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就是阳气“收不住”!一张方子,敛浮阳,助睡眠,治脑鸣当归玉竹麦冬白芍

合集下载

耳鸣的中药方子

耳鸣的中药方子

耳鸣的中药方子耳鸣是耳病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如果患了耳鸣,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听力,所以需要及时的治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耳鸣的中药方子1、偏方材料:当归、女贞子各15克、黑豆30克、红糖30克服用方法:先把当归、女贞子、黑豆洗干净,放进锅里装加水适量,再放点红糖,开慢火煎大约25分钟。

然后把药汁倒出来,趁热服下。

每天早晚服用2次,对肾阴虚耳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偏方材料:葵花子15克、菊花,20克、芦根20克、冬瓜皮20克服用方法:用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上焦有火耳鸣。

3、偏方材料:芹菜100克、槐花20克,车前子20克、白茅根20克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治下焦有火耳鸣。

4、偏方材料:百合20克、鲜芦根、瓦松、车芯草各10克。

服用方法:水煎成汤剂当茶饮,1个月为1疗程。

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5、偏方材料:太子参15克、三七花10克、黄芪、响铃草各30克,猪耳朵1对。

服用方法:上料加水共炖烂,去药渣,加食盐少许,分3次服,治气虚耳鸣。

6、偏方材料:女贞子20克,麦冬、生地、白芍各15克服用方法:日1剂,水煎2次,取液200毫升,分2次温服。

对阴虚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7、偏方材料:磁石、木通、石昌蒲、珍珠母,牡蛎、龙骨各15克。

服用方法:水煎成汤剂或泡当茶饮,对阴虚阳亢耳鸣很有效果,怕苦去掉木通。

8、偏方材料:太子参、黄芪、白术15克、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各10克。

偏方材料:水煎服。

每日2次,可治疗中气下陷之耳鸣。

9、偏方材料:甘菊花、白芷、辛夷花、苍耳子、白蒺藜各10克。

服用方法:水煎服。

每日2次,可治疗肝火过盛型耳鸣。

10、黑芝麻25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山萸肉、石斛、黄柏、女贞子各10克。

服用方法:水煎服。

每日2次,可治疗肾阴气虚型耳鸣。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治疗耳鸣的小偏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中医,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辩证施治选择使用。

25种偏方调治耳鸣

25种偏方调治耳鸣

25种偏方调治耳鸣偏方一、芹菜大枣汤配方:芹菜200克,大枣50克。

制法:将芹菜洗净、切碎,与大枣放入砂锅内,加水四碗,煮至二碗。

功效:清火熄风,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耳鸣。

用法:分3次饮,连服5~7日。

偏方二、菊花粥配方:菊花30克,粳米60克制法: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和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益气明目、清心降火,适用于肝火上亢所致的耳鸣。

用法:每日1剂,连服数天。

偏方三、石菖蒲甘草汤配方:石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制法:将上二味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取汁。

功效:清肝火、解郁通窍,适用于肝火上亢所致耳鸣。

用法:分2次服用,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偏方四、天麻菊花汤配方:天麻10克,菊花10克,鲜芦根30克,冬瓜皮30克。

制法:将材料加水煎汤制成。

功效:清肝、聪耳、明目,适用于肝阳上亢型耳鸣,耳聋。

用法:每日服1~2次偏方五、香菇木耳淡菜汤配方:香菇15克,淡菜30克,木耳1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香菇、淡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半小时,再放入木耳煮沸10分钟,加调味品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消脂降压,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耳鸣。

用法:佐餐或单独食用。

偏方六、扁豆山药茶配方:白扁豆、山药各20克。

制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溶解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用法:代茶频饮偏方七、生姜全虫粉配方:生姜49片,全蝎(即全虫)49个,酒适量。

制法:将生姜、全蝎一起放入干净的铁锅内炒至以干姜为度,然后将其研为细末。

功效:适用于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耳聋,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

