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引言: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是中国明代著名中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对于中国的中药学和中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该书记载了超过1800种中药,涵盖了中药的药材、形态、功用、应用等方面。
其中对于痛风疾病的治疗经验极为丰富,本文将结合李时珍的经典著作和现今中医临床实践,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痛风简介: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伴随着痛苦的疾病。
它主要由于人类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尿酸升高,堆积到关节和周围组织中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会引起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发炎反应,表现为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关节破坏和石栓性插件。
目前痛风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头疼问题。
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痛风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李时珍对其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今中医临床实践。
以下是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1、络石破颗粒:络石破颗粒是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经典方剂之一,该方具有泻火祛风、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效。
络石破主要由旋覆花、川芎、红花、桃仁等中药组成,能够促进痛风病人体内尿酸的排泄,缓解关节疼痛,是痛风的理想中成药之一。
2、秦艽颗粒:秦艽颗粒是一种以栀子、秦艽、白背兰、牛黄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药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
对于痛风等病症较为常见,该方剂能够缓解关节的红、肿、痛、热等症状,起到清热、活血、化瘀的作用。
3、朱砂丸:朱砂丸是一种以朱砂、附子、人参、茯苓、甘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丸剂,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痛、安神妙用的功效。
朱砂丸对于痛风的缓解作用比较明显,但是应慎用,因为其中的附子有毒性,不能长期服用。
4、肉桂丸:肉桂丸是一种以肉桂、附子、丁香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丸剂,具有温阳散寒、止痛理气的功效。
对于寒湿型痛风病人,服用肉桂丸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应该慎用。
5、葛根汤:葛根汤是一种以葛根、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汤剂,具有发汗解表、和胃化痰的功效。
李时珍食物疗法150条 百年难遇的养生千古名方

1、治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2、止外伤出血:西瓜叶,晒干,研末,撒患处,立即止血。
3、治闪腰岔气:西瓜皮阴干,研末,加盐少许,以酒调和,每服9克,日服2次。
4、治火烧饭烫:干西瓜皮30克,研末,加香油调匀涂患处。
5、治尿血:葡萄根、白糖各6克,水煎服。
6、治咳嗽:大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见效迅速。
7、治火眼肿痛:将黄连浸于梨中,以梨汁点眼,1日数次。
8、治红眼病:桑叶、菊花各15克,水煎,去渣,温洗患眼,1日2次。
9、治哮喘:桃仁、杏仁、白胡椒各6克,生糯米10粒,上药共为末,用鸡蛋清调匀,外敷双脚心和双手心。
10、治半身不遂:桃仁(去皮尖)放酒中浸1周,晒干为末,以蜜调和为丸(梧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15丸,以黄酒或开水送11、治痢疾:石榴皮、山楂各30克,水煎服。
12、治中耳炎:石榴花,焙干研细,加冰片少许,吹耳内。
13、治误吞金属物:韭菜,不拘量,洗净,不切断,放水中煮软食,金属物和大便一起排出。
14、治鱼刺卡喉:将活鸭倒挂,吐出唾液,放患处鱼刺即化为水。
15、治冻疮:将干辣椒煮水,每日早晚洗1次,连洗数日即愈。
16、治冻疮:煮干辣椒水,每日早晚洗一次,连洗数日即愈。
17、治秃发:将红辣椒泡酒一周,用酒涂患处,一日数次,可促进头发再生。
18、治关节炎:辣椒面。
冬天用酒,夏天用醋调和涂患处,见效快。
19、治脱肛:将河中螺蛳,去掉外壳用白矾面撒其肉上,化水涂患处,神效。
20、治鼻出血:把大蒜捣烂如泥,敷双脚心,见效迅速,安全可靠。
21、治小便不利:大蒜5头,大麻子50粒共捣烂,每晚将药适量敷在脚心,第二天早晨去掉,晚上再敷,以小便利为止。
22、治小便不通:大蒜1头,盐60克,山栀6克,共为末,加水调匀,敷脐上,数小时即通。
23、治关节扭伤:大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数次即愈。
24、治疮痈:大葱全株,捣烂,醋调和,炒热敷患处。
25、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葱白、蜂蜜等份,捣烂敷患处。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痛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
中医学认为凡人体肌表筋络感受风寒湿邪侵略之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楚、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症”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中,精辟地概括了痛风的病因“属风、寒、湿、热、挟痰及血虚丶污血”。
根据其病因,本着治病求兵的原则,他终结论述了治疗痛风的83 种临床用药,确属经验之谈。
