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领域空管体系介绍

空管体系

1.空域

空域: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航空器运行的空间被划分为各类空域,用以规范航空器的运行行为及相应的空中交通服务。

2.空域的属性

2.1.资源属性

人们通过在天空中的飞行活动可以实现国防、科技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各种利益,空域自然就成为了人类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

2.2.三维空间属性

空域的划分通常以其对应的地域范围作为其水平范围,并为其规定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上限和下限;

2.3.时间属性

空域作为一种资源,人们对它的利用应该是平等的,任何一方对空域的长期占有,都会剥夺其他用户使用空域的权利,另一方面,由于空中交通服务也需要不断适时地调整空域结构,所以人们在划分空域的时候,同时也制定了空域的起止时间;

2.4.空中交通服务属性

在飞行活动可能达到的任何空域中都必须提供某种程度的空中交通服务,以保障空中交通安全和有秩序的运行;

2.5.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属性

为了有效地支持空中交通服务,各种空域中均配备了相应的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这些设备所提供的性能由空中交通需求及相关服务决定;

2.6.主权属性

国际民航组织公约特别承认各国对其领土上空享有主权,我国对领土、领海上空空域进行管理的最高当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国家空委);

2.7.限制属性

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及空中交通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在设置空域的时候通常还要对将在其中运行的飞行活动附加一些限制条件,如飞行规则、机载设备、飞行方向等。

3.我国的空域管理模式

我国的空管体制实行“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管理模式,在国务院、国家空

委的领导下,由空军负责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军用飞机由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实施指挥,民用飞机和外航飞机由民航实施指挥。

4.民用航空空域划分

我国的空域分为飞行情报区、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和禁区,为了实施有效空中管制又在飞行情报区、管制区内划设航路、航线、空中走廊和机场区域。

4.1.飞行情报区

飞行情报区是为了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范围的空间,在我国境内和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由我国管理的境外空域内划定11个区域(沈阳ZYSH、北京ZBPE、上海ZSHA、昆明ZPKM、广州ZGZU、武汉ZHWH、兰州ZLHW、乌鲁木齐ZWUQ、香港、台北、三亚)。

飞行情报区的任务是对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对区域内遇险失事的航空器进行搜寻援救,搜寻救援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救援民用航空器规定》执行。

4.2.管制空域

管制空域是一个划定的空间,其中飞行的航空器要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根据所划空域内的航路结构和通信导航气象监视能力,我国将管制空域分为A、B、C、D四类,其中A、B、C类空域的下限应当在所划空域内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第一个高度层,D类空域的下限为地球表面,A、B、C、D类空域的上限应当根据提供空中交通管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无上限则应当与巡航高度层的上限一致。

4.2.1.A类空域(高空管制空域)

A类空域为高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600米(含)以上直至巡航高度层上限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高空管制空域。A类空域只允许IFR飞行,并对所有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高空管制空域所对应的地域范围被称为高空管制区,我国民航有北京、太原、呼和浩特、海拉尔、西安、兰州、广州、长沙、南宁、贵州、海口、武汉、郑州、昆明、成都、贵阳、拉萨、上海、合肥、济南、青岛、南昌、厦门、沈阳、哈尔滨、大连、乌鲁木齐共27个高空管制区,高空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高空区管制室负责。

4.2.2.B类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

B类空域为中低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600(不含)以下直至最低高度层以上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中低空管制空域。B类空域接受IFR飞行和VFR飞行,并对所有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但VFR飞行必须经航空器驾驶员申请并经中低空区域管制室批准。

中低空管制空域所对应的地域范围被称为中低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中低空区域管制室负责。

4.2.3.C类空域(进近管制空域)

C类空域为进近管制空域,通常是设置在一个或几个机场附近的航路汇合处划设的便于进场和离场航空器飞行的管制空域,是中低空管制空域与塔台管制空域之间的连接部分,其垂直范围通常在6000米(含)以下直至最低高度层以上,水平范围通常为以机场基准点为中心、半径50公里或走廊进出口以内的除机场塔台管制范围以外的空间。C类空域接受IFR飞行和VFR飞行,并对所有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但VFR飞行应由航空器驾驶员提出申请并经进近管制室批准。

C类空域所对应的地域范围被称为进近管制区或终端管制区,进近管制区/终端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相应的进近管制室负责。

4.2.4.D类空域(塔台管制空域)

D类空域为塔台管制空域,通常包括起落航线、第一等待高度层(含)及其以下直至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和机场机动区。D类空域接受IFR飞行和VFR飞行,并对所有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D类空域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塔台管制室负责。

4.3.特殊飞行区域

天空虽然辽阔,但是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研究等活动或重要设施的存在,也需要对进入其中的航空器及其飞行活动进行限制,根据限制的级别不同将这些限制空域分为禁区(P,preserve)、限制区(R,restrict)和危险区(D,danger)。

4.3.1.禁区

禁区是在一个国家的陆地或领海上空禁止航空器飞行的一个划定范围的空域;禁区的设置通常是为了保护重要的国家设施、工业集团(避免由于航空器事故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如核电站、敏感的化工集团等)、或者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保卫的特别敏感的设施;禁区分为永久性禁区和临时禁区,永久性禁区禁止航空器在任何时间、任何飞行条件下进入,如北京、上海、沈阳、武汉、长辛店、葫芦岛等禁航区,临时禁航区只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航空器飞入,如杭州、北戴河等禁航区。

4.3.2.限制区

限制区是在一个国家的陆地或领海上空根据某些规定条件限制航空器飞行的一个划定范围的空域;限制区内的活动对航空器构成的影响是凭驾驶员自身所不能判定的,所以需要用时间和高度等条件限制航空器的进入和飞越,如飞行空空与、炮射区、靶场等。

