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课程设计
《轨道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轨道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普通单开道岔平面设计
一、设计目的
熟练掌握单开道岔设计步骤,了解特殊道岔的结构与尺寸,通过对普通单开道岔的进行转辙器及辙叉计算、配轨计算和道岔主要尺寸计算,达到对整个道岔结构体系的全面的认识。
二、设计要求
1.独立完成,有独特见解。
2.文字清晰,条理清楚,步骤完整,制图规范。
3.文面、图面整洁,装订整齐。
三、设计资料
注:1、普通单开;固定式(组合或整铸式)辙叉;轨距1435mm,允许误差+3,-2mm。
2、转辙器类型、道岔全长、辙叉长度、转辙器长度均由设计者确定。
3、道岔设计按不受机车车辆的限制;也不考虑允许通过速度。
四、设计内容
1.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
2.确定辙叉部分主要尺寸;
3.计算道岔主要尺寸;
4.配轨计算;
5.绘制道岔布置总图。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总平面布置图一份。
六、参考资料
《道岔构造和设计》(上下册)刘语冰编。
道岔课程设计设计书 (1)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题目轨道工程课程设计系专业土木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徐庆元2011年9 月10 日第1章 设计资料一、 轨道条件:钢轨50kg/m ,标准长度12.5m ,区间线路轨枕根数:1760根/公里,道岔类型:木枕I-甲。
二、道岔型式: 1、转辙器直线尖轨,跟端支距mm y 1440=,跟端结构为间隔铁夹板连接,夹板l =820mm2、辙叉及护轨直线辙叉,N=9,辙叉角'''25206o =α,结构形式为钢轨组合式,辙叉趾1533n mm =,辙叉跟距mm m 2050=。
3、导曲线圆曲线形,不设超高。
三、物理参数: 动能损失允许值:220/65.0h km =ω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容许值20/65.0s m =α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增量容许值30/5.0s m =ϕ四、过岔速度直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80 侧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V s /35=五、道岔中的轨缝值尖轨跟端及辙叉趾端轨缝为6mm ,共余为8mm 。
第2章设计任务与要求1、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2、确定辙叉和护轨几何尺寸3、选择导曲线半径4、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5、导曲线支距计算6、配轨计算7、配置岔枕8、绘制道岔总平面布置图第3章 设计计算一、确定转辙器的尺寸 1、计算尖轨的长度计算公式:''0arcsin ⎪⎪⎭⎫⎝⎛=s V ωβ 根据设计资料:跟端支距:mm y 1440=则尖轨长度为:()βsin 00y l =根据尖轨长度的取值原则,取标准长度12.5m 的整分数,以充分利用材料,所以取mm ml 625025.120=='''76.12191320212.16250144arcsin o o ==⎪⎭⎫ ⎝⎛=β2、计算尖轨尖端前部长度: 由设计资料可知mm q2646=3、计算基本轨后端长度:'q整个基本轨取为一个标准轨长即L=12.5m ,则计算基本轨后端长度为()''''0cos =1250026466250cos(11912.76)3606o q L q l mm β=----⨯=二、确定辙叉及护轨的几何尺寸 1. 确定趾距n P 和跟距mP根据设计资料知辙叉角'''25206O =α前端长度n=1533m 所以:趾距⎪⎭⎫⎝⎛=2sin 2αn P n=169.56mm后端长度m=2050mm跟距⎪⎭⎫⎝⎛=2sin 2αm P m=226.73mm 2. 计算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如图 所示:A 、对于固定辙叉咽喉轮缘槽 需满足:()m in m ax m ind T S t +-≥其中道岔轨距允许的最大误差为3mm 轮对车轴弯曲导致内侧距减少2mm 则:()()mm t 682221350314351=---+≥取t1=68mmmm t t 6813==B 、查照间隔D1及D2 D1需満足:()m ax 1d T D +≥.()139133213561=++≥DD2需満足:m in 2T D ≤mm D 1348213502=-≤C 、因S=1435mm护轨可能磨耗,磨耗为2mm ,则D1取1393mm D S t g 421393143511=-=-=终端轮缘槽2g t 应保证等同于咽喉轮缘槽的通过条件,即:mm t t g 6812==现行采用mm t g 903=D 、辙叉翼轨平直段轮缘槽2t212D D t -= 2D 取1347,则t 2=46035948.068*94668sin 121=-=-=Nt t t w β '''3632o w =β根据直向过岔速度要求: 护轨缓冲段冲角3sin .