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1赣美版
第9课 欢欢喜喜过新年-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欢欢喜喜过新年-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农历新年的习俗和文化2.让学生能够掌握年画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3.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年画的特点和制作要领2.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年画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年画中的人物和细节描绘的技巧2.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材料1.讲义一份2.彩笔、颜料等3.半成品年画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以介绍中国农历新年的习俗为切入点开展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年画的特点介绍1.讲解年画的发源和传统设计元素。
2.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年画作品,向学生介绍年画的作品类型和风格。
3.让学生通过观察年画,感知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3. 年画制作方法1.让学生了解年画制作所需材料和工具。
2.让学生熟悉基本画笔的用法和技巧。
3.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年画独特的元素。
4.演示年画制作过程,以便学生学习。
4. 学生上手制作年画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开始自己的年画制作。
2.老师指导学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制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制作体会和心得。
5. 作品展示和总结1.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年画作品。
2.对学生的年画作品做出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创作。
3.最后,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继续制作自己的年画,并把作品带回家,珍藏和展示。
2.阅读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加深自己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认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音乐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

音乐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欢欢喜喜过新年》这首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
3.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把握。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歌词和旋律。
2.钢琴。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过新年时的感受和习俗。
2.引导学生分享过新年的快乐时光,激发他们对新年的喜爱。
(二)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欢欢喜喜过新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哼唱,熟悉歌曲。
(三)歌曲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2.对歌曲中的重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欢欢喜喜过新年》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2.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歌曲。
(二)歌曲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独唱、表演唱等。
2.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三)音乐活动1.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如“音乐接龙”、“猜歌名”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歌曲。
2.学生参与游戏,感受音乐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欢欢喜喜过新年》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2.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歌曲。
(二)音乐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新年歌曲,可以是歌词、旋律或者歌曲组合。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
2.家长监督孩子练习歌曲,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技巧,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
赣美版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传神与魅力——欣赏空间的魅力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可爱的吉祥物画当年传统纹样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策划)创新与发展欣赏《传神与魅力——欣赏》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内容。
中国画欣赏是中学美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的材质(文房四宝)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古典乐曲《琵琶行》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神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1、问:这部动画片是由什么画制作的,除了中国画你还知道哪些画种?你知道中国画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讨论)2、认真听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知识(看课本第2 页)二、欣赏传统中国画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
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1、课件播放各个朝代的名家画作品。
2、看完这些画后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有什么新的疑问?(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兽技法——写意、工笔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为突出。
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通用15篇)

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通用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交流讨论学说儿歌,感受欢度春节的氛围。
2、积累儿歌中"剥"、"搓"、"踩"、"舞"、等动词,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2、春节歌谣、录音磁带、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磁带,激发幼儿的兴趣。
远处传来热闹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
提问:猜猜是什么事情这么热闹?春节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二、听听、看看、讲讲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兴高采烈的迎接春节?他们是怎样迎接春节的?他们说了什么祝福的话?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词。
1、教师做动作幼儿说出动词。
2、变化游戏方式,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说动词。
四、通过各种形式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快乐。
1、利用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儿歌。
2、请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朗诵。
活动延伸与建议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儿歌:过春节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
《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范文

《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新年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知道新年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新年习俗介绍介绍新年的由来、传统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2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新年装饰品,如灯笼、剪纸、窗花等。
2.3 歌曲学唱学唱新年歌曲,如《恭喜恭喜》、《新年好》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新年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学会制作新年装饰品。
3.2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新年装饰品,歌词记忆与演唱。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
4.2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新年的由来和习俗。
5.2 讲解讲解新年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手工制作方法。
5.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4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新年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年的重要性和习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通过课堂展示、作品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新年来由、习俗和手工制作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如《欢欢喜喜迎新年》教材。
7.2 教辅材料准备相关的新年图片、视频、实物等教辅材料。
7.3 工具和材料准备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制作新年装饰品,与家人一起布置家居,感受新年氛围。
8.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深入了解新年习俗。
8.3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迎接新年。
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9课《迎新年》教案1 浙美版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一条拉花、一至两幅不同形式的窗花。
设计步骤:
1.设计形式。折叠方式,
2 .选择内容。具象、抽象都可以,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
3 .画出内容。只需画形象的一半即可。注意左右不能到边上。
4 .粘贴。将设计的作品展开,粘贴。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学生设计中的闪光点及时向全班展示,以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个人或两人合作,既可以发展个性的空间,也可以发挥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6、讲评作业
以小组展示。
学生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以激励评价为主
7、总结延伸
1、保存本节课的成果,在元旦的联欢会时使用。
2、想想联欢会还需要的物品,下节课带齐学习完善。
3、搜集相关新年的内容,加深对新年习俗的了解。
总结延伸,前后呼应,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空间。
2、知识学习
提问:元旦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
学生答。
教师归纳:“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1912年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 欢欢喜喜过新年》【市一等奖】优质课