4.3.3.危险区

危险区是一个划定范围的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此空域中可能存在对飞行有危险的活动;危险区不仅空域在主权空域内设置,也空域在公海上空等非主权空域内设置,但应公布时间和高度范围,以及设置危险区的原因;驾驶员可以自行决定能否进入或飞越此类空域并能保证飞行安全。

4.3.4.特殊飞行区域限制与约束等级

禁区(P)是国家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上空,限制、约束等级最高,一旦建立以后任何飞行活动均被禁止,除非有特别紧急的情况,否则将遭受致命的灾难。

限制区(R)是航路航线附近的军事要地、兵器试验场上空和航空兵部队、飞行院校等航空单位的机场飞行空域,是限制、约束等级较危险区更高、又比禁区更低的空域,在该空域内飞行并非是绝对禁区。

危险区(D)是位于机场、航路、航线附近的对空射击场或发射场等,根据起射高、射向范围设置空中危险区,它在所有限制性空域中约束、限制最少,被允许在其中运行的飞机受到保护,其他航空器的运行会受到可能的影响。

5.空域内的管制

为了对民用航空飞行实施有效地管制,要求飞机沿固定的路线在规定的区域内飞行,因此,在飞行情报区和管制区内划定飞行的航路、航线、空中走廊和机场区域。

5.1.航路

用以规定空中交通服务航路或航空器飞行航径以及为其他航行和空中交通服务目的而规定的地理位置,称为重要点,通常重要点可以采用导航设施或交叉定位点的形式,在区域导航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地理坐标来规定。

空中交通管制航路各段的中心线从该航路上的一个重要点开始至另一个重要点结束,各段中心线连接起来称为航路的中心线。在我国,航路的宽度(即航路保护区的宽度)为航路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并可以根据导航性能的定位精度进行调整,当航路走向改变时,航路的范围包括航路段边界延长至相交点所包围的空域。

飞行密集的航线设立航路,分为国际航路和国内航路。航路由一系列重要点组成,宽度20公里,当航路中某一段有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8公里。航路下限为最低高度层,上限为巡航高度层上限。航路应当有良好的通信导航或雷达覆盖,沿途设立较好的备降场。

5.2.航线

存在交通需求但达不到一定的流量时称为航线。

5.2.1.航线分类

航线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

固定航线是指满足定期航班需求但尚未建立航路的地区,分为国际航线、地区航线、国内干线航线和地方航线四类。

临时航线是指临时航空运输飞行或通用航空飞行,尽量避免与航路交叉以及飞越繁忙机场上空。

5.2.2.航路代码

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每一条航路均用相应的代号予以识别,航路代码给出了航路的名称,同时也表明了航路的某些相关属性。航路代号的基本组成是一个字母后面跟随1-999的数码,各个字母的含义如下:A = Alpha or Alfa、B = Bravo、C = Charlie or Charly、D = Delta、E = Echo、F = Foxtrott、G = Golf、H = Hotel、I = India、J = Juliet、K = Kilo、L = Lima、M = Mike、N = November、O = Oscar、P = Papa、Q = Quebec、R = Romeo、S = Sierra、T = Tango、U = Uniform、V = Victor、W = Whisky or Whiskey、X = X-Ray、Y = Yankee、Z = Zulu。

5.2.3.航线(航段)代号

5.2.3.1.航线(航段)代号的组成

航线(航段)代号包括一个字母,后随1-999的数码。航线(航段)代号字母排列分别为:A、B、G、R、W表示国际(地区)航线(航段);H、J表示国内航线(航段),其中H表示国内干线航线(航段),J表示地方航线(航段);X、V表示尚未向国际民航组织申请的国际(地区)航线(航段),即临时航线。

5.2.3.2.地方航线(航段)代号的分配

地方航线(航段)分两类:第一类为飞行管制区间的航线,编号范围为J1-200,由空军司令部分配;第二类为飞行管制区内的航线,编号范围为J201-900,其中,J201-300、J301-400、J401-500、J501-600、J601-700、J701-800和J801-900,分别由北京、兰州、广州、成都、南京、沈阳、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分配。

5.2.4.航线飞行高度层划分标准

一、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内,高度由900米至81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由8900米至125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125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二、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围内,高度由600米至84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由9200米至122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131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5.3.空中走廊

在机场分布比较密集、飞行活动频繁的地区,对于空域的需求存在着许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机场、航线、空域和飞行需求的分布,设置若干条空中走廊作为机场和航路之间的过渡,用于限定航空器进离空港的路线。

空中走廊相当于一种退化的航路,其宽度为8-10公里,在走廊外口和转折点设置导航设备,规定进出机场的航向以及航空器在走廊内飞行的高度层和上升、下降阶段等,全国划设有空中走廊的有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武汉、广州、重庆、成都、昆明、桂林、西安、南京、郑州、沈阳等机场。

5.4.机场区域

为了保障运输飞行和通用航空飞行的安全,在航路和航线上的机场应划定机场区域。机场区域是指机场及其附近地区上空,为航空器在机场上空飞行、加入航线、进入机场和进行降落而规定的空间,包括空中走廊和各种飞行空域。6.空管机构的设置

6.1.民航空管局

6.2.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

6.2.1.负责全国民航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审定中外航空公司在国内的航班和不定期飞行时刻;

6.2.2.承办中外航空公司在现行航路、飞行高度层的飞行申请及增加高度层申请的报批工作,审核报批航路、航线的使用和飞行高度层及机场空域的开放使用;

6.2.3.统一协调全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监控全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收集、整理、发布全国民航空管系统运行信息;

6.2.4.了解掌握民用航空器和机场运行情况,协调有关飞行冲突与矛盾;

6.2.5.组织协调中外专机、抢险救灾等重要飞行的空管保障,参与处置劫机和飞行事故等紧急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民用航空器搜寻救援工作。