用法:以温酒冲服,过2~4小时,再服1次。

偏方八、鹿角胶银耳羹偏方:银耳30克,鹿角胶7.5克,冰糖15克。

制法:银耳水发洗净入砂锅加水适量,待银耳熟透后,加入鹿角胶、冰糖溶化、和匀,熬透即成。

功效:补肾填精,适用于肾虚导致的耳鸣。

用法:分次或一次服用均可,每日1剂。

脑鸣临床医案二十则

脑鸣临床医案二十则

脑鸣是自觉头脑中有音声鸣响的症状。

《名医类案》称“头响”,《杂病源流犀烛》称“头脑鸣响。

'古人认为,脑鸣是“雷头风”的主症,如《证治准绳杂病》云:“雷头风,头痛起核块者是也。

或云头如雷之鸣也。

为风邪所客,风动则作声也。

“脑鸣常伴有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

西医尚无有效方法,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凸显出一定的优势,具体如下:1临床资料腰膝酸软、目眩等症状。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男女各1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0岁,平均46.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5.2年,其中兼有头昏、头痛、目眩、少寐11例,耳鸣、耳胀、耳聋7例,此外,还伴有抑郁、惊悸、精神涣散、咽堵等症;而血压偏高、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仅占4例1.2诊断标准:(1).多发于中、老年人。

(2).脑内有如液体晃动、锣鼓声、虫叫、蝉鸣、嗡嗡声、风声阵阵呼啸、机器隆隆,还有似潮水汹涌或如溪水流动,常伴耳鸣、(3).检查时多无特殊发现,包括脑ct,核磁共振等检查。

1.3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自拟投疏风安脑汤:党参、白术、龙骨、当归、全蝎、钩藤、桔梗、辛夷、西红花、木通、石菖蒲等等。

加减应用:头晕失眠者加加枸杞子滋补肝肾,山药 平补肺脾肾,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耳鸣、耳堵耳胀加丹参、桃仁以活血化瘀。

1.4治疗结果 脑鸣消失16例,无效1例,好转3例。

其中服药最少28剂。

最多6个月。

本病显为虚中夹实,虚为肝肾虚,实为痰与瘀。

疏风安脑汤,意在调补肝肾,兼治痰瘀。

方中取六味丸滋益肝肾,重用丹皮凉血散瘀清火,配水蛭、土鳖虫化瘀通络;重用茯苓伍茯神、菖蒲化痰安神通窍,以蝉衣、全蝎、路路通、蔓荆子祛风熄风、疏肝和络;又人龙、牡、龙齿、磁石以其重镇而宁神安脑。

诸药组成本方,具有益肾调肝、宁脑止鸣之功,若如期按疗程守方,可以达到消鸣的功效。

生活中常见的助眠安神中药材

生活中常见的助眠安神中药材

生活中常见的助眠安神中药材春困秋乏夏打盹,气温升高,人难免就心浮气躁,气不定神不闲。

又由于社会、生活压力大,晚上失眠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失眠确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晚上睡不好,白天忙工作、忙应酬,想睡又不能睡,渐渐走进了恶性循环。