≤βV80/3sin ≤β'''20857o β≤取35/1sin =β'''14381o =β平直段两端C=(0-300),取C=150mm 开口段长取2100150,100x mm mm =:取 故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为:()()()()2121125022100150tan sin 6842(6850)9215021001353382g g g l X X X t t t C mmαβ=++⎡⎤-+=+++⎢⎥⎣⎦⎡⎤-⎢⎥=+⨯+⨯+⨯+⎢⎥⎣⎦=:检算开口段末端处距接头的距离:p l D 21≥()1250tan 20501010150509440410D m X X c mm mmα=----=---⨯=≥mm t 681=,mm t 462=,mm t 683=1533n mm =,mm m 2050=,'''25206o =α由已知条件可得:''''''11249.11071225206tan2/6826846arctan 222arctan o o tg t t t =-=⎪⎭⎫⎝⎛-=αθ 由54321X X X X X l w++++=得:()()1112'''''''''''''''50150sin 2sin 2tan cos 2sin 22268685068461533150620256202562025sin(13814)2sin()2tan()cos(10711.49)2sin()22291w o o o o o t t t t l n αααβθ⎛⎫ ⎪- ⎪=-++++⎛⎫⎛⎫⎛⎫ ⎪ ⎪ ⎪ ⎪ ⎪⎝⎭⎝⎭⎝⎭⎝⎭⎡⎤⎢⎥-=-++++⎢⎥⎢⎥⨯⨯⨯⎢⎥⎣⎦=8.2614.0452.1770.0150.02904.3++++=则由图 的几何关系可得:()34'''cos 2050452.1770cos(2336)143.42050452.1769.5143.4685182041022w o p D m X X mm l mm β⎡=-++⎢⎣⎡⎤=-+⨯+⎣⎦=---=≥=⨯=故满足条件。
教案9高速铁路道岔结构5

高速铁路道岔及 授课
第9讲
目
调节器
顺序
章
节 高速铁路道岔结构 5
课
题
授
课 多媒体、板书、分小组讨论
方
式
教 学
了解高速铁路道岔岔枕及道岔板结构 目 的
备课 时间
课20
时
授课 日期
讲 课 杨真权 人
授
作
课
业 3道
班
题
级
数
选
用 电脑、投影仪、白板、激光笔、
教 马克笔
具
重
难
高速铁路道岔岔枕及道岔板结构
高速铁路道岔岔枕及道岔板各部尺寸及铺
分为 600mm,在转辙机附近的几根岔枕之间,由于需要安装转辙机拉杆,枕 板主要结构。
间距离为 650mm,与牵引点相邻的两处岔枕间距为 575mm,大部岔枕进级
为 100mm;有砟轨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标准岔枕断面采用客运专线岔
枕断面,即底宽 300mm,顶宽 260m,高 220mm 的断面。岔枕区分左、右
塑料套管与道岔垫板连接。
德国技术:道岔板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 240mm,平面尺寸随着
岔平面变化,在牵引点处,留有缺口;道岔纵向不连接,与底座板之间填充
180mm 厚的自流平混凝土。
【四、总结】:
(5 分钟)与学员
自主研发道岔岔枕基本要求:长岔枕埋入式垂直于直股,辙叉跟端设 2 根 一起总结高速铁路
扭转过渡枕;长岔枕长度与既有道岔基本相同;减小岔枕长度间隔,利于提高 道岔辙叉的结构\ 无砟道岔的整体美观性;岔枕间距 600mm,牵引点及两侧岔枕适当调整,不 布置作业。
超过 650mm 。 自主研发:道岔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 230mm,最大长度不
双道岔安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道岔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安装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道岔的基本结构2. 双道岔的工作原理3. 双道岔的安装步骤4. 双道岔的调试与验收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双道岔在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双道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双道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讲解双道岔的组成部分,如:转辙机、尖轨、基本轨、转换锁闭器等。
(2)讲解双道岔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转辙机驱动尖轨移动,实现列车从一条轨道转向另一条轨道。
