于残坡积的粘性土中,明显受隔水层的层位控制;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场地中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砂岩的基岩裂隙中,渗透性随裂隙发育情况而变化。
出水量较小。
据临近场地两个钻孔(长兴职教中心的Z8和Z12钻孔)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3区域地质2区域地质2.1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xxxx,xxxxxx西北侧,为xxxx的连接线,场地总体为山前残坡积地貌。
场区地形标高介于7.00~23.00米之间,相对最大高差15.00米;边坡处里程桩号为K0+240~K0+400,边坡位于小山丘的西坡,属于人工边坡,边坡产状:北段倾向350°~15°,倾角25°~63°,相对高差10.00~15.00米。
南段倾向266°~310°,倾角40°~63°,相对高差3.00~10.00米;勘察期间人工边坡自然坡度在45°~77°间,坡顶上为农民新村(四层住宅区),边坡坡面无覆盖层,基岩裸露;见照片1-人工边坡现状。
新建的xxxx从边坡坡脚通过,公路两侧均为农民新村,交通条件便利。
2.3.1地层岩性根据实地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场区出露地层为上覆残坡积层粘性土(Qel+dl);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砂岩(s3m)。
A、志留系上统茅山组(s3m)全线分布,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状~中厚层状,岩体层理及节理发育,厚度>100米。
b、第四纪地层(Q)全线分布,为残坡积的可塑~硬塑粘土、粉质粘土,局部为含砾粘性土。
2.3.2地质构造本路段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杨子准地台(一级)钱塘台褶带(二级)安吉——长兴陷断带(三级)泗安——长兴拗断褶带(四级)。
本路段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之浙西褶皱带的杭核—长兴复向斜。
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北西向长兴—奉化大断裂和东西向的湖州—嘉善大断裂从线路南部通过。
2.2气象、水文2.2.1、气象测区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6℃。
每年一月份气温最低,日均温度3.0℃,极端最低温度-13.9℃(1977年)。
每年7月份气温最高,日均温度27.9℃,高温极值39.8℃(1988年)。
年平均降水量1266.7mm,日降水量超过10mm2.4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XX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0.35s。
区内历史上最强地震震级为4级,最大强度为Ⅴ度。
根据地基土的构成和性质,场地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岩石;场地覆盖层厚度0.00-5.0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Ⅰ-Ⅱ类,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20.00m以内无饱和粉(砂)土分布,不存在饱和粉(砂)土的液化势。
理面光滑平直,闭合状。
见照片3—两组节理裂隙发育的岩体。
节理裂隙主要产状:倾向166°~188°∠50°~67°、和倾向286°~292°∠48°~77°,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为差~一般,岩体属中~薄层状结构及碎裂状结构,见照片4—层状结构和碎裂结构的岩体,节理密度3~15条/米,属剪性;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较破碎;单斜构造,见照片5-单斜构造的岩体。
局部夹薄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见照片6-中风化岩石中的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岩石饱和状态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值1.59~15.63mpa,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控制最大厚度11.00米。
各岩土层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3.2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表”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数理统计表”。
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粘性土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全风化、强风化基岩参照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取值;中风化岩石根据岩石饱和状态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的相关公式计算取值。
边坡的设计参数取值:土质边坡按照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岩石边坡按照最不利结构面(中风化岩石中的软弱结构面--已经浸水软化的全、强风化岩夹层)综合分析岩体状况和边坡滑动的边界状态,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并且结合地区经验取值。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岩土分层及分布、特征根据钻探揭露,探槽编录、原位测试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场地勘察深度内的地基土可分为。
可分为三大层五亚层。
自上而下为:第1层素填土:(Q4me)灰色、灰黄色,松散,湿。
以碎石混粘性土组成,碎石粒径2~20cm不等,碎石含量介于40~60%之间。
主要分布于表层。
厚度0.30~1.20米。
第2层粉质粘土(Q4el+dl)褐灰色、灰黄色,硬可塑,局部可塑或硬塑,含铁锰质,局部为粘土。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较光滑,摇震反应无。
分布广泛,厚度0.00~>4.20米。
第3-1层全风化砂岩(s3m)褐灰色,灰黄色,紫灰色,岩芯已风化成硬塑土状或砂土状,矿物成分基本已经变化,具残余结构强度,手可捏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局部分布,厚度0.00~>1.00米。
第3-2层强风化砂岩(s3m)紫灰色,灰黄色,岩芯碎块状,局部砂土状,裂隙发育,锤击易碎,夹中风化团块,动探杆长校正锤击数16~45击/10cm,局部分布,厚度0.00~>0.60米。
见照片2-强风化砂岩。
第3-3层中风化砂岩(s3m)紫灰色、黄灰色,岩石碎块状或短柱状,锤击声脆,细粒结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
据地质调绘结果:边坡范围内地层产状:倾向15°~45°∠22°~47°。
地表两组节理裂隙发育,节4岩土工程地质评价4.1公路工程地质评价1、工程地质分区本段线路均属山前残坡积平原区,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属于同一个工程地质分区。
2、路段划分根据路基土的结构、特征、路基稳定性和沉降变化,本路段均划属正常路段其特征是表层为残坡积可塑~硬塑的粘性土和风化基岩,其下无软弱土层,一般沉降较小,稳定性好,不需进行路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