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五节练习2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五节练习2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五节练习2

八年级上册科学练习(九)

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 氯化钠

B .用量筒量取90.0mL 的水

C .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

D .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2.有100g 10%的盐酸,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 .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 .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

D .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 .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 .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

D .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4%

4.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 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与时间(t )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5.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在此温度下,向100g 蒸馏水中加入40g 食盐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8.6%

B .26.5%

C .25.7%

D .无法确定

6.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 硝

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 .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 .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7.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B .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只有z 是饱和溶液

C .点z 向点w 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D .将m 点表示的溶液中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20g 溶质

8.T o C 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

变化的是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 ③溶液质量 ④溶质质量分数 ⑤溶解度

A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④⑤

9.将饱和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操作是

A .降温

B .恒温蒸发水 C.加溶质 D.加水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 ,则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克

B .将95克KCl 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KCl 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C .把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加水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

为980g

D.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溶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25%

11.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乙的溶解度.

(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只填一种).(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________g,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2.在某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求:

(1)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________g NaCl.

(2)20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13.氯化铵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同学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氯化铵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①②③④⑤

试回答:(1)氯化铵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___。

(2)上述溶液①~⑤中,属于饱和溶液

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上述溶液①~⑤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到

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

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

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

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15.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1)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g.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 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6.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

(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17.现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g,分为质量相等的两份.(1)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①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②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多少克水?③若用60%的硝酸钾溶液与其中一份混合的方法,需要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多少克?(2)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量分数变为5%,需要加水多少克?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B

6.B

7.C

8.D

9.D

10.D

11.(1)大于(2)加入溶剂(或升温)(3)不饱和等于(4)160 7.5

12.(1)72 (2)26.5%

13.(1)NH4Cl (2)②⑤ (3)④⑤

14.(1)30g 增大(2)降低温度

15.(1)15 (2)5%(3)10%

16.(1)525毫升(2)180克

17.(1)①设需增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

80g×10%+x=(80g+x)×20%

解得:x=10g

②设需蒸发溶剂的质量为y.

80g×10%=(80g-y)×20%

解得:y=40g

③设需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z.

80g×10%+z·60%=(80g+z)×20%

解得:z=20g

(2)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

80g×10%=(80g+m)×5%

解得:m=80g

答:(1)①需增加10g硝酸钾;②需蒸发40g水;③需要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20g.(2)需要加水80g.

答案第1页,总1页

八年级下科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科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20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1.(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 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准确。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 水储量很小。 2.C 3.水水 4.(1)C (2)这种观点不准确,因为污 染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5.(1)①降水②蒸发③水汽输 送④植物蒸腾 (2)水循环 6.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在缺水环境中,某些生物能通过自动调节,适合缺水的环境。 第2节水的组成 1.固液气凝华熔化液化 2.右氧气淡蓝氢气氢和氧水 氢气+氧气 3.0℃ 0℃ 0℃ 4.物理化学 5.D 6.B 7.能,将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第3节水的密度 (一) 1.(1)1.5 1.5 (2)2 2 (3)略 (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5)正比 2.一定不同密度ρ 3.体积为1米3的铜的质量为8.9×103千克8.9 4.C 5.A 6.C 7.B 8.C 9.(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常数 (2)1与4(或2与5,3与6) (3)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一般不同 (二)

