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常见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二)临床亚型 青春型
一般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 要表现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思维 松弛,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好扮弄鬼 脸;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病人 的本能活动(性欲、食欲)亢进,也可有意 向倒错。幻觉、妄想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 诞,与病人的行为一致。
现病史:病人于2002年4月11日出现上班 发呆发愣,回到家后躺在床上不说话。4月 13日,病人与领导同事一起去昌平开会, 可是仍是呆愣,不与他人说话。
14日回家后诉头痛,其妻为之按摩后稍有 缓解,但仍躺在床上发呆。家人未在意,以 为病人工作累,过几天就好。
15日上班后领导看他常发呆发愣,便问病 人是否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出了什么事, 病人直说没事。因病人平时就不爱说话,领 导也没有在意,仍安排病人写文件。病人很 快完成且条理清楚,未见不当之处。
16日,病人回家较晚,家人问他是否加班了,病 人则说:出大事了,现在不能说,过两天再说。 再追问,病人则把门关上不见家人。
17日晨,病人哆哆嗦嗦,地叫妻子说:你要做好 思想准备,我要被单位开除了,我做了见不得人 的事。问究竟是什么事,病人则不予回答。当天 下午,上班后,病人对副科长说:憋死我了,我 得换个环境。
1 、精神分裂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详细了解病史、认真仔细地精神检查是诊断 的基础。如果病人处于疾病的前驱期,尚未 出现明确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则造成诊断的 困难。症状不典型时,可作临时性的症状学 诊断,而不要仓猝、轻率地作疾病学诊断 (有时只能作“可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对有些病人需多次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或对 病情进一步观察后方可作出诊断。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一)精神症状 4、人格的分裂状态 布鲁勒(E. 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 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虽 多种多样,但均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的不 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临床中常讲的 “知(认知)、情、意不协调”也是对人格 分裂的概括。也有作者将其描述为“自我-障 碍”,即“自我”的分裂和瓦解。
精神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处理诊断的不确切性
带着你困惑的问题额外的访谈一次,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更多患者的信息。
处理不确切的一些诊断原那么: 1、将来行为最正确预测指标是过去的行为。 2、某一特定障碍相关的病症越多,该诊断的可能性越大。 3、一个既定障碍 的典型病症可以增加该诊断的可能性。 4、对治疗的典型反响。
“未确诊〞的价值
W=此标注代表“在戒断期间发生”。
I/W“在中毒期间发生”或“在戒断期间发生”。
P=此障碍是持续的;
*又名致幻剂持续感知障碍(闪回)。
**包括苯丙胺类物质,可卡因和其他或未特定的兴奋剂。
焦虑障碍
I/W I I
物质类别有关的诊断
强迫及相 睡眠障碍 关障碍
性功能失 调
I/W
I/W
I/W
I/W
I
I
I
I/W
在你还不能确定你的诊断时,使用术语“未确诊〞 1、平安阕:让你不停顿思考。 2、让医师对矛盾的信息保持警觉。 3、会限制医师实施高风险治疗;
其他特定的和未特定的障碍、未分类的精神障碍〔NOS〕
谢谢大家!