本文将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1 痛风初期,由于卫表不固,风寒湿邪犯肌表,导致关节经络必阻,出现疼痛一系列症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李时珍提出:“防风主周身骨节尽痛,非此不除,同松节煮酒”。
麻黄治“风寒风湿,风热痹痛,发汗。
苍术散风除湿……发汗,通治上中下湿气”薏苡仁治“风湿身痛,日脯剧者,同麻黄、杏仁、甘草煎服”。
痛风初期,宜因势力导,祛风除湿解表。
所以李时珍在临床中常以麻黄。
杏仁、解表宣肺,薏苡除湿,甘草补脾土而中和,且可制麻黄直发汗太过,使其微发其汗。
因湿性重浊粘滞,侵犯人体则缠绵难愈。
治之若大发其汗则风气可去,但湿气仍在。
但加用芜活,防风,苍术,麻黄配甘草微发其汗,不但可祛风湿外邪,而且使表阳通行一身,阳气通则湿无流滞之所,故随汗而去。
2 痛痹易称寒痹。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进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通。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行小络,故率然而痛,得炅则痛止也。
……”痛风表现为关节剧痛,不红不热,痛有定处,迂冷加重,得热则缓为其特点。
因寒主收引凝滞,致使关节肌肉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痛则通。
李时珍在临床中不但善用温燥散寒之品,以散寒通络止痛,如他指出草乌头治“风湿痰涎,历节走痛不止。
”“乌头,附子散寒止并燥湿痰。
”而且还常常用酒剂散寒通络止痛。
他认为“酒气味辛甘大热,能引药势,杀白邪毒气,通血脉……散湿气。
?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良药

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良药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良药黄芩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清热祛湿药。
这小小的、并不显眼的黄芩不仅救过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性命,还成就了李时珍一代宗师的地位。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16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治不愈。
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潮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毫无效果。
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他已无药可救,眼看李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仙风侠骨。
小时珍的父母听闻这位道人专治疑难杂症,便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看病。
道人给李时珍号脉后,捋捋长髯说:“不妨,不妨,此病只须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
”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
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李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
一味黄芩居然就扭转了病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深感我国医学的神奇,对这位神怀绝技的道人钦佩不已。
从此,他便拜道人为师,跟随他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时珍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医林一代宗师。
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自己性命的黄芩倍加推崇,夸赞其曰:“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黄芩,又名淡黄芩、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它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
黄芩作用广泛,凡湿热之症皆可用之,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急性热病、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等,且以肺热为首选之品。
黄芩有安胎作用,适用于邪热内扰所致的胎动不安。
《医学启源》言其“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
”黄芩入汤剂煎服的剂量一般为5至15克,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证候随证加减。
【推荐下载】浅谈煎服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

浅谈煎服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 2012-12-10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煎服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
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温服、冷服、忌口等问题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忌用热水煎煮 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 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
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
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
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2 警惕假煮沸现象 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
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
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
