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第15讲欧姆定律考点

合集下载

中考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欧姆定律

中考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欧姆定律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网络构建2,,,,(:,):::1R I UU I RU UI=U=IR RR II U RURIR=R R⎧⎨⎩=⎧=⎪⎪⎪⎨⎪⎪⎪⎩+++一定时与成正比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定时与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变形式成立条件:、、是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原理电路图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步骤应用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串、并联电定律电阻姆路的欧121111nnRR R R R⎧⎪⎪⎪⎪⎪⎨⎪⎪⎧⎪⎧⎪⎪⎪⎪⎪⎪⎪⎪⎪⎪⎪⎨⎪⎨⎪=+++⎪⎪⎩⎪⎪⎪⎪⎪⎪⎪⎪⎩⎪⎪⎪⎩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序号考点考频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 运用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3伏安法测电阻★★★4特殊方法测电阻★★5 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第一讲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知识能力解读(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即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一定;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注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因为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4.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注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也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同样也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部分公式考点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部分公式考点

2019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局部公式考点
2019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局部公式考点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 ,总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局部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1 / 1。

中考物理考点点拨欧姆定律

中考物理考点点拨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的考点有:1.欧姆定律表达式及其所揭示的物理意义。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的变形和应用。

3.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4.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欧姆定律实验的电路图的设计;实物图的连接;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

【呈现形式】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

它可以在各种题型中出现;例如运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进行电学量的计算;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电路图的设计;以及实物连接和电路连接等等;同时还可以进行探究性试题的考查。

如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方法等;总之;这方面仍会有较大的加强。

【知识结构】一、欧姆定律的表述: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公式:I=U/R。

U=IR;R=U/I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简称“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某个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在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后得出R=U/I;计算出这段导体电阻的一种方法四、欧姆定律的应用【方法提示】1.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用实验来探究一个量随两个两(或多个)量变化的关系时;要保持一个(或几个)量不变;只改变一个量;研究这个量与该变量之间的关系。

把一个两因素(或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两个(或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和“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就是采用这一方法;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图 1 图2 探究“通过实验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可以采用下列一般程序:①提出问题。

电流跟电压、电阻有什么样的关系?②猜想与假设.由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猜想: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猜想: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③设计实验.设计电路要有这样的功能:能使电阻不变;改变电压;从而测出电流;使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电路图如图1所示④结论与理解:“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5:欧姆定律ppt课件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5:欧姆定律ppt课件

典型例题1 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 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 . (2)请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 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 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 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保持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 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A. 实验次数 1 电阻R/Ω 电流V/A 5 0.6
(4)由图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 以示数为0.12A; (5)由表格中数据知,电压不变,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 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可得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 流跟电阻成反比. 答案为:(1)断开;(2)如上图;(3)C; (4)0.12; (5)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点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考 查了实物电路的连接,特别是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同时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及电路故障的分析,在分析数据得 出结论时,注意控制的变量.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5:欧姆定律
考点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1、电压一定时,探究 电流 与 电阻 的关系。 实验设计:
2、电阻一定时,探究 电流 与 电压 的关系。
电路图:
实物图及连接: 导线不得交叉
实验注意事项: 断开 ①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________ ; ②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到________, 最大 保护电路 是为了 ; ③电流表应当____ 串 联在电路中,量程根据最大电流 (Imax=U/R,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来确定;电压表应当 并 联,量程的选择可以根据电源电压来确定; 与测量对象____ 试触 ,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超出电 ④检查电路时要________ 量程 。 流表的________ 进行实验:

第十五章 (考点分类)欧姆定律-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一本通(解析版)

第十五章 (考点分类)欧姆定律-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一本通(解析版)

第十五章《欧姆定律》考点分类命题点一动态电路分析▲滑动变阻器引起的动态电路分析1.如图所示,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解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串联,电压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串联,定值电阻阻值不变,所以总电阻增大,总电压不变,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对于定值电阻,阻值不变,电流减小,根据U=IR,电压减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为定值电阻,当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A.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变大B.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C.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D.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B、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电压表V1示数不变;当变阻器R2的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U =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B错误;C、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电阻变大,比值变大,故C正确;D、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

一段时间之后,一个电表示数变小,另一个不变,则故障可能是()A.L1断路B.L1短路C.L2断路D.L2短路【解析】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V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A测量的是L1的电流;A、L1断路,则该支路中的电流为0,即电流表示数为0,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正确;BD、L1短路或L2短路,则电源短路,电源会被烧坏,都无示数,故BD错误;C、L2断路,电压表示数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流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Ohm's Law)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基本电学定律。

在中考物理中,欧姆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问题。

欧姆定律表达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之间的商,即I=U/R。

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表示,称为“欧姆三角形”。

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导和变形。

例如,可以通过代入欧姆定律公式求解电流、电压或电阻的值,例如U=IR或R=U/I。

另外,还可以通过变形计算电功率P=UI或U^2/R或I^2R。

在应用欧姆定律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技巧。

首先,要注意单位。

电流用安培(A)表示,电压用伏特(V)表示,电阻用欧姆(Ω)表示。

其次,要注意电路中的元件的正负极性和连接方向,以正确地计算电流和电压。

此外,要注意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特殊电路中的变体,如电阻特性和灯泡的亮度等。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电路中的问题。

以下列举了一些中考物理中常见的欧姆定律应用:1.求解电路中的电流: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电压为12伏,电阻为3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流为4安培。

2.求解电路中的电压: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5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压为10伏。

3.求解电路中的电阻: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3安培,电压为15伏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阻为5欧姆。

4.判断电路中是否开路或短路: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压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流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5.判断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改变电压或电流,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电路中的电阻是否发生了变化。

初中物理 _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大全,初中生必看!

