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课件课件

小儿秋季腹泻课件课件

小儿秋季腹泻课件

一、概述

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发生在秋季。它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和发热,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本课件旨在介绍秋季腹泻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案和临床案例,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此病。

二、关键词

1、秋季腹泻

2、轮状病毒

3、呕吐

4、腹泻

5、发热

6、脱水

7、预防措施

8、治疗方案

9、临床案例

三、正文

1、病因介绍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在肠道内繁殖,并通过粪便排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腔和呼吸道。秋季是轮状病毒流行的季节,因此儿童在这个季节更容易感染此病。

2、症状描述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和发热。病儿往往会突然出现呕吐、排泄次数增多、排泄物呈水样或糊状,有时含有黏液和少量血丝。此外,病儿还可能出现发热、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3、预防措施

预防秋季腹泻的措施包括: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场所后;(2)避免与患者接触:尽量避免与患有秋季腹泻的人接触;(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特别是秋季时令水果和蔬菜,应清洗干净后再食用;(4)及时接种疫苗:秋季腹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

毒感染,建议家长在疫苗接种季节为孩子接种。

4、治疗方案

秋季腹泻的治疗主要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为主,防止脱水。同时,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辅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5、临床案例

一个4岁男孩,在秋季时出现了腹泻、呕吐和发热症状,家长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但在家休息两天后病情加重,出现了脱水症状。家长紧急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秋季腹泻,收入病房治疗。经过补液、抗病毒等治疗措施,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秋季腹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四、总结

本课件介绍了秋季腹泻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案和临床案例。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和发热,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预防秋季腹泻的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和及时接种疫苗。治疗主要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为主,防止脱水,同时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如果孩子出现秋季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

希望通过本课件,家长们能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秋季腹泻,保护孩子的

健康。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小儿腹泻精品课件课件

小儿腹泻精品课件

一、引言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形状改变。腹泻期间,患儿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儿腹泻,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小儿腹泻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二、腹泻病因

1、感染性因素:常见的是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如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非感染性因素:饮食不当、过敏、药物副作用等。

三、腹泻症状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次数超过平时习惯的频率。

2、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得稀薄,含水量增加。

3、食欲不振:患儿可能会出现厌食、食欲减退等症状。

4、恶心、呕吐: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脱水症状:由于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患儿可能会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四、腹泻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常规等。

五、腹泻治疗

1、饮食调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适当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止泻药物、微生态调节剂等。

3、补液治疗:对于脱水严重的患儿,需要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六、腹泻预防

1、注意卫生: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2、合理饮食:遵循科学饮食原则,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疫苗接种:根据年龄及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七、总结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小儿腹泻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家长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八、参考文献

[1] 王晓川, 张燕玲. 小儿腹泻病诊断与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胡亚美, 张金哲,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小儿惊厥课件课件

小儿惊厥课件:了解、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引言

小儿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的强烈收缩,可能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小儿惊厥,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课件,旨在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惊厥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方法。

二、课件目标

本课件的目标是让您:

1、了解小儿惊厥的定义和症状;

2、熟悉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3、掌握小儿惊厥的预防方法;

4、了解小儿惊厥的治疗策略。

三、课件内容

1、小儿惊厥的定义和症状

小儿惊厥是一种急性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的强烈收缩,可能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惊厥可能仅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长时间或频繁的惊厥可能对儿童的脑部发育和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小儿惊厥的原因

小儿惊厥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血、缺氧:如癫痫、低血糖、窒息等;(2)感染:如脑炎、脑膜炎、手足口病等;(3)代谢紊乱:如高钠血症、低钙血症等。

3、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因,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有以下两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或其他药物,以控制惊厥症状;(2)手术治疗: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脑部有占位性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预防小儿惊厥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预防小儿惊厥的方法:

(1)孕妇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2)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惊厥的疾病;(3)对于有惊厥病史的儿童,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4)注意儿童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减少感染的发生。

四、课件亮点

本课件的亮点有:

1、丰富的图表和案例分析,帮助您更直观地了解小儿惊厥;

