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与扩句
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1.扩句方法:
a)添加修饰语:在原句中添加形容词、副词或从句来修饰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子:
原句:他看了一本书。
扩句:他认真地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b)改变语序:改变句子中单词或短语的顺序,增加信息的层次。
例子:
原句:我在公园遇到了一个朋友。
扩句:在公园里,我遇到了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
c)使用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展现更多的信息。
例子:
原句:我喜欢游泳。
扩句:我喜欢游泳,也喜欢跑步和骑自行车。
2.缩句方法:
a)删除冗余信息:去掉句子中不必要或重复的词语或短语。
例子:
原句:我昨天和我的朋友一起去了电影院。
缩句:昨天我和朋友去了电影院。
b)省略主语或动词:如果上下文已经清楚,可以省略主语或动词。
例子:
原句:我正在读一本有趣的书。
缩句:正在读有趣的书。
c)使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选择简明扼要的词语或短语来表达意思。
例子:
原句:如果你想进步,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缩句:想进步,付出更多努力。
缩句与扩句加习题

缩句与扩句加习题导语: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为了使句子更加精确和生动,我们可以采用缩句和扩句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缩句与扩句的概念和技巧,并提供相关的练习题以加强理解和应用。
一、什么是缩句和扩句?缩句是指将一个较长的句子变为较短的句子,目的是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删除多余的词语:去掉一些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修饰性词语,如形容词、副词等。
例:She opened the door slowly and cautiously.(她慢慢又小心地打开了门。
→She opened the door.(她打开了门。
)2.合并句子成分:将句子中的两个或多个相同成分合并为一个,使句子更简洁。
例:The sun was shining and the birds were singing.(阳光明媚,鸟儿在唱歌。
→The sun was shining, and the birds were singing.(阳光明媚,鸟儿在唱歌。
)扩句是指将一个简短的句子变为较长的句子,目的是使句子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
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添加细节:在句子中添加具体的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使句子更加生动。
例:He saw a bird.(他看到一只鸟。
→He saw a beautiful red bird flying in the sky.(他看到一只美丽的红色鸟在天空中飞翔。
)2.分述成分:将一个具有明确意义的成分分述为几个,使句子更加详细和具体。
例:She decided to quit her job and start her own business.(她决定辞去工作,开始自己的事业。
缩句、扩句

缩句:
矫健的秃鹰飞起来。 句中的“矫健的”用来修饰 “秃鹰”的 删去。 缩写为:秃鹰飞起来。
弟弟高兴得跳起来。 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 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写为:弟弟高兴。
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三、“自我提问”法: “谁”、“做 什么”。 六(6)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
3、玲玲做操。 扩句:下课了,玲玲在操场上做操。
4、同学们在听课。
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咀嚼。 脚掌走在沙漠上。 主人欢迎客人。
春风吹遍大地。
缩句:
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 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 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 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 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 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一、去“枝”留“干”法
缩句: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 尽量去掉,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 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 军射过来的箭。 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
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二、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 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缩写句子练习:
7.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那棵枝叶茂盛的榕树。 8、战士们的目光注视着沿着山坡慢慢爬上来的敌人。
9、母亲那双颤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失散多年的女儿的头。
10. 慈爱的母亲的脸上悄然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11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12、高大的白杨树挺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
缩写为:小演员差点儿摔倒。
缩写句子练习:
1. 这是第一面搭载我国自己的航天器遨游太空的五星红 旗。 2. 我们班教室的墙报上画着一个个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 红灯笼。 3. 我在教师节前夕亲手为老师绘制了一张精美的贺卡。
缩句和扩句的方法及练习答案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例如:(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第6,20题。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第14题.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
如:第19题。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郭草地的故事.(1) 人物是:“红军”(2) 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 讲”(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 动词+最后一个词:红军讲故事。
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详解_考前必看

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详解_考前必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详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01扩写句子1.什么是扩句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
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2.扩句的意义(1)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3.扩句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叔叔唱歌。
我的叔叔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给孩子们唱歌。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谁”的叔,在“什么样”的地方,给“谁”唱歌。
下面请同学们扩充两个句子:1.少先队员刷墙。
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学校里刷墙。
2.祖国在前进。
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向前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
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4.扩句的方法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吹”则是谓语,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
一般地说,主语“谁”的前面可以加词,在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前面也可以加词。
即:(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
(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主要成分,自己提一些问题。
缩句与扩句