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
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3 注意煎药的次数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开水,浸泡20~30 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
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 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
痛风秘方;十年痛风老患者:用一味药,再没复发!

痛风秘方;十年痛风老患者:用一味药,再没复发!哪里有烟,哪里就有火。
昨晚,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为什么中医很难获得当前患者的信任。
出乎意料的是,在这篇文章发表后,我的一些读者反应强烈。
其中一位读者告诉我,他的亲身经历,以及这样的经历,证明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有时,中医不比西医差。
经过我非常简单的装饰,原文如下:文君然,我很失望地看到你题为相信中医的人,为什么人越来越少的文章。
我以为你是中医的坚定捍卫者。
出乎意料的是,你也有对中医的阴性治疗。
因此,我对你感到失望。
我今年48岁,从38岁起就一直患有痛风。
我想用我十年的痛风抗药性经验告诉你,中药有时不比西药差,疗效比西药好。
当我第一次有痛风的时候,我非常害怕。
当发作时,我的大脚趾来自于我内心的剧痛,所以我的生活不如死亡。
我无法想象我38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为了防止复发和减轻疼痛,我在一位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了一种西药。
说实话,一开始效果真的很好。
但效果越大,我就越有可能复发,使用这种西药也无法止痛。
此时,我极度绝望。
我是否必须整天在痛苦中度过余生?如果是这样的话,活下去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但幸运的是,后来我在本县的一家医院里遇到了一种中药。
他告诉我,40克滑石粉,包在布里,浸泡在水里,然后在水里炸,最后用果汁代替茶。
当你吃药的时候,停止过去所有的西药。
那时候,我没有想过,反正已经是这样了,那么死马应该是活马的医生。
但结果,它确实使我兴奋。
自从这个方法,大约一个月前,疼痛已经开始明显减轻。
到我给你留言的时候,痛风还没有回来,现在已经两年了。
西药名医不能治病,所以一包中药滑石粉要解决。
谁说中医不好用?谁说中医不如西药强?我用我个人的经验告诉你,我只相信中医,只有中药才值得相信。
以上是信息的基本内容。
现在,我想谈谈这件事。
首先,病人要认清问题的本质:很多用药后的效果都是累积的过程,如果不是在使用西药之前,单是使用中药滑石粉,是否可以立即见效呢?不一定,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以往治疗的成果,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在中药上,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李时珍最简单实用的偏方

李时珍最简单实用的偏方李时珍,明朝时期的医学家和草药学家,他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草药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大量草药的研究,李时珍发现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偏方,以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几种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偏方:1.姜茶治疗感冒和咳嗽感冒和咳嗽是我们常见的疾病,而姜茶是李时珍最常推荐的一种偏方。
将一块姜切成薄片,加入一杯热水,盖上盖子,静置10分钟。
每天饮用2-3杯姜茶,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和减轻咳嗽。
2.葱水治疗脚气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会导致足部出现瘙痒、红肿和起泡。
李时珍推荐用葱水来治疗脚气。
将一把葱切碎,加入足浴盆中的热水中,浸泡双脚15-20分钟。
每天泡脚数次,能够有效缓解脚气症状。
3.生姜治疗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生姜是李时珍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将一块姜切成薄片,加入一杯热水中,盖上盖子,静置10分钟。
每天饮用2-3杯生姜水,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4.枸杞泡水保护眼睛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干涩。
李时珍发现,枸杞是一种可以保护眼睛的良好草药。
将适量的枸杞放入热水中泡制,每天饮用1-2次,可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5.蒜泥治疗小伤口感染小伤口容易感染,而蒜泥是一种充满抗菌和抗炎功效的偏方。
将一瓣蒜捣碎成泥,涂抹在清洁的小伤口上,然后用纱布包扎。
每天更换一次,可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6.饮用绿茶保护心脏健康心脏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之一,而绿茶被认为是一种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品。
每天饮用2-3杯绿茶,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7.花椒治疗口舌溃疡口舌溃疡是一种疼痛不适的口腔问题,而花椒被李时珍发现可以帮助缓解这种症状。
将适量的花椒研磨成粉,涂抹在口舌溃疡部位,每天数次,可以减轻疼痛并促进愈合。
8.菊花泡水缓解头痛头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菊花被李时珍推荐作为一种缓解头痛的偏方。
将适量的菊花放入热水中浸泡,每天饮用1-2次,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李时珍的经典药方介绍

李时珍的经典药方介绍李时珍的著作尚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传世;还有《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白花蛇传》等,皆佚。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李时珍的经典药方,希望你喜欢。