2、详细讲解了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预防方法及治疗方法,让您对小儿惊厥有更全面的认识;

3、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预防小儿惊厥。

五、结语

小儿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症状,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对小儿惊厥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掌握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小儿肠套叠课件

小儿肠套叠课件

一、概述小儿肠套叠是指婴幼儿肠管的一部分嵌入到相邻的肠管腔内,形成一种闭塞或狭窄的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病理生理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婴幼儿肠蠕动失调、肠道感染、肠道寄生虫、腺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肠管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肠管的一部分嵌入到相邻的肠管腔内,造成肠管机械性梗阻,进而引起肠道缺血、坏死和穿孔。三、临床表现小儿肠套叠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腹痛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呕吐常发生在腹痛之后,血便多为果酱样,腹部肿块则出现在腹痛和血便之后。此外,患

儿还可能伴有发热、脱水、昏迷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与治疗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和空气灌肠等。治疗上,大多数肠套叠患儿可以通过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等方法进行非手术复位,对于病情严重或存在肠坏死的患儿,则需要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预防小儿肠套叠的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干预。家长应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饮食和过度换气,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预防腺病毒感染等诱发因素。此外,对于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患儿,应积极进行驱虫治疗。

六、小结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了解肠套叠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家长和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小儿阑尾炎课件

小儿阑尾炎是儿童外科的常见疾病,常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该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小儿阑尾炎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小儿阑尾炎是指发生在儿童期的阑尾炎。阑尾是位于

盲肠末端的一段细长管道,通常在右侧腹部,当其发生感染或炎症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压痛。小儿阑尾炎通常发生在5-15岁的儿童中,其中以男孩较为常见。

二、病因小儿阑尾炎的病因通常与阑尾管道阻塞和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的阻塞原因包括淋巴滤泡增生、粪块堵塞、食物残渣等。当阑尾管道阻塞时,会导致管道内压力升高,使管道壁充血、水肿,最终导致阑尾炎。此外,细菌感染也是引起小儿阑尾炎的重要因素,如口腔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阑尾等。

三、临床表现小儿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即先出现脐周疼痛,然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此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当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出现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等体征。

四、诊断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是否患有阑尾炎。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此外,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辅助诊断。

五、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发炎的阑尾,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和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在手术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开腹

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是指通过腹部切口进入腹腔,切除发炎的阑尾。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打几个小孔,插入器械切除阑尾。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预防预防小儿阑尾炎的关键是保持肠道健康和预防感染。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小儿阑尾炎:

1、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以预防肠道感染。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4、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预防感染性疾病。

总之,小儿阑尾炎是儿童外科的常见疾病,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肠道健康,预防感染。如果孩子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治疗方面,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方法,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小儿肺炎护理课件课件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常常由于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在护理小儿肺炎患者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肺炎常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我们应该帮助患儿经常喝水,以便稀释痰液,便于咳出。此外,还可以采用蒸汽吸入、拍背等方法,帮助患儿呼吸更加顺畅。

二、维持适宜的环境

小儿肺炎期间,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温一般保持在20℃左右,湿度则在50%左右为宜。同时,要避免患儿受到冷热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三、合理饮食

患儿在肺炎期间,身体消耗较大,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应该选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四、注意病情变化

小儿肺炎的病情常常变化较快,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口唇发绀、三凹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五、遵医嘱用药

患儿在肺炎期间,需要按时按量服药,遵守医生的建议。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或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也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肺炎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宜的环境、合理饮食、注意病情变化和遵医嘱用药等方面。也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给予关爱和安慰。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

一、概述

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按摩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疾病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该疗法通过对小儿特定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整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增高益智的目的。随着中医理论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小儿推拿在当今社会备受青睐。

二、操作方法

1、准备工具:选用合适的按摩油或爽身粉,确保手部和患儿肌肤的润滑;按摩工具,如指腹、掌心等。

2、操作步骤:

