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

合集下载

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基本方略

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基本方略

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基本方略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边界纠纷的基本方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纠纷近期出现趋于紧张的态势。

这引起了我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再次思考。

我曾在《论中国的国防战略》和《如何理性地与周边国家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两文中提出过解决与周边国家划界纠纷的基本原则,现在看来有必要进一步阐明这一思路。

1.对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总体判断和以前发表的两篇涉及中国国防战略和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的文章中做出的判断一样,我仍然坚持中国目前本土并没有面临急切的外敌入侵威胁。

我曾经提出防范“疆独”和“藏独”势力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的判断现在看来仍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台独”的势头稍微有所收敛,并在相当一段时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至于临界空间(领空与外太空的交界处)的威胁,由于美国的技术优势依然存在,因此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安全形势仍然不乐观。

不过随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和相关防卫能力不断提升,整体威胁程度会所有降低。

从国家经济安全来看,目前主要的贸易通道和资源来源还是有保障的,且没有受到中东和其它地区动乱的干扰。

虽然中国企业在有些国家的投资和正常贸易受到一些损失,但总体来看对大局影响有限。

中国的金融安全形势正在日益改善,随着人民币不断走强,以及各种双边和多边金融合作安排的推进,中国未来将会逐步增强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发言权,并能抵御他国用金融武器影响中国社会走向的企图。

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存在巨大漏洞,但是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出现,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对策正逐步出台,伴随各种技术手段的完善,相信中国的信息安全形势会有一个本质的改观。

至于当前成为热点的中国领海边界维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虽然纠纷不断但也没有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不过中国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则有可能给美国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和构建围堵中国崛起的联盟落下口实,因此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2.解决与周边国家边界纠纷的基本思路秉承我在《论中国的国防战略》和《如何理性地与周边国家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两文中的思路,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的基本思路仍是:不激化矛盾,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如何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

如何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

如何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的边海形势日益严峻,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构成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那么中国的周边外交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领土的争议和摩擦?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考虑与深思。

(一)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外交局势东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僵持;在南海,中国同菲律宾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而且中菲南沙争端还因菲律宾的恶意扩大事态而冲破了以往的外交谈判框架。

无论是在东海还是在南海,除了争端当事国之外,都有非争端当事国势力介入。

美国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并以“航行自由”为幌子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日本也试图介入南海争端。

印度、越南有关公司签署了在南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合作协议,还与日本就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一“海上交通路线”的航行安全重要性进行了确认。

在陆上,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僵持不下,去年出现了中印“帐篷对峙”事件。

此外,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较之往年更为突出。

“东突”势力在新疆的恐怖活动没有停止;西藏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朝鲜半岛问题持续升温,我国东北边疆的安全形势也面临考验。

有现今局势可以看出当前中国边海形势的特点是:第一,与周边国家领土争议明显化、激烈化;第二,与中国存在领土或海上权益争端的国家间正在相互靠近,使东海与南海联动、陆地与海洋内联的边海形势进一步演进;第三,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对中国与周边邻国边海争端的升级有直接联系;第四,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再次凸显,且受到周边国家安全形势的影响(二)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摩擦与纠纷呢?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

