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F20精神分裂症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F20.x0持续性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F20.x3弛张发作性F20.x4不完全性缓解F20.x5完全性缓解F20.x8其它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ICD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的简称。
ICD-10定义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实践标准,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ICD-10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排除诊断等方面。
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为思维、知觉、情感、运动等方面的功能损害。
常见的症状包括:•妄想和幻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幻觉)•思维不连贯、语言混乱、言语贫乏•意志力障碍、情感平淡•社交撤退、自我忽视等以上症状必须至少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在至少一个月内持续存在。
持续时间ICD-10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要求,上述症状必须在至少一个月内持续存在。
同时,必须排除药物和其他物质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导致以上症状的心理和身体原因。
在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症状表现中,必须至少包括以下两种:•妄想•幻觉•言语混乱或思维障碍•情感疏离或平淡•行为紊乱等这些症状,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频率和影响因人而异。
排除诊断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排除其他与上述症状相关的原因。
这包括药物、毒品、酒精、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等。
同时,还必须排除以下疾病:•精神分裂病型障碍•精神分裂病性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癔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只有当这些疾病被排除后,才能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在ICD-10的指导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和排除诊断。
这些细节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进行诊断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F20精神分裂症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F20.x0持续性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F20.x3弛张发作性F20.x4不完全性缓解F20.x5完全性缓解F20.x8其它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
(排除心境障碍)(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CCMD-3(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广泛应用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下面将结合CCMD-3的诊断标准来介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1. 思维障碍:患者的思维常常混乱不清,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跳跃或被卡住。
表现为语言紊乱、逻辑混乱等。
2. 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感知异常,常常体验到与现实不符的感觉。
3. 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情绪失控、情感淡漠等问题。
4. 社会功能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明显困难,常导致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社交孤立。
5.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二、精神分裂症的CCMD-3诊断标准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要点:1. 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受控制感或三种以上思维障碍症状。
2. 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阴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语言贫乏或两种以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3. 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1个月。
4.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所致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症状。
5.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或自我照顾能力明显下降。
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流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诊断精神分裂症。
具体的诊断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病症的起病时间、症状表现、病程等信息。
2.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感表达、精神状态等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如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用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4. 精神状态检查:包括面谈、病史采集和心理评估等。
四、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意义和应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分裂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精神分裂症,又称为精神分裂性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社交障碍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来确定的,下面将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和一些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症状。
医生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精神状况评估,以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症状,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满足特定的临床症状和持续时间。
根据《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患者至少出现一种幻觉、妄想、语言紊乱或严重的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1个月,且在这段时间内,患者至少有一半时间处于病态状态。
此外,还需要排除药物或其他物质的影响,以及一些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的症状。
另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出现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最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有早发病史和家族史,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以帮助确定诊断。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自理能力、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评估,才能确保精神分裂症的准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情感性障碍
急性起病且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与躁狂鉴别。躁 狂症患者的情感受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周围环境一致,病程具有间歇发作的特点。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言语动作增多。,但情感不是高涨,而是与环境不协调,无感染力。表现为木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与抑郁症鉴别,抑郁症患者的精神运动抑制也可达亚木僵甚至木僵的程度,但情感是低落而不是淡漠,话虽少但切题,且会流露忧伤的情绪。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木僵时,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可伴有违拗,或突然的紧张性兴奋。
(一)症状标准
肯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型症另有规定。
1.联想障碍
明显的思维松驰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妄想
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为病理性的。
3.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是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妄想内容固定,常与现实生活有联系,情感反应及行为与妄想内容一致,无精神衰退现象,据此可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4.神经症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以出现疑病、强迫等症状,需鉴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且缺乏自知力。而神经症一般无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感到痛苦,主动就医。