(1)根据患儿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穴位;(2)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对患儿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如推、揉、捏、擦等;(3)根据患儿的反应和病情,调整按摩力度和时间;(4)完成按摩后,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和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三、注意事项

1、按摩应在患儿安静、舒适的状态下进行,避免在哭闹或饥饿状态下进行。

2、按摩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穴位。

3、按摩力度应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疼痛和不适。

4、按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按摩并处理。

5、按摩后应注意保持患儿身体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凉和感染。

四、应用实例

1、感冒:采用推拿手法,刺激肺经、膀胱经等穴位,以疏风解表、宣肺散寒,治疗感冒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2、腹泻:采用摩腹、推脾经等手法,以健脾止泻、调理脾胃,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3、便秘:采用推大肠经、摩腹等手法,以润肠通便、理气消滞,治疗便秘、腹胀等症状。

4、疳积:采用捏脊、揉中脘等手法,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疳积、厌食等症状。

5、夜啼:采用摩腹、揉百会等手法,以安神定志、缓急止痛,治疗夜啼、烦躁不安等症状。

五、总结

小儿推拿是一种绿色、安全的中医按摩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和经络的刺激,可以调节小儿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小儿推拿还可以有效治疗多种小儿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便秘等。通过学习和掌握小儿推拿技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让他们健康成长。

小儿肥胖症的预防课件

小儿肥胖症的预防

一、概述小儿肥胖症是指儿童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脂肪堆积过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病症。近年来,小儿肥胖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小儿肥胖症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小儿肥胖症的成因和预防方法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成因分析生理因素:小儿肥胖症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内分泌失调和胎儿期异常。遗传因素是指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患有肥胖症,则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内分泌失调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儿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胎儿期异常如母亲吸烟、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小儿肥胖症的发生。

心理因素:小儿肥胖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情绪波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进食、喜食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如长时间静坐,都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加。此外,情绪波动如压力过大、焦虑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从而导致小儿肥胖症的发生。

三、预防方法合理饮食:家长应注意控制儿童的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和食用高热量食物。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蛋白质食物,

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提高新陈代谢。家长应鼓励儿童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

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减少熬夜、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小儿肥胖症的发生。

定期检测体重:定期检测儿童的体重,可以及时发现体重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的父母都是肥胖者,小明的体重从小就超过了同龄儿童。小明喜欢吃炸鸡、薯条等高热量食物,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视或电脑前。由于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小明的体重持续增长,最终确诊为小儿肥胖症。

案例二:小红的父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鼓励小红参加各种运动。小红的体重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内。即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小红也能够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五、总结小儿肥胖症的预防重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应关注儿童的体重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通过综合措施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肥胖症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小儿过敏性紫癜课件

小儿过敏性紫癜课件

一、概述

小儿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可伴随关节疼痛、腹痛等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发病原因与过敏反应、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

1、皮肤症状:紫癜是该病最明显的症状,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但不会留下痕迹。

2、关节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主要累及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

3、腹部症状:约一半的患儿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时可出现便血。

4、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受损症状,以及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患儿的过敏史、家族史,以及近期是否有感染、用药等情况。

2、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皮肤、关节、腹部等部位是否有异常表现。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以及血清免疫学、凝血功能等特殊检查。

四、治疗

1、去除过敏原: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等。

2、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

3、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关节症状可采用物理治疗、疼痛缓解药物等。

五、预防

1、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2、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减少发病风险。

3、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如有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小结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炎症,多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了解该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对于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具

44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六节 小儿腹泻的护理

1.小儿腹泻的发病年龄多见于 A.7岁以上 B.6~7岁 C.3~5岁 D.2岁以下 E.6月以内 【答案】:D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好发年龄。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 2.小儿,8个月。近3天来腹泻每天达10多次,为黄绿色稀水样大便,且伴呕吐就诊。医生诊断除腹泻外,尚有酸碱失衡,需住院治疗。婴儿腹泻时,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答案】:B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是较为常见。 3.小儿,8个月。近2天来腹泻每天7~8次黄色稀水样大便,家人带其就医,诊为轻型腹泻。对轻型婴儿腹泻患儿的首要护理 A.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 B.加强口腔护理 C.详细记录出入量 D.加强臀部护理 E.调整与限制饮食 【答案】:E 【解析】:考察轻型腹泻的临床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推出护理措施。

