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勘察报告
边坡勘察报告

边坡勘察报告近年来,公路建设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边坡勘察,以保障公路的安全。
边坡勘察是公路建设前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目的是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判断边坡的风险等级,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那么,边坡勘察报告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边坡勘察需要进行现场实地勘察。
勘察人员需要仔细观察边坡的地貌、岩土结构等自然因素,同时还需关注道路交通的情况,如道路拥堵程度、车速、载量等。
此外,还需考虑场地内的人流情况、气候因素等。
勘察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勘察报告尽可能客观、准确。
其次,边坡勘察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调研。
在现场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勘察人员还需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和调研。
这些文献资料包括相关地质学报告、当地的气候状况、历史地震等。
对于勘察出的所有资料,勘察人员需要进行分析、分类,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再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口头汇报。
在口头汇报基础上,勘察人员还需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即对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的数据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析,最终以书面报告形式呈现勘察解决方案。
最后,勘察报告需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核。
专业机构会依据勘察报告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报告进行审核和评估。
如勘察报告存在不足和遗漏,专业机构会进行追问,要求勘察人员进行完善和补充。
只有通过专业机构的审核,边坡勘察报告才能正式发布。
边坡勘察报告的编制涉及到大量的现场实地勘查、文献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比对等复杂的工作,要求勘察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
只有使用严谨的方法,全面细致地勘查并抓住主要问题着手,才能编制出一份质量上乘的勘察报告。
边坡勘查报告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公路建设的安全,因此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把关。
总之,边坡勘察报告的编制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勘察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
但只有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勘察,才能使公路建设更加安全、稳定。
边坡勘察文字报告

一、绪言麻阳县光荣院边坡位于麻阳县县城的西北方的22#县道旁,距县城西北面约有2公里,由于2016年3~4月连续降雨,诱发麻阳县光荣院内北部土体边坡局部开裂、变形,边坡已经发生了局部滑移,以致边坡顶部路面上出现裂缝。
裂缝最长38m,宽7cm,并在边坡中上部位置见到多条小裂缝。
现在整个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严重威胁边坡上光荣院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目前气候在强降雨的时期,边坡有可能继续发生局部和整体滑动。
一旦发生,将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及通行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因此需对该边坡段进行论证、治理。
现该边坡段长度40m,长宽25m,高15m,边坡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坡度在35~47°之间。
受麻阳县光荣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边坡工程的勘察任务,依照相关规范及勘察任务书要求(见附件),我院于2016年4月20日-2016年4月26日完成了该项目野外勘察工作。
勘察合同书中对资料编写无特殊要求。
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1.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与任务、要求主要为:1、勘察目的:保障拟建建筑建成后的安全运营,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勘察任务:本次勘察任务是为了解本拟建工程地基中的岩土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情况,主要由建设单位和设计方提出勘察平面范围。
3、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勘察要求为:1)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边坡勘察孔深度应穿过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层2-5m。
3)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4)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5)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参数。
6)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

边坡整治地勘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的边坡整治工程进行的地勘调查报告。
边坡的稳定性对于保障交通安全、防止山体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勘调查,我们了解了边坡的地质状况、水文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从而为边坡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状况调查经过对边坡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边坡所在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地势较陡峭。
•该地区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岩性较硬。
•地区的断裂构造发育,局部地方存在较大的断裂带。
•地表存在较多的地震活动,地震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地质状况,边坡整治工程需要考虑岩层的稳定性以及地震影响等因素。
3. 水文状况调查针对边坡所在地区的水文状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降雨情况:该地区年降雨量较大,由于边坡地形陡峭,易产生集水并形成表层径流。