缩句与扩句一、缩句缩句方法: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著名的,华丽的等),数量词(一个,一群等),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傍晚,早上等),表示地点的词(火车站,邮局等),介词结构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缩句注意事项:1、缩句要去掉的必须是句子的修饰、限制的词语,而不能删去句子的主干。
2、压缩成的句子必须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同,保持意思的清晰、完整。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如:“不”“没”‘没有”“未”“别”等否定词,在缩句时应该保留。
如“革命者决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缩句时,就应保留“不”,压缩为“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把“不”字也压缩掉,就跟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4、时态助词,如:“着”“了”“过”“起来”“下去”等时态助词,不能删掉。
它们的作用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时态。
“着”表示进行态,指明动作在进行,如“他大声地说着话”;或指明动作的结果在持续,如“屋里点着灯”。
“了”表示完成态,指明动作已经完成,如“他到了北京”。
“过”表示经验态,如“他到过北京”。
这些句子,如果去掉了“着”“了”“过”这些时态助词,句子的意思显然就不够明白。
因此,应予以保留。
5、连动词组不能删掉,连动词组是指两个以上的动词直接连用在一起,它们之间也没有修饰、限制的主次之分,前一动词表示先发生的动作,后一动词表示后发生的动作。
如“拿笔写字”“走过去开门”等。
由于连动词组中的几个动词共一个主语,都是表示“干什么”的,因此,缩句时都应予以保留,才能保持句意的完整。
6、兼语词组的处理兼语词组是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
例如“让我走”“使他相信”等。
在缩句时,也应整个儿保留。
如“闰土托他的父亲捎给我一包漂亮的羽毛。
”这句的“托他的父亲捎”就是一个兼语词组,因此,这句只有缩成“闰土托他的父亲捎给我羽毛。
专题03缩句与扩句(解析版)

专题03 缩句与扩句一、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删去“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1.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是写小麻雀。
2.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六一”节前夕,宁宁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句话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
”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是错的,词语搭配不当。
技巧一:自我提问法—— “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如:(1)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老奶奶等待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2)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小绒球是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技巧二: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1、“的”前的修饰都删去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草地上开满了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2、“地”前的限制要删去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3、“得”后的补充说明删去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
——海力布着急。
“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技巧三: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删去。
包括:时间词;空间词(地点和方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介词短语(通过、用、在、从)4、方位词语删去。
如:“在…(中、里、上)”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如:(1)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
——沙滩上有贝壳。
(2)我最爱看天上亮晶晶的星星。
缩句和扩句的方法及练习答案

缩句和扩句的方法及练习答案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XXX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不是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例如:(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普通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背面的词语。
*注意:1: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第6,20题。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第14题.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TR1: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方法探究】
一句完整的句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句子的主干成分和附加成分。
一般句式的主干成分有:“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谁是什么”。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如“谁干什么”,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缩句一般采用这样的方法: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
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
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侍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
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
奶奶等待灵车。
”
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
形象,充实丰满。
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
么样地”升起来,可扩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了”。
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分,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典型例题
例1缩写下面的句子。
1.妈妈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搂住了我。
2.妈妈用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搂住了我。
3.听了老师的话后,小明高兴得直拍手。
4.懂事的小明把呱呱叫着的青蛙重新放回了绿油油的田野。
前两个句子只差一个“用”
,但主语部分就完全不同了。
第一句主要落在“双手”上,是“妈妈温暖的双手”;第二句则是“妈妈”。
第三句要注意的是:“得”字后面的是部分,是形容小明高兴得怎么样,所以缩写时要删去。
第四句是句“把”字句,缩写时可缩成这样的句式:谁把谁怎么样。
缩写时正确判断句子中的主语成分还是相当重要的。
1.双手搂住了我。
2.妈妈搂住了我。
3.小明高兴。
4.小明把青蛙放回了田野。
例2扩写。
1.白雪从空中飘落下来。
2.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有同学习惯扩写成“洁白的白雪”,如果这样,那就犯了重复的毛病,就如同“鲜红的
红旗”一样。
第二个句子如扩写成“汽车在宽敞的马路上飞快地奔驰”就错了。
马路是“宽阔”,而非“宽敞”。
扩写时,要注意用词准确。
在搭配恰当的同时,关注“的”、“地”、“得”的用法。
1.鹅毛般的白雪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2. 一辆辆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快地奔驰。
一、专题精讲
一、缩句。
点拨
点拨
小结
小结
答案
答案
24.头发披到眼睛上。
25.奶奶乐。
26.吴威害怕。
27.天黑。
28.德诺躺在了地下。
29.小腿擂着地面。
30.铁栏杆指着天空。
【参考答案】1.优秀少先队员小英在专心致志地做语文作业。
2.一盏盏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3.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4.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天下飞行。
5.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6.嘹亮的歌声在校园上空回荡。
7.张丽的妈妈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
8.可爱的小羊欢蹦乱跳地走向长满青草的山坡。
9.波涛滚滚的大海宽得望不到边。
10.边防战士日日夜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11.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
12.小青激动得热泪盈眶。
13.建筑工人不辞辛劳地建造一幢又一幢大楼。
14.农民冒着烈日收割黄灿灿的稻子。
15.同学们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走向新建的学校。
16.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17.纷纷扬扬的雪花悄悄地落到广阔的地面。
18.这是孩子们清脆悦耳的歌声。
19.张辉在灯下聚精会神地看书。
20.太阳热得像一团火。
21.小英的妈妈高兴得心花怒放。
22.激动的泪水在孔小玲的眼眶里滚动。
23. 一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4.乌黑的头发一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5.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26.吴威害怕得浑身发抖。
27.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28.三天后,10岁的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
29.我的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
30.血红的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蔚蓝的天空。
一、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