4.1岁的小儿,因腹泻引起脱水需静脉补液,每250ml葡萄糖溶液中加10%氯化钾溶液最多不得超过的量是 A.6ml B.6.5ml C.7ml D.7.5ml E.8ml 【答案】:D 【解析】:考察补钾原则。氯化钾要稀释成0.15%~0.3%的浓度才能使用,最高浓度是0.3%。那么250ml中含氯化钾最多是0.75ml,10%氯化钾溶液7.5ml才能达到0.75ml。 5.9个月的小儿,腹泻2天,每天3~4次,大便呈黄绿色、稀糊状,内有奶瓣及泡沫,闻之有腐臭味。为防止患儿发生脱水应采取的方法是 A.少量多次喂温开水 B.少量多次喂米汤水 C.少量多次喂服ORS液 D.静脉补充5%葡萄糖溶液 E.静脉补充0.9%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口服ORS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一般每1~2分钟喂5ml(约1小勺),稍大的患儿可以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分钟再喂,每2~3分钟喂5ml。 6.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烦躁,面色潮红 B.血清钠>150mmol/L C.惊厥 D.口渴极明显 E.血压明显下降 【答案】:E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可分为: 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 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 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

宝宝腹泻处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腹泻原因有: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以及食用过多油腻带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另外,由于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婴儿腹泻后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千万不要禁食。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粥等辅助食品的婴儿,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要根据婴儿口渴情况. (2)保证喂水。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3)预防脱水。用口服补液盐不断补充由于腹泻和呕吐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脱水便不会发生。口服补液盐(ORS)1000毫升,内含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医嘱,但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补液盐含糖浓度为2%,研究证明这种糖浓度最利于介导盐和水进入体内,以补充腹泻时的损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认,是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良药。 (4)不要滥用抗生素。许多轻型腹泻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思密达等吸附水分的药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泻因病毒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细菌性痢疾或其它细菌性腹泻,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 (5)做好家庭护理。家长应仔细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注意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应把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 婴幼儿腹泻大多是由于喂养不当和饮食失调引起的,所以采用以下方法,不仅能提供营养,而且还具有止泻的作用。 一、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发生腹泻,不要轻易断母乳,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类的物质,不易消化,所以可以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倒掉。如果孩子是用牛奶喂养的,这时就不宜喂全脂奶,而应喂脱脂奶。脱脂奶可以在家里自己做,牛奶烧开再冷却后,用筷子把表面一层奶皮挑起来扔掉,反复三次,就成了全脱脂牛奶。不过,等宝宝腹泻好转后就不宜再喂脱脂奶,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二、食物止泻 1.焦米汤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制作方法是,将胡萝卜洗干净,对切开,去掉茎,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把渣过滤掉,最后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烧开就可以了。 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不能认为有病。