•地下水位:在调查范围内,地下水位较深,不直接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
•湿度测量:通过对边坡土壤的湿度测量,发现土壤湿度变化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有限。
综合以上水文状况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降雨情况的影响,特别是长时间大雨的情况下,对边坡稳定性可能造成较大威胁。
4. 工程地质钻孔调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边坡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我们进行了工程地质钻孔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钻孔深度:我们选择了5个钻孔点,每个钻孔深度为20米。
•岩土取样:对每个钻孔点,在不同深度进行了岩土样品的取样。
•岩土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我们得出了各个钻孔点的岩土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含水量、黏粒含量等。
通过工程地质钻孔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边坡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为边坡整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5. 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边坡所在地区岩层较硬,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但由于地区的断裂构造、地震活动等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影响,需加以注意。
•降雨情况是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和防雨措施。
边坡工程勘察报告

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目录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工作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勘查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场地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地理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构造与地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层岩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良地质现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环境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边坡勘察报告

1前言1.1任务来源平昌县巴河明珠住宅小区后侧边坡发生滑塌地质灾害。
受平昌县巴河明珠项目部的委托,我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接了该项目区边坡的地质灾害勘查任务。
1.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1.2.1地质灾害概况危岩崩塌区段位于平昌县西城新区。
该段斜坡位于沿120°发育的山体北侧,坡顶高程690.0~710.0m,坡脚为在建巴河明珠住宅小区,坡底高程655.0~670.0m。
相对高差20~35m。
勘查区微地貌为斜坡-陡坡,坡度分别为5~30°和55~90°。
陡坡段地表基岩裸露,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浅灰色长石砂岩、紫红色泥岩,岩层产状200°~205°∠3°~6°,近反倾坡内。
浅灰色长石砂岩受卸荷裂隙、构造裂隙作用,岩体破碎,结构面复杂,其中临空外倾结构面对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大,在地震、暴雨时曾经多次发生小型崩塌和掉块。
基岩陡坡上由西至东主要发育有10个危岩体(带),体积为45~1800m3,属小型危岩带,总体积约8035m3, 2个崩落体,体积为45m3,总体积约90m3。
勘查区危岩崩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为较复杂。
1.2.2危害情况本危岩崩塌区为对北东侧在建巴河明珠住宅小区之较大威胁。
参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表6之规定,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危害对象威胁人数500~1000人,危害等级为二级。
1.3勘查目的、任务1.3.1勘查目的本次勘查目的是查明引起崩塌灾害的危岩体(带)的分布、规模、形成破坏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趋势,评价其稳定性和危害性,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1.3.2勘查任务1)充分收集勘查区域内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
重点分析微地貌与崩塌灾害的关系;2)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场区内危岩体的范围、形态、规模、结构及组成岩性特征;查明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变形裂缝的宽度、延伸长度、错距、充填物和发展方向等变形迹象;3)查明危岩崩塌岩体的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关系;4)查明危岩体卸荷带的分布范围、厚度、卸荷程度、强弱卸荷带的分界面、卸荷带岩性,卸荷带与临空面的关系;5)提出参与计算评价有关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查明下伏稳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6)分析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作出宏观评价与定量评价,综合分析危岩崩塌的现状稳定性及未来的发展演化趋势,根据对不同地段危岩崩塌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并提出防治对策,提供验算稳定性、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边坡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业主边坡工程位于 xxxx 业主内。
拟建层,拟采用独立柱基,单位荷重约 90kN/m2 ,位于 1#号边坡坡顶, 2#号边坡 A 段坡脚,其北侧边坡已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
本次业主委托勘察的边坡为 1#号边坡和 2 #号边坡, 1#号边坡位于拟建 xx 东北侧,全长约 55 米,坡高约 24~30 米,山体总体坡度 30~35o ,其坡脚为建新镇淮安村民房; 2#号边坡位于拟建 xx 东南侧,呈环形,开挖段全长约 270 米,坡高约 4.1~27.5 米。