3.情感障碍
情感倒错或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协调。
4.幻听
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或持续一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言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精神分裂症诊断与治疗

应激相关障碍是由强烈或持续的心理社会 应激引起的,而精神分裂症则是由于大脑 神经元网络异常所致。
CHAPTER
0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如幻觉 、妄想、思维障碍等。常见的抗精神 病药物有氟哌啶醇、奥氮平、利培酮 等。
辅助药物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重要手 段,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 个体化、适量、全程治疗的原则。
CHAPTER
04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等。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确保康复效果的 最大化。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效果。
严重程度标准
自知力丧失,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日常生活不能 自理。
病程标准
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 了解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以及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状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格检查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 躯体疾病。
心理评估
利用标准化心理测试工具,评 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状态 和人格特点。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伴随症状,如抑郁 、焦虑、失眠等,可以使用相应的辅 助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纠正错误观 念和行为,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
调节能力,从而改善症状。
家庭治疗
针对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背景, 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减 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学:神经生化因素(1)
多巴胺假说
– 精神分裂症是中枢多巴胺功能亢进所致 – 根据
• 苯丙胺导致精神分裂症样症状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HVA增高 •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阻断D2受体 • 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部分脑区的D2受体密度增高
– 目前观点
• 多巴胺功能亢进是导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主 要原因
概念的分析
何谓“分裂”
– 精神活动本身的不协调
• 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行为之间的不协调 • 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行为内部的不协调
– 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
诊断的目的就在于寻找这些不协调概的衍变(1)早发性痴呆
– Morel(1857):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春期发病 的精神衰退称为“早发性痴呆”
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 性思维
– 情感障碍
•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 不配合
• 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矛盾情感等
临床表现:充分发展阶段(2)
特征性症状
– 意志行为障碍
• 意向倒错、矛盾意向、意志缺乏、兴奋、木僵、 违拗、被动服从等
亚急性起病者
– 情感症状、强迫症状、妄想
临床表现:早期阶段(2)
慢性起病者
– 性格改变:冷淡、疏远、敌意、少语、懒 散、多疑、恐惧等
–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躯体不适、失眠、易 疲劳、强迫、刻板、情绪不稳,人格解体 等
临床表现:充分发展阶段(1)
特征性症状
– 思维联想障碍
• 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 思维松散、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
– Kahlbaum(1874):将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 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病例称为“紧张症”
– Hecker(1871):将发生于青春期具有荒谬、 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为“青春痴呆”
– Kraepelin(1896):认为上述描述并非独立的 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多发于青 年,最终发展为衰退。称为“早发性痴呆”
概念的衍变(2)
精神分裂症
– E. Bleuler(1911):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 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 的分裂,故提出“精神分裂”的概念。
– 因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 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流行病学:患病率(1)
患病率
– 我国1982年12地区调查:终生患病率5.69‰ – 我国1993年7地区调查: 终生患病率6.55‰ – 美国1988年终生患病率13‰
– 目前观点
• 5-HT与DA系统的交互作用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学和治疗学当中占据重要地位
• 5-HT功能亢进与阴性症状有关
病因学: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
心理因素
– 40%-80%有病前心理因素,但心理因素只 是起到诱发作用或是患病的早期表现
病前性格
– 多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
发病率
– 确切资料很难得到 – 0.2‰ -0.6‰ 之间,平均0.3‰
年龄与发病率
– 多发于16-35岁
病因学: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
– 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高4-6倍
寄养子研究
– 证实遗传因素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
遗传方式研究
– 单基因遗传 – 多基因遗传
目前观点
– 精神分裂症在遗传学上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本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
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病程多迁延
患病率性别分布
–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 1982年12地区调查:女性7.07‰ ,男性4.33‰ • 1993年7地区调查: 女性7.69‰ ,男性5.41‰
流行病学:患病率(2)
患病率社会人口学分布
– 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 与文化水平呈负相关
患病率城乡分布
– 城市高于农村
流行病学:发病率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典型病例(1)
李某,男,42岁,一年前因生意失败,回北京借居在 父母家。入院半年前的一个深夜,患者发现对面楼里 有灯光照到自己的房间。此后渐渐发现街坊邻里常常 “话里有话”,内容多涉及患者的隐私,开始怀疑自 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入院前三个月,患者听到 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 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 全面监控。后又出现一个自称是“老书记”的女声为 患者辩解,说患者是一个好同志。“少校”与“书记” 在许多方面都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 入院前半个月,患者多次走访各个政府部门,要求 “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 章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入院诊断:
多巴胺假说
多巴胺假说
病因学:神经生化因素(2)
甲基转移假说
– 精神分裂症是过度甲基化的生物胺在体内蓄 积所致
– 根据
• 南美仙人掌毒碱增高 • DMPEA • DMT
病因学:神经生化因素(3)
单胺氧化酶假说
– 单胺氧化酶功能低下导致精神分裂症 – 根据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单胺氧化酶减少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
病因学:神经生化(2)
兴奋性氨基酸功能低下假说
– 部分脑区的谷氨酸受体功能低下 –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苯环己哌啶(PCP)可导
致精神分裂样症状 – 抗精神病药可以增强中枢谷氨酸功能
病因学:神经生化因素(4)
5-羟色胺假说
–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5-HT能系统的功能改变, 这些改变影响到多种神经递质系统,作用于 5-HT能系统的药物有可能缓解或恶化阳性、 阴性、瓦解型症状和认知功能,也可能影响 到锥体外系功能
病因学:神经发育
患者童年期的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 学会行走、说话的时间晚,有更多的言语问 题和较差的运动协调能力
– 智商较低,在游戏中更愿独处,回避与其他 儿童交往
可能是遗传和母孕期或围产期损伤所致
病因学
树立生物— 心理— 社会 的现代医学模式
临床表现:早期阶段(1)
急性起病者
– 突然兴奋、冲动,行为反常 – 可伴有意识障碍,尤其心因下起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