3. 讲解双道岔的安装步骤(1)准备安装工具和材料。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安装位置。
(3)进行轨道的切割和打磨。
(4)安装转辙机、尖轨、基本轨等部件。
(5)调试转换锁闭器,确保双道岔正常工作。
4.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双道岔安装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3)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调试与验收(1)对安装的双道岔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组织验收,对双道岔的安装质量进行评估。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双道岔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4. 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双道岔实物或模型。
2. 双道岔安装操作视频。
3.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4. 实践操作场所。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双道岔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安装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微课 人工手摇道岔教学设计》

设备一线路
任务3 人工下轨道手摇道岔
一、课程导入
1正常情况转换道岔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 手摇道岔
三、学习进程设计
人工下轨道手摇道岔六部曲
●一看:开通位置、尖轨及辙叉心处是否有杂物,及时清扫
●二开:翻开盖孔板及钩锁器的锁,拆下钩锁器
●三摇:摇道岔转向所需的位置,在听到“咔嚓〞的落槽声或确认
尖轨与根本轨密贴后停止
●四确认:手指尖轨,口呼“尖轨密贴开通×位〞,并和另一人共
同确认
●五加锁:确认道岔位置开通正确后,用钩锁器锁定道岔尖轨,盖
上盖孔板并上锁
●六汇报:向值班室汇报道岔开通位置正确,人员出清
〔三〕教学总结
1正常情况转换道岔的方法
2手摇道岔六部曲。
【课程设计】铁路信号课程设计报告 道岔控制电路设计及仿真(WORD档)P18

道岔控制电路设计及仿真1 前言设计背景铁路信号技术是计算机、现代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设备,也是铁路实现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手段。
道岔是列车从一股道转向另一股道的转辙设备,它是铁路线路中最关键的特殊设备,也是铁路信号的主要控制对象之一。
道岔的转换盒锁闭,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由各类动力转辙机转换和锁闭道岔,易于集中操作,实现自动化。
转辙机是很总要的信号基础设备,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是我国铁路使用最广泛的电动转辙机。
1.2 设计目的本课题制作的主要目的是让道岔控制过程能清晰明了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复杂的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能简单化,这样就让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一个层面我们可以学习一下PLC软件的简单知识。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ZD6转辙机控制电路结构复杂,其中包括自动开闭器动作电路、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等,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
通过自己学习和使用PLC仿真软件,学会分析道岔控制原理的分析,以增强对无极、有极、偏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明确铁路信号原理的故障-安全准则。
1.3 设计内容根据理论课程内容和实验室条件,在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
要针对铁路信号系统的转辙机原理及其继电器控制回路进行分析,并在PLC中对其控制功能进行仿真,以增强学生对无极、有极、偏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
明确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准则。