小儿腹泻类型及判断

婴儿腹泻病如果宝宝的精神还好,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10次,脱水不明显属于轻型,如果宝宝腹泻每日10余次,甚至更多,精神不好、发烧、口渴、小便量减少,伴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属于重型。 小儿腹泻症状:区分不同类型腹泻 小宝宝腹泻严重时很容易脱水,如何观察脱水的轻重就非常的重要。一般轻度脱水是指宝宝体重减轻不明显,稍有口干,眼窝和前囟凹陷,哭时泪少,尿量也减少,腹部度胀发干弹性减弱,四肢有些发凉。重度脱水时病性严重,宝宝明显消瘦,面色发白,血压下降,脉情微弱,明显口干口喝,眼眶里隐睡觉时两眼皮闭不上,前囟深度凹陷,哭时没有眼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皮肤干枯有皱折,无弹性,手脚冰冷,必须输液抢救才能挽救生命,严重的可以休克死亡。 由此看来预防和纠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目前医生常给患腹泻的宝宝用ORS(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或是治疗轻度脱水。一般每包ORS冲温水500毫升,让宝宝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若脱水明显,或是呕吐,腹胀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静脉补液,控制病情。 在饮食营养方面,宝宝得了腹泻病仍可以继续饮食,没必要完全禁食。母乳仍可以继续喂。吃牛奶的宝宝,6个月以下为1/2-2/3稀释牛奶,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6 个月以上可用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稠粥(最好是小米粥)、面条、蔬菜,鱼或肉末等,由少量开始。 因为秋季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所有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可以口服乳酶生,妈咪爱,或用青特令,思密达止泻。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便如脾可欣,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腹泻多发生在秋季和初冬。1岁左右的小儿较多见,以腹泻稀水便为主,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因为腹泻、呕吐及发烧等症状丢失了大量液体,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造成严重脱水,可危及小儿生命。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 1、秋冬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所致,因此也称轮状病毒性肠炎。 2、多发生于秋冬季。(即每年的国庆节前后一直能到春节前。每次流行有时长短不太一样。) 3、婴幼儿发病率高,尤其是6个月到二岁的小儿。 4、起病比较急。常伴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的症状。 5、发病开始时常有呕吐。 6、大便呈蛋花汤样,多是白色水样,带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化验大便时有少量白细胞。 7、口喝重、尿量减少,轻微腹胀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8、消炎药治疗无效。 9、病程大约1周左右(5-7天)。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讲解学习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精品资料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宝宝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宝宝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宝宝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抹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1.什么是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那些并发症呢?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容易并发:①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②鹅口疮③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④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⑤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2.当发现宝宝腹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小孩腹泻时,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对于给小孩治疗时,医生才能更有保证,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小孩腹泻家长要做的事情: ①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变,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观察一下。如果是水样变,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 ②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如果孩子刚腹泻,判断不了病情,孩子看上去精神很好,能吃能玩,脸色不差.可以把孩子大便收集到塑料袋里,立即送就近医院化验,不要超过半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让孩子拉在塑料袋上,取样的大便不需要太多(因为检验师是通过显微镜观看的,不要太多大便),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 ③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加上尿少,说明脱水很严重,要立即给孩子补液。如孩子不吐,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输液。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度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 ④小孩腹泻的时候不需要禁食,有人说孩子腹泻时需要饿一下他,这样肠道可以得到适当休息,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小孩子不能耐受饥饿,而且可能会加重脱水。所以,腹泻的孩子,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喂养,牛奶喂养的孩子,冲稀释点或换成无乳糖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

益丰大药房11月门店培训教材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 第一部分:医学知识 一、定义(理解)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二、病因(理解)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易患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2)感染性原因: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 ①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②诺沃克病毒: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 细菌感染: 主要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饮食或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 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有时,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 三、临床表现(重点掌握) (一)腹泻分期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下者。 2、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2周至2月者。 3、慢性腹泻:病程持续2月以上者。 (二)腹泻分型 按程度分2型: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中毒性腹泻)。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

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 概述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9—12月份,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而致病。潜伏期为1—3天。多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 病因 轮状病毒感染是造成小儿秋季腹泻的最主要的原因。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还有饮食不卫生,就有感染的可能。 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造成腹部受凉,也可导致腹泻 婴幼儿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不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1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患儿往往起病急,有的患儿开始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呈黄色稀水便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有的患儿症状不那么典型,入院时只是发热或呕吐,第二天出现频繁的腹泻,家长不理解,我们在做健康教育是要让家长们了解这个病的正常的发展与转归。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 A.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哭时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糜,表现出强烈的口渴,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6个小时以上没有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2