6.3.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

6.3.1.监督、检查本地区空管局管辖范围内的飞行,组织协调本地区空管局管辖范围内各管制室与航空器经营人运行控制中心之间飞行工作的实施;

6.3.2.控制本地区空管局管辖范围内的飞行流量;

6.3.3.处理特殊情况下的飞行;

6.3.4.承办专机飞行的有关工作;

6.3.5.掌握要客、边境地区、科学实验和特殊任务飞行。

6.4.飞行服务室

6.4.1.飞行情报管理与服务;

6.4.2.审核、通报飞行计划;

6.4.3.飞行动态的通报;

6.4.4.特情处理与协调;

6.4.5.专机保障。

6.5.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

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负责审查航空器的飞行预报及飞行计划,向有关管制室和飞行保障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

6.6.区域管制室(区域管制中心)

区域管制室负责向本管制区内受管制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受理本管制区内执行通用航空任务的航空器以及在非民用机场起降而由民航保障的航空器的飞行申请,负责管制并向有关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

6.7.进近管制室(终端管制室)

进近管制室负责一个或数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管制工作。

6.8.机场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简称塔台管制室)

塔台管制室负责对本塔台管辖范围内航空器的开车、滑行、起飞、着陆和与其有关的机动飞行的管制工作,没有机场自动情报服务的塔台管制室,还应当提供航空器起飞、着陆条件等情报。

7.军航空管体系

军航管理体系分为四级管制:场站、管制分区、管制区、空司。我国的军航管制单位有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各管制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空域负责。全国划设七个军航管制区:

a)北京:北京、唐山、大同、临汾、沧县、石家庄

b)兰州:兰州、西安、酒泉、乌鲁木齐

c)济南:济南、郑州、青岛(海军)

d)南京:南京、上海、蚌埠、徐州、福州、漳州、宁波(海军)

e)广州:广州、南宁、武汉、海口(海军)

f)成都:成都、昆明、拉萨

g)沈阳:长春、大连

航空领域空管体系介绍

空管体系 1.空域 空域: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航空器运行的空间被划分为各类空域,用以规范航空器的运行行为及相应的空中交通服务。 2.空域的属性 2.1.资源属性 人们通过在天空中的飞行活动可以实现国防、科技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各种利益,空域自然就成为了人类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 2.2.三维空间属性 空域的划分通常以其对应的地域范围作为其水平范围,并为其规定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上限和下限; 2.3.时间属性 空域作为一种资源,人们对它的利用应该是平等的,任何一方对空域的长期占有,都会剥夺其他用户使用空域的权利,另一方面,由于空中交通服务也需要不断适时地调整空域结构,所以人们在划分空域的时候,同时也制定了空域的起止时间; 2.4.空中交通服务属性 在飞行活动可能达到的任何空域中都必须提供某种程度的空中交通服务,以保障空中交通安全和有秩序的运行; 2.5.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属性 为了有效地支持空中交通服务,各种空域中均配备了相应的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这些设备所提供的性能由空中交通需求及相关服务决定; 2.6.主权属性 国际民航组织公约特别承认各国对其领土上空享有主权,我国对领土、领海上空空域进行管理的最高当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国家空委); 2.7.限制属性 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及空中交通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在设置空域的时候通常还要对将在其中运行的飞行活动附加一些限制条件,如飞行规则、机载设备、飞行方向等。 3.我国的空域管理模式 我国的空管体制实行“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管理模式,在国务院、国家空

委的领导下,由空军负责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军用飞机由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实施指挥,民用飞机和外航飞机由民航实施指挥。 4.民用航空空域划分 我国的空域分为飞行情报区、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和禁区,为了实施有效空中管制又在飞行情报区、管制区内划设航路、航线、空中走廊和机场区域。 4.1.飞行情报区 飞行情报区是为了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范围的空间,在我国境内和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由我国管理的境外空域内划定11个区域(沈阳ZYSH、北京ZBPE、上海ZSHA、昆明ZPKM、广州ZGZU、武汉ZHWH、兰州ZLHW、乌鲁木齐ZWUQ、香港、台北、三亚)。 飞行情报区的任务是对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对区域内遇险失事的航空器进行搜寻援救,搜寻救援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救援民用航空器规定》执行。 4.2.管制空域 管制空域是一个划定的空间,其中飞行的航空器要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根据所划空域内的航路结构和通信导航气象监视能力,我国将管制空域分为A、B、C、D四类,其中A、B、C类空域的下限应当在所划空域内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第一个高度层,D类空域的下限为地球表面,A、B、C、D类空域的上限应当根据提供空中交通管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无上限则应当与巡航高度层的上限一致。 4.2.1.A类空域(高空管制空域) A类空域为高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600米(含)以上直至巡航高度层上限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高空管制空域。A类空域只允许IFR飞行,并对所有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高空管制空域所对应的地域范围被称为高空管制区,我国民航有北京、太原、呼和浩特、海拉尔、西安、兰州、广州、长沙、南宁、贵州、海口、武汉、郑州、昆明、成都、贵阳、拉萨、上海、合肥、济南、青岛、南昌、厦门、沈阳、哈尔滨、大连、乌鲁木齐共27个高空管制区,高空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高空区管制室负责。 4.2.2.B类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 B类空域为中低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600(不含)以下直至最低高度层以上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中低空管制空域。B类空域接受IFR飞行和VFR飞行,并对所有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但VFR飞行必须经航空器驾驶员申请并经中低空区域管制室批准。