专题三 +我国的领土争端

专题三 +我国的领土争端

基本分析要点:
1、“西姆拉条约”无效 (1)西藏地方政府无权签署条约 (2)中国代表受胁迫 (3)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仅做了“草签” 2、存在西藏与印度间的传统边界线 不能以分水岭原则否定传统边界线
不利因素:
1950年至1954年,印度逐步侵占麦克马洪 线以南地区时,我国没有及时提出抗议。 中缅边界划界问题
卡罗的策略是先让沉默多年的麦克马洪和返回国内的华金 栋就中印边界发表演讲制造舆论空气,然后自己致电给出 访拉萨的英方代表,在电报里为西藏地方政府设下了一个 隐秘的外交陷阱。电报说: “关于不丹与阿萨姆间的边界争议,印度政府己经调查了 不丹以东的印藏国际边境,这已由麦克马洪用红线划在地 图上并根据1914年条约的第九条为西藏政府所接受。该线 位于达旺以北,不明白西藏人为什么在达旺还保留了宗本, 并且他还有权批准进入西藏。你能否肯定华金栋确实到了, 或者西藏人宣称他已经到了上面所提到的红线的西藏一侧? 或者,你是否有任何理由假定1914年缔结的协议从那时以 来已经在实际上,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作了修改?重要的是 你不能以任何方式对1914年同意的国际边界的合法性向西 藏人作出让步。”
卡罗对华金栋究竟深入到了藏区什么地方应该是 清楚的,电报明知故问,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英国出访拉萨使者 向西藏地方政府查清华金栋是否到了红线以北, 或者西藏声称他到了红线以北的地方。 西藏地方政府缺乏外交经验,对近代外交中的种 种文辞阴谋缺乏警惕,为了加强其抗议的说服力, 极有可能指出、证实华金栋深入到了超越红线很 远的地方。如此,卡罗就可以将西藏地方政府的 抗议,“解释”为西藏地方政府对红线所划定的 印藏边界的承认。这样,就达成了其洗白“麦克 马洪线”的阴谋。
二、中国与印度间边界争议 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 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中印关系正常化后,双方开始讨论边 界问题。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两国先后于 1993年9月和1996年11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 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 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新中国领土争端全记录

新中国领土争端全记录

新中国领土争端全记录作者:秦沣来源:《新西部》2012年第10期新中国与陆上邻国的边界划定新中国与陆上邻国的边界划定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

1962年,中缅正式划定边界,使中国积累了解决边界问题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虽是大国,也愿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处理边界问题的胸怀和气度。

随后,中国与尼泊尔、朝鲜、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5个国家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线长度1万余公里,占我国陆地国界总长度的47%。

这是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个高峰。

“文革”开始后,边界勘定工作中断。

1991年5月16日,《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签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该协定。

同年9月3日,《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签署。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2008年10月,中俄举行了黑瞎子岛的界桩揭幕仪式,这标志着中俄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算起,历时300多年的边界纷争得到彻底解决。

随后,中国又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签订了国界协定。

目前,我国与12个陆上邻国完成了划界工作,划定国界线长度约2万公里,占全国陆地国界总长的90%,共竖立了近7000颗界桩,形成了30000余页勘界法律文件和1100余幅边界地图。

在陆上边界,现只有中印、中不(丹)两条边界还未正式划定。

中印之间因边界争议进行了一场战争,但目前还是按实际控制线进行管辖和控制。

不丹与中国迄今未建交,但关系一直友好。

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离出去。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引言:争端,是国家之间或者与地区、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权益而发生的争斗。

从1949年到2007年的这段时间内,中国与陆地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是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外交途径实现领土主权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研究这一时期的进展和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领土争端概述1. 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与印度之间最为突出的领土争端。

这一争端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边界划定,并在中印战争中达到了高峰。

尽管双方进行了多轮外交努力,但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2. 中国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中俄边界问题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领土争端。

此争端主要涉及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解决这一争端的关键是两国签署了几项协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东部边界问题的补充协定》。

3. 中国与蒙古的领土争端:中国与蒙古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涉及内蒙古地区。

此争端主要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对边界的理解不同。

中蒙边界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双方的双边协议和外交对话的努力。

第二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努力1. 外交途径: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领土争端。

与对方国家进行高层会谈、双边磋商和签署协议等外交手段是中国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积极努力。

2. 国际法和仲裁:中国也借助国际法途径和仲裁机构参与解决领土争端。

中国坚持通过国际合法途径解决领土争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不进行武装侵略和互相平等互利。

这些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成果1. 与印度边界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边界谈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5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政治指导原则和边界问题的协议》。

如何如正确处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问题

如何如正确处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问题

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而且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海权是大国兴衰的“晴雨表”,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