受业主委托,我院负责完成该边坡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支护方案,提供设计计算指标。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⑴查明边坡范围内地层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⑵查明场地范围内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与土对建造材料的腐蚀性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⑶查明场地内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并提出管理措施建议;⑷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⑸为边坡管理提供相关设计计算参数。
(三)勘察依据⑴勘察合同书及 1:500 地形图⑵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⑶国标《建造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⑷国标《建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⑸国标《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⑹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⑺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⑻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⑼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⑽ 省《建造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等(四)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从 2004 年 10 月 12 日进场施工,至 2004 年 11 月 21 日外 业施工结束,共投入钻机一台,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取样、 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共施工钻孔 24 个、探井 10 个,具体完成工作量 见表一。
高边坡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质边坡 详细勘察)范本

1 前言受xxxx的XX公司承担了xxxx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xxxx 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1 工程概况xxxx边坡工程项目位XX市区约22公里处的平而村,平而河大桥北侧,有凭祥到平而关公路到建设场地。
工程勘察范围为从国界线往东方向约210m。
原始地面标高为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因坡面较陡,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在雨水的冲刷下,危及坡脚建筑物的安全,故需对其进行治理。
由于场地整平,导致联检楼北端、东端、西端形成高1.00~34.00m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210m。
边坡为岩质边坡,由泥岩风化残积土及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
该边坡属于人工开挖边坡,坡顶无建筑物,但植被较发育,坡脚为拟建xxxx(边坡距联检楼约4m),坡体主要由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坡度约40°,目前该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较大的滑坡和坍塌事故,但在雨水冲刷和风化作用下,今后势必出现滑坡和坍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坡脚建筑物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拟对xxxx边坡治理工程边坡的安全等级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一级,边坡勘察等级为一级。
1.2 勘察目的、技术要求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技术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1 查明边坡地段各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厚度和工程特性以及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2 查明边坡和其周边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的腐蚀性;4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方案;5 提供有关边坡开挖与支护的设计参数等。
1.3 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__年版);4《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5《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6-2007);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T 87-2012);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 甲方提供的场地平面分布图;12 工程合同书。
厂区边坡勘察报告

厂区边坡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某厂区边坡进行的一次勘察和评估,旨在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该厂区是位于某省某市的工业区域,边坡位于厂区的东侧,紧邻厂区的主要生产区域。
边坡作为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对厂区的安全运营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进行该厂区边坡勘察工作时,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多种方法对边坡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2. 勘察范围与方法2.1 勘察范围本次边坡勘察主要包括以下范围:•边坡的地理位置与规模•边坡的地质情况•边坡的土壤类型与工程性质•边坡的水文地质情况•边坡的地下水位和渗流情况•边坡上已存在的稳定性问题2.2 勘察方法根据勘察的目标和范围,我们使用了以下方法和工具进行了勘察:•实地考察与勘测:对边坡进行实地勘察,观测边坡的地形、植被、坡面形态、坡面裸露情况等。
•取样分析:5个取样点位于边坡的不同位置,采集土样进行颜色、质地、颗粒级配等方面的分析。
•钻探取样:采取静力触探和螺旋钻探取样的方式,获取边坡的岩土结构和强度信息。
•监测与测量:通过安装测斜仪、孔隙水压力计等监测设备,对边坡的变形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长期监测。
•资料收集:收集厂区相关的历史资料、地质图、地下水位数据等相关资料。
3. 边坡地质情况3.1 地质背景经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本报告得出以下边坡地质背景情况:•地质构造与岩性:该边坡属于某市的中山系地层,岩性以砂岩和石灰岩为主,存在节理和断层等构造。
•断裂及节理情况:边坡存在多条走向与边坡垂直的断裂及节理,并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差异风化程度:砂岩主要表现为分层风化,风化程度较高,而石灰岩则表现出溶蚀和溶洞等风化特征。
3.2 土壤类型与工程性质根据实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得出以下土壤类型与工程性质:•黏土:边坡上部分为黏土层,颜色为淡黄色,质地黏滑,具有较强的持水性和塑性。