空中交通管理基本概念

空中交通管理什么是空中交通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业务、飞行情报和告警业务。它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内的航空器同障碍物相撞,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管制方法有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空中交通管理空域及管理 航空器飞行的空间称空域。空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我国民航将全国空域划分为9个飞行情报区,26个高空管制区,37个中低空管制区及3个进近管制区和100多个机场飞行指挥区。国务院、中央军委拟改革全国空中交通管制体制。第一步已完成京穗深和京沪航路移交民航管制指挥的试点;第二步在总结京穗深等航路管制指挥移交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划分空域,分期分批将全国航路(线)交由民航管制指挥;第三步实现空中交通由国家统一管制的目标,同时建立较完善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为防止和纠正在航路、机场区域内出现航空器过度集中超过规定限额的现象出现,必须对航空器的运行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它分为三种控制:(1)先期流量控制,指在制定航班班期时刻表时和飞行前一日对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安排时进行的限制和调整;(2)飞行前流量控制,是在航空器起飞前,采用临时调整航空器起飞时间的办法,使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的飞行间隔符合管制规定;(3)实时流量控制,是指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采取要求飞机在某地盘旋等待,改变飞行航线和飞行高度,调整飞行速度等措施,使航空器之间的横向、侧向和高度间隔符合规定标准,从而安全、有秩序地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ATEM) ATFM—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System的主要作用是监视一定范围的空中交通状况,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控制,防止特定航线、区域或扇区的流量过分集中,谋求增大整个航空管制区的处理容量。建设中国民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对于适应飞行量的不断增长、减少延误、充分利用空域和地面资源,具有战略性意义。 空中交通管理大中小型飞机在空中的活动范围

空管自动化系统

空管自动化系统 空管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空中交通进行监控、管理和调度的系统。它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提高了空中交通的安全性、效率和准确性,为航空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系统概述 空管自动化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雷达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航班计划系统等。这些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系统的核心是航空交通管理中心(ATMC),它是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监控和管理全国范围内的航空交通。 二、系统功能 1.雷达监控系统 雷达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各个机场和航空交通管制区的雷达设备,实时监控飞 机的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同时,它还可以检测和警报飞机的异常情况,如飞行器失速、撞鸟等,以确保飞行安全。 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提供了飞行员与地面交通管制员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功能。飞行员 可以通过无线电与地面交通管制员进行实时沟通,交换飞行计划、航班状态等信息。通信系统还支持自动报告功能,可以自动向地面发送飞机的位置、航向等信息。 3.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它可以实时显示飞机的位置、航线、航速等信息,匡助飞行员进行导航和飞行计划。导航系统还可以提供飞机的高度、速度等数据,以支持空中交通的管理和调度。

4.航班计划系统 航班计划系统是空管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航班的起 降时间、航线、机型等信息。航班计划系统可以根据航空公司的需求,自动优化航班计划,提高航班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它还可以实时监控航班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系统优势 1.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空管自动化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飞机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飞行异常和风 险情况,并向飞行员和地面交通管制员发出警报。这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2.提高空中交通的效率 空管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和分配航班计划,优化航班的起降时间和航线,减少飞机的等待时间和航程,提高航班的效率。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调整航班计划,避免拥堵和延误。 3.提高空中交通的准确性 空管自动化系统通过集成和共享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可以提供准确的飞机位置、航线、航速等信息。这有助于飞行员和地面交通管制员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空中交通的准确性。 4.增强空中交通的容量 空管自动化系统通过优化航班计划和调度,提高了空中交通的容量。它可以减 少飞机的等待时间和航程,提高飞机的起降效率,实现更多航班的安全运行。 四、系统应用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一、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交通不断增强,随之 而来的飞行器数量的增加往往会给空中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各国政府和航空业界开始重视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建设和 管理,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和服务体系。下文将对空中交通管制 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详细说明。 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概念及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ATC)简称管制系统,是一个包含多个部 门和功能的系统,其任务是确保国内和国际航空器在空中、塔台 和机场周边空域的运行安全和顺畅。一般包含了雷达监视、通信、导航、机场和航路设备、航空事业部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TC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天气、航空器位置、航路和空域 的信息,让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明确信息并做出决策,综合 管理空中航班,协调空中流量控制和机场运行的安全、顺畅。 三、管制系统的建设和技术发展 1. 系统建设 ATC系统建设是一个首要且十分复杂的工程。通常需要在每个 控制区域设置一个主管制中心,并配备相应的雷达、通信和电子

计算机等装备,进行采购、大量的非常规的勘测、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 近段时间,在民航局、机场管理公司、航空运输企业的支持下,ATC系统建设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状态,交通管制系统的国产化也 越来越显著,形成了“互联互通、统筹管理”的ATC系统方向,进 一步保证了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2. 技术发展 ATC系统的技术发展包括雷达、通信和电子计算机等方面,随 着技术的发展,使能力、安全、效率和服务度等方面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雷达是三维主雷达技术和二次雷达技术; 通信方面采用了VHF、HF、ACARS等各种通信方式;计算机方 面采用了先进的计算软硬件技术,作为ATC系统的核心控制技术。 四、空中管制管理措施及技术 1. 空域管理 空域管理就是确定和划分特定的空域,有效利用空域,明确各 个空域的管制属性,制定相应的空域使用计划、空中交通网络, 共同协商处理,使空域内的所有航班都有稳定、可靠、安全性的 服务。 2. 飞行计划和行动计划管理

空管系统发展历程简述

空管系统发展历程简述 空管系统,即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协调措施保障航空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的系统。空管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手工空管阶段。在航空交通刚刚出现的初期,空管系统的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面对面的沟通。空管员通过肉眼观察飞行器的位置和高度,手动指挥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确保航空交通的安全进行。 第二阶段是雷达空管阶段。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空管系统开始应用雷达设备来监控航空器的位置和运行情况。雷达技术使空管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航空器的动态信息,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这一阶段的空管系统大大提高了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第三阶段是通信、导航和监视(CNS)系统的引入。随着无线通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自动侦测设备的发展,空管系统逐渐出现了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的监视设备和先进的导航工具。这使得空管员能够更好地掌握航空器的准确位置和动态信息,提前预警和避免潜在的冲突。CNS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空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阶段是自动化空管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空管系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对航空器进行自动分流、冲突避免和路径优化等控制操作,减轻了空管员的负担,提高了航空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自动化空管系统的引入使得空管业务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大幅提高。 第五阶段是未来空管系统的展望。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空管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自适应。预计未来空管系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航空业的快速增长,处理更大规模的航空交通,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和个性化服务。