1.小 2.质量体积密度 3.4743 4.B 5.C 6.C 7.汽油 8.(1)解: 答:石油的密度是0.82×103千克/米3 (2)解: 答:所装石油的质量是2.46×104千克 9.V=9米×6米×3.5米=189米3 答:教室里的空气的质量约为243.8千克 10.(1)10克 (2)11.25克 (3)选用钛合金质量相对较小 31.25克 (三) 1.质量体积 2.能够 3.77.4克 30厘米3 2.58×103千克/米3 4.C 5.0.7×103 6.(1)BACD (2)18 8 2.5 7.(1)200 (2)1200千克 8.不符合要求,应加水 9.(1)75.6 (2)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一) 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 一、我会填空: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 96.53%、2.53%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 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 是: A、, B、, C、,E、;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⑶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和。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中各字母在 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 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二、我会选择: 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12.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14.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C、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二) 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五) 班级 姓名 学号 1.植物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有人把等量的紫罗兰叶分别放在封闭的、大小相同的1号和2号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h (小时)后分别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检测,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温度等条件相同 的目的是 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2)由表中数据可知, 光条件下,紫罗兰 光合作用更强。2号容器中,氧气不增反降的原因 是在黄光条件下,紫罗兰 。 2.图(一)为一绿色植物示意图,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 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的①、②代表的物质 依次是 。 (2)从呼吸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的②代表的物质是 。 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 (3)从蒸腾作用的过程考虑,②代表的物质是 ,该物质是通过叶的 进入大气。 3.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研究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 他做的实验如下: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 ⑴从小宇的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这一结论,小宇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当温度逐渐 升高时,磁铁的 减弱直至消失,无法 (填:“排斥”或“吸引”)弹簧开关, 弹簧开关向下恢复原状,这样下面的电路就被接通,从而使电铃报警。 ⑶同组的小明同学认为小宇设计的温度报警器没有图丙所示的这种设计好。请你比较两种温度报警器, 指出小宇设计中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右图所示,“×”表示磁感线的方向垂直纸向里 (1)拉动AB 时,由于导体AB 做的是 运动, 所以该闭合电路中有 产生。 容器 植物 光的 颜色 温度 (℃) 氧气增加量 (mL ) 1 紫罗兰 红 22 80 2 紫罗兰 黄 22 -10

八年级科学竞赛卷(含答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全科质量检测 科学学科试题卷 考试时间:110分钟满分:160分 考生须知:1、本试卷中g=10N/kg 2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号 3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与题号对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热议,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利于大气环境改善的是(▲) A. 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 B.扩大绿化面积 C.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 D.限号出行缓解交通拥堵 2、 小强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但实验所得数 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 :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反复多次做实验查找原因 B.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D.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3、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 示灯。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分别用 S1、L1表示,台灯的开关和灯泡分别用 S2、L2表示。小明断开或闭合 S1、S2时,记录现象如表。由小明的记录可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 1) 台灯(L 2) 闭合S ,断开S 亮 不亮 闭合S2,断开S 不亮 不亮 S1和S 都闭合 亮 亮 4、 如图所示。在水平公路上,小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与 静止时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静止时 B. 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静止时 C. 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于静止时 D. 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静止时 判断出关于L1、L2的连接方式可能是电路图中的(▲) 也盘I 电疳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电和磁 1、简单的磁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北极N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 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物理学家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分布的情况。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 S 极。 3、地磁场:地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拟,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4、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优点是:(1)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3)磁的极性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 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它把电能转化成为机械能。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使线圈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_在平衡位置(还有很多可能)_____. 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切割磁感线运动。若电路不闭合,则无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压。这种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方向有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我国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兹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1秒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大型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两部分。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 8、家庭电路: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 220 , V,分辨火线、零线的工具是测电笔 电能表的作用:测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220V 10(20)A ”的意 义:。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1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学习目标: 1.基本概念 (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丁电荷。 (2)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 (5)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电中和。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使不同的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的得失,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而且是等量的。 (2)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不带电的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子的转移。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于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由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且同种物质相互摩擦是不能带电的。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各自的原子核束缚电于的本领相当,即使相互摩擦也很难带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5,关于验电器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物体带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别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的角度越大,表示带电体带的电越多。 6.“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是指物体对外不显电性,这里应更加注意的是:物体呈现“中性”并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里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数量相等;“中和”是指两个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电荷转移,最后两个物体都呈中性的现象。由此可见,“中性”是用来描述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一种状态,而“中和”则用来描述物体从带电到不带电的一种过程。 1.什么是电?电在哪里? 二、阅读内容:P48~54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2.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四、预习练习:

浙教版2016学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检测卷

浙教版2016学年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检测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答案均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C-12 H-1 O-16 N-14 K-39 Mn-55 Ca-40 一、单选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湿抹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 B、为了方便,将洗衣机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使用 C、家庭照明电路中,开关要串联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D、用电器起火时要迅速泼水救火 2.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2012 年2 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PM2.5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氢气+氧气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4.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毫升牛奶中含钠70毫克,钾90毫克,钙90毫克.这里的“钠、钾、钙”指的是…………………………………………………………………()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5.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6.下列符号表示氧气化学式的是………………………………………………………………() A、O2- B、O2 C、O D、MnO2 7.在5H2O和5H2S中含有相同的………………………………………………………………() A、氢元素个数 B、氢分子个数 C、氢原子个数 D、氢气个数

最新推荐初二年级科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初二年级科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选自浙江省各届自然竞赛试题,适合浙教版八年级学生)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这个数据分析,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 2.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围 D、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3.人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眼球的折光系统 D、大脑皮层 4.关于下列结构是否属于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口腔、咽②食道、胃③肠、肛门④肝脏、胰脏 A、①②③是器官 B、④是器官 C、都不是器官 D、都是器官 5.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某人照了一张全身象,如果再给此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象,则应该() A、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B、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增长暗箱长度 C、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D、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 6.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7.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主要是因为() A、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B、鱼用鳃呼吸,用鳍运动 C、鱼繁殖时,在水中受精和发育 D、鱼有鳞片和侧线 8.把捕捉到的青蛙,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青蛙会较快地死亡,原因是() A、缺少食物 B、不能进行运动 C、得不到水分,体内失水 D、皮肤干燥,不能进行辅助呼吸 9.人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 A、受精卵中的卵黄 B、胎盘和脐带 C、母体 D、A、B、C三项 10.下列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创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实验验证的 B、用观察的方法直接得出的 C、是以实验为基础,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 D、是由更普通的原理演绎得出的 11.在棉花种子中,供给棉花种子萌发所需营养的结构是由下列哪一部分发育来的?()A、子房B、胚珠C、受精卵D、受精极核 12.藕、洋葱、芹菜,供给我们食用的部分分别是() A、根、茎、叶 B、茎、叶、茎 C、根、叶、茎 D、茎、叶、叶 13.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14.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第4节 电动机 练习题

八下第一章第4节电动机练习题 一、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 和有关。电流方向改变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磁场方向改变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但若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同时改变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平衡位置是指线圈平面与磁感线的位置。 当线圈处在平衡位置时,线圈两边受到一对的作用。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线圈会发生。 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原理。直流 电动机主要组成部分:、、、。换向器的作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使线圈连续旋转。线圈的转动方向取决于和。线圈的转动速度取决于和。 4、电动机有许多优点:构造、控制、效率、无污染,广泛地应用在 日常生活和各种生产中。例如:、。 二、我理解了 5、如图所示是检验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力的实验装置,当导 线AB中有某方向电流通过时,它受到的磁场力方向向右。 (1)如果仅将磁极对调位置,导线AB受力方向 ______。 (2)如果磁极位置不变,仅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导线AB受力方向 ______。 (3)若同时对调磁极位置和改变电流方向,导线AB的受力方向 ______。 (4)此实验表明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力的方向与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方向有关。 6、通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 A.跟磁感线方向平行,跟电流方向垂直 B.跟磁感线方向垂直,跟电流方向平行 C.跟磁感线方向垂直,跟电流方向垂直 D.跟磁感线方向平行,跟电流方向平行 7、关于直流电动机,小宇和他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你认为他们的看法正确的是 A、小宇:直流电动机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成的() B、小丽:直流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C、小明:直流电动机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小强: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是用来改变磁场的方向 8、下列器材的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电炉 B.电铃 C.磁悬浮列车 D.电流表