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

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

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概述(一)海洋权益的分类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

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由来及现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1、韩国:中韩在领土方面的争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苏岩礁问题:苏岩位于中国东海北部,在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海里,距离我国舟山群岛最东侧的童岛132海里(247公里),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位于中国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是一块水下暗礁,并和其附近的多处岛礁共同组成了我国东海的外围岛链。

而韩国政府正在四管齐下,继续抢占苏岩礁:一是更换名字,“离於岛”这个陌生的名字已为韩国多数民众熟知。

二是建造基地,造成既成事实。

其海岸警卫队在苏岩礁上悬挂太极旗,正式宣布对苏岩礁拥有主权。

三是官民互动,共同开发。

韩国政府近来在学术界成立了专门研究苏岩礁的:离於岛学,还建立了官方网站,韩国对外宣扬独岛主权的网站设“离於岛”专栏,编列了邮政地址。

地图看世界:中国周边国家领土“争端”图示

地图看世界:中国周边国家领土“争端”图示

地图看世界:中国周边国家领土“争端”图示(亚洲领土“争议”地图。

)(世界领土“争端”地图。

)一,中国东部。

1,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2,钓鱼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固有群岛。

3,苏岩礁即"江苏外海之礁石"之意,是中国东海上的一个礁石,在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海里,距离中国舟山群岛最东侧的童岛132海里(247公里),在地质学上是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

(苏岩礁是中国的领土。

)1952年,韩国政府擅自将苏岩礁划入韩国海域,但未得到任何国际承认。

4,独岛(日韩争议,韩国控制。

)(日本称竹岛)位于韩国郁陵岛东面约70公里处,独岛是由东、西两个小岛及周围37块岩礁构成。

5.南千岛群岛(日俄争议,俄罗斯实际控制。

):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5038.33平方千米。

二,中国西部。

1,克什米尔,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面积19万平方千米,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

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2,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的主权领土。

中印边界东段印度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占领区。

三,中东---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争议。

第一章中国与邻国边界争议概述

第一章中国与邻国边界争议概述

Cr第一章我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概述一、中国有继承相延中国有继承相延2000年的历史疆域边界是近代国家概念,是指相关国家通过签立条约、各方会勘确定的国家之间的分界线。

历史疆域是古代国家概念,是指近代前历史上不同时期王朝国家自认的管控范围。

中国的历史疆域形成于先秦早期国家出现之际,其概念可以从历史演进和逆向推理两个方面来考量。

从历史演进讲,中国历史疆域是指历代封建王朝所能管控的范围,同时也包括历史上中国处于割据时期(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等时期)各割据政权管控范围之和,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是由历代封建王朝所代表的历史上中国的变化而定。

从逆向推理讲,是指中国历史疆域确立之后,在统一国度内的中华各民族历史上生息繁衍的区域范围之和,即由中华各民族历史上溯推论而定。

历史演进说能更多地展示中国历史疆域发展变化的过程,逆向推理论则往往用于印证边疆地区的历史归属。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近代之前,中国的历史疆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形Array成、奠定、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至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

形成期始于早期国家夏朝,统治者所能管控的范围以黄河下游为主,此后逐渐拓展扩大,整个先秦时期都可以视为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期。

《诗•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是中国历史疆域形成时的写照。

奠定期始于秦统一中国而止于西汉后期。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二年),匈奴归附于汉朝,中国南北(包括西域)统一,至此,中国历史疆域基本奠定。

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至18世纪中期,中国的历史已延续了2000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疆域范围及治理方式,都随着国势的消长不断变化。

总的来讲,中国内部统一、国势强盛时(如汉、唐、元、清),疆域的范围就大一些,治理的力度也强一些;反之,则疆域有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

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中国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周边没有能与中国抗衡的政治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最新最全版)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

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

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042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争端:1.中俄边界。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

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唐努乌梁海是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内有唐努山而得名。