空管自动化系统

空管自动化系统 空管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应用于航空管制领域的先进技术,旨在提高航空运输的 安全性、效率和准确性。该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航空交通的全面监控、管理和调度。 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标准格式文本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份: 1. 简介:对空管自动化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定义、作用和目标。可以提 及该系统在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功能和特点:详细介绍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例如,该系统可以实 时监测航空器的位置和状态,提供飞行计划管理、航路规划和交通流量控制等功能。此外,该系统还具备自动化决策支持、数据共享和通信协调等特点。 3. 架构和组成:描述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组成部份。可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该系统通常由雷达系统、航空通信系统、航空导航系统和航空气象系统等组成。 4. 工作原理:详细介绍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可以描述该系统是 如何接收和处理航空器的位置和状态数据,如何进行飞行计划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等操作。 5. 应用案例:列举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展示空管自动化系统在航空管制中的作 用和效果。例如,该系统可以匡助航空管制员实时监控航空器的位置,提供决策支持,避免空中碰撞和航班延误等问题。 6. 优势和挑战:分析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和挑战。可以提及该系统可以提高 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效率和准确性,但也存在数据安全和系统故障等挑战。 7. 发展趋势:展望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提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系统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为航空管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8. 结论:总结空管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和优势,强调其在航空管制领域的应用 前景。可以提及该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和航空公司的支持和投资。 以上是一份关于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标准格式文本,通过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功能、特点、架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案例、优势和挑战,可以使读者对空管自动化系统有更全面的了解。

大改课空管基础总结

第一章 1、中国民航工作总方针(十八字方针)“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 2、空中交通管理(ATM)任务是: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 空中交通畅通。包括: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 空中交通服务(ATS)是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任务是: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速空中交通有秩序地流通。 飞行情报服务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益于安全、能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的服务。其范围是:重要气象情报;使用的导航设备的变化情况;机场和有关设备的变动情况(包括机场活动区内的雪、冰或者有相当深度积水的情况);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他情报。 告警服务任务是: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 3、空中交通管制是根据航空运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发展与通信、导航和监视新技术的应用 密不可分. 4、管制方法分为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5、空域管理:①空军统一领导下的军民各自负责实施.②空域的管辖权归中央军委、国务院。 6、我国空管体制:空军统一实施管制,由各航空部门分别实施指挥。 7、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基本要求:(理解空管和飞行安全的关系。)

(1)周密计划,准备充分,作好飞行的组织和保障工作; (2)积极主动、准确及时和不间断地工作、防止飞机之间在空中和在机场地面活动中相幢; (3)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合理地控制空中交通流量; (4)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为飞行提供保障安全的情报、措施和建议; (5)保证及时提供导航设备和提供遇险飞机的情况。 第二章 1、了解我国民航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 我国民航管理目前分三级机构管理形式,分别是:①中国民用航空局;②民航地区管理局; ③省、市安全地区管理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下设七个地区管理局:华北管理局(北京)、东北管理局(沈阳)、华东管理局(上海)、西南管理局(成都)、西北管理局(西安)、中南管理局(广州)、新疆管理局(乌鲁木齐)。 每个地区管理局下面又分别设有若干个省、市安全监督管理局. 2、中国民用航空局内设机构有:航空安全办公室、飞行标准司、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等。 3、中国民航直属机构: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等。 六大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机场塔台管制单位,进近管制单位,区域管制单位,空中交通服 务报告室,民航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单位,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运行管理单位。 4、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简称民航局空管局)是民航局管理全国空中交通服务、民 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航空气象、航行情报的职能机构。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现行行业管理体制为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站)三级管理;运行组织形式基本是区域管制、进近管制、机场管制为主线的三级空中交通服务体系。

浅谈我国空中交通管制

浅谈我国空中交通管制 航空学院吴楠 2008200086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现状、发展和需求, 通过与典型国家空管体制的比较,发现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一定的规模,但同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应在理顺空管体制、更新管制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把我国空管系统建设成体制顺畅、设备配套、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系统。并说明了交通管制在飞机流量控制中的作用。 关键字:空中交通管制体制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一、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及意义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在民用航空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航空器按计划飞行,使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维护飞行秩序,合理控制空中交通流量,防止航空器之间、航空器与障碍物之间相撞,保证飞行安全;对违反飞行管制的现象,查明情况,进行处理。 1.管制工作任务与要求 (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做好飞行的组织和保障工作。 根据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飞行申请,拟定飞行预报和飞行计划,申请和批复飞行预报和计划,下达或布置飞行任务,报告或通报飞行动态。 (2)主动、准确、及时和不间断地进行管制服务。 及时准确掌握和通报各种与飞行和管制有关的情况;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灵活机动地处置飞行情况的各种变化,使空中交通始终处于安全、合理、严格的管制之中。 (3)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合理地控制空中交通流量。 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合理的控制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主动配合、密切协作, 合理控制和有效提高空中交通流量。 (4)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为飞行提供保障安全的情报、措施和建议。 空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飞行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空管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空管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以空管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为标题,我们将介绍航空交通管制员(ATC)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航空交通管制员是负责协调和管理航空交通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航班的起降、飞行路径的规划、飞行安全的监控等方面。 航空交通管制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 管制航空交通:航空交通管制员负责指挥和监控飞机在地面和空中的运行。他们通过与飞行员进行无线电通信,向飞行员提供航班的起降指令、飞行路径规划、高度调整等信息,以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他们还负责调度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协调飞机在机场的停机位和跑道使用,保证航班的正常运行。 2. 提供飞行信息:航空交通管制员负责向飞行员提供相关的飞行信息,包括天气状况、机场情况、航路情况等。他们会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和航空器设备情况,向飞行员提供准确的飞行信息,以帮助飞行员做出飞行决策。 3. 监控飞行安全:航空交通管制员通过雷达和其他监测设备,对飞机的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他们会密切关注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等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航空交通管制员还会与飞行员保持紧急通信,指导飞机进行应急处置。