李时珍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李时珍借用朱熹的《通鉴纲目》之名,定书名为《本草纲目》。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着手编写,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后历时27年。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
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
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
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
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
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经验
痛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
中医学认为凡人体肌表筋络感受风寒湿邪侵略之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楚、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症”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中,精辟地概括了痛风的病因“属风、寒、湿、热、挟痰及血虚丶污血”。
根据其病因,本着治病求兵的原则,他终结论述了治疗痛风的83 种临床用药,确属经验之谈。
本文将李时珍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1 痛风初期,由于卫表不固,风寒湿邪犯肌表,导致关节经络必阻,出现疼痛一系列症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李时珍提出:“防风主周身骨节尽痛,非此不除,同松节煮酒”。
麻黄治“风寒风湿,风热痹痛,发汗。
苍术散风除湿……发汗,通治上中下湿气”薏苡仁治“风湿身痛,日脯剧者,同麻黄、杏仁、甘草煎服”。
痛风初期,宜因势力导,祛风除湿解表。
所以李时珍在临床中常以麻黄。
杏仁、解表宣肺,薏苡除湿,甘草补脾土而中和,且可制麻黄直发汗太过,使其微发其汗。
因湿性重浊粘滞,侵犯人体则缠绵难愈。
治之若大发其汗则风气可去,但湿气仍在。
但加用芜活,防风,苍术,麻黄配甘草微发其汗,不但可祛风湿外邪,而且使表阳通行一身,阳气通则湿无流滞之所,故随汗而去。
2 痛痹易称寒痹。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进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通。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行小络,故率然而痛,得炅则痛止也。
……”
痛风表现为关节剧痛,不红不热,痛有定处,迂冷加重,得热则缓为其特点。
因寒主收引凝滞,致使关节肌肉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痛则通。
李时珍在临床中
不但善用温燥散寒之品,以散寒通络止痛,如他指出草乌头治“风湿痰涎,历节走痛不止。
”
“乌头,附子散寒止并燥湿痰。
”而且还常常用酒剂散寒通络止痛。
他认为“酒气味辛甘大热,能引药势,杀白邪毒气,通血脉……散湿气。
故提出用白玲腾,石楠藤,青藤泡酒服,主风湿古痛顽痹。
””
松节去筋骨痛,能澡血中之湿,历节风痛,四肢如脱,浸酒日服”。
五加皮治“风湿骨节孪痛,浸酒服”。
海桐皮治“腰膝注痛,血脉顽痹,同诸药浸酒服。
”所以善用酒剂,温经通络止痛,因为酒剂不但能制作及服用方便,而且酒能温经活血助药力直达病所,解除病疼。
3 湿着于身,或从寒化,或从热化,若其人阴气盛者,必从寒化;其人阳气盛者,必从热化,临床热化者诸多。
治当清热利湿治本,李时珍提出用黄苓治“三焦湿热,风热历节肿痛”;“秦艽除阴阳风湿,湿热,养血荣筋”;龙胆草、木通煎服,防巳、木鳖子并主湿热肿痛”;“茯苓滑石渗湿热”;“羚羊角入肝平风,舒筋,止热毒风历节掣痛效”;“黄拍除下焦湿热肿痛”。
以上李时珍所用均无一味有舒筋活络止痛之药,但李时珍善用清热利湿之法,使温热去则经络气血通,关节利,疼痛止,体现了治病求本。
4 痛风不但致病因素复杂,而且病理表现也较为复杂,常表现为痰湿、瘀、寒等多种因素胶结在一起,故难解也。
李时珍认为痛风可因“湿气化为痰饮,流注胸膈经络,发上下走注,疼痛麻痹”他提出可用“半夏天南星并治风痰湿痰,热痰凝滞,历节走注,右臂湿痰作痛,南星苍术煎服。
”白芥子治“暴风毒肿,痰饮流入四肢经络作痛。
”他认为“风痰麻木或手木或十指麻木,皆是湿痰死血”所致。
主张用“橘皮下滞气化湿痰。
”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湿聚生痰。
故李时珍治湿祛痰
时,还特别强调重用行气药。
如他提出槟榔治“一切风气,能下行”;枳壳治“风痒麻痹,散痰疏滞”。
5 痛风因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不已,久必致络脉痹,血行不畅而成淤,其临床特点则表现肢体痛如刀切,甚者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
故在治疗此型痛风时,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同时,比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方能提高效果。
李时珍提出用“苏方木活血止痛”;“桃仁治血滞风痹孪痛”;“姜黄治风痹臂痛……破血中滞气”;“红花活血滞,止痛”;“川芎丹参破宿血、止痛”;“没药逐经络滞血,定痛”;“乳香补肾活血,定诸经之痛”。
所以,久病必瘀,必用活血通络之品。
6 在临床治疗痛风淤血证之时,轻证可用桃仁、川芎等活血药,可以达到活血通络止通之效。
但对于重症的顽痹痛风却往往是无济于事,杯水车薪,而李时珍则认为,此时当配用善走窜搜风通络的虫草类方能奏效,他倡用蝎梢、地龙搜风通络,“穿山甲冶风痹疼痛,引经通窍”;“守宫通经络入血分,历节风痛同地龙,乌头草诸药丸服”。
所以顽痹重症,非虫类搜风之药莫属。
7 李时珍不但重视运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等方法治疗痛风,而且在临症实践中更注重补肝肾,祛邪不忘扶正。
他提出“当归、芍药、地黄养新血”;“牛膝补肝肾,逐恶血治风寒湿痹,膝痛不可屈伸”;狗脊治“寒湿膝痛腰背强,补肝肾”;锁阳补肾助阳,“润燥养筋”;“龟板补肾阴,亦如阴虚骨痛方”。
在临床上如能合时地灵活运用补肝肾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大有益处,确实是经验之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