〔1〕时间上的关系〔时间轴法〕。
〔2〕特定的物质/药物使用模式是否可能导致观察到的精神病症。
〔3〕是否存在非物质的病因。
物质/药物使用和精神病理症的出现或持续之间有无时间关系
1、精神病症在物质/药物使用之前就存在。 2、精神病症紧随物质使用之后出现。 3、几乎同时出现或根本无法确定。 依靠个体不再使用物质/药物时精神病症的变化〔1月内精神病症缓解提示物质/
2、构筑综合征:分析现有病症是否构成临床综合症〔病症群〕,以确定病症学诊断。 3、提出假设诊断:以病症学诊断为根底,按照“马和斑马〞原那么依次列出所有可能
常见精神科急诊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焦虑症
总结词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精神障碍,常伴随紧张、不安、躯体不适 等症状。
详细描述
焦虑症患者常常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 可能出现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焦虑症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和躯 体疾病。
精神分裂症
总结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 障碍等症状。
详细描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出现幻听、幻视,妄想被害或认为自己 拥有特殊能力,思维混乱,行为异常。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要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精神分裂症
处理原则
对于常见精神科急诊的处理,首先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自伤或伤人行为。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诊断, 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对精神障碍的认识和管理 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和预防复发。
消除偏见
倡导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 ,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 偏见,促进社会接纳和支持。
加强专业培训
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为精神科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提高其诊断、治疗和应对精神科急 诊的能力。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医疗学科的合作,共同参 与精神科急诊的诊断与处理,提高综 合救治水平。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通过心理测验、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 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状况。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等 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等,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
鉴别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与急性精神障碍的鉴别
01
前者常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表现为短暂的情绪激动、焦虑、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PPT精选文档

脱抑制 (n = 33)
运动/活动 (n = 69)
NPI 平均分
Holmes C et al. Neurology. 2019;63:214-9.
基线
12周
**P < .005; ***P < .0001
症状恶化
症状改善
安理申治疗中重度AD的BPSD:研究设计
Feldman H et al. Neurology. 2019;57:613-21.
安理申显著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减少 NPI 总分
Feldman H et al. Neurology. 2019;57:613-21.
临床改善
临床下降
基线
24 周 LOCF (138) (144)
0 138 144
4 130 138
12 124 128
18 118 128
8 114 116
24 119 125
BPSD处理流程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BPSD的一线用药
非药物干预
一线选择 中重度症状是药物治疗的指征,但也应与非药物处理相结合 对非药物处理反应良好的症状:轻度抑郁和淡漠;漫游与踏步;重复提问与作态
非药物干预
1Cohen-Mansfield J.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19;9:361-81; 2Caltagirone et al. Drugs Aging 2019;22(Suppl 1):1-26.
Holmes C et al. Neurology. 2019;63:214-9; Cummings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19;161:532-8; Finkel et al. Int J Geriatr Psychiatr. 2019;19:9-18; Feldman H et al. Neurology. 2019;57:613-21; Gauthier S et al. Int J Psychogeriatr. 2019;14:389-404; Lee et al. BMJ. 2019;329:75; Pratt et al. Int J Clin Prac. 2019;56:710-7. Rockwood K, et al. Inter J Geria Psy 2019;19:954-960.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中国制定了一套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
首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精神障碍分为了多个不同的类别,包括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每种类别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特征,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对每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
的描述。
例如,对于情感障碍,标准包括了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诊断标准,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等。
这些标准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另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对精神障碍的病程和预后进行了详细的
描述。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疾病的发展轨迹,以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同时,对于慢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总的来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诊断
工具,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识别和处理精神障碍问题。
同时,这些标准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有助于他们深入探讨精神障碍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希望这些标准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精神障碍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阿尔茨海默病一、概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一般在 65 岁以前发病为早发型,65 岁以后发病为晚发型,有家族发病倾向被称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家族发病倾向被称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球约有5000 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类型。
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病理改变呈弥漫性脑萎缩,镜下病理改变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和神经元减少为主要特征。
SP 中心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 rotein,Aβ),NFT 的主要组分是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即tau 蛋白。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遗传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确定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有4 种,分别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 rotein,APP)基因、早老素1(presenilin 1, PSEN1)基因、早老素 2(presenilin 2,PSEN2)基因和载脂蛋白 E (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