4. 协调飞行计划:航空交通管制员负责协调不同飞机之间的飞行计划。他们会根据每个航班的起飞时间、航行速度、航路等因素,合理安排飞机的飞行顺序和间隔时间,以避免飞机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5. 处理突发事件:航空交通管制员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如飞机发生故障、天气突变、恶劣气象条件等。他们会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飞行计划,为飞机提供安全的飞行指令,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确保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航空交通管制员的职责包括: 1. 遵守规章制度:航空交通管制员必须遵守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各国民航局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航空交通安全和运行顺畅。 2.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航空交通管制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掌握航空交通运行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了解飞机的性能特点、导航设备的使用方法、气象学知识等,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 3. 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航空交通管制员需要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密切关注飞机的飞行状态和通信内容。他们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航空交通管制员需要与飞行员、航空公司、机场运营部门等进行频繁的沟通和协调。他们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信息系统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信息系 统 摘要:空中交通管制具体内容就是运用通讯和导航技术实现飞机飞行控制,以保障飞行安全和维持空中交通秩序。近年来空中交通事故在国内外层出不穷,飞机与陆地交通工具不一样,如果发生意外它所造成的灾害与影响非常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飞机数量逐渐增多,怎样确保空中交通安全成了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空中交通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方面;信息化;安全意识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SM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但是确保航空安全还要求我们在完善现行空管安全法规与政策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将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1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 1.1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战略 (1)安全的目的。就是指空管体系各部门综合运用有关条文,政策方针等尽量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安全标准等。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个人的岗位责任并建构起安全管理的执行要求与标准。定期组织管制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从而能够较好但科学地开展航班飞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识别出航班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抑制风险的产生。

(3)减少风险。若预测出的风险不被人们所接受,则极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风险因素的影响,例如调整资源配置和加大应急处理等。 1.2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 (1)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更是承担着安全管理这样的任务,比如新政策或者新制度的主动执行,加强人员培训等等。 (2)保安主管。承担带领所有门和内部员工进行工作监督,培训指导,汇报工作结果等安全工作。 (3)安全专家等。指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的管理者主要是对航道运营风险展开分析,并给出专项信息数据为调节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为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性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等。 1.3安全文化 许多航空安全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结果,就其本质而言,它和管制员对工作的态度,安全意识有直接关系,希望能够促进管制员思想认知的提升,必须以优良企业安全文化为支撑,创造良好的安全性作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空中管制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担当意识,才可以提高空中管制员的责任感,才可以不断提升岗位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民航空管工作。 2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安全是人类一生最为关注的事情,有了安全才能够让各项事业都有所发展,就航空而言自然不能例外。现在我们大力提倡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原因是航空业快速发展为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压力,而航空安全需求逐年增加,致使陈旧的安全体系无法对现今的工作进行恰当的管理,这就催生出一种新型安全管理体系。所以怎样做好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与完善工作就成了空管领域中逐渐被关注的话题,对普通公众来说,一个好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使旅客的人身安全获得进一步保障,同时,对国家航空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我国空中管制的现状与国际先进空管体系的分析

我国空中管制的现状与国际先进空管体系的分析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迅速发展,空中交通管制体系也随之成为了我国民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交通管制是指通过监视、引导和协调航空器在空中和地面的运动,以确保航空活动的安全、有序和高效进行的一种运输管理体系。随着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空中管制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本文将分析我国空中管制的现状以及国际先进空管体系,以期为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体系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思路。 一、我国空中管制的现状 我国的空中管制体系主要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统一管理,具体分为区域管制中心、地面导航设施、塔台等部分。目前,中国的空管系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设备滞后 中国空中管制系统的技术设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滞后的。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依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新换代,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在航空交通管制雷达、通信设备和导航系统等关键设施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空域受限 中国的空域资源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周边。这导致了航空器在空中的运输效率不高,容易出现拥堵和延误的情况。 3. 缺乏人才 空中交通管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操作和管理,然而中国的管制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空中交通管制员和技术人才,其稀缺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空管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二、国际先进空管体系 相比之下,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相对更加先进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先进的空中管制系统具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先进的雷达监视系统、高精度的导航设施、智能化的通信系统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管制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2. 智能化管理

空管自动化系统

空管自动化系统 引言概述: 空管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对航空交通管制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航空交通管制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空管自动化系统。 一、系统架构 1.1 系统组成:空管自动化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航班计划管理系统、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系统、雷达监视系统、通信系统等。 1.2 系统层次:空管自动化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和功能。 1.3 系统接口:空管自动化系统与其他航空管理系统、航空公司系统和飞行员系统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二、功能特点 2.1 航班计划管理:空管自动化系统能够对航班计划进行自动化管理和优化,实现航班的合理安排和调度。 2.2 交通流量管理:通过对航空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空管自动化系统可以提供最优的航路和高效的交通流量管理。 2.3 空域管理:空管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确保航空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三、技术支持