时间长了,精神不济,身体吃不消是必然的。

有失眠困扰的亲们不妨试试中医推荐的这些中药材,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食物。

龙眼干龙眼干味甘属于温性,有帮助神经传导的效果,对失眠、健忘、受惊吓也有很好的安神功效。

小妙方:使用约10-15g的龙眼干,搭配木耳、莲子或红枣煮成甜汤来饮用,或直接单吃,都好。

百合百合味甘微苦,属微寒性,有润肺的效果,当你常常忧郁、躁郁烦闷时,可以帮助你清心安神容易入睡。

小妙方:炖煮汤品时,可加入15-20g的百合,帮助解忧。

新鲜百合也可用中火清炒,加少许盐,非常鲜甜美味。

玫瑰花玫瑰花属寒性,可纾解因压力引起的肝脏不适,具有疏肝解郁闷的功效。

小妙方:将五六朵玫瑰花拿来泡茶,在白天有压力时饮用效果最好。

莲子莲子味甘涩属于平性,任何体质都适合饮用,可以解决心脾的问题,当天气闷热晚上入眠不易,莲子有清热解烦闷的功效。

小妙方:可以使用约15-20g的莲子做成甜汤,非常适合干燥的秋天饮用。

小麦小麦味甘属于凉性,含有丰富的维他命 B,可以修复肝脏,也有收敛盗汗、安定神经的功效。

小妙方:小麦1两、甘草1-2钱、红枣2-3钱所制成的甘麦大枣汤,很适合在心烦无法入睡、有点小恍惚的时候饮用。

我平日里就常饮玫瑰花茶,闲时还有煲些汤,例如银耳莲子汤,放点百合、一两颗红枣和龙眼干。

我从来都没有过失眠的困扰,只有睡不够。

我不敢说这完全得益于这些中药材,但是也不可完全否认其功效。

上述的这些中药材说是药材,其实也就是我们家中常备的一些佐料和食材,且操作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精选】治疗失眠多梦的中药药方大全

【精选】治疗失眠多梦的中药药方大全

治疗失眠药方医家治疗失眠症药方1 (1)方:养阴镇静丸药物:当归100g,生地50g,茯苓100g,玄参75g,麦冬75g,柏子仁25g,丹参75g,五味子63g,党参100g,桔梗50g,夜交藤50g,珍珠母125g,远志50g,朱砂12.5g。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镇静。

主治:失眠。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100g药粉加蜂蜜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

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30丸为一疗程。

疗效:田凤兰等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2%。

(2)方:丹枣散药物:丹参、炒枣仁各等分。

功效:养心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两味药共为细末,每服10g,每日2次,第2次临睡前半小时服下。

10天为一疗程,病情较轻者1~2疗程,病程较重者可2~4个疗程。

疗效:黄玉桂曾运用以上方法,配随证1~2味中药煎剂送服上药,共治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

(3)方:活血眠通汤药物:三棱10g,莪术10g,柴胡10g,炙甘草10g,白芍10g,白术10g,酸枣仁12g,当归15g,丹参15g,茯苓18g,夜交藤24g,珍珠母30g。

功效:舒肝宁心,活血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证属气滞血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3周。

疗效:舒盛良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11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

(4)方:活血安神方药物:丹参20~45g,三棱20~45g,香附10~25g,木香10~25g,当归10~25g,栀子10~20g。

功效:活血化瘀,清心利气。

主治:瘀血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谢勇运用该方随证加味,其中治疗失眠伴神经官能症者120例,总有效率达75%;治疗失眠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总有效率为65%。

(5)方:脑灵汤药物:当归450g,白芍450g,黄芪450g,怀牛膝450g,酸枣仁600g,茯苓600g,丹参75 0g,首乌750g,远志300g,石菖蒲300g。

脑鸣的治疗方法中药

脑鸣的治疗方法中药

脑鸣的治疗方法中药
在中医中,脑鸣常常被归为内耳疾病范畴,一般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疗、针灸、理疗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瓜蒌薤白汤:瓜蒌子、薤白、当归等熬煮成汤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 五灵脑髓丸:黄麻、龙骨、牛膝等研磨成粉末,制成丸剂,具有舒肝息风、散寒通窍的效果。

3. 天麻醒脑汤:天麻、酸枣仁、青葙子等熬煮成汤剂,有舒筋活络、平肝息风的作用。

4. 益智安神丸:钩藤、远志、珍珠母等制成丸剂,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脑鸣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所以最好是在就医前咨询中医师的建议,以便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能盲目使用。

治耳鸣用石菖蒲骨碎补一通一补立见效!

治耳鸣用石菖蒲骨碎补一通一补立见效!