它位于科布多和乌里雅苏台的北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从战略上讲,是外蒙古的北方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唐朝时是突厥族分布区,归北庭都护府管辖。

元朝时,为岭北行省管辖区。

清代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辖区,当时分为5旗46佐领。

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领土,包括原属中国内湖的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共计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割占。

其中包括唐努乌梁海西北部的10佐领,以及原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的阿尔泰淖尔乌梁海的两个旗。

1907年沙俄政府任命迦基洛夫大尉为国境监查官,在乌梁海中部一带地方建立沙俄殖民据点。

1914年6月,大批俄军侵入,尼古拉二世宣布唐努乌梁海地区归俄罗斯所有,强行霸占我国17万平方公里领土。

1915年中俄蒙恰克图会议时,中国代表提出唐努乌梁海问题,沙俄代表拒绝讨论。

沙俄侵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不仅当时中国的北京政府未予承认,以后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声明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东岸精奇里江口以南,瑗珲隔江相对,属中国的领土。

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规定,江东六十四屯一带依旧归中国官员管辖,中国居民在原地有永久居住权。

1900年7月17日,俄军越过精奇里江,对江东六十四屯中的布丁屯居民大肆焚杀,强行驱赶过江。

接着派出骑兵,将未及渡江的二十八屯中国居民“聚一大屋中,烧死无算”。

18日晨,清军渡江与俄军激战。

同时瑗珲水师日夜接渡,把部分屯民接至江右。

当日,俄军枪杀了千名中国居民,将未来得及渡江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

统统用刺刀逼入黑龙江中。

至21日,江东六十四屯全被俄军焚毁,枪杀、烧杀、淹毙的中国居民达2000多人。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1962年中朝边界谈判后,白头峰和一大半天池划给朝鲜,白头峰后被朝鲜改名叫将军峰。

韩国认为中朝现有边界是北朝鲜在1950-53年朝鲜战争期间有求于中国而作出让步的结果。

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

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中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

间岛是以白头山为起点向西北包括晖春地区,向南以豆满江为界的大约2.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公元1712年,清康熙帝派乌喇总管穆克登赴长白山查看中朝边界界河鸭绿江、图们江江源地段,同时知会朝鲜政府。

朝鲜政府遂派汉城府尹朴权、咸镜道观察使李善溥为接伴使,并派若干军官、译官随穆克登上长白山。

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朝鲜称定界碑)。

1887年(光绪十三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进行第二次勘界。

1894年--1895年,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在被迫与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确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朝鲜国王高宗,此时自认取得独立,且见中国又陷于诸多帝国主义侵赂危机之中,决计借助沙俄之庇护.重提中朝边界争议。

于是,朝鲜于中日甲午战后,再次挑起中朝边界争议。

这一时期朝鲜重新提出边界争议之论点,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更推翻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之主张,且增添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拓垦必为朝鲜领土之主张。

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北京,同年10月侵占中国东北全境。

沙俄笼络朝鲜政府,排斥日本势力,进而控制朝鲜政府,与朝鲜达成朝、俄共同统治中国延边之协议,沙俄将中国延边地区的一半统治权让与朝鲜。

朝鲜依恃俄势,自1900年起,在中朝边境多次制造事端。

朝鲜政府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北岸中国边境地带视为朝鲜领土.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中朝边界条约》。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

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

这10个岛屿是:1、下尖沙洲,2、套里夹心子岛,3、套里上岛(朝方称间桑岛),4、上桑岛下岛,5、燕窝外岛,6、套里夹心子与北桑岛上部粘连,夹心子岛面积49058平方米,上部扩大部分与朝方北桑岛有930平方米重合,1995特大洪水时已粘接;8、东太平岛,9、楸桑岛本岛下部增大部分,10、楸桑岛子岛明显增大。

在双方准备就这10个问题确定归属之际,朝方提出中方下尖沙洲的出现,是因为中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修筑马市夹心子120米堤坝,堵死了界河支流所致。