黏土的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业主边坡工程位于xxxx业主内。
拟建层,拟采用独立柱基,单位荷重约90kN/m2,位于1#号边坡坡顶,2#号边坡A段坡脚,其北侧边坡已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
本次业主委托勘察的边坡为1#号边坡和2#号边坡,1#号边坡位于拟建xx东北侧,全长约55米,坡高约24~30米,山体总体坡度30~35o,其坡脚为建新镇淮安村民房;2#号边坡位于拟建xx东南侧,呈环形,开挖段全长约270米,坡高约4.1~27.5米。
受业主委托,我院负责完成该边坡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支护方案,提供设计计算指标。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⑴查明边坡范围内地层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⑵查明场地范围内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⑶查明场地内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⑷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⑸为边坡治理提供相关设计计算参数。
(三)勘察依据⑴勘察合同书及1:500地形图⑵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⑶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⑷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⑸国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⑹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⑺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⑻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⑼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⑽ 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等(四)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从2004年10月12日进场施工,至2004年11月21日外业施工结束,共投入钻机一台,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共施工钻孔24个、探井10个,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一。
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一(五)工作质量评述1、勘探点的布设及测量本次勘察勘探点由我院布设,勘探线垂直于边坡走向布置。
1#边坡共布设3条勘探线12个钻孔;2#边坡共布设12条勘探线,其中钻孔12个,井探点10个。
勘探点的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采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学生宿舍楼角点A1和A2点(A1:X=xx,Y=xx;A2:X=x,Y=xxx)为引测点(均有标志桩),采用全站仪结合地物进行勘探点施放;高程以拟建物角点A2点(其xx高程H=xx米)为引测点,利用全站仪引测场地各钻孔孔口标高。
2、钻探施工钻探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采用冲击钻进、泥浆(套管)护壁、干钻、单动双管金刚石钻进等钻探及取芯工艺,确保岩芯采取率。
并按采取的岩土芯结合钻进情况进行地层鉴定、分层与描述。
钻进深度和岩土层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低于±5cm,同时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以保证分层精度符合要求。
钻孔口径一般不小于75mm,并满足取样的要求。
钻探操作的具体方法按现行标准《建筑工程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进行。
钻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后,均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并对场地进行了清污。
3、取样与原位测试工作原状土样采用标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采取;岩样从岩芯管内或边坡上直接采取。
取样的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现行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执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的自动落锤法进行锤击,锤重为63.5kg,落距为76cm,锤击过程尽可能减少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或触探头、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标准贯入试验时,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并换算为相当于30 cm的标准贯入锤击数。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地地形地貌根据场区地质调查,场区内为丘陵斜坡地貌单元,山体植被发育。
拟建xx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沟谷发育,东出口汇入xx,西出口汇入xx,因修建体育场而被堆填,其东段采用毛石钢筋混凝土锚索挡墙支护。
拟建xx楼位于1#边坡之上,2#号边坡之坡脚,场地内现有地坪标高44.28~50.40米。
1#边坡上段为自然边坡,下段为人工边坡,坡脚标高17.20~22.00米,山体总体坡度30~35o;2#号边坡为因场地建设人工开挖而形成一环形高陡边坡,该边坡后缘山体标高49.80~74.00米,山上分布有5个蓄水池,直径7~13.1米不等,容积100~600m3,另有较多输水管道分布,2#号边坡按走向分为12段,各段走向、倾角、坡长、坡高如表二所示。
2#号边坡各段走向、倾角、坡长、坡高一览表表二(二)场地岩土层结构及特征经本次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勘察范围内场区岩土层从上往下分述如下:ml):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坡残积土组成,含植物根系,2#边坡A ①素填土(Q4段坡脚含强~中风化花岗岩碎块30~40%。
该层主要分布于1#边坡和2#边坡坡脚,2#边坡坡脚该层为近期因修花圃由粘性土堆填而成。
②残积砾质粘性土(Q el):褐黄色,湿,可塑-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物,微具原岩残余结构。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长石风化的粘性土,含20~30%石英颗粒,主要分布于1#边坡,上部含植物根系。
②-1辉绿岩残积粘性土(Q el):褐黄、灰绿色,湿,可塑-硬塑,为辉绿岩风化残留物。
含少量石英、云母颗粒,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于1#边坡。
3):浅黄色,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主要矿物成分③全风化花岗岩(r5为长石、石英,长石已全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粗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手搓即散,遇水易软化。
