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死因分析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10a死亡因素分析

本文结果显示引起小儿死亡的十大疾病与国内其他
及危至甚症遗后重严起引、康健童儿胁威是仍,降下所有然
二、统计引起死亡的前10种疾病分布情况:分析前后
5a的^室死亡时同;比较前后5a主要致死疾病;观察各年 结果 。布分种病要主的病疾死致殷龄
位.肺炎及败血症又占58.20%,这与婴儿期器官发育不完
善、代偿功能差、防御力低有关。所以对婴儿期呼吸道疾病的
3 2
1昱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橘棠交用儿科学第6版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m版社.1
996:3~4
卢忡毅.匡风梧.杨仁仪.等1031倒危重病儿l岛球分析.宴用儿
科杂志.1 992;7(n:26
许丽平.张石枚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与死广原因分析.实用医学杂
志-1996;12u1):752 ‘收稿:1
998—08 1
良习惯。 二、临床特点: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虫数目,生 长位置所致的机械教应及虫体死亡后其毒素引起的炎症反 应“1。本组主要为前者所致.以癫痫型为主,这可能与儿童大 脑发育不完善,对囊虫刺激的反应强烈有关”1。无1例皮下
结节及脑外囊虫灶(眼囊虫病)等。其次为混台型。少数表现
为高颅压型和局限性体征。无成人的脑膜脑炎型及精神障碍 型。 三、头颅CT检查特点:平扫表现为规则低密度阴影.有 点状或环状强化.因儿童少有绦虫病史.无缘虫卵_匣复多次 进入脑部的机会.因而表现为单发。CT不同密度显示囊虫 发育不同阶段.钙化影像为囊虫死后形成.xl'JL一般病史短、 囊虫多处生部位分为暇型:脑实质型、脑室
参考文献
l
2%。查脑脊液15例.7洲颅内压
增高.】例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脑 脊液囊虫酶联试验13例,阳性11例。大便检查未发现猪绦 虫卵和妊娠节片。脑电图榆查56例:轻度异常1 3倒.中度30
ICU根本原因分析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ICU RCA根本原因分析案例案例:病人8床樊广珍,诊断是重度支气管哮喘、心肺复苏术后,现在病人情况是无自主呼吸,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靠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维持生命。
2011年5月14日发生呼吸机脱管导致病人家属有意见。
第一阶段:RCA前准备1、组成团队:组长:刘小娟成员:黄自娟(护理部主任)叶爱章黎静梅(当事人)2、情景简述:呼吸机脱管3、收集资料进行问题描述过程内容界定时间16:16 护士黎静梅见8床呼吸机螺纹管内有积水,于是分离呼吸机与病人气管套管倒掉积水,接上呼吸机后见9床打完补液了,回治疗室准备给9床封管16:18 护士文艳梅听到呼吸机报警走过去看见8床家属在敲窗,同时发现8床病人呼吸机脱管了,于是立即给病人接回呼吸机,此时病人SPO289%;P122次/分;Bp117/68mmHg16:21 病人SPO99%,病人家属有意见叫护士黎静梅2出去骂了一顿,并要护士工号及院长电话,同时医生也向其家属解释,家属意见大不接受,同时上报主任、护长及相关部门第二阶段:找出事情近端原因第三阶段:确定根本原因第四阶段:制定改善计划及措施项目 系统(根本)原因改 善 计 划责任人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1 培训不足 1、制定详细的新入ICU 护士的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的内容认真实施2、根据呼吸机管道更换流程进行培训,注重细节,达到人人掌握 3、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工作,定期抽考检查刘小娟2011-5-142011-5-312 呼吸机管道老化 根据呼吸机管道螺纹管安全使用说明书,严格执行,杜绝使用老化的呼吸机管道刘小娟 2011-5-14。
住院晚期肿瘤病人自杀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住院晚期肿瘤病人自杀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恶性肿瘤随着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年龄也趋向年轻化,且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往往难以治愈,给患者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有的患者不能承受这种痛苦,以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科2004~2006年发生了4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期间在院内跳楼自杀死亡事件,我们将这些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后对有上述倾向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 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晚期恶性肿瘤,男性,从3楼跳下死亡。
年龄56岁3例,61岁1例,其中肺癌2例,胰腺癌伴肝、脾转移1例,喉癌2次手术后复发,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
2 原因分析2.1 难以忍受的躯体痛苦癌痛,为晚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症状,虽然“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95%的癌症病人正确使用有效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只剩下极少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缓解[1]。
如我科的肺癌伴肋骨转移患者胸痛剧烈,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剂量由30mg Bid增至180mg Bid,并行胸部放疗一疗程,患者胸痛曾一度缓解,但随后又逐渐加重。
患者因此而度日如年,坐卧不安,常倦曲在床旁椅子上,整夜不能入睡,并且进食极差,由于进食少及服止痛药,解大便非常困难。
患者疼痛剧烈,无法有效缓解,曾多次有自杀倾向均被阻止,但最后一次趁陪护上厕所的很短时间从病房窗户跳下死亡。
2.2 个性特征的缺陷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一般都要经过震惊阶段、否定阶段、抑郁反应阶段、对抗独立阶段、适应阶段5个阶段,其中在抑郁反应阶段患者因压抑的心境,极度痛苦哀伤、悲伤失望,感到孤独无助、失眠无力、自卑、焦虑、愤怒,甚至自杀[2]。
得了恶性肿瘤,对每一个人的打击都是致命的,但大部分人在家人及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心理调整都能逐渐接受,并配合进行治疗。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66例感染性病例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单因素、多因素。
结果: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MODS数目、SIRS数目各项因子变化(P<0.05)。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APACHE 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各项因子变化(P<0.05)。
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存在多项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需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采取集束化治疗手段稳固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工作性质全年无休,24小时随时收治重症患者。
收治的重症患者多数为器官衰竭、呼吸系统疾病、重症胰腺炎疾病等。
