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专题十 祭文 第1课 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十 祭文 第1课 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十祭文第1课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祭十二郎文一、根底过关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省所怙.(hù)及长.(zhǎnɡ)B.丞相薨.(hōnɡ) 归取其孥.(nōnɡ)C.万乘.之公相(shènɡ) 尚飨.(xiǎnɡ)D.孰谓汝遽.去吾(jù) 省.坟墓(xǐnɡ)解析:选B。

“孥〞应读“nú〞。

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窆不临其穴D.敛不凭其棺解析:选C。

A.“羞〞同“馐〞;B.“世〞同“逝〞;D.“敛〞同“殓〞。

3.以下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项的一组是(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③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⑤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⑥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A.①③B.④⑥C.②⑤D.③④解析:选D。

③④为“即使〞,其他为“虽然〞。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吾与汝俱少年..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C.而齿牙动摇..D.而汝抱无涯..之戚也解析:选D。

“无涯〞为“无边〞的意思。

5.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吾书.与汝曰D.函.梁君臣之首解析:选B。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A、C、D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6.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季父〞是韩老成的小叔。

B.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C.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之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高中语文 第23课 祭十二郎文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23课 祭十二郎文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祭十二郎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①不省.所怙(ɡū) ②中年兄殁.南方(mò) ③吾往河阳省.坟墓 (xĭnɡ) ④万乘.之公相(shènɡ) ⑤其竟以此殒.其生乎(yŭn) ⑥窆.不临其穴(fàn)A.①②④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比:等到B.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应:答应C.其又何尤.尤:怨恨D.止.一岁止:停止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东亦客.也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下列句子中,“其”不做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请归取其孥C.不克蒙其泽矣 D.其无知,悲不几时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 重要知识点归类(含答案)-2025年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 重要知识点归类(含答案)-2025年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篇目:《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论语》十二章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注意文言句式,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子曰:“君子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 )闻道,夕.( )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子曰:“质.( )胜.( )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 )一篑,进,吾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往也。

”(《子罕》)子曰:“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 )斯.( )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子曰:“小子..( )何.( )莫.( )学夫.( )《诗》?《诗》可以兴.( )之事父, (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

2024 新高考1卷文言文挖空练习

2024 新高考1卷文言文挖空练习

2024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挖空李广有(拥有)孙陵,为侍中,善(擅长)骑射。

帝以为(认为)有广(李广)之风(风采),使教射(教习射箭)酒泉、张掖(状语后置句)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带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希望)得(能够)自(亲自)当(率领)一队,到兰干山(山名,在今蒙古国。

)南以(来)分(分散)单于兵(军队),毋令专乡(乡:通“向”,此处可理解为攻击。

)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涉:原指徒步渡水,这里指行进到。

)单于庭(王庭)。

”上壮(意动用法,以.....为壮。

)而许(答应)之。

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

),与单于相值(遇到),骑(骑兵)可(大约)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奋勇战斗)攻之,虏(敌人)还(退还)走(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召集)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步行作战)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射箭),矢(箭头)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

陵曰:“无面目报(回复)陛下!”遂降(投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陵。

上以(用这件事)问(询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对待,侍奉)亲孝,与(对待)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以徇(顺着)国家之急,其素(向来)所畜积(所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之风(风尚)。

且陵提(率领)步卒不满五千,深蹂(踏入)戎马之地,抑(抑制)数万之师。

身虽(即使)陷败,然其所摧败(打败,挫败的军队。

)亦足暴(展示)于天下。

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死,宜欲得(得到)当(恰当时机)以报(报答)汉也。

”上(皇上)以(认为)迁(司马迁)为诬罔(欺骗),下迁(降职)腐刑(破坏男子生殖器和女子生殖机能的酷刑。

)。

久之(衬字,无实义。

),上(皇上)悔(后悔)陵(为动用法,为李陵。

)无救(没有派救兵。

)。

上遣(派遣)敖(人名,公孙敖。

)深入匈奴迎(迎接)李陵,敖军无功(没有收获)还(回来),因(趁机)曰:“捕得生口(活口,活着的人。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的用法 (一)、代词1. 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