具体完成的内容为:(l)控制电路的继电器原理图绘制(见附录1);(2)PLC仿真程序源程序(见附录2)及仿真PLC下载运行;(3)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对道岔控制原理的分析,PLC程序设计说明,程序运行结果等。
2 设备介绍系统电源屏采用国铁路阳PGM信号电源屏,系统内设有两路输入电源转换电路。
当某路供电电源发生故障或需要人为进行转换时,。
程序设计算法竞赛基础综合课程设计(特色) 道岔

程序设计算法竞赛基础综合课程设计(特色)道岔
为了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算法竞赛基础知识,我设计了一门特色的综合课程,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道岔。
道岔,在铁路交汇中是重要的设备之一,如果道岔出现问题,将会给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
同样,程序设计中的道岔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在算法竞赛中应用广泛,更是在实际开发中被大量采用。
我的课程中,对道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应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基于道岔的特性,我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道岔结构和基本运作原理。
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道岔(常见如单开道岔、双开道岔、三叉道岔等),我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图示和解释,以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其次,我结合程序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从不同的角度对道岔进行了实战演练。
比如,在动态规划算法中,可将道岔看作是一个阶段,通过状态转移方程来计算可能的路径,找到最短路径等等。
在回溯算法中,可以利用递归和深度优先的特性,通过遍历道岔设置的状态来得到最优解。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岔的应用,我还设计了一些小型的考试题目。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进而提高理论应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我的课程以道岔为切入点,全方位地交叉了程序设计中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
它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希望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和收获。
中南大学道岔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资料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要求1. 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2. 确定辙叉和护轨几何尺寸3. 选择导曲线半径4. 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5. 导曲线支距计算6. 配轨计算7. 配置岔枕8. 绘制道岔总平面布置图(A3-CAD图)第二部分设计资料一、轨道条件钢轨50kg/m,标准长度L=12.5m,区间线路轨枕根数为1760根/公里,道岔类型为木枕I-甲,标准轨枕长度250cm,钢轨接头处的轨枕间距为440mm,转辙机械拉杆处轨枕间距为615mm。
二、道岔型式(1)转辙器直线尖轨,跟端支距y g=144mm,跟端结构为间隔铁夹板连接,钢轨接头夹板长度l p=820mm,基本轨前端长度q=2646mm。
(2)辙叉及护轨直线辙叉,道岔号码N=9,辙叉角α=6°20′25″,结构形式为钢轨组合式,辙叉前端长度n=1538mm,辙叉后端长度m=2050mm。
(3)导曲线圆曲线形,不设超高。
(4)辙叉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辙叉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L′=6225mm。
三、物理参数ω'≤9km2/h2。
列车侧向过岔动能损失允许值ω0≤0.65km2/h2,直向过岔动能损失允许值0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容许值α0≤0.65m/s2。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增量容许值φ0≤0.5m/s3。
四、过岔速度直向过岔允许速度V z=90km/h。