治耳鸣用石菖蒲骨碎补一通一补立见效!
治耳鸣用两味草药,一通一补立见效!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人在过了40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更严重。

今天小岐给大家推荐一个小偏方,通过一通一补的方式,解决耳鸣的问题!
治疗耳鸣的小偏方:
我们需要准备石菖蒲10克,还有骨碎补10克,这些都可以在中草药店买到哦!正常的浸泡煎熬,取汤,早晚服用。

药性分析:
别看就是简单的两味草药,原理就是一通一补。

石菖蒲,起通调的作用。

它有祛湿开胃,醒神益智,开窍理气等作用。

对耳窍不通有效哦!
骨碎补,起调补的作用。

耳鸣很大程度上也是肾虚的表现。

骨碎补归肾经和肝经,有补肾,活血,止血的作用,能为我们增添肾精。

但是要注意的是,石菖蒲是有毒性的哦,且不能多用哦!此外,这两味药是温补型的,阴虚阳亢,烦躁多汗,大便干燥尿黄的人就不要用啦!
其他方法:
1、用双手捏住鼻子,或者自然地屏住呼吸,咬紧牙关,使劲张大眼睛,让我们的气流通过耳窍,感到耳部有轰轰的声音即可。

坐上两三天,每天3-5次。

2、放松身心,调节最佳状态,将掌心搓热后,按住我们的耳门,反复按压5到10次。

3、可以自己配一些草药,制作一个聪耳明目的小枕头,比如:荷叶、菊花、苦丁香、石菖蒲、夏桔草、蔓荆子各等量,用作枕芯就可以哦!。

脑鸣从肝辨治

脑鸣从肝辨治

脑鸣从肝辨治脑鸣在中医学中属眩晕症的范畴。

一般发作时,病人自觉脑子嗡嗡作响,有时伴头昏头痛、胸胁隐痛、耳鸣耳背。

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脑鸣是由肾虚引起的,多从肾虚治。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经从头而过,脑鸣与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因此从肝辨证论治脑鸣,每获奇效。

疏肝行气肝性刚,喜条达,主疏泄。

肝伤则会气机逆乱,容易郁滞隐隐作痛,或失其所养,风邪内动,上扰巅顶,而诱发头痛,脑鸣耳鸣。

患者陈某,41岁,来院时头痛脑鸣、诉有近5年发作史,最近频频发作,发作时头痛如裹,脑鸣不止,时如蝉鸣,时如雷鸣,呃逆嗳气,实受病困侵扰。

多方医治,效果不显,2009年8月来院求诊。

查其病历,以前多诊为肾阴亏损,脑髓失充为治、未见好转。

刻诊:头痛昏重、胸胁胀闷、精神烦躁、嗳气呃逆,自诉脑鸣如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

初诊:认为:证属肝失疏泄,上犯清窍。

治则:疏肝行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白芍10g,半夏10g,当归10g,郁金15g,龙骨20g,牡蛎20g,甘草5g。

服药两个疗程,共12服。

服药后病情显著缓解,脑鸣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嗳气呃逆停止。

复诊在上方基础上加白术10g、枸杞10g、川楝15g,再服一疗程,病人自诉康服。

益肝补血肝之虚,肾水不能涵而血少也,症状表现为两胁疼痛、目眩目干涩、眉棱骨疼痛、烦躁不安、发热头痛。

李某,50岁,自诉长期头昏头痛、脑鸣不止,多方医治无效。

来本院医治。

查看以往病历,患有肝脾综合征。

经查:面色萎黄、肌肤泛黄无润泽、眼睛干涩无神,爪甲苍白。

自诉头昏头痛,四肢无力,烦躁不安。

舌质淡、脉眩细数。

初诊认为:证属肝血阴虚,水不涵木,脑海失充。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15g,熟地30g,白芍30g,川芎6g,党参20g,炒白术15g,木香5g,茯苓15g,柴胡10g,甘草5g。

服药两疗程,共12服。

脑鸣显著减轻,其他症状亦有很大改善。

复诊如上方,去熟地、木香,加健脾理气药淮山药、麦芽各10g,再进12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鸣,就是阳气“收不住”!一张方子,敛浮阳,助睡眠,治
脑鸣当归玉竹麦冬白芍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脑鸣失眠的问题。

记得跟师学习的时候,有一回,我老师让我看一个病人。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脑鸣,加上失眠。