初中物理 _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大全,初中生必看!

(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 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 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 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15 欧姆定律-电学(解析版)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15 欧姆定律-电学(解析版)

专项四电学重难点15 欧姆定律【知识梳理】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2.电阻的测量的基本方法:伏安法。

原理:欧姆定律(I=)。

3.两个用电器串并联时,在电路中的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物理量(关系)串联并联电流I=I1=I2I=I1+I2电压U=U1+U2U=U1=U2电阻R=R1+R21/R=1/R1+1/R2(R=)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解题思路】1.根据I=的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必须统一成国际单位,三者必须是同一个用电器的同一状态。

该公式只适用于除电源以外的部分电路的计算。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要使用定值电阻,不能用灯泡,因为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结论是:当导体的电阻的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不可以说成“当导体的电阻的一定时,导体中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因为这里的电流的变化是因为电压的改变引起的,不是电流的改变使得电压发生改变。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同样需要使用定值电阻。

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不可以说成“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阻与电流成正比。

”因为这里的电流的变化是因为电阻的改变引起的,不是电流的改变使得电阻发生改变。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当定值电阻由小电阻换成大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要向阻值大的方向滑动。

4.在测量电阻大小的实验中,若果是测量灯泡的电阻,伏安曲线是一条曲线。

这是因为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是在不同温度的电阻,所以也不可以对它们求平均值。