主要分布于山体斜坡中。
③-1全风化辉绿岩(λ):褐黄、灰绿色,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细粒结构,散体状构造,手搓即散,遇水易软化。
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基本已风化为粘土矿物,岩芯呈土状,以岩脉形式存在。
3):浅黄、灰白色,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④强风化花岗岩(r5级,中粗粒结构,碎裂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长石,长石大部分已风化,岩芯呈土状、碎块状。
裂隙发育,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
④-1强风化辉绿岩(λ):褐黄、灰绿色,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细粒结构,碎裂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大部分已风化,岩芯呈土状、碎块状。
以岩脉形式存在。
2):灰黄、灰白色,为较硬岩,岩体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⑤中风化花岗岩(r5等级为Ⅲ~Ⅳ级,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边坡露头测量节理每米2~14条。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岩芯呈块状、柱状,RQD=30~70%。
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
⑤-1中风化辉绿岩(λ):褐黄、灰绿色,为较硬岩,岩体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辉绿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质浸染,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角闪石,岩芯呈块状、短柱状,以岩脉形式存在。
各岩土层的具体空间分布特征请参阅本报告剖面图、坡面素描图及照片。
(三)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钻探、土工试验、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结果统计如表三、四、五、六。
岩石抗压、抗剪强度统计表表四场地土颗粒级配统计表单位: %表五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修正值N统计表表六(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根据钻探、原位测试及岩土室内试验物理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分析提出如下设计计算指标如表七,供设计计算使用。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表七注:“*”为经验值,中风化岩对应的内摩擦角为摩擦系数“tgФ”三、场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概况(一)场地气象条件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9.4℃,一月份平均气温11℃,7月份平均气温2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2.0℃。
平均雾日为22.4天。
最高达70天,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每年4-9月为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70-77%,闽江下游一带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1600毫米。
常风向为东南风,频率约为15%,强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约为22m/s,台风的影响发生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台风平均每年2-4次,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盛行期,受台风影响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均达约12级,风向东北。
(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勘察期间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测到地下水水位,地质调查范围内也未见泉点出露。
从钻探资料及坡面调查结果看,岩体裂隙较发育,是地下水径流的主要通道及地表水进入地下的潜在通道,坡面上可看出强风化及中风化花岗岩中有辉绿岩脉穿插,而辉绿岩风化程度比花岗岩强烈,两种岩性接触界面也是地下水径流的通道,在长期雨水冲刷及风化的自然条件下会形成对边坡极其不利的软弱结构面。
调查范围内汇水面积约30000m2,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沿坡面径流及下渗,汇集于低洼处及排水沟中排入乌龙江或闽江,地下水位受大气影响大。
地下水埋深较大,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和地基施工的影响。
(三)场地环境类型根据GB50021-2001附录G ,拟建场区位于东南沿海,属湿润区。
本场地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
综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B型。
(四)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周边环境未见污染源,也未受其它可能的污染源的污染。
根据在ZK1、ZK8 钻孔及坡面中取三组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分析,指标见附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十二章有关条款,按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内地基土对砼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不具腐蚀性。
具体判定结果见表八。
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八根据判定结果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地基土对砼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根据土层电阻率经验值大于150Ω·m判定场地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四、场地地震效应分析(一)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该拟建场地为丘陵斜坡地貌单元,从坡面露头及钻探资料分析,边坡大部分为岩质,局部为上土下岩。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区未发现古滑坡、坍塌、地面沉降及有泥石流的迹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部紧连西太平洋地震带,隔台湾海峡与我国地震最活跃的台湾省相望,地处长乐~诏安地震构造带北段,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活动,近期尚有弱震活动,潜在震源为中等应力积累区,主要地震危险区为xxxx5.5级危险区与xxxx6.75~7级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