其中,前3 种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密切,ApoE 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密切。
目前比较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认为Aβ的生成和清除失衡是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始动因素,其可诱导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神经元死亡等一系列病理过程。
同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存在广泛的神经递质异常,包括乙酰胆碱系统、单胺系统、氨基酸类及神经肽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少年,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病程多迁延,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发病与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生物因素有关。
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可发展为慢性精神衰退而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
【诊断提示】1.症状提示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及情感障碍。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等病态联想。
(2)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诞离奇,变化不定。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错觉、幻觉或情感因素基础上的多种表现,部分是原发性妄想的演变。
(3)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自制力缺乏或不安全感。
(4)幻听:评议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言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5)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或怪异愚蠢行为,或作态表现自己,但无明确目的。
(6)意志减退:显著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7)有被动或被控制体验,或有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以为别人在控制自己和危害自己。
(8)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表现为多疑、敏感、乖僻。
2.病情严重程度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
(1)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2)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3)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和交往。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
4.鉴别诊断排除上述症状并非由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5.辅助检查CT、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临床分型】1.偏执型最多见。
多在25-40岁发病,起病较缓慢,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幻觉。
精神障碍诊断原则

13
精神症状的生理原因
从症状、体征和病史信息中能够找到躯体疾病的线索,比如: 1)精神症状的首次发作。复发性精神障碍较少源于躯体疾病; 2)发病年龄超过4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则罹患躯体疾病的可能性
处于安全层次最优先的是:需要紧急治疗、可能对治疗反应最好和预后最好的情况。 安全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认知能力,治愈威胁生命的躯体疾病,甚至是挽 救一个垂危的生命。
在安全层次最底层的是治愈希望渺茫、预后不好的情况。其他情况处于安全层次的中 间地带。
鉴别诊断清单成为我们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为新病人做评估时,从混乱中找 到秩序。
首先,在与患者的出处面谈中考虑多重诊断的可能性。在 做出诊断决策之前,临床医生会形成一系列的假设。之后 随着诊断评估的进行,有一些错误的诊断假设被拒绝,而 正确的假设得到保留。
其次,系统地筛选所以初期形成的可能诊断。 前者称为鉴别诊断清单法,后者称为决策树法。
8
1.按照一个安全的等级制度排列鉴别诊断
3
诊断原则
三、分析不确定性 16.对将来行为最好的预测就是过去的行为。 17.当诊断时,出现某种障碍的更多症状会增加诊断可能性。 18.当诊断时,更多典型的特征会增加可能性;在出现不典型特征时,
寻找替换物。 19.当诊断时,对某种障碍先前治疗的独特反应会增加诊断的可能性。 20.当你不能肯定诊断时,使用未确诊这个词。 21.要考虑病人完全没有精神诊断的可能性。
12)存在以下生理症状:发热、视力模糊、腹部或脚踝水 肿、黄疸或胸痛;
13)在进行了适当的治疗后,精神及行为症状依然没有缓 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
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心理功能和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组疾病。
精神障碍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
正确的鉴别诊断和科学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一、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
1. 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或间歇性低落情绪、兴趣减退及其他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临床表现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其与其他抑郁性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调整障碍)以及某些内分泌或药物因素引起的抑郁状态有所不同。
鉴别诊断包括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史、家族史,以及查体与化验检查。
2. 焦虑症的鉴别诊断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核心情绪的、持续存在的疾病。
与其他焦虑障碍如恐慌障碍、社交焦虑症的鉴别需通过详细询问患者主诉、既往史以及体格检查,排除可能引发焦虑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3. 躁郁症的鉴别诊断
躁郁症是一种情感变化较大、周期性发作的精神障碍。
鉴别该疾病需要了解患者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情绪状态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进行全面评估,排除其他躁动性障碍或抑郁性障碍。
二、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障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精神障碍类型,选
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在抑郁症中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以提高心境;镇静剂和抗惊厥药物在焦虑症治疗中常常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躁郁症,通常使用抗躁药和抗抑郁药的联合治疗等。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使用谈话、聆听和观察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精神障碍
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家庭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和家人、朋友及社区组织
的联系,患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获取经济、培训或就业方面的援助。
此外,参加支持小组或社交团体活动也可以促进患者与他人沟通和互动。
4.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旨在帮助精神障碍患者重建他们的日常功能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种训练包括社交技巧培训、职业培训、生活技能培训等。
通过这些训练,患者可以逐渐融入社会,并改善其病前能力。
结语
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
医生需要准确判断疾
病类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应相互结合,以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加强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了解,并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