年年有余
文武加官
年画的制作
刻板
天津 桃花坞
江苏 杨家埠
山东 杨柳青
福
大红灯笼高高挂
宫灯
纱灯
走马灯
花灯
几何形灯
雕塑
雕 刻
刺绣
绘画
书 法
金鸡报春 连年有余
鱼跃龙门
龙腾盛世
贴窗花
单色剪纸
套色剪纸
拉花
同学们发挥各自的特长, 写副春联、剪张窗花、做 个花灯或制作一些与年节 相关的吉祥物品吉祥
写对联
舞龙狮
贴年画
挂灯笼
剪窗花
年夜饭
写 春 联
桃符
春联
佳新 节年 号纳 长余 春庆
孟昶
年画是 我国一种古 老的民间艺 术,宋代开 始,人们为 了祈福,在 门上描摹出 勇猛的战神 以求平安, 后来年画逐 渐演变成更 加贴近百姓 生活的画面。 表达人们的 思想和向往 美好生活的 愿望。
欢欢喜喜过新年
学科: 初中美术 执教者:刘星彤 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 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老百姓可遭了殃。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 了一个村庄,恰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斗鞭子,年 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闻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仰头望到一家门口晒着 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掉头就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大门里 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 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怕响、 怕红、怕亮的弱点,便想到了许多抵御它的方 法,于是逐渐深化成现在过年的风俗。
新年快到了……
5
4
3
2
1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江西版美术七年级欢欢喜喜过新年课件

新春佳节时, 许多地区的人们 喜欢在窗户上贴 上各种剪纸一一 一窗花。窗花不 仅烘托了喜庆的 节日气氛,而且 也为人们带来了 美的享受,集装 饰性、欣赏性和 实用性于一体。
冰 雕 迎 新 年
少 数 民 族 春 节 习 俗
各地风俗
少
达斡尔族:年年高
数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
民
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 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 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 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 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
大家是怎么过新年的?在我 国还有哪些过年的习俗?
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 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 有“喜庆团圆”和“吉 祥如意”的意思。
守岁,吃年夜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
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
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
除夕之夜,全家团 聚在一起,吃过年 夜饭,其中必须要 有鱼这道菜,象征 年年有余。
欢欢喜喜过新年
春节,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大节,是 从古代除夕、元旦或新年演变而来的。汉武帝 时实行《太初历》,以夏朝的正月为岁首,所 以也叫“夏历”,一直沿用至今。1911年辛亥 革命后采用公立1月1日为新年,传统的新年则 改称为农历新年和旧历年,二者并行。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正式规定: 公立1月1日为新年,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放鞭炮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 贴、对联、对子、 桃符等。每逢春节, 家家户户都要选一 幅大红春联贴于门 上为节日增加喜庆 气氛。春节贴“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欢喜喜过新年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较深入的了解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剪窗花、写春联、猜灯谜,亲身体会和参与春节的主要习俗,从而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通过学生对一些春节习俗的了解、体会和参与,让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并学会用切实的行动来保护和传承中国春节的习俗。
2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课,以其他国家迎新年的习俗和中国春节的过年习俗为主线,给学生们展示出新年习俗的多元化和地域传承的特殊性.着重呈现了中国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门神、年画和窗花,初一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射灯虎(猜灯谜)等,让学生从这些习俗中感受到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春节习俗。
教学难点:学习剪窗花、写春联。
4教学过程
4。
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4。
1。
2学时重点
4.1。
3学时难点
4.1。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欢欢喜喜迎新年
同学们,这节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提前去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好吗?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迎新习俗,比如西班牙人会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吃下一颗葡萄,如果很甜,则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甜甜美美;丹麦人会在新年到来的时刻,摔碎家里的碗盘,代表辞旧迎新;印度人会在新年的第一天带着红粉出门,碰上亲朋好友,会往对方的脸上抹红粉,祝福他们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迎新年,又称之为什么?(过春节)口头上的说法是什么?(过年)
活动2【讲授】新年的来历
1。
由导入引出“年的传说”,请学生简短的介绍: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2.春节的真实由来: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1)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
(2)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结束,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3)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新年,传统的新年则改称农历新年和旧历年,二者并行。
(4)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3.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观看后归纳春节的主要习俗,说说家乡的习俗。
活动3【活动】剪窗户、写春联、猜灯谜
3。
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观看后归纳春节的主要习俗,说说家乡的习俗.
4。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春节的主要习俗有挂灯笼、贴门神、年画、窗花、春联、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初一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猜灯谜.
5.着重体会和参与三个习俗:
A剪窗花: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南方派代表为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北方派代表为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磁性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
给学生欣赏窗花作品,从中理解窗花图案的美好寓意。
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剪窗花。
评价:选出学生剪好的窗花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评价。
B写春联:教会学生握笔和书写的正确姿势,提供学生几副春联,指导学生学写春联。
创作:教师当场示范书写一副春联,学生尝试书写春联.
评价:选出学生写好的春联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评价.教师总结:只要大家坚持去练习书法,以后每年过年都为家里写春联,这比在外面买的更有意义。
C猜灯谜:教师准备好贴有6个灯谜的花灯一盏,请学生抽取任意数字,课件屏幕展开谜面,让学生猜,思考时间为10秒,没猜对,机会让给别人,才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活动4【活动】回顾、提升
回顾知识
春节的名片
中文名:春节
别称:年、岁首、新春、新年、过年
年龄:4000余年
出生时期:西汉
英文名: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Year
兴趣爱好: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放爆竹、发压岁钱等。
饮食爱好: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汤圆)
四、提升情感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同学们,今后无论你身在何处,离家多远,请记得在春节回家,陪父母亲吃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过个团团圆圆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