急诊重症监护室随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在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生命[1]。
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66例感染性病例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66例感染性病例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61)岁,平均(53.13±8.23)岁。
纳入患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者、癫痫、中风、以及器质性外伤。
1.2调查方法基本调查条目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调查条目包住院时间、病史、治疗结果,入住入住EICU后首次检验的各项生化指标检查(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生命体征监测(血糖、血脂、血,尿常规、心跳指数、呼吸系统),集束化治疗(h抗菌药物、2h内建立中心静脉压、激素使用、强心药等)。
1.3观察指标将单因素分析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p<0.05)。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ICU患者中重度感染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内死亡率高。
对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临床对策,对于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因素、感染因素、治疗因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1. 宿主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等。
年龄是影响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并且病死率较高。
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风险。
2. 感染因素: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感染性病灶控制不佳等。
感染部位与病死率密切相关,例如肺部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
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耐药性也会影响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3. 治疗因素: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
早期、正确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抗感染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则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临床对策针对以上的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对策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临床对策的建议:1. 加强感染控制:对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及时清理感染病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及加强感染控制非常关键。
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早期液体复苏:休克状态的患者需要接受早期液体复苏,以纠正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液体复苏也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谨慎施用。
3.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但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动力学参数,以避免过度应激和循环功能不全。
神经外科ICU患者死亡原因的相关性分析

神经外科ICU患者死亡原因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的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ICU内收治的362例神经外科患者,包括脑出血患者1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7例,脑梗死87例等患者。
并对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本组死亡56例,死亡率20.99%,其中脑出血25例,重型颅脑损伤24例,脑梗死7例。
脑梗死患者总死亡率为8.05%,研究表明首次脑梗死1例,死亡率2.43%;复发脑梗死6例,死亡率13.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合并感染死亡3例。
脑出血患者死亡原因:脑干及脑疝功能衰竭12例,合并感染8例,消化道出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重型颅脑损伤因严重脑挫裂伤等原因直接死亡13例,休克死亡5例,合并感染4,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ICU患者,应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标签:神经外科;ICU;死亡原因;相关性分析ICU收治的严重脑疾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重型颅脑损伤等。
进入ICU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和重症监护,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1]。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ICU内收治的362例神经外科患者,包括脑出血143例,重型颅脑损伤137例,脑梗死87例等。
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对于完善诊疗流程具有一定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ICU收治的362例神经外科患者。
其中,男273例;女89例,年龄19~80岁,平均(43.5±16.7)岁。
脑出血143例,重型颅脑损伤137例,脑梗死87例等。
本研究死亡56例,死亡率20.99%。
脑出血25例,重型颅脑损伤24例,脑梗死7例。
男39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57.2±18.9)岁。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OS评分法),良好75例,中残143例,重残144例。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为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
ICU患者中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严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缺氧、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