侧向过岔允许速度 V s =35km/h 。
五、道岔中的轨缝值尖轨跟端及辙叉趾端轨缝δ2=6mm ,共余轨缝δ1=8mm 。
六、其它参数标准轨距S =1435mm ,轮轨之间的游间δ=8mm ,车辆全轴距l =18m ,尖轨尖端轨距S 0=1450mm ,轨头宽度b 0=70mm ,叉心实际尖端宽度b 1=10mm 。
第三部分 设计计算一、确定转辙器的几何尺寸1、计算尖轨长度l 0对于直线尖轨,转辙角β等于轮缘冲击角β',即:'arcsin arcsin 1.3235s ββ⎛=≤== ⎝⎭⎝⎭根据设计资料可知,尖轨跟端支距y g =144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计算说明书题目:道岔课程设计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土木0810班姓名:袁兵学号:1208081325指导老师: 徐庆元2011年09月17日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与要求:1. 确定转辙器主要尺寸2. 确定辙叉和护轨几何尺寸3. 选择导曲线半径4. 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5. 导曲线支距计算6. 配轨计算7. 配置岔枕8. 绘制道岔总平面布置图第二部分 设计资料一、 轨道条件:钢轨50kg/m ,标准长度12.5m ,区间线路轨枕根数:1760根/公里,道岔类型:木枕I-甲。
二、道岔型式:(1) 转辙器直线尖轨,跟端支距mm y 1440=,跟端结构为间隔铁夹板连接,夹板l =820mm (2) 辙叉及护轨直线辙叉,N=9,辙叉角'''25206o =α,结为构形式钢轨组合式,辙叉趾mm n 1538=,辙叉跟距mm m 2050=。
(3) 导曲线圆曲线形,不设超高。
三、物理参数:动能损失允许值:220/65.0h km =ω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容许值20/65.0s m =α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增量容许值30/5.0s m =ϕ四、过岔速度直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80 侧向过岔速度要求:h km V s /35= 五、道岔中的轨缝值尖轨跟端及辙叉趾端轨缝为6mm ,其余为8mm 。
第三部分 设计计算一、确定转辙器的几何尺寸: 1、计算尖轨长度转辙角''0arcsin ⎪⎪⎭⎫⎝⎛=s V ωβ 根据设计资料:跟端支距:mm y 1440= 则尖轨长度为:()βsin 00y l =根据尖轨长度的取值原则,取标准长度12.5m 的整分数,以充分利用材料,所以取mm ml 625025.120==辙叉角'''76.12191320212.16250144arcsin o o ==⎪⎭⎫ ⎝⎛=β2、计算尖轨尖端前部长度:由设计资料可知mm q 2646=3、计算基本轨后端长度:'q整个基本轨取为一个标准轨长即L=12.5m ,则()m l q L q 3606cos 0'=--=β二、确定辙叉及护轨的几何尺寸: 1. 确定趾距n P 和跟距m P根据设计资料知辙叉角'''25206O=α 前端长度n=1538mm所以:趾距⎪⎭⎫⎝⎛=2sin 2αn P n =170.10mm后端长度m=2050mm 跟距⎪⎭⎫⎝⎛=2sin 2αm P m =226.73mm 2. 计算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如图 所示:A 、 对于固定辙叉咽喉轮缘槽 需满足:()min max min d T S t +-≥ 其中道岔轨距允许的最大误差为3mm 轮对车轴弯曲导致内侧距减少2mm则:()()mm t 682221350314351=---+≥ 取t1=68mmmm t t 6813==B 、 查照间隔D1及D2 D1需満足:()max 1d T D +≥()139133213561=++≥DD2需満足:min 2T D ≤mm D 1348213502=-≤C 、 因S=1435mm护轨可能磨耗,磨耗为2mm ,则D1取1393mm D S t g 421393143511=-=-=终端轮缘槽2g t 应保证等同于咽喉轮缘槽的通过条件,即:mm t t g 6812== 现行采用mm t g 903= D 、 辙叉翼轨平直段轮缘槽2t212D D t -=2D 取1347,则t 2=46035948.068*94668sin 121=-=-=Nt t t w β 冲击角'''36032o w =β根据直向过岔速度要求: 护轨缓冲段冲角3sin .