(完整版)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 1 节水在哪里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我会填空: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 96.53%、2. 53%的分别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__ 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___ 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_ 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_______ 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___ 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 。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 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 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A 、, B 、 C、,E、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 地淡水的主体。⑶在图中F 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 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 中各字母在 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 节是: F 、

⑵上述 A 、B 、C 、D 、E 、F 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 的系统。通过水循环, 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 、我会选择: 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内陆循环 D 、大洋循环 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 A 、大气水 B 、河水 C 、海洋水 D 、冰川水 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 96.53 %是在 ( A 、冰层 B 、大气 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A 、地下淡水 B 、冰川水 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冰川水和地下水 C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C 、海洋 D 、地下水 ( ) C 、河湖水 D 、大气水 ) B 、河流水和湖泊水 D 、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A 、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C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12.下 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 、人体 B 、水母 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14.驱动水循 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 、地球 B 、太阳 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C 、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 B 、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D 、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 C 、黄瓜 D 、水稻 ) B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D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 C 、雨 D 、海洋 ) B 、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样大 D 、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竞赛试卷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八下第二章竞赛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Zn:65 C:12 O:16 Cl:35.5 N:14 Ca:40 Na:23 Al:27 I:127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1.在S02与S03的混和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不可能的是 () A、3/5 B、4/5 C、6/7 D、7/8 2.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C02发生装置,在下列同学的评价中,你认 为错误的是() A、能利用生活废弃品作为实验材料,有良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通过装置中的铜丝牵引网内大理石块有利于控制反应 C、使用的铜丝网不会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D、使用碱石灰(主要是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获得干燥C02 3.下列事件可能发生在铁器时代之前的是() A.金属铝的冶炼 B.钛金饰品的出现. C.戴维发现金属钠 D.青铜器的使用 4.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02中氧原子总数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02的质量比 5.下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出的该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小于大于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极易溶极易溶难溶 选项 A B C D 6.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八下科学----化学专题训练

八下科学----化学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O2 B. SO3 C. H2SO3 D. CO 2、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M,其燃烧的方程式为M+3O22CO2+3H2O,则该化合物是() A.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分子式为C2H5OH 3、比较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你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物质的种类 B.物质的状态 C.元素的种类 D.元素的化合价 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5、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6、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评卷人得分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 7、下列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改变的是 ( ) A. CaO+H2O=Ca(OH)2 B. H2O+CO2=H2CO3 C. CaCO3CaO+CO2 D. 2CO+O22CO2 8、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 n个N2和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B、 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 1克饱和食盐水中加1克水后所得的溶液的质量 D、1克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克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9、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 10、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31:44 11、根据题意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12、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2H2+O22H2O B.2CO+O22CO2 C.CO2+H2O===H2CO3 D.H2+Cl22HCl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4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狗为主人拉车运菜属于() A . 社会行为 B . 繁殖行为 C . 学习行为 D . 先天性行为 2. (2分)蚁群中的蚁后是() A .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雌蚁 B . 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的雌蚁 C .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雄蚁 D . 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的雄蚁 3. (2分)鸟类的生殖过程常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鸟类行为属于繁殖行为都是() A . 金鸡报晓 B . 雷鸟换羽 C . 鹰击长空 D . 丹顶鹤跳舞 4. (2分)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A . 附着在海螺壳上的海葵被海螺壳中的寄居蟹背着在海底周游 B . 夏天,闷热的傍晚,蚊子在集体飞舞着 C . 一只发现蜜源的工蜂回巢跳着舞