B. 代谢性酸中毒:因为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血容量减少,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所以中重度的脱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临床上将酸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轻度酸中毒仅仅表现为呼吸稍快;中重度酸中毒表现为口唇樱桃红色或发绀、呼吸深快、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C.低钾血症:由于呕吐、腹泻时大量丢失钾;加之进食减少,钾摄入不足。故腹泻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低钾,尤其多见腹泻时间长和营养不良的患儿。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肠麻痹。 D.低钙和低镁血症:低钙血症表现为抽搐或惊厥等。极少数患儿补钙后症状仍不见好转,应考虑为低镁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手足CHU搐溺或惊厥。 3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一)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二)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各有其特点。 (一)腹泻相似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一天大便可达十次左右,每次大便量少、呈黄色或黄绿色,粪质不多,水分略多时大便呈“蛋花汤”样。大

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对于处在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来讲,腹泻可是一个非常令爸爸妈妈们头疼的事情,孩子腹 泻之后哭闹不止,作为小儿很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儿童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病症就是腹泻, 尤其是六个月到两岁之间的儿童是腹泻的高发人群,遇到夏秋季节,更是儿童腹泻的高发期。儿童腹泻有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因素所引起的,出现了腹泻之后,除了找到 原因,对症治疗以外,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也是要了解的,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 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小儿腹泻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吧! 一、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1.喂养不当 小儿出现腹泻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喂养不当所造成的,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从 母乳喂养转向奶粉喂养时,很多孩子对新奶粉不适应而导致腹泻,这时候应该要有一个转化 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及时观察孩子的情况,等孩子大便恢复正常之后,再按照正常的比例 转换。宝宝本身摄入的食物量太少了,都是处在饥饿状态下,这个时候肠道蠕动过快,肠道 内壁上的腺体分泌过多,所以伴随着蠕动,孩子总是出现腹泻。 2.受凉感冒 还有大部分孩子出现腹泻的原因是因为受凉或感冒引起的,小孩子们本身的体质就很娇弱,他们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很差,遇到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化大,气温不稳定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受凉感冒,这时候孩子肚脐受凉就有可能引起腹泻。 3.过敏因素 过敏也会引起孩子出现腹泻,这是进入到宝宝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和各种食物都是作为 抗原,这时候孩子的肠黏膜通过自身免疫机制的形成一个粘膜的屏障,能够阻止这些抗原进 入体内出现免疫反应。但是当这层屏障的功能削弱的时候,抗原就进入到孩子体内,诱发各 种肠胃病,一般情况下,这种腹泻会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的情况,孩子过敏性腹泻, 它会反复发作,但能够自行愈合。 4.感染病毒和细菌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的量过多——消化不了——食物腐败发酵——腹泻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病程: 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1.脱水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

(2)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 3.低钾血症: 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②心脏损害: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 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三)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测定:可提示脱水性质 血钾测定:可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 血气分析:可了解酸碱失衡性质和程度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消耗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ml配成总渗透压245mOsm/L(如不计葡萄糖渗透压为1/2张)。 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 2.静脉补液:适用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2)补液原则: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1)补充累计损失量: 确定补液种类:滴速——每小时8~10ml/kg 2)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1/3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用1/5~1/4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约为5ml/(kg·h)。 3.药物治疗 五、护理问题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一是给患儿多于正常摄入量的液体,饮水或其他流质食物如粥、汤等。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要继续喂养,但要增加次数(至少每3小时要喂一次),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则要在奶中加入比平时多一倍的水,至少每3小时喂一次。 中医病名 小儿腹泻护理 多发群体 婴儿 常见病因 乳糖不耐受 常见症状 腹泻 预防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护理原则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二是继续喂养患儿,4至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供给高营养和相对高热的食物,但要视儿童年龄而定,可以是麦片、豆类的混合物或是麦片和肉或鱼混合食物,亦可加食用油,以保证它们含有充足的热能,也可供给奶制品,蛋类,还可以给予新鲜果汁、香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钾。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患儿高糖食物,因为它可以加重腹泻病,也不要给高纤维素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给很稀的汤,尽管含有充足的水,但因没有足够的营养,也不利于小儿康复。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三是带孩子去就诊, 当小儿出现腹泻次数太多,严重口渴,眼睑凹陷,伴有发烧,不能正常进食和饮水,在家中治疗未见任何好转时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饮食禁忌 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 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杆菌,能抑制肠内有害细菌,且无乳糖,可以食用。 3、小儿腹泻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糖。 4、小儿腹泻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

