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二讲艺术本体论(上).
艺术概论课件(共159张PPT)精选全文

这个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成为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者有:20世纪初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勤,他认为万物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可以与人交感。如史前洞穴中动物的遗骨,都被堆积得整齐叠置有序。代表者还有英国慕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将军崖壁画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样三种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与自然、社会、历史术的基本特征
比例 : 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 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 响到建筑美。
均衡: 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 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间的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 增加崇高的美感。
五、建筑艺术的特征
通过空间 形体 比例 节奏 色彩 均衡 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
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罗马角斗士竞技场
特点:拱券结构 长轴188米,短轴15米,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 86米,短轴54米。
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 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 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四、中国园林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诗情画意自然美 建筑美 文化美
上 海 紫 园 别 墅
园林艺术
一、园林艺术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艺术概论第二讲 艺术本体论(下)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 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 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 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 1. 艺术活动的功能 (1) 审美认知功能 (2) 审美教育功能 (3) 审美娱乐功能
2.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 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 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 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 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5)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 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 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会受到接受政治的制 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 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 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 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 和发展。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 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 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 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 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 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 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 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 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 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 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1)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 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 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 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本质论自整超全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形态,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分为三个层面,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社会
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与经济基础关系极为密切;艺术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中介才能联系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精心整理 (1)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利用艺术相推动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
(2)宗教对艺术影响根本上来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
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宗教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2)宗教对艺术否定中又包含对自身的否定,当艺术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本质。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
舞蹈考研北舞艺术概论重点资料第二节

简述几种代表性的艺术本体论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生产的文明始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艺术本体论,是对艺术是什么或艺术的本质的看法。
不同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等关于艺术是什么具有不同的见解。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观点:一、主观精神说(或“表现说”)主观精神说是从主观唯心主义角度探讨艺术本质的一种观点,它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意志理想或者愿望等自我意识的表现,是艺术家生命本质的内在冲动。
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尼采、叔本华等。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他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基本状态。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诗经》中的“诗言志”与宋代严羽提出的“妙悟说”、袁宏道提出的“性灵说”与主观精神说的说法类似。
此种观点把主观精神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心灵和欲念的表现,这其实否认了文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二、客观精神说(或“理念说”)客观精神说是从客观唯心主义角度探讨艺术本质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来源于现实,通过感性的形式显现理性,艺术是“理念”或客观的“宇宙精神”的显现。
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南北朝刘勰、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文以载道”观点与之相似。
此种观点肯定了艺术应揭示普遍真理,否定和忽略了艺术家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三、摹仿说或再现说摹仿说认为艺术通过再现客观现实揭示其本质特征,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对自然的摹仿或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西方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与近代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中国明代小说批评家叶昼也持有此种观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
优质实用教学课件精选艺术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三)情感体验是艺术欣赏中审美共鸣的基础
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艺术情感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把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艺术创作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共鸣共振于艺术的审美形象中。 艺术作品是一种情感的凝缩,情感是艺术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 艺术情感是追求人类本性自由的情感 2. 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 艺术情感不仅仅是一般个人的情感,更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无功利 性的共有的情感。它包括人之常情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等。艺术作品要动 之以情,贵在情真。而真切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共有的崇高的情感主 要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其中爱情被认为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一)情感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
艺术家最早的创作冲动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冲动。这种情感冲动,一旦作用于艺术家 的思想领域和创作过程,就有可能转化为艺术作品。也只有艺术形象饱蕴着浓郁的真情 实感,才有可能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才可能燃起欣赏者的情感火花。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情感世界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三)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 它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例如 “黄金分割”)
艺术的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的内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 在于它生动鲜明地体现出了其内容的美。(“迁想妙得”、“以 形写神”、“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艺 术 概 论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 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几种主要看法
(一)客观精神说 它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黑格尔、刘勰
艺术概论-艺术本质论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 意识形态性
(四)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很多共同 之处。
首先,艺术和宗教都是较为远离经济基 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都是对社会前途、
其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类存在 的终极价值,体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 怀,
反思人的生存境遇,不断探寻人的合理存在 途径和进一步发展目标。
如《浮士德》、《红楼梦》都透过作品 表现了某种价值目标,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 意识形态性
《浮士德》以德国民 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 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 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 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 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 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 生活道路。
《满城尽带黄金甲 》 色彩艺术、服饰艺术、 音乐艺术 《英雄》《十面埋伏》
《花样年华》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 意识形态性
什么是艺术? 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 征?
定义: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 需求的意识形态。
一、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式
柏拉图和黑格尔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某种 抽象的理念;
世上的事不是东风压倒了西 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 卿性命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 意识形态性
艺术与哲学本质的区别 哲学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其目的在 于认识现实和把握现实。 艺术作品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的物化形态。
另外,艺术家总是要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 导下描写和反映生活,表达他对社会、对人 生的看法与评价,
艺术概论(第3版) 第二章艺术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情感特征
郑板桥《墨竹》
▪ 艺术的情感特征
▪ 清代画家郑板桥说:“墨点无多泪点多” 那是因为,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总会 经历深切的情感体验。
▪ 艺术的情感性特征决定于艺术本身,作为 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存在和发展, 根源于人的感情的丰富性。是人不断渴求 实现精神超越,永无穷尽地追求新的自由 境界。
▪ 三、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 所谓审美,即是对美的欣赏。艺术作为人 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实质上是人 类审美意识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人对艺 术的需要就在于审美,艺术作为一种独立 的精神生产,正是适应着人类丰富的审美 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审美创造将“真”和 “善”统一于“美”,使人在对艺术形象 的感悟之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从而进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第二章
艺术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本质
▪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观点 ▪ 艺术是与审美相关的精神生产
▪ 1、模仿说 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
▪ 2、理念说 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
实体,艺术归根结蒂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现 那种“绝对精神”
第二节 艺术特征
▪ 艺术本质的▪ 1、有成就的艺术家必然是感情极为丰富 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见心灵在回 答他的心灵。
▪ 2、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更需要充 满感情地展开想象,把引起艺术家创作冲 动的情感幻象加以升华、锤炼、传达,使 之明朗化和物化的过程。
▪ 3、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作为艺术家 创造活动的成果,它正是艺术家思想感情 的结晶。
▪ 表现说
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心灵活动和 本能欲望的表现
▪ 形式说
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 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体,而同现实的内 容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艺术活动的构成
• 3.艺术作品 •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
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 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 形式。
第一章 艺术活动的构成
• 4.艺术传播与接受
•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 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 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 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 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 1.客体世界
•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
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 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 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第一章 艺术活动的构成
• 2.艺术创作与制作
•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 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 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 造性活动。 •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 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 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 独立性的意义。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 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 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 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1)摹仿说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 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 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 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 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 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 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 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 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 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 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在艺 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 的。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 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 本的规律。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 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 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 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 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 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 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 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 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 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 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 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艺术既属于 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 识形态的特性。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 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 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 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 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 制度的等各方面的因素。经济的兴衰 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第一编.艺术活动
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 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对艺术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第一章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 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客体世界
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作品
第一章 艺术活动的构成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 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 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 珊· 朗格等。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 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 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 华· 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 弗雷泽 也持这一观点。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 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 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 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 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 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 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 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 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 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 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 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 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 方向发展。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 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 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第二章 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 艺术活动的发展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