D . 苍鹰从高空俯冲下来攫取野兔 6. (2分)阿尔卑斯狒狒等级社会中的“首领”是() A . 一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 B . 一只最占优势的雌狒狒 C . 一只年龄最长得老狒狒 D . 一只体型最匀称的狒狒 8. (2分)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 . 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B . 平时单独行动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形成有首领有分工的、并能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保持联系的集体 C . 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它们悬挂在洞顶岩壁上,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D . 固着在海底的珊瑚群,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统一行动,同时产卵 9. (2分)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6分) 10. (9分)动物的行为是对________的适应表现.动物个体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寻找________和________,并对________做出适当的反应. 11. (4分)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金属块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A . 银 B . 铁 C . 铝 D . 锌 2.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含量进行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约4700-5300年。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因是() A . 质子数相同 B . 电子数相同 C .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D . 核电荷数和电子数均相同 3. 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模型的是() A . B . C . D . 4. 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天然气中添加该物质,可以帮助判断天然气泄露。下列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元素质量角度看: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表达为 B . 从元素组成角度看:乙硫醇由碳、氢、硫三个元素组成 C . 从微粒构成角度看:乙硫醇由9个原子构成 D . 从分子结构角度看: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个数比为2:6:1 5.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氧气性质活泼,不仅能支持呼吸,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B . 氮气性质较活泼,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 . 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霓虹灯 D . 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6.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B . 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 . 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建造自身组织 D .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 7. 如图是氧气制取和性质的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科学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姓名学号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例如:推出去的铅球、踢出去的足球。射出枪膛的子弹……在力停止作用后,这些物体还要运动,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填正确或错误) 在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中: 2、如果水平面铺的材料不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的快慢一样吗? 3、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表明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通过的距离越,运动的时间越,速度减小得越。 4、推测:假如小车在运动中不受任何阻力,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背诵) 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靠来维持,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每次都用同一辆,从同一的斜面上滑下来,使它在三种平面开始运动,相同,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路程不等,说明平面越,小车受到的越小,小车越接近直线运动。 6、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假设它所受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则它就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曲线运动 C、立即停止 D、原来的曲线运动

7、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能运动。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变化。 C、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就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D、只要物体在运动,就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惯性: 1、小车突然遇阻停止,木块向前倾倒。 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车面之间的,木块的底部也随之,可是木块的上部由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或运动),仍然继续前进,所以木块倒向。说明(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2、木版飞弹出去,板上鸡蛋掉入水中。 当木版突然受力被飞弹出去,板上的鸡蛋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掉入水杯。说明(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3、汽车刹车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不会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汽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将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作用。 4、流动的水具有惯性,当它结冰时,其惯性(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当蒸发变为蒸气时,其惯性。静止的水(填有或没有)惯性。 5、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100米跑道终点离墙应有一段距离 B、汽车上写有“保持车距” C、跳远比赛 D、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站在车厢里的人要向前倾倒。 6、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到外力时没有惯性。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7、一架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为了能击中地上的目标,投弹应在() A、目标的正上方 B、飞抵目标之前 C、飞抵目标之后 D、随时都可以

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有答案)详细

八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写明校名、班级、姓名和顺序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i-28,Cl-3 5.5,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质量不同 D.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2.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铝合金 B.冰水 C.纯牛奶 D.加碘盐 3.氯离子和氯原子属于() A.同一种元素 B.同一种离子 C.同一种物质 D.同一种分子 4.下列化学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H2 B.1个氧化铁分子:FeO C.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Cu2+ D.碳酸银:Ag2CO3 5.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6.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XX年5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51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99例。“达菲”是治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克 C.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D.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8.3% 7.如下图所示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八年级下科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科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年国际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首次在我国北京举行,可能会用到大型遥控飞艇作为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你建议飞艇内最好充入下列哪种气体( ) A 氢气 B 氦气 C甲烷 D氮气 2、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3、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4 依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所含的原子越多,沸点越高 B.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C.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D.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 5、常温下,乙烷(C2H6)气体和酒精(C2H5OH)蒸气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x%,则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B. C.D. 6.如图所示,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顺次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P处,像成在Q处;如把该物点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处。则可以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 )

C.QS之间 D.S的右边 7、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 ..的是() A.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 B.(y-x)g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C.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y-z D.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 8、如上右图所示表示每次呼吸肺内气量的变化曲线。与此相适应,符合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 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10、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构成。 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何者带正电() 11、汽车夜间行车,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 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行车安全 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会影响司机开车

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1.图 2.表 3.计算机图像 4.公式 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 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