幼儿园托班秋季育儿知识

幼儿园托班秋季育儿知识 千万别把秋季病毒腹泻当感冒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每年10-12月,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又称秋季腹泻发病增加,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幼儿家长及托幼机构老师要提高警惕。本周正值 国庆长假,计划带幼儿出行的家长要特别注意防范。 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可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播。“预防小儿秋季腹泻,家长 和托幼机构老师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奶瓶及餐饮具要专人专用,每日煮沸消毒。看 护人、小儿饭前便后要彻底洗净双手,生吃的瓜果要洗净。”专家提醒,6个月~3岁的 婴幼儿可于每年7-10月左右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另外,虽然轮状病毒腹泻是自 限性疾病,通常4~7天可自愈。但若不及时送医,或将小儿腹泻当成感冒或消化不良等 疾病对待,会延误病情。许多孩子连续腹泻两三天后,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可危及生命。家长及看护人若发现小儿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没有特殊的腥臭味,一天要拉七八次甚 至十多次,就要及时送其就医。 秋季切忌用母乳为孩子保湿嫩肤 听说母乳涂脸能保湿嫩肤,新妈妈小张决定在自己3个月的女儿身上试试。她连续几 天在孩子洗澡后,将母乳挤出来涂在其脸上和胳膊上。过了几天,孩子脸上微微泛红,小 手不停抓脸,小张立即用清水给孩子洗脸,并停止涂抹母乳。第二天,她发现孩子脸上竟 流出了黄水,有的地方还结了痂,于是赶紧带孩子来到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检查后,确 诊小张的女儿患上了毛囊炎。 专家指出,母乳涂脸可使皮肤娇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 肪和糖,它们是细菌生长繁殖良好的培养基。此外,新生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皮肤角 质层薄、通透性强,这些特点都为细菌通过毛孔进入体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易引起毛 囊炎,甚至引起毛囊周围皮肤化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发生败血症感染全身,非 常危险。 秋季宝宝锻炼要“冻”与“动”相结合 “冻”与“动” 相结合好处多。一是有利于体温的稳定。让宝宝穿着单薄衣服迎着 凉爽的秋风跑跳,随着双腿有节奏的运动,可改善大脑皮层对体温中枢调节的功能,逐渐 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变化,保持体温的平衡和稳定,提高身体对“冷适应”的能力。二是 加快代谢。“秋冻”加“运动”,可促使宝宝的骨骼肌产热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促使 体内脂质代谢,消耗掉多余的脂肪,使小胖墩变得结实健美。三是增强呼吸道抗病能力。 既“冻”又“动”,可改善和增强宝宝呼吸道的功能,提高肺活量,防范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四是有益心血管健康。给小宝宝用凉水洗手洗脸,周岁以上宝

小儿腹泻病复习资料

小儿腹泻病(掌握)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腹泻为儿童主要的死亡原因,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熟悉): 1.内在因素:包括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较差;体液分布特点(易发生体液紊乱); 2感染因素:细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上呼吸感染等肠道外感染;消化道感染时,肠内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易发生全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3非感染因素:主要指喂养不当,过多过早的喂哺大量淀粉类食物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易造成腹泻 (二)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关系: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1.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IA均较低;③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大便每日10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3)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①脱水:轻、中、重度脱水。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居多。 ②代谢性酸中毒:轻度HCO3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③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5mmol/L。 ④低钙和低镁血症: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更多见,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患儿搐搦或惊厥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低镁血症可能。*常见几种不同病原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如下: (1)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起病急,常伴有上感症状,先吐后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2)三种类型大肠杆菌肠炎:夏季5~8月多见。 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伴粘液,有腥臭味,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2)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粘冻样含脓血,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大便镜检与菌痢不易区别。 3)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性。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3)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夏季多发,<2岁小儿多见。大便次数多,性质多变,有特殊臭味,大便检查有红白细胞,可引起败血症、脑脊髓膜炎,病程迁延,带菌率高。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继发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之后。起病急,发热、频泻、