夜夜如此,苦不堪言。

刻诊,脉弦,舌红,无苔。

当时,我老师让我开方子。

我的想法,就是滋肝阴、清利头目、安心神。

三者,往一块这么一加,好似做加法,就把方子开出来了。

我老师一看,微微露出笑意。

我不懂人家啥意思,心中忐忑。

但是后来,病家有人来告,说患者的脑鸣,果然好了很多,过几天要来专门谢我。

我当时那个自豪和高兴啊,就别提了。

这是我这辈子,接触到的第一个脑鸣患者。

当然,这也只是略见小效。

人家后来怎么样,我也不得而知了。

但是,这至少说明,用滋肝阴、收敛浮阳的办法,是合适的治疗之道。

对这方面,我再给你几个例子。

人家这个,才是实打实的好经验啊。

关于谁呢?是中医大家陈亦人。

老人家是2004年去世的,生前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一回,陈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当时59岁,女性,主要的问题,就是脑鸣、口苦、睡眠不好。

严重的时候,脑子里能响上一夜,根本无法入睡。

此外,饮食和大小便,还算正常。

刻诊,见患者脉弦,舌红,无苔。

当时,陈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玉竹3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蔓荆子15克,白芍15克,瓜子金15克,徐长卿15克,合欢皮15克,煅牡蛎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怎么样?患者服用7剂以后,睡眠大大改善,但脑鸣依然。

这时候,原方生地改为30克,麦冬改为15克,再投21剂。

这一次,患者吃完,晚上可以熟睡6小时,可脑鸣还是没彻底消失。

这时候,原方里白芍加到30克。

再投14剂。

患者用完,感觉睡眠已经非常好了,可是脑鸣依然存在。

陈师不罢休,徐长卿增加到30克,另加川芎和石菖蒲各6克。

再投14剂。

这一回,患者用完,脑鸣声完全消失了。

得知消息,陈师露出满意的笑容,道:“耗子尾巴都露出来了,还愁抓不到你”?
这是1999年,在《江苏中医》上,刊发的验案。

这里的道理,我想和你好好说说。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很简单,就属于肝阴不足,虚阳浮越。

你看,此人就诊的时候,脉弦,舌红,无苔,口苦,这很显然,是肝阴不足,虚热内扰,肝气失和啊。

肝阴不足,肝不藏魂,所以患者就会失眠。

中医讲,阴能敛阳。

现在,阴虚了,不能制衡阳气,那虚阳就会往上飘。

它一飘,来到脑子里,就形成了顽固的脑鸣。

所以说,这个脑鸣,我们基本可以看成是虚阳浮越的结果。

阳气,受不住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滋阴潜阳。

通过增加阴的分量,来吸引浮阳下潜。

这就好比把姑娘打扮得漂亮点,好把小伙子吸引过来。

来看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玉竹3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蔓荆子15克,白芍15克,瓜子金15克,徐长卿15克,合欢皮15克,煅牡蛎15克。

这里头,有大队的养阴之品,比如玉竹、枸杞子、当归、生地、沙参、麦冬、白芍。

尤其是玉竹,重用30克。

玉竹以滋补肺阴和胃阴为主。

养肺阴,可以使得金能克木,制衡虚浮的肝阳。

养胃阴,使得脾土得健,能够荣肝木。

在这个基础上,以瓜子金和徐长卿安神。

徐长卿,本身不是安神药,但是有明确的镇静作用。

用合欢皮来疏肝解郁安神,用煅牡蛎收敛浮阳。

用蔓荆子来清利头目。

后来,为了彻底改变患者脑鸣的问题,陈师不断地乘胜追击,增加平肝阳、滋肝阴的药力。

最终,把问题彻底解决了。

文老师觉得,陈亦人前辈的方子,很有借鉴意义。

非专业读者,不妨加以抄录。

中医同道,可以适当参考,以后用于临床,造福世人。

关键是,我们得明白,中医在面对这类疾病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的思路。

所谓肝阴不足、虚阳上浮,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此形成一定理解,那么无论是求医还是治病,就方便多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非专业读者,对文中配伍,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好了。

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

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