5.利用电表分析电路故障的一般方法:根据电流表确定故障的类型,若电流表有示数,是短路故障;若电流表无示数是断路故障。

根据电压表确定故障的位置,若果电压表有示数,则电压表所测的部分断路;若电压表无示数,则电压表所测的部分短路或者意外的部分断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欧姆定律命题点1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2012•成都A卷)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1)小组1的做法是:按图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填“断开”或“闭合”). 保持定值电阻R=10 Ω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2)小组2连接了如图20所示的电路图.正确的实验步骤为:①让5 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记录电流表示数;②将5 Ω电阻换成10 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_(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1.5_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③将10 Ω电阻换成15 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1所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B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C.滑动变阻器断路 D.定阻电阻短路命题点2 欧姆定律的应用2.(2012•成都)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 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 BD )A. 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B. 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C. 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mD. 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 cm3.(2011•成都)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一个简易电子身高测量仪的示意图.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 V,保护电阻R0=20 Ω;R是一只固定着的、竖直放置的硬电阻棒、总长为40 cm,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cd和MP(右端P是滑片)与电路接触良好,电阻不计.小明用该测量仪对小聪、小英和小亮的身高进行了测量,其数据见下表.若已知小英测量时,滑片恰在电阻棒ab的中点位置,则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AC )A.电阻棒的总电阻是40 ΩB.小聪的身高是1.7 m,小亮的身高是1.5 mC.小聪的身高是1.5 m,小亮的身高是1.7 mD.理论讲,该测量仪的身高测量范围是1.2~1.8m4.(2013•成都A卷)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为2.5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2012•成都A卷)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变大,电压表示数将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命题点3 欧姆定律的计算6.(2016•成都A卷)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是定值电阻,电灯L标有“6V 3W”的字样.当只闭合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再闭合S1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5A.求:(l)电阻R的阻值;(2)幵关都闭合后,5min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解:(1)当只闭合S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的电流,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 R R=0.6A×R﹣﹣﹣﹣①再闭合S1时,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通过R的电流不变,则电流表变化的示数即为通过L的电流I L=0.5A,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I L额===0.5A=I L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 L=U L额=6V,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源的电压U=U L=6V,代入①式可得:R=10Ω;(2)幵关都闭合后,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I R+I L=0.6A+0.5A=1.1A,5min内电路消耗的总电能:W=UIt=6V×1.1A×5×60s=1980J命题点4 测电阻7.(2012•成都B卷)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定值电阻R x:阻值在49~52 Ω之间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见图25(甲)C.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见图25(乙)D.定值电阻R0:阻值20 ΩE.电压表V:测量范围0~3 VF.电源E:电源电压恒为4.5 VG.单刀双掷开关(双向开关)S及导线若干为了较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R x的电阻,小明设计了图所示的电路.(1)在小明设计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应选C(填器材前面的序号字母).(2)小明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及记录的数据是:Ⅰ.将开关S掷向1, 由b至a (填“a至b”或“b至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读出V表的示数为2.5 V;Ⅱ.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开关S掷向2, 读出V表的示数为1.5 V.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Rx=50Ω.绿版练A卷A.当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减小2倍C.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 D.不管电压或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2.(2016•玉林)如图是酒精浓度检测仪的简化电路图,图中R0为定值电阻、R为酒精气体传感器,R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如果驾驶员对着酒精气体传感器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D)A.A表示数越大,V表示数越小 B.A表示数越小,V表示数越大C.A表和V表示数均越小 D.A表和V表示数均越大3.(2016·南昌)如图所示,已知R1=R2,当开关S1闭合、开关S掷到2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1和I1,当开关S1断开、开关S由2掷到1的同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2和I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 )A.U1>U2 I1>I2B.U1<U2 I1>I2C.U1=U2 I1<I2D.U1<U2 I1<I24.(2016•东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正确的是(B)A.R1=8Ω B.R2=8Ω C.R1=20Ω D.R2=20Ω5.(2016·达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 A )A.4:3 B.2:3 C.3:5 D.5:36.(2016.雅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6V 保持不变, 定值电阻R1 阻值为5Ω, 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开关S闭合, 滑片P由b 端向a 端移动的过程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B.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不变C. 当滑片移到中点时, 电压表示数为1VD. 当滑片移到a 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 24A7.(2016.绵阳)小红测电阻R x的阻值,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其中R0是0~200Ω的滑动变阻器,R是未知固定电阻.她把开关S掷于a时,电压表读数为2.5 V,电流表读数为0.5 A;再把开关S掷于b,并调节R0,得到电压表读数减小0.7V,电流表读数增加0.4A.最后小红得到R x的阻值为( B )A.5Ω B.3Ω C.2Ω D.1.75Ω8.(2016•淮安)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1V,则R1的阻值是2.5Ω,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9.(2016.巴中)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由图可得乙的电阻是20Ω,若把甲、乙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加在甲、乙两电阻上的电压之比U甲:U乙= 1:2.10.(2016·郴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且保持不变,R1=30 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3 V,则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 6 V,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11.(2016.南充).在如图示数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R2的某两点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2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V﹣8V.则定值电阻R1=4Ω,电源电压U=12V.12.(2016•长春)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四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标有“×Ω1A”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模糊不清),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可用量程:0~0.6A),导线,开关.(1)设计并正确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把定值电阻R1接入图甲中的A、B两点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0.4A.(2)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依次替换R1,重复(1)的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四次试验数据绘制出I-R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当使用定值电阻R4进行实验时,刚一闭合开关,就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V,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2V~3V范围内.(4)在使用定值电阻R1和R4进行实验过程中,读取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1.13.(2016•南宁)如图所示,甲是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 x的实物电路图.(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R x断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4)若实验中电压表损坏,利用其它的原有器材也能测出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实验电路如果丙所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请将下列相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②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③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 x=(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B卷14.(2016.泸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小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不变15.(2016•通辽)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A和B的电阻之比为1:2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D.将导体A和B串联时通过A的电流为0.4 A,则导体B两端电压为2V16.(2016•北海)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V,R0=60Ω,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50Ω2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并保证电路安全,则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最小时,灯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1;当开关S、S1、S2都闭合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是20Ω.17.(2016·泉州)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阻值关系如图丙所示,则R0的阻值为10Ω,电源电压为12V.18.(2015•厦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线段AB表示.求:(1)电源电压(2)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解:(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当滑片在b 端时只有R 1接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大, 由U -I 图象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 ,由公式I =U R变形得电源电压:U =U 1=IR 1=0.6A×10Ω=6V ;(2)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片在a 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由U -I 图象可知,此时电路电流I =0.2A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滑=4V ,由公式I =U R 变形可得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 2=240.2U V I A='=20Ω, 滑片在ab 中点时电路电流:I ″=216201022UV R R =ΩΩ++=0.3A , 此时电压表得示数为:U =U V =U 2′=I ″×12R 2=0.3A×12×20Ω=3V .电压表变化范围2V~6V8.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 .待测定值电阻Rx :阻值在7~9 Ω之间B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00 ΩC.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 ΩD .定值电阻R 0:阻值10 ΩE .电流表A :测量范围0~0.6 A ,0~3AF .电源E :电源电压U 恒为4 VG .单刀双掷开关(双向开关)S 及导线若干为了较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Rx 的电阻,小聪、小亮和小英共同设计了图所示的电路.①在他们设计的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6 A ,滑动变阻器应选 C (填器材前面的序号字母).②小亮设计的实验操作主要步骤是:Ⅰ.将开关掷向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使A表的指针指到表盘上某一适当位置;读出电路稳定后A表的示数(记为I1)Ⅱ.将开关掷向b,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另一位置,使A表的指针指到表盘上另一适当位置;读出电路稳定后A表的示数(记为I2)小聪和小英认为小亮设计的步骤Ⅱ中有不妥当之处,请你帮小亮写出正确的步骤Ⅱ:将开关掷向b,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使A表的指针指到表盘上另一适当位置;读出电路稳定后A表的示数(记为I2).③按正确的操作,他们顺利的测出了Rx的电阻.请你写出用测得的物理量I1、I2和已知物理量U、R0表示的Rx的表达式:Rx=R0+[U(I2- I1)/(I1 I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