小儿腹泻教案模板

小儿腹泻教案模板 小儿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不包括中国),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病,其中5亿发生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5百万小儿死亡。腹泻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与死因。 腹泻病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近10年来我国对腹泻病的研究与控制已取得重大进展,包括:(1)进行了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小儿腹泻病的发病规律; (2)通过全年大样本的监测,基本查清了我国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 (3)已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4)制订了全国统一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5)卫生部及多数省市有了腹泻病控制规划,为了落实腹泻病控制规划,曾进行过层层培训。在50和6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病死率高达18%)和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痢疾病死率22.3%)的流行。70年代以后,前者已基本被控制,也罕见引起死亡,中毒型痢疾病例也已很少见,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自1973年BISHOP证实秋冬季腹泻的病原是轮状病毒以来,我国也于1978年在秋季腹泻粪便中检测到该病毒。 -1- 流行病学1986年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在广东、福建等省市及北京市对5岁以下小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腹泻病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郊区高于城区,散居儿童高于集体儿童。 2岁以下发病占70.94%。 同时调查显示,小儿腹泻病每年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 6、 7、8月,秋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 另一高峰发生在 10、 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调查联合危险因素是: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一个治疗原则,在泄泻症状控制之后,应从“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巩固培本,尤其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病者,更应该注意,否则往往使病情容易复发。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肌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我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脾主升运,胃主降纳,脾胃相表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内蕴湿热,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调,从而发生泄泻。正如《沈氏尊生书》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所以泄泻是以“脾”为主脏,“湿”为主因。 首先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性状无改变,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排除了生理性腹泻外就都考虑病理性腹泻.小儿腹泻分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泻(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饮食不当,过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小儿腹泻不宜禁食,而应合理膳食。腹泻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儿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难以恢复,使腹泻迁延,进一步削弱幼儿的抵抗力,甚至可诱发肺炎或败血症等。 小儿腹泻在保证饮食的情况下,应注意纠正和预防脱水。孩子出现腹泻后,应让孩子比平时喝更多的液体,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等。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效果更好。 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与其预防措施 (一)秋季腹泻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患儿的年龄大多在2岁以下。这是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致使肠道负担重,而婴儿时期的各项生理系统都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要是宝宝突然发热,体温升到38℃至40℃,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不适时,表明宝宝可能已经被病毒侵袭。 秋季腹泻的预防 1、把好宝宝的入口关十分重要。比如在喂养宝宝前用水洗烫餐具;让宝宝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2、父母要注意天气变化,早晚要为孩子增添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3、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室内通风。 4、如果宝宝不幸患了腹泻,父母们应让孩子吃些稀饭、面条、清蒸鱼肉、豆制品等容易消化的食品。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与其预防措施 (二)感冒 每到季节更替时,气温不恒定,一天中温差较大,宝宝活动量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与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 感冒的预防 1、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宝宝的抵抗力,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 2、当秋季来临时,父母先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实际上,适当的耐寒锻炼对宝宝适应严寒的冬季气候有好处; 3、父母可以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宝宝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与其预防措施

(三)哮喘 秋天,变幻不定的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绵绵,潮湿的环境使霉菌加速繁殖……这些都是诱发孩子哮喘的原因。 哮喘的预防 1、宝宝经常停留的房间要求保持通风、干燥。为减少积灰,最好不要铺设地毯,也不宜给宝宝玩毛绒玩具; 2、床上用品应该经常曝晒和拍打,将可能诱发哮喘的尘土、皮屑、螨等拍打出来,床罩以与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 3、刺激性气味等也是引起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切忌在汽车尾气、花粉、扬尘过多时开窗; 4、宝宝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让宝宝少吃过冷、过甜和油腻食品以与含防腐剂和色素的食物。容易哮喘的孩子,家里忌养宠物。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与其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