所以中方必需先扒掉夹心子堤坝,然后再考虑确定下尖沙洲的归属问题,致使第二次联检于1992年中止。

在这种情况下,经双方联检委员会协商,自1993年始,由两省道先就马市夹心子工程问题举行会谈。

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3.与印度的边界。

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

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4.与越南的边界。

法卡山、者阴山、老山地区越南原为中国藩属,1885年中法安南之役清廷将其割让给法国,法国于1892年征服老挝,加上早在1863年即占领柬埔寨,一并将之纳为殖民地,统称为法属印度支那。

法国为安抚三国人民,准许各自保有其原来王朝及官制,但一切大权却全操纵在法国人手中。

1944年12月武元甲潜回越南,美军协助其建军,1945年4月武将其军队改名为越南解放军,日本投降后第三天,胡志明率领八百名解放军进入河内,8月24日保大王被迫退位,9月2日胡志明正式在河内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盟军总部将越南境内的日军以北纬十六度为界区分为南北两区受降,北区由中国负责,南区由英国负责。

英军接收南越后即协助法国建军,运送法国远征军,转运武器弹药,以利法国对南越的征服,并重建法国的统治。

1945年末中国军由卢汉率领占领北越,胡志明深恐卢汉干涉越南内政,制造战争,乃于1946年3月与前法国代表圣安东尼签署协议,准许法军合法进驻北越,接替中国军队(胡志明相信打败法军较打败中国军容易)往后,法国仍希望统治越南,双方即冲突不断,1946年12月19日当胡志明获悉法军计划向越盟发动攻击时,乃向法国宣战。

法越战争初期,越盟建军犹在萌芽阶段,力量脆弱,不堪一击,因此只能退守山区,1949年秋中共军队自长江流域进入西南边疆,对越盟的抗法军提供了及时的支持,1950年初,正值抗法战争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时,胡志明潜赴中国大陆向中共求援,中共即派罗贵波为政治顾问团团长,向北越当局提供有关财经,组训,民运,思想教育与思想改造及革命斗争等工作经验,嗣后又以陈赓为中**中央代表的身分,协助北越训练其党政干部及军队,并直接指导越军作战,又以韦国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给予战略战术方面的指导,且协助北越军遂行多次战役并指导1954年5月的奠边府战役。

1954年3月12日越盟军308师对卡布雷列发起攻击,并于3月13日攻陷,312师在炮兵支持下于15日攻陷东北方据点,304师则向伊沙贝尔压迫,316师则向东南方向奠边府进迫。

法军于3月15日以伞兵战车夺回卡布雷列,3天后又主动放弃。

3月18日法军机场外围据点失守,机场受威胁,十天后机场无法起降飞机。

3月30日越盟军发动总攻击,夺下外围据点,守军粮尽援绝,到5月7日向越盟军投降。

1954年10月23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在最后一批法军撤离中南半岛后宣布直接支持南越政府1955年2月12日首批美军顾问三百人到达南越,协助训练南越三军1962年2月8日美国在南越成立军援司令部,顾问2646人,1963年则达16732人1964年8月东京湾事件,詹森总统派遣战斗部队至南越抵抗**侵略1968年尼克森上台后即逐步撤军,1971年4月越共发动春季攻势。

1972年12月至1973年6月,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驻军先后撤离。

1973年1月27日,越共和南越在巴黎签订定停战协议,立即全面停火,二个月内美军完全撤离越南。

1976年7月2日,越共宣布南北越统一,更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设于河内,并将西贡改名胡志明市。

1965年春天,风和日丽,毛泽东和来访的越共主席胡志明亲切会见,毛泽东早就洞悉了越南战场的局势,和胡志明此行的目的,所以他一见面张口便说,你来自越南,我在湖南,咱们是一家子,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

我们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

从1965年到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了工程、防空、后勤、筑路等部队近32万大军来到越南,帮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共有1400多名官兵牺牲在越南的土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