研究表明,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针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的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本研究将对ICU 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临床对策,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诊疗思路和方法,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ICU 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治依据,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出影响ICU 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各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部位、免疫状况、并发症等。
探讨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策,包括更加精准的抗感染治疗、有效的器官支持措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
通过研究,旨在提高ICU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促进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ICU 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ICU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的严重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复发率的特点。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ICU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
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临床对策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在于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ICU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内科ICU死亡疾病顺位调查分析

年 一 09年我院累计 死亡 患者数 为 4 4例 , 20 0 占内科 IU住 院 C
患 者 总 数 的 7 2 。 其 中 呼 吸 系 统 2 .9 , 经 系 统 .% 59% 神
3.1 , 29 % 心血管系统 76 % , . 7 消化系统 1. 9 , 0 8 % 神经 系统疾 病一直 占较大 比例 , I U患者数 的 3 . 1 。详见表 2 占 C 29% 。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转 为 第 l位 , 部 构 成 也 发 生 重 大 变 化 , 内 有
以慢性 阻塞性肺病 占第一位 转变 为肺炎 为第 一位 , 究其原 因 有如下几点 : 医疗 条件的改善 : ① 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通 过及时 有效治疗 , 如呼吸机 的使用 , 变为肺 炎。②病 菌 的改 变 : 转 耐 药菌 的产生使 以前能 治疗 的肺炎变重 , 为难治疾病 。③ 经 成 济条件 的改善 : 人均 寿命 的延 长, 使患者合 并症增 多 , 长期 卧
好, 有病可及 时就医 , 及时发 现疾 病 , 及时治 疗 , 寿命 延 长, 死 亡前合并症多 , 特别部分肺炎死亡 前合并脑梗死 , 心病多种 冠 疾病。故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统计与医疗保健 。
4 参 考 文 献
死 亡人 口的年龄 由 2 0 05年 的平 均死亡 年 龄 5 8岁增 至
性 肾功 能 不 全 、 纯 肿 瘤 恶 液 质 , 科 手 术 患 者 排 除 。 单 外 12 治 疗 方 法 : 上 海 市 卫 生 局 、 华 医 学 会 上 海 分 会 编 著 . 按 巾
表 1 0 5年 ~ 0 9年 内科 IU死亡患者一般资料 2 0 20 C
的《 内科诊 疗常规》 进行规范化治疗 。 13 资料收集 : . 包括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户籍资料 、 最后 诊断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患者死因分析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死亡原因;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29例患者中排除了临床资料不全者5例,共入选324例。
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48例;年龄21~89岁,平均(53.56±1892)岁。
1.2 研究方法记录ICU内患者如下资料:①一般项目:年龄,性别,入院诊断,病因,既往慢性疾病史。
②临床指标;入住ICU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各器官功能指标,是否存在脓毒症,ICU停留时间,在ICU的死亡原因[1,2]。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死率及死亡原因324例ICU患者中死亡144例,ICU病死率为44.4%。
表1结果显示,在ICU治疗期间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衰竭、放弃治疗及呼吸衰竭[35]。
2.2 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324例患者分为存活组(180例)与死亡组(144例)。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与ICU患者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的既往慢性疾病数、脓毒症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呼吸衰竭发生率及中枢神经系统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P<001)。
3 讨论
本分析结果显示,我院ICU的病死率为44.4%,考虑与ICU收治患者的适宜性、诊治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及地区性经济水平等有关。
ICU的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中枢神经系统衰竭是ICU死亡患者的主要原因,把握颅脑重症患者收入ICU的适宜性,提高ICU及相关科室对颅脑疾病患者的诊断、评估、监测及治疗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是我院ICU的主要任务。
放弃治疗是我院ICU患者的第二位死因,我们认为与地区性经济水平较低有关。
同时,应严格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积极防治呼吸衰竭及MODS。
4 结论
我院ICU患者的主要死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衰竭、放弃治疗、呼吸衰竭及MODS。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积极防治中枢神经系统衰竭、呼吸衰竭及MODS。
参考文献
[1] 吴东,翁利,杜斌,等.年龄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高龄内科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5):301302.
[2] 何征宇,皋源,王祥瑞.48例转入或重回重症监护室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2):740742.
[3]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MODS课题组. 10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
[4] 李旭忠,崔广清,丁兴进,等.综合ICU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99100.
[5] 张新亮,秦延军,董士民,等.液体复苏对创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4):222224.。