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的用法 (一)、代词1. 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

《祭十二郎文》挖空练习韩愈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才)能衔.(怀着)哀致.(表达)诚,使建中远.(名作状,在远方)具时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知道)所怙.(依靠),惟.兄嫂是.依(惟.…是.…,文言中宾前的一种句式)。

中年..(名作状,正值中年)兄殁.(死)(于)南方(省略句),吾与汝俱.(都)幼,从.(跟随)嫂归.(送回)葬河阳。

既.(不久)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

零丁..(通“伶仃”)孤苦,未尝一日相.(动作偏指一方,你)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死)。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两代)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初次,才)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才)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嫂丧.(灵柩)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句式特点:状后),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接)其孥.(妻子儿女)。

明年..(古今异义,第二年),丞相薨.(去世)。

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接)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名作动,东边居住)亦客.(名作动,异乡做客)也,不可以久;图.(打算)久远者,莫如西.(名作状,向西)归,将成家..(古今异义,安家)而致.(使动,使...来)汝。

呜呼!孰谓.(料到)汝遽.(突然,匆忙)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古今异义:青年男子),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比喻微薄的俸禄)。

诚.(如果,果真)知其如此,...(客居京城谋生),以求斗斛之禄虽.(即使)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离开)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名作动,写信)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动作名,视力)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古今异义:牙齿松动)。

《祭十二郎文》文言练习题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文言练习题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文言练习题及答案《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祭十二郎文》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祭十二郎文》文言练习习题,希望能帮到你。

《祭十二郎文》文言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汴州biàn 殒其生yǔn 不省所怙ɡū 遽去吾jùB.万乘chénɡ 夭其嗣sì 曷其有极hé 窆不临其穴biǎnC.辍汝chuò 取其孥nú 尚飨sūn 兄殁南方mòD.奴婢bì 丞相薨hōnɡ 汝来省吾xǐnɡ 少而强者qiánɡ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全:保全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继承……家业C.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吊唁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3.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③呜呼,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④其然乎?其不然乎? ⑤呜呼!其信然邪? ⑥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A.①⑥/②③④⑤/⑦B.①⑥/②③⑤⑦/④C.①⑥⑦/②③⑤/④D.①/②③⑤⑥/④⑦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沛公安在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6.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抱无涯之戚――抱着无边的痛恨B.冀其成立――希望他们成长立业C.妄称以应之――信口胡诌来应付他D.曷其有极――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呢二、语段阅读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挖空训练
年、月、日,季父
..( ),使建中远.( )具..( )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 )哀致诚
时羞.(通: )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 ),及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句式: )。


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
..( )孤苦,
..( )江南。

零丁
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句式: )汝来省吾。

止.( )一岁,请归取.
( )其孥.( )。

明年
..( ),丞相薨.( )。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句式: )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 )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
..( )汝遽.
..( )而致.( )汝。

呜呼!孰谓
(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
..(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
( )京师,以求斗斛
..( )之禄。

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通: )。

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吾不
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
..( )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死,而汝抱无涯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固定句式:)信也,吾兄之盛.
( )德而夭.( )其嗣乎?汝之纯明
..( )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
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
..( )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句式: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 )其嗣矣!汝之纯明
宜业.( )其家者,而不克蒙
..( )其泽!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 )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毛血日.( )益衰.
( ),志气
..( )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 )有知,其几何离;其..( )日益微.( ),几何
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
之。

”未始
..( )以为
..( )忧也。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极
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句式: );耿兰之报无月日。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 )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通: )不凭其棺,窆.( )不临其穴。

吾行负.( )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句式: )!彼苍者天,曷.(通: )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 )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 )!
文化常识: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孟者,《说文》:“孟,长也。

”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

仲,《说文》:“仲,中也。

”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

”季,《说文》:“季者,少称也。

”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

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

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

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尚,表示希望。

飨,鬼神享用祭品。

句子翻译: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5、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6、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
克蒙其泽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