3.1 雷达监视技术:空管自动化系统利用雷达监视技术对航空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确保航空器的安全飞行。 3.2 通信技术:空管自动化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与航空器、航空公司和其他空管系统之间的高效通信。 3.3 数据处理技术:空管自动化系统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航空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能力。 四、挑战与应对 4.1 安全性挑战: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2 技术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空管自动化系统需要及时跟进,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4.3 人机协同:空管自动化系统需要与空中交通参与者(如飞行员)进行良好的人机协同,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五、发展前景 5.1 智能化发展:空管自动化系统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系统的自主决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5.2 区域一体化:不同地区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将逐渐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5.3 无人化管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空管自动化系统将逐步实现无人化管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结论:

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的构建 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民航业的安全和稳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民航空管网络的管理中,网络和信息安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针对民航空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的高效管理和保障,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民航界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围绕民航空管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民航空管网络的构建 民航空管网络是保障航班顺利进行的重要设施。建设民航空管网络需要考虑到地面站系统、卫星管理网络、空中交通管制通信和数据链等部分。网络的建设需要先对空管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和部署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和步骤,并考虑以下几点: 1. 网络的可靠性:空管网络必须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建设网络时应优先考虑网络的可靠性、性能和灵活性,并根据不同航空公司及其客户的需要进行扩容。 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空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在建设网络时,必须加强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保障。在建设网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安全方面的评估和监控,并对攻击进行预防和处理。

3. 通讯协议的设计:在建设空管网络时需要设计不同的 通讯协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通讯协议的设计要保证其兼容性并满足人工控制、自动控制和复合控制等特点。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信息安全是指保住信息资产免受意外损失或未授权访问、使用、泄露、破坏和干扰等威胁的能力和方法。在民航空管网络的管理中,信息安全是系统的最高保障。因此,必须在空管网络的管理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1.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建立空管网络的安全管理部门, 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加密保护、安全归档和备份存储等措施,并加强信息的访问和控制权限。 2. 安全评估制度:在通信过程中要对风险和威胁进行评 估和预防,并建立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3. 建立安全体系:建立适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保 证管理和控制空管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对网络的各种漏洞、威胁和风险的分析,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和规则,提高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鼓励 员工关注安全问题并增强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信息资产意识。 综上所述,尽管空管网络的建设和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空管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工

空管基础知识

空管基础知识 空管是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那么你对空管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空管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空管的原理 适应飞行安全需求和航空运输发展、解决空间飞机大增需要,也称航空管理和空中管制。空中交通管制的概述为: 1、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等专业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控制与指挥,从而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和与使飞机按照一定线路秩序飞行。 2、在飞行航线的空域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并按管理区的范围与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对飞机进行管制。 3、在管理空域内进行间隔划分,飞机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 4、由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成监视、识别、引导覆盖区域内的飞机,保证其正常安全的飞行。 空管的限制因素 航空器飞行限制因素影响和制约航空器飞行的各种因素。包括: 1、航空器性能的限制:不同型号的飞机有不同的商务载重、起降条件、巡航时速等。50年代以前的客机不能飞往西藏高原,而当代则有多型飞机能在高原机场起降。 2、气象条件的限制:不同型的航空器有不同的飞行气象标准,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时常会刮风下雨,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如龙卷风等,所以绝对的“全天候飞机”是不存在的。 3、不同性质的飞行任务的限制:运输机要求在相对固定的高度层飞行,并且不同型号的飞机有不同的最佳飞行高度层。农业飞机喷洒农药时要求在低空飞行,一般情况下飞得越低喷洒效果越好。

4、时间的限制:为了防止飞机在天空出现危险接近或相撞,既要在空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保持高度差和距离,同时在时间上要合理调配次序,拉开时间间隔。 5、地理环境的限制:如山峰、高压电塔、电视塔等突出物都对飞行有影响,飞行规则对此有种种限制。还有,重要城市市区、军事要地空域不准飞入,列为“空中禁区”。 6、地面保障设施的限制:为安全可靠地完成飞行任务,地面保障设施有:通信和导航、雷达、气象、航行指挥、搜索和救援等,一旦这些设备不完备或出现故障.对飞行活动的限制就趋多。 7、地面对空活动的限制:如对空射击靶场有活动的地区空域,禁止飞机飞入。 总之,航空器是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下起飞、降落和飞行的、由于航空器的飞行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人们通过实践以及飞行事故的痛苦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管理空中飞行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即空中交通管制。 空管的管制方法 1、程序管制 程序管制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不需要相应监视设备的支持,其主要的设备环境是地空通话设备。管制员在工作时,通过飞行员的位置报告分析、了解飞机间的位置关系,推断空中交通状况及变化趋势,同时向飞机发布放行许可,指挥飞机飞行。 航空器起飞前,机长必须将飞行计划呈交给报告室,经批准后方可实施。飞行计划内容包括飞行航路(航线)、使用的导航台、预计飞越各点的时间、携带油量和备降机场等。空中交通管制员根据批准的飞行计划的内容填写在飞行进程单内。当空中交通管制员收到航空器机长报告的位置和有关资料后,立即同飞行进程单的内容校正,当发现航空器之间小于规定垂直和纵向、侧向间隔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配间隔。这种方法速度慢精确度差,为保证安全因而对空中飞行限制很多,如同机型同航路同高度需间隔10分钟,因而在划定的空间内所能容纳的航空器较少。这种方法是中国民航管制工作在以往很长一段