≤g V β80/3sin ≤g β6582'''≤︒g β取35/1sin ='β'''g 14381o =β平直段两端 C=0~300mm ,取C=150mm 开口段长取mm mm x 100,1501002取至=故护轨工作边延展长度为:()()()()()mmt t C t X X X l g g g 338210102300106210041831sin 42-682150252026tan 5068100sin 22tan 502g 12121=⨯++=⎥⎦⎤⎢⎣⎡+'''︒⨯+⨯+'''︒+=⎥⎥⎦⎤⎢⎢⎣⎡+-+++=++=βα检算开口段末端处距接头的距离:p l D 21≥()()c X X m D 52026tan 50-150-1010-2050tan 5021'''︒=----=αmm t 681=,mm t 462=,mm t 683=mm n 1538=,mm m 2050=,'''25206o =α由已知条件可得:''''''11249.11071225206tan2/6826846arctan 222arctano o tg t t t =-=⎪⎭⎫⎝⎛-=αθ 由54321X X X X X l w ++++=得:()()()()mmt t t t n l w w 275115061245261492315063302sin 4668252026sin 25094.11701cos 252026tan 268252026sin 268-1538150sin 2sin 250cos 2tan 22sin 22111=++++=+'''︒-+⎪⎭⎫⎝⎛'''︒⨯+'''︒⨯'''︒⨯+⎪⎪⎪⎪⎭⎫⎝⎛⎪⎭⎫ ⎝⎛'''︒=+-+⎪⎭⎫ ⎝⎛+⎪⎭⎫ ⎝⎛+⎪⎪⎪⎪⎭⎫⎝⎛⎪⎭⎫ ⎝⎛-=βαθαα则由图 的几何关系可得:()()()[][]mm l mm X X m D p w 4108202126854.1435.76945220504.14363302cos 770452-20504690150cos 2243=⨯=≥=++-=+'''︒⨯+=⎥⎦⎤⎢⎣⎡--++-=β故满足条件。
三、选择导曲线半径: 1、求算'0R由2p l n k +≥=1538+820/2=1948mm ,取k=1948mm()()()()()()()()()()()mmk k l S R 1764400585.011.01948023.08198143552026cos 21911cos 52026sin 194821911sin 194862501435cos cos sin sin 0'0=⨯-⨯-='''︒-'''︒'''︒⨯-'''︒⨯+-=--+-=αβαβ因圆曲线半径须取为10m 整数倍,故取mm R 1800000=mm S R R 5.180717214351800002'0=+=+= 2、用1中求得的'0R 反求k()()()()()()()()mmmm y R S K o o o g211685.211525206sin 14425206cos 12191cos 5.1807171435sin cos cos ''''''''''0==--⨯-=---=ααβ 1948min =>K K又知一般要求m K 4~2= 所以K=2116mm 满足要求:3、检算选用的导曲线半径能否满足动能损失要求:2202222/65.0/64.0351800004722h km h km V R s =<=⨯⨯==ωδω (可) 2022222/65.0/53.01800006.33510006.31000s m s m R V s =<=⨯⨯=⨯⨯=αα (可) 3033333/5.0/28.0181800006.33510006.31000s m s m Rl V s =<=⨯⨯⨯=⨯⨯=ψψ (可)所以R 取180m 时符合要求:四、计算道岔主要几何尺寸: 1、 道岔理论全长()()()()()mmK R l L t 2414406.21034.1573134.624852026cos 211621911sin 52026sin 180********cos 6250cos sin sin cos 00=++='''︒⨯+'''︒-'''︒⨯+'''︒⨯=+-+=αβαβ2、 确定道岔实际全长:mm m L q L t Q 28848820505.241452646=+++=+++=δ3、 确定道岔后长mm m S b 1500942050252026tan 2143522tan 2=++⎪⎭⎫⎝⎛'''︒⨯=++⎪⎭⎫ ⎝⎛=δα4、确定道岔前长:mm b L a Q 13839=-=五、配轨计算:mm l l p p 12500'==mm l L l l j Q 1632424-12500-28848321==--=+δ()()()16395mm62-8-1538-211618031105355.1807172180221043=⨯+⨯'''︒+=---+-⎪⎭⎫ ⎝⎛+=+πδδπβαn K b R l l()()mmn l L l l t 16338628153821911cos 6250-241442cos 21065=⨯---'''︒⨯=---⨯-=+δδβ()()()()()mml m K b S R S l q l l j 1621812500-16-205021167.157053.113-6250264612500-82-20502116180311053514355.180********tan 14376250264621802tan 100087=++++=⨯++⨯'''︒⨯--+'''︒⨯-+=--++-⎪⎭⎫⎝⎛--+-+=+πδπβαβ 取:mm l 53241=,mm l 110002= mm l 68953=,mm l 95004=mm l 68385=,mm l 95006= mm l 52187=,mm l 110008=六、导曲线支距计算:以导曲线起点为坐标原点,以直线基本轨作用边为横坐标,自坐标原点开始令导曲线上各支距测点的横向座标i X 依次为2000mm 整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