现代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

现代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 摘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文明建设的两大支柱,民用航空运输业在这种社会环境氛围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升级,尤其是在民航空管保障设施体系方面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革新大大降低了雷电等自然现象对民航监视设备的影响和破坏,保障了民航在飞行作业过程中的通信及时性和安全防护性,为行业发展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支撑。另外由于自动相关监视、VoIP等管制手段的普遍应用,民航空管设备必须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以降低故障概率,提高精准度,避免由于信息干扰、电子干扰、以及雷电干扰等各类外部情况导致突发状况的发生,稳定作业风险,提高民航安全保障。 关键词: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保障体系 前言 空中管制包括空中交通指挥以及空中流量情报报告、搜寻救援。通过合理建设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安全性、维护必要的飞行秩序、保障空中安全和空域利用率,确保民航飞机安全有序的飞行,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可以第一时间应对风险。民航空管设备就是为了保障空管部门有效完成空中管制而安装运行的一系列设备设施,包括导航设备、监视设备、通信设备、气象设备、地面情报服务系统等等。通过利用这些设备实现通讯、导航、监控、预警等功能,实现对航空活动的监视指挥和管理,保证飞行目标始终在预定线路上进行飞行作业,服从不同管理区对飞行的要求和指挥。 1、保障设备系统 传统的民航空管技术设备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通信、导航、监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管理条规和操作规则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和细化的。空中交通管制作为民航线

路作业的重要保障系统,不但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更要时刻关注民航作业的真实需求,在保障安全设备的同时提升民航作业的便民性。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现有的空管设备保障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从原有的三个部分的基础上新增了气象设备系统和附属系统两个部分,用来处理雷电风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产生的信息传递和应急处理,因此现有的保障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包括甚高频、高频的地空/空地通信和卫星通信、数据链处理系统、语音交换通信系统、记录分析系统、集群通信和自动转报/航空信息处理等多项设备。通信设备是整个空管体系的核心之一,是连接各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节点。在空域作业中,通过通信设备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集中处理和交换处理,保障地面和空中的信息交换和语音服务,是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由于信息交换对于空域作业的意义重大,所以每个管制单位都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多的配备通信冗余资源,保证各种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分析,并对整个通信过程进行录音记录,必要时可以重复分析当时作出的指令是否存在问题和值得商榷之处,提升空域作业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1.2导航设备 导航设备包括近程导航、远程导航以及着陆导航等多程导航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要精准设立地面信息接收/发出信号塔、全向信标、测距系统以及卫星导航地面设施等。其中多普勒全向信标(DVOR)能够实现在关键节点上进行线路导航分析,与地面导航台进行位置传递,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和方向信息。导航设备作为整个飞机运行的路线执行者,必须时刻保持精准线路分析和距离检测,避免由于系统误差导致的重大路线偏离。 1.3监视设备

浅谈空管安全管理系统(SMS1)

浅谈空管安全管理系统(SMS1) 近百年来,全球空管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保证空中交通安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民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空中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保障航空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着眼于技术细节,虽然保证了运行的规范化,对保障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人为因素、组织因素成为航空事故主要诱因的今天,传统的方法对其考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空管安全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空中交通管制技术问题,它已经成为涉及整个民航业,甚至涉及民航业外的系统性问题。为此,空管系统必须在传统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机、环境”,采取更为系统、全面、有效的安全应对措施。安全管理体系(SMS)正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安全管理体系(SMS)简介 (一)什么是安全管理体系(SMS) 所谓“安全管理”,即是组织为达到预期水平的安全指标而采取的系统地管理组织运行风险的行为。ICAO在文件Doc9774 AN /969(机场合格审定手册)中对机场的安全管理系统(SMS)作了如下 定义:机场管理安全的系统,包括为实现机场安全目标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工作程序和预防措施等,以保证在机场的安全得到控制,并确保其安全使用。此外,在英美等国家的手册中对安全管理体系(SMS)都有较明确的定义,具体可概括为:安全管理体系(SMS)

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贯彻安全政策,而将组织结构、职责、工作程序和规定等安全要素整合起来的、明确的安全管理模式。 结合分局实际,可以将安全管理体系(SMS)定义为:以清楚透明、系统全面、积极预防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其中清楚透明,意思是指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应以文件形式清楚描述或记录下来,且应该具有透明度,独立于其他管理活动。系统全面,意思是安全管理活动应有计划地在全系统中持续展开。积极预防,意思是在风险转变成不安全事件并造成安全负面影响前,采取一种识别危险并消除风险的预防性方法。 (二) 安全管理体系(SMS)包含的核心理论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核心理论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三个步骤--“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管理”几乎涉及并影响所有的安全管理行为(安全信息管理、安全评估、事故调查、安全监控等),它也是主动控制安全的最有效方式。 (三)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虽然各国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内容略有不同,但总体来看,安全管理体系(SMS)可分为两大部分-强制执行部分和建议执行部分。其中,强制执行部分主要是通过法规、规章、强制标准的方式体现;建议执行部分主要是通过指导手册形式体现。指导手册不仅是对强制执行部分的有效补充,也可以成为贯彻落实执行强制法规要求的指导材料。通常情况下,一个组织可以通过选择多种方法来实现安全管理的需要,但是绝对不存在某一个适合于所有组织的简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内容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内容 安全管理体系(SMS)作为现代先进的管理系统,它是一种积极主动预防事故的方法,有计划、目标、措施可调整变化的管理体系。SMS 通过对所有影响空管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制定空管安全法规、政策和持续改善措施,提高空管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最大可能地降低或控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民用航空倡导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航空运输量的迅猛增长给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对安全这一人类的基本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其二,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安全本质认识不断提升的结果。在人们先后从技术、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和努力之后,以更加宽泛的眼光来看待目前航空安全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即以“系统”、“组织”的观点来看待安全问题,积极倡导“系统安全”。力主从“问题导向型”向“发现问题型”转变,从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全员、全方位主动考虑系统的“安全”这一属性。其三,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衍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风靡和取得的巨大成功加速了PDCA、持续改进等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渗透。安全管理体系承了三大管理体系的衣钵,在管理理念上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综合来说,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种系统的管理安全的方法。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组织目标,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方案,有机融合有效的管理程序、方法和技术,实现组织安全目标,并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闭环、有机管理。 2空管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空管SMS包括管理承诺与策划,安全管理程序,监督、测评与改进,安全促进等四部分,其中:(1)管理承诺与策划: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